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几位同学在聊课外书,你觉得哪位同学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
A.小林说:“我最爱读《十万个为什么》,我知道了水能灭火是因为‘它又湿又冷’。”
B.小红说:“《十万个为什么》我也爱读,里面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C.小明说:“我读了中国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它是一套丛书。”
D.小李说:“我国还有很多优秀的科普作品,比如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州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贾兰坡的《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等等,这些书大家都可以找来看看。”
2、下列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连日奔波筹款,却四处碰钉子,深感懊恼沮丧。
B.20岁的哥哥是一名文质彬彬的大学生。
C.每逢学校搞活动,刘春总是勇于占上风,从不叫苦叫累。
D.上课铃早已响过,李明悄无声息地从教室后门溜了进来。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范成大,陶渊明都是唐代的著名诗人。
B.《墨梅》《芙蓉楼送辛渐》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C.课文《白鹅》是著名漫画大师、散文家丰子恺的作品。
4、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振耳欲聋 浩浩荡荡
B.鸦鹊无声 响彻云宵
C.人生鼎沸 悄无声息
D.坑坑洼洼 风平浪静
5、下列带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芥(zhái)菜 慎(shèn)重 哄(hōng)堂大笑 纪(jǐ)昌学射
B.莲藕(ǒu) 开凿(záo) 刚正不阿(ā) 磕(kē)头求饶
C.血(xuè)液 花蕊(ruǐ) 无可奈(nài)何 秉(bǐng)公执法
6、下列诗句中没有表达爱国之情的一项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7、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乾坤 妖怪 规矩 乖巧
B.弥蔓 急躁 幸福 撵走
C.凶涌 瘦弱 汹膛 脸颊
D.允许 切墙 呼啸 婚讯
8、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mó fǎng chǎo rǎng xún jǐng mǐn jié yào wǔ yáng wēi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四时田园杂兴(夏日·其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1.耘田:除草。2.绩麻:把麻搓成线。3.各当家:各人都担当一定的工作。4.童孙:小孩子。4.未解:不懂。5.供:从事,参加。6.傍:靠近.7.阴:树阴。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___。《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作者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______
A.送别诗 B.田园诗 C.边塞诗 D.咏怀诗
【2】联系上下文,解释这两个字词的意思。
杂兴:__________________ 昼: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三、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第一次抱母亲(节选)
①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也只有89斤。”
②A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③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母亲笑了笑说:B“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
【2】回答问题。
(1)默读文中画线的句子A联系上下文想想,“我“难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默读文中画线的句子B母亲的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从中你能体会到__________。
【3】读了本篇文章,让你想到哪一句传诵千古的诗句? 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古人盛赞钱塘潮
一年一度的钱塘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向浙江海宁,去看那千军万马般的波涛扑向岸边,去听那金鼓雷霆似的潮声震惊天地,这实在是人生一乐。
然而,真正能欣赏到这种壮观景象的人并不太多,因为钱塘江不像明媚的漓江,一年四季都向游人敞开迷人的胸怀;也不像美丽的西湖,无论阴晴雷雨都不乏动人之姿;再说偷闲前去,也未必恰巧能遇上最奇特、最令人惊叹的涨潮伟观。因此,无缘识得涨潮面目的游客,不妨领一下古人笔下的观潮、听潮的兴味。
钱塘潮的动人之处,在它的惊天动地、气魄雄伟。唐诗有云:“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明诗有云:“惊涛直上海门西,欲卷青冥(míng)裂金稽(jī)。”清诗人施愚山在《钱塘观潮》中形容得更妙:“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可见江潮有如春雷齐鸣,万浪攒(cuán)动,潮水卷起浪花,浪花追着浪头,漫天铺地,汹涌澎湃,横扫一切,大有气吞山河、包含日月之势。
【1】对本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得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这篇短文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
B.这篇短文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C.这篇短文先写了钱塘江大潮举世闻名,然后写了要亲眼见到大潮的不易,最后重点写了古人笔下的钱塘江大潮。
D.这篇短文写了作者想去观赏钱塘潮但是没看到的遗憾。
【2】给文中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偷闲:________ A.偷偷的空闲。B.挤出空闲的时间。
②无缘:________ A.没有缘由。B.没有缘分。
【3】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分别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词形容钱塘潮的波涛和声音;在第二自然段中,将钱塘江与________和________比较,突出了不是随时都能遇到最奇特、最令人惊叹的钱塘潮。
【4】第三自然段引用了三位不同朝代诗人的名句,请写出对应的诗句。
①侧重描写大潮宏伟气魄的是:惊涛直上海门西,欲卷青冥裂金稽。
②侧重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③既写大潮声威又写宏伟气魄的是:________,________。
【5】你见过钱塘江大潮吗?请结合本文以及我们学习的《观潮》一文,回忆或想象钱塘潮的盛况,用自己的话简单描写钱塘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 ,看看 。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把文章内容补充完整。
【2】作者描写了月光下的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怎样理解文中“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春笋
①我爱竹山,我爱竹林,我更爱竹山的春*,竹林的后代——春笋。
②春日,春雨潇潇,绿幽幽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像一幅烟雾迷蒙的水墨画。雨雾纷纷洒在竹叶上,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像春蚕吞食桑叶。滴答——滴答——小水珠掉落在地上,渗进土里。地里的笋芽儿如同婴儿吸吮母亲的乳汁,积聚力量。
③嗬,一夜之间,又有无数春笋拔地而起啦!瞧,漫坡遍地,密密麻麻,一个个保天电锥似的的,披着淡绿的嫩衣,在春风中微笑,在春雨里淋浴。
④啊,春笋长得多么顽强呀!春雷一动就破土而出。冲破地皮蹦出来,顶着沙砾冒出来,窜出石缝钻出来……别看它们嫩生生的,浑身可充满活力,比钢钎更刚强,比风钻更锐利,任何阻碍也压制不了它们向上的生机。啊,春笋长得多么欢畅啊!迎着阳光,吸着雨露一个劲地拔节。叭叭叭,一节,一节,又一节……你追我赶,竞争着向上。山泉叮咚为它们伴奏,乌雀欢鸣为它们唱歌,山茶舒瓣对它们欢笑,松柏婆婆给它们鼓掌:长吧,长吧!高高的蓝天多么广阔,看谁快快长成材,比谁早日做贡献。
【1】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
A.“我”爱竹山、竹林的美景。
B.春天,无数春笋破土而出。
C.春天竹山、竹林的美景和春笋顽强、欢快生长的情景。
D.竹笋是怎样长高的。
【2】第四自然段中写春笋破土而出的动词有冲破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从这些此动词中可以看出春笋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围绕中心,作者描写了春笋的 、 、 。
14、阅读下面的段落,完成练习。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抛到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秋天般的凉爽。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在那白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小山坡上,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鲜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绚丽夺目。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鲜花。
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耸立(________) 酷热(________) 特别(________)
【2】照样子,在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两字以上的词语,并自己补充两个。
雪白、五彩缤纷、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3】找出文中的两个打比方的句子,用“ ”画出,标上序号,读一读并填空。
①第一句把____________ 比做______________ 。
②第二句把_____________ 比做______________ 。
【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骑马走在花海中,觉得人_________________ ,马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文中作者具体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写出了天山景物的美。
【5】把文中揭示中心的一句话用“ ” 画出来。
15、按要求写句子。
1.牛是怕人的。我们看到牛,一点儿也不害怕。(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鹅有什么可怕的。(换一个说法,保持句子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想把学习抓好,就必须有认真的学习目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病句门诊。
1.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所以不会受到伤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叶圣陶先生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试着修改下面的句子。
(1)比赛结束了,观众们连续从体育馆里走出来。
______
(2)我喜欢吃的水果有:葡萄、苹果、金桔、冬瓜、樱桃等等。
______
18、修改病句
①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新建的工厂和厂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小组讨论会上,小明第一个首先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单元课文中所写的乌塔是一个自强自立的女孩,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你给她写一封信,介绍一下你自己的生活,让她了解中国孩子的生活 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