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天的福州是最美的季节。
B.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进。
C.我的作业全都做完了,还有一道应用题题没做。
D.李刚获得了“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
2、下列划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鸟巢(cáo) 睡眠(mián)
B.芦苇(wěi) 学霸(bà)
C.罗列(lò) 压扁(biǎn)
D.占领(zàn) 斜阳(xié)
3、与原文语句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大海啊!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湖。
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排练
B.搏斗
C.严历
D.顽皮
5、读下面的句子,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省略号的作用:①表示说话的断续 ②表示引文的省略
(1)老刘去年就过世了,他临终还念叨:“认了个干孙子,上省重点……”( )
(2)“是……是!”我含着泪回答。( )
(3)说你是个好学生,荒废了学业可惜……( )
6、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子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明天他一定不来爬山。 B.他明天可能来爬山。
C.明天他怎么可能来爬山呢? D.他明天不可能来爬山。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外面闹得沸沸扬扬,里面却是风平浪静,一点也不受影响。
B.我东翻西找,归根到底把这本书找到了。
C.马路上来往的车流如江水一般奔流不息。
D.这次才艺大赛,各路能手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令人赞不绝口。
8、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想象句子描绘的画面。
(1)“每天太阳一出来,就可以看见数不清的黄蝴蝶,在树林花丛间、山石溪水边翩翩起舞,把谷底的绿草和鲜花全遮盖了,仿佛仙女从空中撒下密密麻麻的花朵一般。”读了这句话
, 的画面浮现在脑海里。
(2)“许多游客在日内瓦最愉快的感受就是在野餐桌上与麻雀一起就餐。”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见了 ,听见了 ,感受到了 。
9、课内阅读。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诗人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角度仔细地观察和欣赏庐山。
【2】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一句俗语: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蕴含的道理是( )
A.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B. 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应该深入地了解。
C.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到了 可我什么也看不见 这富有诗意的语言 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 是的 春天是美好的 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 ,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1】在短文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2】“春天到了。”这语言是怎样富有诗意,请把春天的美好景象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语言是有魅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采用了什么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短文的阅读中,可以看出包括诗人在内的人们,都有一颗____________之心。
11、 用尾巴上的眼睛看世界
在神话传说中,一些神仙在身体的其他部位长有眼睛,比较常见的是额头、后脑勺、手掌。比如,千眼观音的每个手上都长有一只眼睛。那么,对于视神经损坏的“凡人”来说,是否也可以在身体其他部位移植一个眼睛呢?科学家认为这并非是幻想,在不久的将来是完全可行的。最近,美国科学家就把蝌蚪的眼睛移植到尾巴上,结果蝌蚪可以靠尾巴上的眼睛看到周围环境的变化。
美国塔夫斯大学的生物学家迈克尔·莱文,有一位名叫艾达的亲戚是位盲人,他天生就饱受失明的痛苦。医生检查发现,(尽管 即使)艾达的眼珠是好的,但是艾达的视神经受损严重而无法恢复,因此艾达睁眼也难以看到周边的事物。在艾达多次向迈克尔(诉说 倾诉)自己的痛苦之后,迈克尔开始思考是否可以把艾达的“好眼珠”移植到其他部位,不通过视神经就可以让艾达看到光明。
迈克尔是位熟练的器官移植专家,他开始尝试把眼睛移植到身体其他部位。有关人体的科学研究得先从动物实验入手,往往是从低等动物往高等动物逐步研究,在多次的高等动物实验成功之后才能用于人体实验。迈克尔的研究异位移植也是从低等动物开始入手,他选择了蝌蚪、蜗牛、蚱蜢等多个低等动物,最终在蝌蚪身上获得了突破。迈克尔解释说:“蝌蚪向青蛙的发育过程本身是一个形态变异的过程,比较容易完成对身体结构改变的实验。”
考虑到蝌蚪生命力的(柔弱 脆弱)性,迈克尔没有选择同一蝌蚪的异位移植,而是把一只蝌蚪的眼睛移植到另外一只蝌蚪的尾巴上。迈克尔首先从一个健康蝌蚪的身上小心地(移除 移植)一只眼睛,然后将之(移除 移植)到另外一个蝌蚪的尾巴上。通过特别精细的实验操作,他将移植到蝌蚪尾部的眼睛的神经纤维和脊髓相连。培育一段时间后,等移植的眼睛和蝌蚪尾部完全愈合在一起后,再移除掉它原来那对健康的眼睛。按照这样的程序,迈克尔总共培育了134条只在尾巴上有眼睛的蝌蚪。
接下来,迈克尔继续研究这些蝌蚪是否能看到周围的环境。他把这些蝌蚪放入到分隔成左右两个区域的水箱中,蝌蚪可以自由地往返于两片区域。然后,他随机地用红光和蓝光照射两片区域,同时他用微小电流电击那些正处于红光水域中的蝌蚪。开始这些蝌蚪还是胡乱游动,但是过了几天之后,不少蝌蚪开始有意识地躲开红光水域,尽量游向蓝光水域。这个实验充分说明,那些移植到尾巴上的眼睛能够感受到光线。迈克尔的实验成功了!
尽(jǐn jìn)管迈克尔对自己的实验结果有心理准备,但是他还是感到十分震惊,因为这是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对眼睛进行异位移植。这个实验表明,动物看东西可以不通过大脑的视神经,通过脊髓的神经纤维也可以在大脑中产生视觉。迈克尔的眼睛异位移植实验只是在低等的蝌蚪身上获得成功,要在人体获得成功还需要经过十分(缓慢 漫长)的研究之路。但是迈克尔相信,终有一天盲人可以通过移植到身体其他部位的眼睛来看到自己的亲人和这个美丽的世界。
【1】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用“√”标出。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问题?请你边读文章,边在旁边写下你的问题。并筛选出对理解文章最有帮助的几个问题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 依靠)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希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 ”来形容。
【1】选择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在选段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诗句。这两句诗形象地说明了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成就 、 。
【3】“那时没有电灯”中“那时”是指____________。
【4】“千里眼”“顺风耳”在选段中指的是( )(填序号)
A.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
B.《西游记》中的两个人物。
C.指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
【5】你知道今天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发明有“千里眼”“顺风耳”这样的本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植物观察记录表,回答问题。
时间 | 状态 |
3月24日 | 我们种下了几粒长得比较饱满的凤仙花种子。 |
4月3日 | 三粒种子发芽了,嫩绿的芽上戴着一顶褐色的帽子。 |
4月5~6日 | 继续每天浇少许水,并给它晒太阳,又有两粒种子发芽了。 |
4月14日 | 长出了嫩绿色的新叶,有明显的叶脉,叶边呈锯齿形。 |
5月1~7日 | 分枝上的叶子越来越多。 |
5月28日 | 叶与茎之间出现了许多花芽。 |
6月4日 | 第一朵凤仙花开了,花瓣呈淡红色,漂亮极了。 |
【1】这个观察记录表的观察对象是____。
【2】从种下那一天开始算起,植物发芽是第____天,长出新叶大致需要____天,大约____天后开花了。
14、课外阅读。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王葛第士以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个结,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够将绳结打开。这时,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小亚细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前,不加考虑,便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举占领了比希腊大50倍的波斯帝国。
一个孩子在大山里割草,被毒蛇咬伤了脚。孩子疼痛难忍,而医院在远处的小镇上。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断受伤的脚趾,忍着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一位朋友到一家餐馆应聘做钟点工。老板问:“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该怎么办?”许多应聘者都答非所问。朋友答道:“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尽力把托盘倒向自己。”最后,朋友成功了。
亚历山大果断地用剑砍绳结,说明他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小孩子果断地舍弃脚趾,以短痛换取了生命;朋友果断地把即将倾倒的托盘投向自己,才保证了顾客的利益。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你只有敢于舍弃,才有机会获得更长远的利益。即使遭到难以避免的挫折,你也要选择最佳的失败方式。
成功往往蕴含于取舍之间。不少人看似素质很高,但他们因为难以舍弃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更长远的目标。成功者有时仅仅在于抓住一两次被人忽视的机遇,而机遇的获取,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人生道路上进行果敢的取舍。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2】短文讲了哪三个小故事?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亚历山大用剑砍绳结,你认为他舍弃的传统思维方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尝试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词句段运用。
1.照样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情绪。
高兴:她拿着奖杯,兴冲冲地往家里跑去。一进门,她便兴奋地对妈妈说:“我得奖喽!”
着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情境写反问句。
小杨一直期待着参观自然博物馆,妈妈今天说要领他去参观,却忽然下雨了,妈妈问他还去不去,小杨说:“___________________”
3.任选两个词语描绘一下雷雨时的情景。
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换一种说法,突出那时生活条件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蔡桓侯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跑掉了?”(长话短说,15个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列病句。
①我首先第一个交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昨天晚上下了一天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加深了对巴金爷爷的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① 风强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清晨,我看见了花儿张开笑脸和孩子们悦耳的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这段话。(两个错别字,三处病句)
我特别喜欢游泳,每天都坚持练习。工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学校组织了一次游泳竟赛,同学们都忍不住情不自禁地为我鼓掌,我果然获得了一等奖。老师告诉我们,好成绩的取得,跟是否勤学苦练有很大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
19、写作。
一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相信同学们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已具备较高水平的观察力,大家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去感知生活。本次习作要求写一篇观察日记。希望大家用自己的笔记录生活,激发智慧与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