锦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不是神话人物的是(     

A.巴德尔

B.项羽

C.宙斯

D.后羿

2、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合适的是(   )

海上突然响起了一阵巨大的响声,那声音如同_______________

A.顶天立地 B.山崩地裂 C.齐头并进

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写于 (季节),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A.我不会忘记父母、老师对我的殷切希望!

B.如果你是一只天鹅蛋的种子,那么即使出生在养鸭场也无所谓

C.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通情达理的好老师,我们都很愿意和她说心里话。

D.去年的足球赛他们获得了冠军,今年他们重整旗鼓,竟然没有进入前三名。

5、下列句子中带点的部分,表达的感情和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下课了,同学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到操场上。

B.他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就像玉泉的水

C.妈妈的手像春风一般,轻轻抚摸着我,让我倍感温暖。

D.他像一只老乌龟一样,永远不敢出头,什么意见也不发表。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

A.鼎(fèi) 时(shà)

B.愚(mèi) 石(nuǎn)

C.霸(zhàn) 立(yì)

D.时(dùn) 民(sú)

7、下列句子不属于景物描写的是(  )

A. 在雨后的阳光下,江面笼罩着一层薄雾。

B.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C.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抱里了。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读拼音,写词语。

1.妹妹得了小儿麻痹症,suī_____然下肢瘫痪,但是她pínɡ_____wán_____强的毅力依然坚持学习,有时shèn_____至读书到深夜。她大ɡài_____是太累了, 天明时,才hūn hūn________沉沉地睡着了。

2.tuō_____掉棉袄,扑进奶奶的怀里,搂着奶奶的______子撒娇。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其中“重”是多音字,诗中读音是_____,另一个读音是____,组词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谁)在________(时候)______(做什么)的景象。

3“足”的意思是______,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的“山西村”在(   )。

A. 今山西省山西村 B. 今浙江绍兴

C. 今浙江杭州

5诗中写景寓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一个生活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课外阅读。

会“飞”的蛇

在柬埔寨一些古老的丛林里,生存着世界上最神秘、最诡异的蛇类。金花蛇就是其中之一,它被人称作“会飞的蛇”。

金花蛇通常会在树上像闪电一样追逐石龙子或者类似的动物。当金花蛇看到猎物仓皇逃跑或者对面枝头有猎物在移动时,它会不假思索地径直扑过去,让自己“飞行”起来。

金花蛇真的会飞吗?一位著名的探险家用一段视频证实了这一点:它采用的方法是尽量展开身体,然后使劲收缩腹部,让身体变成中空的,以此获得一定的空气浮力。当金花蛇到达一个“起飞”地点后,它会用尾巴牢牢抓住树枝,然后把自己弹出去,而不是跳下去。当获得一定的空中速度后,它又把肋骨伸展开来,增加身体宽度,以更好地捕捉空气浮力。最后,金花蛇会像一顶降落伞一样滑翔而下。在这个过程中,金花蛇会让身体保持波浪形,同时靠扭动尾巴来改变方向和保持平衡,由此,它可以飞行比预想远得多的距离。

所以,从实际意义上说,金花蛇的飞行并不是真正的飞行,因为它只能从一个高度下降到另一个高度。

靠着自身的调节,金花蛇竟然能“飞”起来,这似乎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些看似不太可能完成的事情,如果用心努力地去做,就有可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1】金花蛇生活在柬埔寨一些古老的______里,被人称作“____________”。

【2】把“金花蛇就是其中之一”中的“其中之一”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花蛇是怎样“飞”的?根据短文的描写排序。

①尽量展开身体,使劲收缩腹部,获得一定的空气浮力。

②伸展肋骨,增加身体宽度,捕捉空气浮力。

③用尾巴抓住树枝,把自己弹出去。

④从空中滑翔而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题目中的“飞”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花蛇会“飞”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11、课外阅读。

   鸭(节选)

许多人说,鸭步行的态度太难看。我以为不然,摇摇摆摆地走路,样子天真自然,另有一种“滑稽美”。狗走起路来皇皇如也,好像去赶公事;猫走起路来偷偷摸摸,好像去干暗杀,这才是真难看。但我之所以喜欢鸭子,主要是为了它们的廉耻。人去喂食的时候,鸭一定远远地避开。直到人去远了才慢慢地走近来吃。正在吃的时候,倘有人远远地走过来,一定立刻舍食而去,绝不留恋。虽然鸭子终吃了人们的饭,但其态度非常漂亮,绝不摇尾乞怜,绝不贪婪争食,颇有“不食嗟来”之志。比较之下,狗和猫实在可耻。狗之贪食,恐怕动物中无出其右了。喂食的时候,人还没有走到食盆边,狗已摇头摆尾地先到,而且把头向空盆里乱钻。所以倒下去的食物往往都倒在狗头上。猫是上桌子的畜生,其贪吃更属可怕。不管是灶头上,柜子里,乘人不备,到处偷吃。甚至于人们吃饭的时候,会跳上人膝,向人的饭碗里抢东西吃。一旦抢到了美味的食物,若有人追打,便发出一种吼声,其声的凶狠,可以使人想象老虎或雷电。足证它是用尽全身之力,为食物而拼命了。凡此种种丑态在我们的鸭子全然没有。鸭子,即使人们忘了喂食,仍是摇摇摆摆地自得其乐。这不是最可爱的动物吗?

这两只鸭,我决定养它们到老死。我想准备一只笼子,将来好关进笼里,带它们坐轮船,穿过巴峡、巫峡,经过汉口、南京,一同回到我的故乡。

【1】阅读短文,填空。

(1)在作者的眼中,鸭的步态有“______________”,狗的步态______________,猫的步态_____________

作者把鸭的步态与狗、猫的步态进行对比,写出了作者对鸭的_____________之情。

(2)作者喜欢鸭子,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

【2】“不食嗟来”的意思是(            

A.可怜别人饥饿,呼人来食。

B.有骨气,宁可饿死也不低三下四接受别人的施舍。“嗟”,是不礼貌的招呼声。

【3】鸭子“知廉耻”表现在哪里?在文中用“﹏﹏﹏”画出来。

【4】狗、猫的可耻之处表现在哪里?在文中用“ ”画出来。

【5】文中将鸭子吃食和狗、猫进行对比,赞美了鸭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12、信息类阅读。

人类的保健卫士

当你望着那无边无际、郁郁葱葱的森林,心中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为什么人们都喜爱森林呢?如果说啄木鸟是树木的保卫者,青蛙是农作物的卫兵,那么,我要说,森林就是人类的保健卫士。

森林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当你走进森林,就会感到这里的空气清新,它使你忘记忧愁,精神振奋。为什么在森林里会有这种感觉呢?原来它是一座氧气制造工厂,也是二氧化碳的巨大消耗者。人们需要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到这座“工厂”,你就会感到舒心、愜意。据测算,二百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只要一公顷的森林就用掉了,而一公顷的森林一天可造六七百千克的氧气,足够七八百人一天吸用。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猛增,人们就会感到城市里的噪声大,森林具有吸收噪声、清除污染的作用,所以它又是净化城市的功臣。还有组成森林大家庭的兄弟姐妹们,也都有一技之长,它们都能放出植物杀菌素,杀死有害细菌和害虫。经人测验,一公顷柏树林一昼夜内可放出五十千克植物杀菌素,所以森林内的细菌就很少,一立方米空气的细菌含量最多也只有三四百个,少则五六十个,而空旷的地方每立方米空气则有细菌三四万个。可见,森林卫士的本领还真大呢。

森林有这么多妙用,难怪城市里的人们都要邀请森林这个家庭的成员到街道旁、公园里、花圃中安家落户,美化我们的环境,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都来植树造林,迎接这人类的保健卫士到我们身边来安家落户吧!

(作者:刘墨圣 有删改)

【1】“人类的保健卫士”在文中指的是(   

A.氧气

B.青蛙

C.森林

D.啄木鸟

【2】不属于森林妙用的是(   

A.净化空气

B.杀死害虫

C.吸收噪声

D.吸用氧气

【3】“为什么在森林里会有这种感觉呢?原来它是一座氧气制造工厂,也是二氧化碳的巨大消耗者。”这样表达的作用是(   

A.强调突出

B.承上启下

C.深化主题

D.突出中心

【4】下列对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是(   

A.我们都要来植树造林。

B.森林是净化城市的功臣。

C.森林是一座氧气制造工厂,也是二氧化碳的巨大消耗者。

D.从森林净化空气、吸收噪声、杀菌灭虫等方面来说明它是人类的保健卫士。

【5】结合文本说说把森林写成“保健卫士”,把植树造林写成邀请森林这个家庭的成员到我们身边“安家落户”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为什么?( )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____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____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 ____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 )好奇心( )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 )。

(1)给加点字注音并按原文填空

(2)填一填看谁组的词语好

始终:(  )始(  )终  (  )始(  )终

(3)短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的句子在短文中是________句

 

14、课外阅读。

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出任左庶长一职,他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在都城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柱,挂出告示: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赏十金。

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要人玩儿的吧?”有的说:“不知道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围观的人成千上百,但是一直没人去碰那根木头。

第二天,商鞅又让人在南门挂出告示: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赏五十金。

这时,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哪嚷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

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这时,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使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大王的委任,责推行新法,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可是,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说完,他便叫人把新的法令条文挂了出来。

商鞅“立木取信”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秦国最终统一了六国。

【1】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他得到了赏金,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画“______”的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中的“郑重地”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短文加个题目(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你认为是____________

【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鼓励]你的好朋友小勇很想参加学校举办的“古诗词大赛”,可又担心自己发挥不好会影响班级团队成绩,作为好朋友,你会怎样鼓励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修改病句。

1.我的家乡是黑龙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讨论会上,小刚首先第一个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星期天下午,我用了一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这段话。

为了防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我们全家人都足不出户,只有妈妈去市场买了菜。我每天做完作业就锻炼身体和睡觉和看电视。爸爸最难受,他整天在家里无所事事没有事干。

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每个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文对我特别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我手写我心。

回顾一下你本学期的学校生活,一定有许多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选择一件事情写下来吧。

要求:①把事情写清楚,书写工整;

②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3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