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学习课文《铁杵成针》,我们明白了:只要下定决心,肯努力,能坚持到底,再困难的事情也能成功。下列句子与目标明确、坚持不懈无关的是( )
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2、从“腾云驾雾”一词你想到了下面哪个神话故事?( )
A.女娲补天
B.孙悟空大闹天宫
C.精卫填海
D.后羿射日
3、“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四时”指的是( )
A.四天
B.四个小时
C.四个月
D.四个季节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必须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B.她穿戴的都是新衣服。
C.爷爷常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D.能否努力学习,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5、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富裕了,但是还要注意节约。
B.即使你没空,也要跟我们讲清楚,不能让我们白等。
C.尽管他一向不服输,这点儿小事还是根本难不倒他。
D.午餐很丰盛,不仅有我爱吃的玉米排骨汤,还有可乐鸡翅、香煎小黄鱼等。
6、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僵硬 连系 腾云驾雾
B.撤换 旋转 明眸皓齿
C.清晰 顽强 无原无故
D.严厉 决望 容光焕发
7、选择读音错误的一项( )
A.曲 zhé折
B.chuànɡ创 造
C.chóu绸 带
D.民 zhú族
8、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悠( ) 岭( ) 倘( ) 勃( )
念( ) 领( ) 淌( ) 脖( )
9、读诗句,完成练习。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①下列词语“逊”的意思和诗句中“逊”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
A.出言不逊 B.稍逊一筹 C.黄帝逊位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________。
③诗人借“梅雪争春”告诫人们________。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①解释词语:可怜:________;真珠:________
②诗中作者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两个贴切的比喻,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形象的描写了江边美丽的月色景色,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心情。
③晶莹的露珠还像什么?写一个比喻句。________
10、读句子,完成练习。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1)作者用_______和_________来比喻昆明湖的静和绿。
(2)从__________可以看出游船、画舫行驶得很慢,这样写更能衬托出昆明湖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按照课文内容填一填,再模仿着画线部分写一写。
①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______________,绿得像_________________。
②听他这么一说,小姑娘忽然笑起来,笑得像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路旁的橡树挺立着,站得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1981年,长春地质学院毕业的黄大年,在纪念册上写到:“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1992年,到英国攻读博士,2009年4月,他放弃了英国优厚的待遇,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黄大年被称为“拼命黄郎”。回国七年,他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出差,他出差有一个独特的习惯,常常订夜里的机票,因为白天要开会。即使在午夜的飞机上,也是修改ppt,人们称他为“拼命黄郎”。
黄大年被称为“科研疯子”。2016年,他承担了一项国际尖端的科研项目。接到任务,他没日没夜地研究。没有样机,就跑到无人机模型销售的店铺,边看边试,店铺打烊了,他还赖着不走。没有机库,他就在地质宫门口找了个空地,拉着团队挥汗如雨地干了半个月。机库建成第二天,出事了。“违章建筑,必须拆除!”有人开着卡车要来动手。原来他们只向学校递了申请。“不能拆!”黄大年急了,索性往卡车前一躺。阳光正强,他眯着眼睛,一动不动。事情传开了,有人说黄大年是个疯子,他却说:“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有我,余愿足矣。”
无疯不成魔,在这疯魔中,黄大年带领400多名科学家为我国的“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国际学界发出惊叹: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而在这跨越的背后,站着的就是黄大年这样的“科研疯子”。
【1】“他出差有一个独特的习惯”,这个“独特的习惯”是____________,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看出黄大年__________________品质。
【2】“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短文写了哪几件事说明这个主题的?简要的概括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你读这篇文章的感受,用上诸葛亮的一句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童年趣事
童年在我的印象中已经模糊不清了。但有一件事,我至今都没有忘记,我一想起来就大笑不止。
那时我刚上二年级。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回去写一篇介绍学校风景的作文。可回到家,我的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尽管苦思冥想,仍然下不了笔,那时的我可从来就没有留心观察过周围的事物呀,该怎么办呢?
我正苦(脑 恼)着,忽然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常说的一句话:李白斗酒诗百篇。于是,我灵机一动,想:李白只要一喝醉了酒,就可以写出许多首诗来,可谓诗兴大发;要是我也喝醉了,岂不是也能灵感大发,文章挥笔而出?
说干就干,幼稚的我当时还满怀信心地以为自己掌握了写文章的诀窍呢。我来到酒柜前,抓起一瓶白酒就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口。“哇,好辣呀!”我不禁叫起来,可为了写出好文章,我只好迫不得已强撑着咽下去,嘴里不时念叨着:“良药苦口,良药苦口。”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满足地回到房间,可才刚进门,我便感到两腿发软双眼模糊,转眼便是一片(膝 漆)黑——我睡着了。
等我醒来,已经是晚上了。我躺在床上,妈妈正照料着我,她对今天的事一脸疑惑,忙(徇 询)问我,我这才想起傍晚的事,发现自己脑子里仍是空白一片,我顿时失望透顶,再不相信什么“李白斗酒诗百篇”了。我把傍晚发生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妈妈,可妈妈并没有大笑不止,而是(严肃 严谨)地对我说:“写文章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和对事物的观察。”这下我明白了,原来写作的诀窍就是积累和观察呀。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词。
【2】补充词语。
(____)(____)透 顶 原 原(____)(____)
(____)笑(____)止 迫(____)得(____)
【3】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要是我也喝醉了,岂不是也能灵感大发,文章挥笔而出?
(1)这是一句(____)。
A.设问句 B.疑问句 C.反问句 D.感叹句
(2)将上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我”为什么会这样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写的童年趣事有“趣”在哪儿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我”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 )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 )般涌来,江面上依旧(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山崩地裂 风号浪吼 水天相接 风平浪静 漫天卷地 浩浩荡荡
【2】选文按照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顺序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失衡来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一自然段中的“_______”和“_______”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观潮人的热情之高,这两个词语形象地写出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从侧面衬托了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5】如果此时你也站在大堤上观看钱塘江大潮,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海底的灯光
广阔无边的海洋,像人们住的楼房一样,也可以分为好几层呢。从海洋表面到二百米深的水面,是上层。这里阳光透过海水,水里比较明亮。从二百米到一千米的水层,是中层,因为阳光不能全部透过海水,光线十分微弱。从一千米到四千米的水层,是深海层,这里是一个黑暗的世界。
在海洋中层,光线很暗,鱼怎么看得见呢?它们游来游去不是要乱撞乱碰吗?那是不会的。生活在这一层的鱼,眼睛长得特别大,能够在微弱的光线中看清周围的东西。更有趣的是,这些鱼的眼睛不但长得特别大,而且向外突起,就像望远镜那样能看得很远。有些鱼两只眼睛不是长在头上的两旁,而是一起朝前或朝上,这样看同一个东西就看得更清楚了。还有些鱼身体两旁有发光器,闪烁着绿幽幽的光。它们借着身上发出的光寻找食物,招呼同伴。这种鱼聚集在一起,远远望去,像是群星闪烁,又像是万家灯火。
在海底漆黑的世界里,鱼的眼睛已没有什么用处了,奇怪的是生活在这里的鱼都会发光。在漆黑的海底,竟有明亮的“灯光”,这是多么奇怪啊!
【1】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____)的光 (____)的海洋
(____)的光线 (____)的世界
【2】短文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三种鱼眼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
【3】读短文,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
(1)生活在海洋( )的鱼身体两旁有发光器,闪烁着绿幽幽的光。
A.上层 B.中层 C.深海层
(2)在( ),阳光不能透过海水。
A.海洋上层和中层 B.深海层 C.海洋中层和深海层
【4】“在漆黑的海底,竟有明亮的‘灯光’,这是多么奇怪呀!”这句话中的“灯光”指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叶子漾起波纹。(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怎能不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振动翅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蟋蟀选择的住址要排水优良。蟋蟀选择的住址要有温和的阳光。(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六一”儿童节前,我们班的同学准备了精美的节目。排练太累了,还好有李老师的鼓动,大家才坚持下来。最后表演很成功,大家都十分特别开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语段(4处语病)。
今年的六月一日,我校召开了“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大会。校长首先讲话。她说,在欢度“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我祝同学们节日愉快。接着,各年级代表发言。六年级代表表示,在即将快要离开母校的前夕,一定要下苦功夫学习不可,争做合格毕业生。最后,学校文艺队还表演了五颜六色的节目。
_____
18、修改病句。
(1)刚上第一节课,老师就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好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那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被我感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题目:我最喜爱的动物
你最喜爱哪个动物?把你们之间的故事写下来。注意书写工整,卷面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