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如用斗量不出海水到底有多少一样,光凭外貌也无法全面地评判一个人的好坏。
B.这句话启示我们不能以貌取人,要看其内在的本质。
C.我们看一个人时绝对不能看其外貌,因为人的外貌具有欺骗性。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上,我国小将挑大梁,打出了精气神。
B.小刚读书一直都不专心,但是今天破天荒地认真起来。
C.人在骄傲自满的时候总是容易栽跟头的,
D.他连日奔波募捐,却四处开绿灯,深感沮丧。
3、秋游的时候,李小军不小心把爸爸送的手表弄丢了。他害怕爸爸责骂,如果你是李小军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安慰他呢?( )
A.丢了就丢了,没关系我们再买一块就行了。
B.谁让你自己这么不小心呢?连手表都保管不了。
C.今天我陪你回家吧,我们一起和你爸爸解释一下。
D.太糟糕了,要是我是你爸爸,我肯定又生气又难过。
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子不是同一首诗的一项是( )
A.欲饮琵琶马上催
B.不教胡马度阴山
C.古来征战几人回
D.醉卧沙场君莫笑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写的是作者叶至善回忆自己童年时,在一次班级演出中扮演老虎的故事。
B.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归纳为:期盼参加演出、饰老虎没成功、寻找失败根源三部分。
C.演出前后“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期待→不自信→自豪→紧张。
D.“窝囊、糨糊、窟窿、将就”这几个词语中的加点字都是读轻声。
6、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人声鼎沸 窃窃私语
B. 白发仓仓 提心吊胆
C. 亭亭玉立 精卫填海
D. 随遇而安 无可奈何
7、选择读音错误的一项( )
A.shèn慎 重
B.yún匀称
C.yě冶 炼
D.欺 rǔ侮
8、给句子加标点
这一回我们班演的是__兄妹历险记__中间有这么一段情节___兄妹俩在森林里迷了路___碰上一只老虎。
9、现代诗歌阅读。
绿与丹
春天,绿的世界;秋天,丹的天地。
绿是播种的颜色,绿是希望的颜色,又是走向成熟的颜色。
到了夏季,绿变得更浓更深。
生命在蝉鸣蛙噪中翁动,生命在炽热风雨中争斗。
于是,凉风起,秋天到了。
枫叶如丹,挂满一树,铺满一地。
丹是收获的颜色,丹是成功的颜色,又是孕育着新生命的颜色。
绿与丹,打扮着天地。
为人间,演化出五色斑斓。
【1】下列对诗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界中到处充满着生命。
B.生命的成长充满着艰辛和奋斗。
C.生命的价值在于运动。
D.生命中既有幸福,也有苦难。
【2】诗中说“枫叶如丹”,我们知道“丹”就是(_________)色。“秋天到了”,何止枫叶如“丹”呢!想想果园里(__________)如“丹”,花园里(____________)如“丹”。
【3】这首诗歌颂的是( )
A.红与绿。
B.生命。
C.播种与收获。
D.希望与收获。
【4】诗中的“绿”和“丹”分别代表了什么?大自然为什么会有这“绿与丹”的演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滴滴答答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去。
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她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 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还是失败。
再试……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已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您。”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仅仅如此简单。
【1】下面不属于短文表述的内容是( )
A.儿子陪母亲聊天。
B.儿子帮忙穿针线。
C.母亲细心寻找针线。
D.母亲穿针线时不放弃。
【2】母亲为儿子骄傲的原因是( )
A.儿子学习认真,成绩优异。
B.儿子孝顺,常常陪伴母亲。
C.儿子年轻,却已是大作家。
D.儿子虽年轻,却很会赚钱。
【3】文中第③自然段中画线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 )
A.表现母亲害怕儿子,不敢打扰。
B.表现母亲深爱儿子,不忍打扰。
C.表现抽屉太老旧了,不好使用。
D.表现母亲年纪太大,手脚不灵。
【4】下列与本文表现的主题类似的诗是( )
A.《静夜思》
B.《暮江吟》
C.《游子吟》
D.《凉州词》
【5】文中第5自然段连用了几个“再次”,并且将穿针的过程写得很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
【6】“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你认为儿子今后会怎么做?(至少写两点)___
11、课外阅读。
“扫一室”与“扫天下”
东汉的时候,有个青年叫陈蕃,他虽喜好读书,但生活却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
有一天,一位叫薛勤的人来看望陈蕃的父亲,正巧他父亲外出,只有陈蕃在家。
陈蕃见来了客人,就从自己的书房里出来接待,告诉客人父亲暂不在家。没料到薛勤一边与他寒暄,一边就随意地走进了陈蕃的书房。
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屋子里乱七八糟,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上面满是灰尘;地上到处是垃圾,墙壁上有不少蜘蛛网。屋里不仅肮脏,连空气也显得污浊。薛勤看了后,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对陈蕃说:“年轻人,怎么弄得这么乱呀?为什么不把屋子打扫干净呢?”
没想到陈蕃却满不在乎地说:“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他说得理直气壮,很有些得意的神气。
听着陈蕃这样的回答,薛勤心里暗想: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于是他盯着陈蕃,反问道:“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薛勤走后,陈蕃沉思起来,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
【1】在文中找出具有下列意思的词语。
(1)一点都不在意,不以为然。( )
(2)形容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 )
(3)理由很充分,言行有气势。( )
【2】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扫一室”的意思是( )
A.打扫一个房间,指小事情B.打扫所有的房间。C.打扫整个房间。
(2)“扫天下”的意思是( )
A.打扫天下的房间。B.打扫天下的马路。C.扫除天下一切不平之事,指大事情。
【3】短文中有很多反问句,你发现了吗?选一句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后面打上“√”,错误的打“×”。
(1)想要做大事就必须先从小事做起。( )
(2)想要做大事不能做小事。( )
(3)想要做成大事,必须先要做好小事。( )
12、快乐阅读。
这一片山水
这是一座不知名的小山,山势平缓,青翠葱茏,流水潺潺。
山中几乎没什么粗大的树木,只是一些瘦小而稀疏的小树密密地布满了山坡,树林中缠绕着各式各样的古藤,大大小小,有粗有细,盘错出了一种山中特有的气韵。轻风徐徐,一股清香的气息飘飘荡荡,不时传来几声轻快的鸟鸣,反添了几分幽静。
山路边流淌着一条不知名的小溪,山脚下溪面较宽,清水平铺,小溪边上的石缝中,生长着一些蓝色的小花,它们的倩影被流水冲刷着,似乎有些心摇意荡,但却依然顽强地屹立在石缝中,缕缕幽香,飘满了整个山林。
沿溪而上,前面的水声响了许多,溪面上分布着一块块粗糙的石头,有圆有方,形态各异,有的叠若累卵,有的直立眼前。清凌凌的一条急流,缠绕着山石,随形就势,在乱石间顽强地流着。水声汩汩作响,哗哗流淌,于是便有了金玉之声,箫管之韵。那自然的景致,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意境,沧桑得让我痴迷,又柔美得让我心痛。
人们常说:水也,来无影,去无踪,无声无息。其实流水潺潺,也有自己的语言。留心听泉,你会觉得自己是在聆听一曲富有变化的乐章。时而平坦舒展,时而曲折沧桑,时而激情澎湃。静静地聆听山水之声,我们便会不知不觉地融进这山山水水。
1.本文的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哪些事物?
2.在文中用“ ”画出描写溪面上的石头的句子。
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清凌凌的一条急流,缠绕着山石,随形就势,在乱石间顽强地流着。
“顽强”一词写出了小溪的什么特点?
4.作者说“流水潺潺,也有自己的语言”,你觉得怎样的人才能听懂流水的语言呢?
13、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远大的志向。______ (2)为门第增添光彩。______
【2】“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此生”指的是______,“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3】读了选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为什么而读书呢?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蟋蟀的住宅》片段,按要求做题。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1】用加点的词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用横线画出来。
【3】“随遇而安”在课文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它的住宅可以算作“伟大的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日积月累填诗句。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点明送别时间、地点的句子
是: 。
2.《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劝酒抒发对老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
是: 。
16、修改病句。
(1)梅兰芳先生是京剧闻名世界的表演艺术家。
____________
(2)我们成了水火不容的好朋友。
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我写作业时,遇到了一个难题,想来想去反复思考,总是找不到解题思路。老师忽然想起了我说的联系生活来理解,赶紧震作精神,动起笔来。居然,我很快找到了门道,难题解决了。
_______
18、综合改错。(四处错误:一个标点,一个别字,两个病句)
莫泊桑一生写的短篇小说将近300余篇。他的《项链》《我的叔叔于勒》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描写生动细致;令人读后回味无穷。他不仅在世界文坛上,而且在法国文学中,都是曲指可数的,所以人称“短篇小说之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在学习上,在生活中,会遇到让你惊喜的事、紧张的事、委屈的事、着急的事……请选择一件写下来。注意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
要求:1. 题目自拟;2. 语句通顺,书写工整;3.文中不能出现学生真实姓名及学校名称,字数3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