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踱步(duò) 刚正不阿(ā) 露面(lòu) 给予(jǐ)
B.旋风(xuàn) 哄堂大笑(hǒnɡ) 由衷(zhōnɡ) 溃败(ɡuì)
C.流淌(tǎnɡ) 笨拙(zhuó) 挖掘(jué) 提供(ɡònɡ)
D.辉煌(huánɡ) 角色(jué) 间隔(jiàn) 空隙(xì)
2、下面哪个人物不是出自《史记》?( )
A.项羽 B.刘邦 C.韩信 D.西王母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诺曼底号”遇难记》通过语言与动作描写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冷静威严。
B.《铁杵成针》中“过是溪”,“是”解释为“这”,指磨针溪。
C.《海上日出》第2—3自然段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D.朋友妈妈说:“我儿子有点傻……”说明她家的儿子一定是个傻子。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师抱着一叠卷子走进教室,我临危不惧认真答题。
B.哈尔威船长站在船头,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C.两声枪响后,一群大雁惊恐万分地向南飞去。
D.卫星的成功发射离不开科学家们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星期天,我玩得非常开心极了。
B.夏天的屏山是个美丽的季节。
C.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
D.我们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
6、下列是比喻句的是( )
A.大家都说我长得太像爸爸了。
B.碳纳米管比钢铁还结实百倍。
C.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似的。
D.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7、下面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照例 扫荡 蛱蝶 天高还阔
B.锐利 复杂 构成 丰富多腔
C.威利 膝盖 预备 无能为力
D.河滩 甜密 奇幻 欣喜若狂
8、仿写词语。
( 捉 )迷藏 ( )地板 ( )贝壳 ( )房子
开开心心 ( ) ( ) ( )
运动运动 ( ) ( ) ( )
9、课内阅读。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1】这首诗是苏轼在游_______时题在_______墙壁上的一首诗。
【2】本诗的诗人苏轼,字_____,号______,_____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这首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让我想起一句俗语: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片段赏析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qián gān)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力的后足踏(tà tā)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1、划掉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它用前足扒土”的“扒”的读音和意义是( )
A、bā抓住,把着。 B、pá用耙(pa)搂,聚拢。
C、bā刨开,挖。 D、pá扒窃。
3、蟋蟀盖房子是在 季节。
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写蟋蟀建造住宅时动作的词:
5、“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 )。(多选)
A、蟋蟀不辞劳苦挖它的住宅,非常勤劳。
B、“我”是个非常热爱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C、“我”一点也不喜欢蟋蟀,看它看得不耐烦。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下面练习。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节选自《呼风唤雨的时代》
【1】读画“﹏﹏﹏”的句子,完成练习。
A.句子中的“那时”是指_______________,那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B.加点的词语词语表明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起到了_____________的作用。
【2】现实生活中,它们会是些什么?
千里眼:______________ 顺风耳:_______________
【3】引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表现了( )
A.科学给世界带来了美丽景象,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B.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惊喜。
12、来晚了
[俄]萨哈尔诺夫
外星人到地球上来过了几次。
他们第一次来的时候,地球上到处生长着热带丛林,游荡着绿色的恐龙。
“人在哪里呢?”外星人很失望,“咳!来早了。现在才到中生代①。”
外星人第二次来到地球上的时候,看见到处都是热带草原。草原上羚羊窜来窜去,猿猴蹦蹦跳跳。
“又来早了,我们再等等吧。”外星人再一次失望而归。他们太想和人类交流了。
外星人第三次来到了地球。现在地球上到处是城市。但一座座房子已经人去屋空,马路上随处可见汽车的残骸(hái),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化学药品气味,破烂的塑料袋在风中沙沙作响。
“我们来晚了!”外星人后悔不已,“你看,那边是一具具人类的遗骨。他们灭绝得也太快了!”
外星人遗憾地飞走了。临行前,他们带走了一张卡拉尼科夫自动步枪的设计图、一份含有氟利昂②的空气样品和一个玻璃纸袋,他们决定回去后在自己的星球上组织生产。这些外星人对人类充满了好奇,更不甘落后于人类文明的脚步。
当外星人的飞船从视野中消失的时候,一条鳍(qí)鱼从海洋中爬到了岸上,它用有柄的胸鳍支撑着身体,眺望着空旷杂乱的大地,就是这个家伙儿进化成了古代的两栖动物③。
看来,一切还得从头再来。
(选自《痛说从前》,四川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李冬梅译)
注释:①中生代:地质年代的第四代,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6500万年前。②氟(fú)利昂: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一类制冷剂,导致天空中的臭氧层遭受破坏。③两栖(qī)动物:水中与陆地上都能生活的动物。
【1】用一句话简要说明这篇文章反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三处画横线的句子,都是描写说话人的,标点符号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按以下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恐龙 羚羊 猿猴 鳍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人类可能是因哪些原因灭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我们应当怎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地球?(不少于3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你做过问卷调查吗?下面是小明做的一项小调查,用数据说明了一些问题。请你认真看一看,帮小明做个简要的调查分析吧!
【1】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该市小学四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平均每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每空不超过8个字)
【2】根据以上调查,任选一项,谈谈此种现象的坏处。
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调查,你想给相关教育部门提出什么建议?
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选段,做后面的练习。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1】蟋蟀盖房子是什么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写蟋蟀盖房子时动作的词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用得很准确,能看出作者进行了怎样的观察?______的观察。
【3】“它用前足扒土”的“扒”的读音和意思是什么?( )
A.bā 抓住,把着 B.pá 用耙(pá)搂,聚拢
C.bā 刨开,挖 D.pá 扒窃
【4】从文中画线的句子中,你不能体会到什么?( )(多选题)
A.蟋蟀不辞劳苦挖它的住宅,非常勤劳。
B.“我”是个非常热爱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C.“我”一点也不喜欢蟋蟀,看它看得不耐烦。
D.“我”不但观察细致,还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
【5】为表达喜爱之情,作者常常用写人的词语来描写蟋蟀。选文中哪些句子是用了这种写法?抄写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词积累。
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谢灵运
天球日正中,
水笔无尘埃。——柳宗元
小朋友们,你都读过哪些描写景色的诗呢,把好的诗句整理出来。
16、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要珍惜时光这个道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一段话。(2处错别字,1处标点符号,1处语病)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通过观看“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专题片,我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个个鲜活的镜头,一幕幕感人的瞬间,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戴领人民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浴血奋战的光辉厉史。我看了以后,不禁忍不住下定决心:努力学习,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是小林写的一段读后感,有三处语病,请用学过的修改符号帮他修改。
读了这篇文章,被主人公这种舍已为人的精神感激了。如果我们能像主人公那样,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害怕,就可能成为一个强者!
19、习作。
从你亲身经历的或者看到、听说的事情中,选一件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写篇作文,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句子要通顺,书写要认真、整,题目由你自己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