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犹如 愉快 横七坚八
B.辨子 奥秘 山崩地裂
C.严肃 淹护 无可奈何
D.撤换 搏斗 无缘无故
2、下列词语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类的是( )
A.千里马
B.老黄牛
C.领头羊
D.纸老虎
3、下列人物,不是中国神话故事主人公的是( )
A.洛基
B.共工
C.夸父
4、下面一段话的书写,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书写时整体不用管布局是否整齐。
B.字距要比间距小。
C.字的大小要基本一致。
D.两边留的空白大致要相等。
5、下列古诗中,朗读感情基调不同的一首是( )
A.《出塞》王昌龄
B.《凉州词》王翰
C.《别莆大》高适
D.《鹿柴》王维
6、[易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崩塌(bēn) 稻穗(huì)
B.霎时(chà) 闷雷(mèn)
C.潜水(qián) 霸占(zhàn)
D.窗框(kuāng) 屋檐 (yán)
7、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甚至(shèn) 顽皮(wán) 酒瓶(pín)
B.笨拙(zhuó) 帅气(shuài) 幸亏(kuī)
C.衣襟(jīn) 恐怖(bù) 摔打(shuāi)
D.仍然(rén) 逃跑(táo) 掐住(qiā)
8、看拼音,写词语。
zhú jiàn jiānɡ yìnɡ shū shì bēi cǎn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nì ài lǎo hǔ nuǎn huo shān bēnɡ dì liè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9、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写的。
【2】把古诗补充完整并说说补充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
杂兴:__________ 耘田:__________
【4】本诗前两句写出了夏收前后农村的繁忙景象和农民的辛苦。后两句中表现了儿童的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见听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1】这段话是从课文__________中选出来的,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我还读过别的神话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发现这段话中有很多意思相反的词,你能找出来吗?
( )--( )( )--( )
( )--( )( )--( )
【3】形容速度很慢的词语有很多,文中就有两个( )和( ),你还能写出其它的吗?
( ) ( ) ( )
【4】仿写词语。
黑乎乎: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怀着感恩的心,你想对盘古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陈毅的故事
陈毅五岁半就在一家书塾里读书。他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同学们都称他“小神童”。
一天,书塾的毛老师来到陈毅家,看到他正在灶前一边烧火一边看书。因为他看书入了迷,火烧得太旺了,锅里透出了煳味儿。妈妈刚从井边洗菜回来,发现米饭烧煳了,气得火冒三丈,抄起刷子,就往灶前冲去。□不要打孩子□毛老师连忙劝阻口饭烧煳了□可以将就吃□这孩子专心用功□我就喜欢□说着,毛老师又亲切地对陈毅说:“以后做事,要多多留心!”陈毅点点头。毛老师从陈毅手里拿过那本书看,原来是一篇还未教的课文,他已经用笔在上面画了许多圈圈点点。毛老师惊奇地问:“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陈毅回答说:“打圈圈的,是懂得的;打半圈圈的,不太明白,等老师讲明白了,再打圈圈;打墨点的,是生字。”原来陈毅每次听课前,总要把新的课文先预习一下,把生字和不懂的词勾画出来。听课时,他格外留心,抓住不懂的地方,便直接向老师提问。毛老师十分高兴地称赞道:“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总算发现了你学习成绩好的‘秘诀’。同学们称赞你是‘小神童’,说你天资聪明,其实更重要的是你勤奋,你真正懂得了‘学问学问,多学多问’的道理!”
【1】在文中“□”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同学们称陈毅是“小神童”的原因是________。
【3】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老师总结的陈毅学习成绩好的“秘诀”的语句。
【4】“学问学问,多学多问”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这真是一个特别棒的学习方法。请给大家分享一下你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的好的学习方法:__________。
【5】文中画“____”的句子把妈妈生气时的动作写得生动极了,你能将妈妈高兴时的动作写出来吗?至少要用上3个表示动作的词哦!
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赏析
细品课内句段。
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 )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节选自《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到选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虽然 B.因为 C. 而且
【2】选文中叶老对“我”作文的修改具体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中,“春风拂面” 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叶老先生的感觉。
【4】透过“包”这个动词的删除,我们可以看出叶老先生在给我修改作文时非常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①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②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
【2】请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1)斥责——( ) (2)骄傲——( )
【3】请写出选段第②自然段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
【4】鹅的音调特点是:____________,鹅的步调特点是:____________,鹅对人的态度是____________。
【5】养鹅等于养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我是从选段中的句子___________看出来的。
【6】文中画“ ”的句子将_________和________作比较,突出了鹅的_______。
14、阅读理解。
走月亮(节选)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法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 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秋虫喝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波刺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城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方吗?春天,我们种的油莱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呀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银毯”中的“毯”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再______。
【2】照样子,把词语补充完整。(限填一个字)
例:秋虫(唱) 鱼儿______ 沟水______ 稻谷______ 蒲公英______
【3】请写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表达了作者( )
A.在田埂上走月亮时的欣喜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在溪边走月亮时的愉快心情和幸福情绪。
C.在田埂上走月亮时的欢快心情和不知如何招待阿爸的紧张情绪。
【5】回顾课文想一想,“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原因是( )
A.作者担心大家不知道“我”和阿妈散步的时间是夜晚。
B.家乡的月夜景色迷人,可“我”和阿妈不能停下来欣赏。
C.既抒发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欣喜之情,又在结构上起串联全文的作用。
15、改为“被”字句。
小男孩用弹弓把最小的一颗豌豆弹到了阳台的一条裂缝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牢固地向前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说是孔隙,所以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轻船在深深的海水中飞快地慢慢下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只小苍蝇柔嫩的绿翅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阅读课外书籍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场上飘着五颜六色的红旗。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乐园:修改病句。
①他的家乡是福建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年有四个春、夏、秋、冬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因为取得了好成绩,所以一点也不骄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上课了,老师把眼睛投到同学们身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书面表达
小练笔
正如人们模仿蝙蝠探路发明了雷达一样,人们还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模仿苍耳类植物发明了尼龙搭扣,等等。这种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的学科就叫仿生学。你还知道哪些利用仿生学发明的东西?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