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 我很可怜他。
B.欲饮琵琶马上催。 让她马上进来。
C.古来征战几人回? 他们踏上了征途。
D.醉卧沙场君莫笑。 沙场秋点兵。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22年11月30日这一天,神舟十五号发射成功,电视机前不管是 的老人, 的少女,还是的 少年,心里都涌起了无限的自豪之情。
A.老态龙钟 膀大腰圆 威风凛凛
B.白发苍苍 步履蹒跚 明眸皓齿
C.慈眉善目 亭亭玉立 眉清目秀
3、下列词语中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含义的词语是( )
A.云技术
B.克隆
C.互联网
D.潜水
4、以下能概括《扁鹊治病》这个故事道理的一项是( )
A.妙手回春
B.防微杜渐
C.杏林春满
D.医者仁心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到深刻的教育。
B.《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叶圣陶写的。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D.操场上飘着五颜六色的红旗。
6、下面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框(kuāng)架 抽穗(suì) 冒昧(mèi)
B.屹(yì)立 溃(kuì)败 蓄(xù)谋
C.驻(zhù)扎 气氛(fēn) 花圃(pú)
D.角(jué)色 家雀(què) 宁(níng)愿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屹立(yì) 镀金(duó) 芦苇(wěi) 半明半昧(wèi)
B.豌豆(wǎn) 鹿柴(chái) 潜水(qián) 系红领巾(jì)
C.气氛(fēn) 弯曲(qū) 骤雨(zhòu) 堙于东海(yìn)
D.归还(huán) 投降(xiáng) 狡猾(jiǎo) 家雀儿(qiǎo)
8、精彩回顾。(读句子写出加点的部分指的什么)
1.追求你,延河叮咚的泉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望洞庭
湖光秋月________________,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3】第三、四句诗人采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白银盘”,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青螺”。
【4】整首诗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现代文阅读。
红书包(节选)
秦文君
①那年,我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
②有一回,同班的汪丽娜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我甚至感到,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放学时,我听着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一个念头升了起来:我一定也要有一只这样的红书包。
③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上大街,专跑文具店。终于,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我找到了这样的红书包。隔了层亮闪闪的橱窗玻璃,我发现它更吸引人了。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凑近着看,一会儿退远点看,过会儿又捂上一只眼,单眼看。“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
④我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辆公共汽车,才等到母亲从车上下来。她惊讶地看着我,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就奔那家文具店。到了那儿,我就指着红书包说:“给我买吧,妈妈。”“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妈妈说。我不知怎么的就想哭 一边死活不肯离开 好像是要在这儿站一辈子似的 妈妈摸摸我发烫的额头 小声地说 现在就买 现在就给你买 没想到,她摸出钱夹要付钱时,才发觉带的钱不够。可在这时,店要打烊(yàng)了。
⑤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
⑥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都非常快活。到了傍晚,我突然变得不安起来:
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
⑦晚上,爸爸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我抢过那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等乐过之后,才看见妈妈正在给爸爸涂松节油。原来,为了快点赶到店里,爸爸骑车时同一部黄鱼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包的,竟没看见爸爸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
⑧爸爸说:“爱美不是件坏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了,你跟在别人后面,是永远跟不过来的。”
……
【1】在短文第④段空白处补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短文第⑦段写道“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包的?”请你阅读③-⑥段,想想作者通过哪些事写出“我”对红书包的迷?照样子填一填。
【3】读第⑥段,请用两个不同的动作描写来表现“不安”,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4】爸爸说,美的事物很多,跟在别人后面是永远跟不过来的,那为什么爸爸还要给我买红书包呢?以下选项最恰当的是( )
A.红书包不贵,我的同学也有。
B.爸爸正好路过,并且他信守诺言。
C.爸爸担心我晚上总做梦,影响学习。
D.爸爸知道我是真喜欢它,不忍我伤心。
11、课内阅读。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琥珀》节选
【1】短文中“ ”的句子可以用( )来概括。
A.纤毫毕现
B.不差分毫
C.一丝一毫
【2】用“﹏﹏﹏”画出科学家由这块琥珀产生的想象、推测的句子。
【3】有同学用“//”给这一自然段分为两层,请你简单概括出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4】“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它们”指________________,“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现代文阅读
月 亮
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
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尚付阙如,但是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测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球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五分之三,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当46亿年以前,我们这个太阳系从一大团星云物质脱胎而出时,月球和地球分别处在相去甚远的不同部位,它们各由当地的不同物质所形成。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的乃至陨星的密度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所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直径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像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咸。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凝聚咸团。 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妹妹?
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 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其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太平洋便是月球分裂出去的残迹。这种学说称为“分裂说”。你看,月亮岂不及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现在,赞成这种学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开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1】文章为什么用“中秋赏月”开头,它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月球起源”的三种学说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中的“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结尾语言生动活泼,巧妙有趣,试简述对这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纪昌学射》片段,回答问题。
①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锋利的锥尖要刺到眼角了,他的眼睛也能不眨一下。
②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练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你要练到把极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模糊难辨的东西看得很清楚,那时候再来见我。”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1】根据文段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是指纪昌的眼力是在家里练习的。______
(2)飞卫让纪昌先练眼力是为了让纪昌打好基本功。 ______
(3)纪昌练眼力分两步走,先练习追踪快速移动物体,再练以小视大。______
【2】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请选择合适的选项,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换及转折 C.表示意思的递进 D.表示声音的延长
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锋利的锥尖要刺到眼角了,他的眼睛也能不眨一下。________
【3】“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句中带点词“竟然”能否换成“果然”?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读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从句子的加点词你体会到纪昌是个怎样的人?先概括他的特点,再具体说说理由。
①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
②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彦博巧计取球
文彦博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他童年时就是一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那时,小孩子们都爱踢皮球。这种皮球同我们现在的充气皮球不一样,它外面是羊皮或牛皮做的,里面塞满羽毛,很轻便,很有弹性。
有一天,文彦博和一群小伙伴在踢球的时候,一不小心,球被踢进一棵老槐树树根下的洞里去了。这是一棵百年老树,几条又大又粗的树根弯弯曲曲地露在地面上,树根的旁边,裂开一个大洞,一直通到地下,形成一个很深的窟窿。
怎么将球取出来呢?大家都在焦急地想办法。有一个小孩趴在地上,伸出胳膊往洞里掏球。洞虽不大,可是洞很深,胳膊短,够不着球。有的想用竹竿将球拨出来,可是由于树洞弯曲不直,也没成功。
大家正在着急,忽然看见文彦博端着一个大铜盆从大门里跑出来,他先到池塘边舀了一盆水,然后跑到树下,把水灌进树洞里,接着又转身向池塘跑去。小伙伴们见了一下子全明白了,大家飞快地跑回家去,有的端来盆,有的提着小水桶,都来舀水倒进树洞里。不一会儿,洞被水灌满了,皮球便从洞底浮了上来。小伙伴们连连夸奖文彦博。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小伙伴 一( )洞
一( )水 一( )铜盆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无名——( )
笨重——( )
镇定——( )
缓慢——( )
3.球掉进树洞后,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4.用自己的话写出文彦博是如何“巧计取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彦博“巧计取球”,你认为巧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读下面的句子,并填空。
A.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B.天是那样低沉,云是那样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
C.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1)以上三个句子,都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得具体、生动。
(2)请你以“小树”或“星星”为内容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的昆虫大多几乎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适。
_________________
2.她戴着一顶红色的帽子和一件蓝色的大衣。
_________________
3.《窃读记》的作者是林海音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
5.现代信息技术这门课对我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丰富知识天天看书。
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大概两丈多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在文具店里卖了铅笔、橡皮、笔记本和文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要尽快改正、及时发现作业中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课了同学们一窝蜂似的有序地走出教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平静的湖面上,有一艘船迎着狂风向对岸驶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陈叔叔以惊人的毅力,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熟练地电脑的程度设计。他的老师赞叹道:“你们中国人真了不起!”经过克苦努力,陈叔叔以全优的优异成绩收到了博士学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题目:我学会了
提示:同学们,相信你一定学会了不少的本领,如做菜¸游泳,弹琴,种花等,本次写作要求把你学会某种本领的过程写出来。注意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不少于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