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字义]下列词语中,“屈”字解释为“弯曲”的一项是( )
A.理屈词穷 B.屈指可数
C.宁死不屈 D.屈打成招
2、下面加点字词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戎装(rónɡ) 竞赛(jìnɡ)
B. 诸位(zhū) 品尝(shánɡ)
C. 唯一(wéi) 折枝(shé)
D. 回答(dā) 美其名曰(yuē)
3、“攀”字,按照汉字书写规则,第七笔名称是:( )
A.点
B.撇
C.横折
D.竖
4、下列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
A.“无能为力”的意思是很有能力。
B.“一丝不苟”的意思是做事很认真。
C.和“聚集”意思相近的词语是“分散”。
D.和“复杂”意思相反的词语是“重复”。
5、[查字典]下列每项中的字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来查,有误的一项是( )
A.瞧 音序(Q) 部首(目)
B.侧 音序(C) 部首(亻)
C.厅 音序(T) 部首(厂)
D.操 音序(C) 部首(木)
6、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副:①居第二位,辅助的;②附带的;③符合;④量词。
1.小木偶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
2.李明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好班长。( )
3.他在班上担任副班长。(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做作业,教室里鸦雀无声。
B.九个儿子听后,更是一头雾水,不知该怎么做了。
C.在图书跳蚤市场上,我班同学个个花言巧语,招揽着每一个顾客。
D.今年的庙会,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4分)
(1)太空辣椒( )个大味美,( )结出了漂亮的红色甜椒和黄色甜椒。
(2)( )主人下达“同意入内”的指令后,大门( )会打开。
(3)电脑根据这些气象资料为主人提供一个( )节能( )舒适的家居环境。
9、阅读。
雪梅·其二
南宋 卢钺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雪梅二首》是南宋诗人卢钺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本诗是其二。写梅与雪之间关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写雪与诗之间关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我们课本中《雪梅》中的“三分”形容差得不多,“一段”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本诗中也有这样的词语,请你找出来,说说它在诗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象后两句诗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请你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从中同样能感受到古人清新的格调。
“_________,半江瑟瑟半江红。”“____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照青苔上。”
10、课内阅读。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终于”一词说明了____________。
【2】蝙蝠嘴里发出的声音叫作 ,用“ ”在文中画出它的特点。
【3】根据文段把下面相关联的事物连起来。
蝙蝠发出的超声波 雷达的天线
蝙蝠的嘴巴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
蝙蝠的耳朵 雷达的荧光屏
【4】雷达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请在下面画一画。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暮江吟》是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吟”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诗中写新月东升夜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露似珍珠月似弓”这句诗有两处比喻,一是把_____比作______,二是把______比作______。
(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出自________的《________》,这两句诗写出了春日山中之夜的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飞向月球》一文中,阿姆斯特朗在登月后曾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还收集了一些写月的诗句,我能写出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站起来,( )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 孩子 ,竟有如此( )和( )!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 博得了魏校长的喝(hè hē)彩 好哇 为中华之崛起 有志者当效周生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外国人欺(qī pī)凌,就要振兴(xīng xÌng )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1)“崛”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再查( )画。
(2)用横线画出正确的读音。
(3)按课文内容填空。
(4)在第五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5)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清晰—— 欺凌—— 目标—— 如此——
(6)“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此”在文中指
(7)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波纹线画出有关句子。
(8)在中华民族崛起的今天,你为什么而读书?原因是什么?
13、(二)星星
今夜,星斗满天,我望着那亮晶晶的星星出神。
星星多美呀!一颗一颗的,像撒在蓝布面上的碎金子,晶莹透亮,扑闪闪的,活像顽童的眼睛,蕴藏着深奥莫测的秘密。星星多有趣呀!好像是渔人们撒下的航标,被波浪摇得一闪一闪地发着亮光。又像五线谱上的蝌蚪音符,闪耀着,跳动着,化作无形的旋律在夜空中飘荡。星星多可爱呀!小的星星眨着眼向我问好,大的星星则侧着“耳朵”听我唱歌,亮的星星高兴地告诉我昨夜和月亮姑姑嬉戏的情景,暗的星星哭泣着向我诉说孤独和寂寞。星星多神奇呀!银闪闪的,像一颗颗钻石。我总是梦想着把她们摘下来,穿成一串亮的项链,戴在自己的脖子上,那该有多美丽呀!
“嗖———”雍容华贵的流星小姐穿着白纱裙,在天空中出现了。她那翩翩的舞姿,多么潇洒,多么令人着迷。我都想跳个舞和她比一比了!
我喜欢星星,它仅有那一点光芒,却无私地奉献出来,点缀着深蓝色的天空。这种精神比她的美丽更令人喜爱。
(1)结合文章理解词语
深奥莫测:
蕴藏:
(2)相同的事物你能填几种不同的形容词?试试看吧。
( )的星星 ( )的星星
( )的星星 ( )的星星
( )的眼睛 ( )的眼睛
( )的星星 ( )的星星
(3)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从哪四个方面描写星星的,请你从文中找出来写在下面。
① ② ③ ④
(4)从文中找出作者喜欢星星的原因(用原句回答)。
(5)用“ ”画出文中的拟人句,并仿写句子。
(6)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仿写句子。
14、课内大搜索
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了。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1)找出文中怀丙和尚作准备工作时的动词:
(2)和尚分几步做准备工作?请为每步加个小标题。
(3)和尚为什么要做这些准备工作?从中我们体到了什么?
15、口语交际。
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但现在近视的同学却越来越多,因此,为了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把你的建议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仿佛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发明那两双芦花鞋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
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写出正确的句子。
科学家经过多次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____________________
18、音乐厅里一点声音都没有,只有钢琴家美妙的琴声。(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你一定参加过不少的游戏吧?请把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游戏写下来。注意写清自己的想法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