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馂”的意思最可能是( )
A.俊俏的模样
B.吃后剩下的食物
C.古代行政区域
D.险峻的高山
2、下列句子中与其它三句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B.竺可债每天去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不是。他是去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
C.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D.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香甜,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
3、给下面这段话选择一个小标题,最恰当的是( )。
我上一年级时,妈妈带我去动物园玩,我认识了很多动物,知道了它们的名称和习性,这让我爱上了动物。每逢节假日,爸爸妈妈都会带我出去开开眼界。这个“五一”,他们又带我去参观了科技馆,让我了解了神奇的科学世界,学习了许多科学知识,我又爱上了科学。
A.爱上动物
B.爱上动物与科学
C.学习科学知识
D.去动物园玩
4、下列量词使用和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条裂缝 走月亮
B.一剪秋罗 修道路
C.一条水墙 系铃铛
D.一架飞机 做小船
5、下列不属于中国神话人物的是( )
A.精卫
B.后羿
C.蚩尤
D.托尔
6、下列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顾名思义(看)
B.人问之(李子)
C.不伦不类(同类)
D.有志者当效此生(效仿)
7、关于动物的住处,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牛棚,狗窝
B.鼠洞,猫巢
C.猪圈,马厩(jiù)
D.蚁穴,羊圈
8、按要求写出笔顺。
“曾”第5笔是( ),“齿”第5笔是( ),“肃”第6笔是( ),“卵”第3笔是( )。
9、现代诗歌。
母亲的爱
作者:汪国真
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
母亲的爱是海洋
芨芨草上的露珠
又圆又亮
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
四月的日子
半是浪漫半是辉煌
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
我们的欢乐
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
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1】在诗歌前两节中,诗人将母亲的爱比作______、______、春风这些事物,来表现母爱______的特点。诗歌第二小节画横线的句子让我们不由得联想到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写下的赞美母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请你仿照第一节,创编一节小诗。
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指纹的特性和用途
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看上去像水中漩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弓形纹。各人的指纹除形状不同之外,纹线的多少、长短也不同。据说,全世界六十多亿人中,还没有发现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呢。
你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啦!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手触摸到物体,它们就会立即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给大脑这个“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
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利用指纹破案了。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指纹在医学上又有了新的用途。有的医生发现,通过检查人的指纹、掌纹,能够查出某些疾病。近年来,指纹又和电子计算机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人的指纹。
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又摆在我们面前,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1.文中有两处用了“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 文中介绍了指纹的哪些形状?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3. 指纹有哪些用途?
4. 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中心意思。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下第一潮(节选)
这里怎会有如此雄壮的水上奇观!
看一下地图,发现钱塘江入海口状如一只大喇叭,辽阔的杭州湾便是喇叭口。海潮从宽达一百多千米的杭州湾向西推进,进入钱塘江后,江面逐渐束窄,到达最窄处盐官镇时,江面只有2千米,加之河床突然抬升,滩高水浅,激流上冲,前浪奔不快,后浪追得猛,一浪压一浪,越压越厚,越冲越猛,最终形成横贯江面的潮墙!由于日、月的引力,农历的月半前后,潮头最为壮大。尤其是八月十八,地球距太阳、月亮最近,引力最大,潮头也就最高,有时竟高达三米开外。
钱塘潮最为奇特的是变化多,“一潮三看”,甚至“一潮四看、五看”。
看完了波澜壮阔的“一线潮”,又见江南岸出现一条潮带,与江东面卷来的一条潮龙逐渐交又接近,由于日光的映照,东潮黑浪卷,南潮白浪翻,如同黑白两条巨龙。二龙抢滩,必有一场恶战!当两条潮带拦腰撞击之时,你会听到山呼海啸的呐喊,水柱腾烟,形成伞云,如同飞瀑,倾盆直泻。渐渐地,两潮交汇成十字形的“浪城”。
这便是举世闻名的钱塘江“十字潮”。
潮涌奔至盐官西十多千米的老盐仓,江面被一条丁字形的大坝拦腰截断。江潮如同被激怒的一队雄狮,不顾一切地撞向大坝,一时间,涌浪直窜云空,极为壮观。然而,终因大坝坚牢,潮水无可奈何,只得卷起数百米宽的水幕,愤愤地撤回,似乎要休整一番,并发誓十二小时后再来冲杀。
此景就是钱塘江“回头潮”。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一潮三看”,甚至“一潮四看、五看”,说明钱塘潮变化快的特点。(________)
(2)选段只对“一线潮”一笔带过,主要写了“十字潮”和“回头潮”。(________)
(3)“十字潮”由江南和江北的潮带交叉形成,潮来时山呼海啸,十分壮观。(________)
(4)“回头潮”在老盐仓“丁字形”的大坝处形成,可卷起数百米宽的水幕。(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是个(_________)句,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学过的课文及短文,用一段话介绍钱塘江大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结合选文内容填空。
(1)“有志者当效此生”中的“此生”指的是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
(2)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区别在于其他同学是______,而周恩来则把个人的学习与_____联系起来。
【2】理解下列句子并填空。
(1)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从“一直”和“默默”可以体会到周恩来立下大志是经过了______。这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
(2)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从“清晰而坚定”可以看出他的志向____________。
画线部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3】“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的原因是什么?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周恩来才十二三岁,竟能有这样远大的志向,让校长吃惊
B.班级里只有周恩来想到了国家,这让校长很感动
C.周恩来回答的声音又清晰又响亮,让校长精神一振
【4】生活在今天,你认为我们应该为什么而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劈柴得找纹路
院子里有一个少年心里非常苦恼,进入高中已经快半个学期了,他仍然像初中时一样,希望凭努力加汗水就能把高中的课程学好。可事情远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他每天熬夜到十二点,成绩依旧提不上去,看看班上的有些同学,学得轻松,成绩也不错。
怎样才能像别人一样学得轻松,又能提高成绩呢?
星期天,他回到家里,只见爷爷正在院子里劈柴,那是几块从江上捞上来的栗柴,坚硬无比,爷爷照着纹路劈下去,不一会儿,一块栗柴就被劈成几小块了。看爷爷一副 的样子,他也想上去试试。
于是这个少年也像爷爷一样卷起袖子,紧握斧把,把斧子高高举起,重重地落了下去,只听见“当”的一声,震得他两手发麻,斧子也丢向了一边,栗柴上只是留下了一道细小的痕迹。爷爷见了,上前去对少年说:“劈柴得找纹路,栗柴本是种硬木,如果不找纹路,随便劈下去,特别是劈在疙瘩上,根本就劈不动,还会把手震得疼呢!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呀!”说完,爷爷就弯下腰,指着柴的纹路对少年说:“按这个纹路劈下去,三四下就可以把柴劈成小块的了。”果然,少年按爷爷说的纹路,再次举起斧子劈下去,栗柴就裂开了一道口子,三斧子下去,一块栗柴就劈好了。看来,方法很重要。少年似乎悟到了什么。
后来的日子里,少年边学边思考,对每一门学科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慢慢地摸到了学习的门道,感叹说:“劈柴得找纹路,读书学习也要找到好的方法,才会事半功倍。方法恰当,就会一通百通;方法不当,再努力也是一窍不通呢!”
【1】文中的画线句是对少年劈柴时的( )描写。
A.语言
B.动作
C.神态
D.心理
【2】在第三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入一个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松自如
B.不堪重负
C.气喘吁吁
D.汗流浃背
【3】对少年心里苦恼的原因分析最合理的一项是( )
A.自己与班上同学合不来。
B.班上有些同学学得轻松。
C.班上有些同学成绩不错。
D.自己熬夜到十二点,成绩依旧提不上去。
【4】栗柴坚硬无比,爷爷一下子就劈好了,原因是( )
A.爷爷力气大。
B.爷爷经常劈柴。
C.爷爷劈柴时找准纹路。
D.爷爷劈柴时聚精会神。
【5】少年两次劈柴有什么不同?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一项是( )
A.使用力气不同。
B.劈的木柴不同。
C.劈柴的方法不同。
D.劈柴的态度不同。
【6】短文第三自然段中提到“那栗柴坚硬无比,但爷爷不一会儿就把它劈成几小块,少年也想上去试试。”他心里会想些什么?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读者认为,尾段内容显得多余,可以删掉,你同意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类似这样的事例在学习或生活中经常遇到,选一个来写一写。(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选择题为单项选择。
流感来势汹汹,你准备好了吗
| 流感 | 普通感冒 |
病原体 | 流感病毒 | 鼻病毒、冠状病毒等 |
传染性 | 传染性很强,传染率40%左右,病人成批出现 | 传染性较弱,个别出现 |
全身症状 | 重,头痛、恶心、全身肌肉酸痛、乏力 | 轻或无 |
发病的季节性 | 有明显季节性(我国北方为11月至次年3月多发) | 季节性不明显 |
发热程度 | 多高热(39-40℃),可伴寒颤 | 不发热或轻、中度热,无寒颤 |
发热持续时间 | 3-5天 | 1-2天 |
病程 | 5-10天 | 5-7天 |
并发症 | 可合并中耳炎、肺炎、心肌炎、脑膜炎或脑炎 | 少见 |
流感病原检测 | 阳性 | 阴性 |
流感治疗方法轻症感染者可自行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 )高热并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下列词语中的“率”与“传染率”的“率”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功率
B.概率
C.轻率
【2】下列词语中的“流”与“流感”的“流”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河流
B.流星
C.流传
【3】“出现( )高热”,括号中不合适填入的词语是( )。
A.持续
B.陆续
C.连续
【4】关于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流感的传染性强于普通感冒。
B.流感和普通感冒都有明显的发病季节。
C.两者的流感病原学检测结果不同。
【5】小明患上了流感,下列不建议他做的一项是( )
A.吃药治疗的同时,坚持到校上课。
B.多饮水,勤通风,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C.饮食清淡,便于消化,保证营养的摄入。
15、按要求写句子。
1.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用加点比喻词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猎狗是一个庞大的怪物。(将句子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这段话(共有三处错误)。
我的暑假作业只用了一星期就大概全部做完了。妈妈说这种突然完成的做法并不科学。做暑假作业是为了让我们巩固原有知识,为新学期的学业奠定基础,不是为了写完而完成。所以,我们应该每天认真仔细、按照计划地完成作业。
________________
17、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共4处)
桌子上推满了礼物。我拿起妈妈送的礼物,急切地迫不及待地拆开了包装纸。“《夏洛的网》!”我叫了起来:“老妈,你太给力了!”捧着心爱的书籍,高兴极了。
18、修改病句。
(1)千年前的黄河流域,土地茂盛,森林肥沃。
________________
(2)听了老师的话,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_____________
(3)广场上挤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人。
____________
(4)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近几个月来,我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人们的素质普遍全部得到了提高。城市周围的环境也得到了改变,街道更加整洁了,道路更加宽阔平坦了,树木花草增多了。上级领导到我市检查后,都给予了充足的肯定。如今,我市的面貌真是改头换面了。
_____________
19、一个偶然的机会,你获得了可变形一次的魔力。你最想变成什么?变形之后你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呢?请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