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能把广告中用错的字改过来。
白衣百顺 ( ) 默默无蚊( ) 有杯无患( ) 骑乐无穷( )
2、下列作品的作者不是老舍先生的是( )
A.《猫》
B.《白鹅》
C.《茶馆》
D.《母鸡》
3、“志存高远”可以用来形容哪个人物?( )
A.周恩来
B.西门豹
C.梅兰芳
D.王戎
4、下列不属于我国神话故事的是( )
A.普罗米修斯
B.精卫填海
C.丑小鸭
5、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是( )
A.花圃(bǔ)
B.花蕾(lěi)
C.花蕊(ruì)
D.茉(mó)莉
6、[词语运用]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吗?为什么不能去呢?”周恩来疑惑不解。
B.图书馆里热闹非凡,很多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C.爷爷退休后,深居简出,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D.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斩钉截铁地说:“我是不会出卖组织的,别想从我这里掏出什么来!”
7、下列词语与人物或故事搭配不当的是哪一项?( )
A.火眼金睛 ——孙悟空 B.各显神通——八仙过海的故事
C.神机妙算——诸葛亮 D.腾云驾雾——后羿射日的故事
8、照样子,写词语。
颤颤巍巍(AABB式)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细声细气(ABAC式)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9、品悟诗词
品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嫦娥应悔偷灵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李商隐根据________(节日)流传的神话故事_________创作的。我还知道神话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最能表现出嫦娥孤单寂寞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4】“长河”指的是____,由“长河”我们可以想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果说《嫦娥》中的月是孤寂的,《暮江吟》中的月则是可爱的。你看“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哪句诗中描写的月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过家家”的启示
①早先印书,都是把书刻在整块整块的木板上印。听说师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印刷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几十倍,师弟们纷纷向师兄取经。
②毕昇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发明介绍给师傅们。
③他先将细腻的胶泥制成小型方块,一个个刻上凸面反手字,用大烧硬、按照韵母分别放在木格子里。然后在一块铁板上铺上黏合剂,按照字句段落将一个个字印依次排放,在四周国上铁框,用火加热。再等黏合剂稍微冷却时,用平板把版面压平,完全冷却后就可以印刷了。印完后,把印版用火一烤,黏合剂熔化,拆下一个个活字,留着下次排版再用。
④师弟们禁不住嘖啧赞叹。一位小师弟说:“《大藏经》5000多卷,雕了13万块木板,一间屋子都装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 ( )用师兄的办法,几个月( )能完成。师兄,你是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的?”
⑤“是我的两个儿子教我的!”毕昇说。
⑥“你儿子?怎么可能呢?他们只会“过家家’。”小师傅__________地说道。
⑦“你说对了!就靠这‘过家家’。”毕昇笑着说,“去年清明前,我带着妻儿回乡祭祖。有一天,两个儿子玩过家家,用泥做成了锅、碗、桌、椅、猪、人,随心所欲地排来排去。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当时我就想,我何不也来玩过家家:用泥刻成单字印章,不就可以随意排列,排成文章吗?哈哈!这不是儿子教我的吗?”师弟们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⑧“但是这过家家,谁家孩子都玩过,师兄们都看过,为什么偏偏只有你发明了活字印刷呢?”还是那位小师弟问道。
⑨好一会,师傅开了口:“在你们师兄弟中,毕昇最有心。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⑩“哦——!”师兄弟们恍然大悟。
【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按要求写词语。例:啧啧称赞( )( )
【4】“恍然大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文中是指师弟们明白了__________。“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句成语,意思是冰冻三尺,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达到的效果,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简洁的语句把第③自然段活字印刷的过程写清楚。
首先,_________ 然后,__________,再___________ 最后,____________
【6】请写出活字印刷的两个优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为国读书
清晨,我在院子里玩,碰到邻居家的老爷爷,爷爷问我:“长大你想当什么?”我说:“当大富翁。”爷爷又问:“为什么要当大富翁?”我回答:“自己过得好,想要什么就可以买什么。”爸爸没说话,一吃过早饭就带我去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一下车,我看到正面墙上镌刻着邓小平爷爷亲笔题写的馆名,门柱上镶嵌着江泽民爷爷写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铜牌。走进广场,中间是一座名为“倒下的三十万人”的抽象雕塑,东南角放飞着一群和平鸽,广场北侧是一组遇难者头颅、手臂等组成的大型雕塑。
陈列室旁边有个母亲的雕像,她的右手紧紧地握着拳头,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像喷着烈火;嘴巴张着,好像在痛苦地呼唤着她的孩子。万人坑里埋着1937年12月中旬被日本鬼子杀害的同胞的累累白骨,有的头颅上中了子弹,有的身上捅了刺刀,还有的肩膀上被钉了钉子……壁画上,日本鬼子的机枪疯狂地扫射着,一位妈妈死了,她的孩子趴在她身上哭喊:“妈妈,你快起来呀!”一件血迹斑斑、弹痕累累的破棉衣,好像还在流血呢……
看了这些,爸爸说:“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会受制于人,你有什么感想?”我回答:“我明白了爸爸说的道理,我要为国读书,发奋学习,让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等我长大了,先当科学家,搞发明创造;再当大富翁,把财富投入国防建设中,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的好日子。”爸爸夸我说得好。他说:“不管长大干什么,心中要有国家,不能光想着自己。”
【1】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描写广场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三自然段中,用“ ”画出一句能说明作者认真观察的句子。
【3】题目《为国读书》跟本学期学过的《__________》课文,意思很相近。
【4】这篇文章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5】从“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会受制于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神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神娶媳妇,漳河也没有发大水。
【1】选文中,________和_______两个词语表现了官绅们害怕的心理。
【2】联系课文,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西门豹明知道巫婆和官绅头子回不来了,为什么还让官绅去催?
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内容,把下面的剧本补充完整。
(西门豹面对漳河站着,官绅们听到西门豹要将他们投下漳河去催官绅头子,吓得面如土色)
官绅们(跪下来磕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门豹: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
西门豹:起来吧。 看样子是河神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5】结合全文可知,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一次只追前一名
有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到中游水平,而且她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
接下来,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申到她的学习中:“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
就这样,在妈妈这种理念的引导教育下,这个女孩2001年居然从北京大学毕业,并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她就是朱成。
其后,朱成在哈佛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引起了巨大轰动。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纤弱——( ) 沮丧——( )
2.为什么妈妈给女孩定的目标是“只追前一名”?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位小女孩是谁?她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让你给女孩和她的母亲分别发一条短信,你会分别如何写?
(1)写给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给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乐园。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xiāo);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1.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是( )。
A.总分关系 B.分总关系
C.总分总关系
2.第二自然段用了( )方法突出鹅的叫声大的特点。
A.比喻 B.对比 C.排比
3.鹅的高傲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中。
4.第二自然段主要写鹅的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蝙蝠到处乱撞。(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把小女孩的床搬得更靠近窗子。(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峰顶这么高,我怎么能爬得上去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的会议极为重要,我必须参加。(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兴致勃勃”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驰名中外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这段话中的三处错误。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首都北京是座中外闻名的古城,这里明胜古迹很多,每年吸引了众多的无数游人前来观光游览。
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①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青岛的五月是旅游的好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风景线
看到“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你会想起谁?他(她)有哪些感人的事迹?请选择典型事例,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习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