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诗句中,不是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是( )
A.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2、哪一个加点字的意思与其他三个不同?( )
A.手不释卷
B.爱不释手
C.如释重负
D.答疑释惑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面颊(xiá)
B.参天(cān)
C.洞穴(xué)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
B.你先别问,到时候自然明白。
C.孩子成长时期,家长不能听其自然,不管不问。
D.我们长期在一起工作,自然而然地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肃”的第五笔是竖撇。
B.便于排水、大小适宜、简朴卫生是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
C.“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出了夕阳映照下的江水呈青绿色,其余呈红色,美不胜收。
D.《题西林壁》告诉我们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6、“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中“塞”字的正确读音是( )
A.sāi
B.sè
C.sài
7、用“/”画去括号里不能搭配成词的字。(3分)
魔(杖 仗) 木(碑 牌) (覆 复)盖
(愉 偷)快 (笼 隆)冬 (义 议)务
8、根据课文及其相关内容填空。
1.读了《观潮》中“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些语句,让我想起了刘禹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我积累了很多古诗名句“空山不见人,_____________”“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梅须逊雪三分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渐落晓星沉”。
3.正如俗话所说的“______________”,夏天如果雨水少,那么天就会提前冷,秋霜就会比较早来到。
4.我喜欢《______》这篇神话故事,故事中的______(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9、课内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这首诗中“之”的意思是__________,“故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唯”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作者在____(月份)送别________这个老朋友。
(3)在这首诗中,____两句叙事,____两句写景,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10、阅读
巧捞花瓶
这天我们搬家。当我们来到新居门口时,奶奶一失手,花瓶掉到阴沟里。阴沟很深,满是淤泥,花瓶差不多全陷进去了,只露出半边瓶口,爸爸见了,微笑着对我说:“看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捞起它?”
我马上找来一把火钳,可是钳子太短了,怎么也够不着。我有弄来了根绳子,可是,摘了半天也套不住瓶子。我一边擦着头上的汗,一边想,怎么办呢?忽然,我想起了平日用来挤水玩的橡皮管子,对,只要再套上个气球……
于是,我找来那根橡皮管子,还找了一个气球,再用一根硬塑料管,把橡皮管和塑料管接好,然后,小心地把气球塞进花瓶里。我用力往里吹气,估计气球涨得差不多了,手捏紧橡皮管子上端,用力一提,管子仿佛像吊车似的一下子吊起了花瓶。花瓶终于捞上来了。
我把花瓶冲洗干净。这时,我觉得花瓶更美了,它正在对我微笑呢!爸爸抚摩着我的头夸奖我说 你想的办法真不错 接着 爸爸有启发我说 今天这事
对你有什么启发 我想想回答说 只要肯动脑筋 认真干 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1】写出近义词。
夸奖(___) 仿佛(___)
【2】在文中用波浪线划出比喻句,用横线划出拟人句。
【3】文章题目中的“巧”字理解成。( )
A.心思灵敏,技术高明 。 B.手、口灵活。
C.恰好,正遇上某种机会。 D.虚浮不实的话。
【4】给文章最后自然段加上标点。
11、阅读下面的短文后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的四肢灵活,行动(敏捷 敏锐)。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亮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擦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 )有人触动一下树干,它们( )躲在树枝底下,或者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晴朗的夏夜,松鼠在树上高兴地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嬉戏。它们好像怕强烈的日光,白天常常躲在窝里歇凉。( )在树枝被风刮得乱摇晃的时候,它们( )到地面来,但是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
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杈儿中间,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窝搭好了,还在上面加一个盖,把整个窝(隐蔽 遮蔽)起来,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它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又暖和,又安全。
【1】给文章加一个题目。
【2】在第一和第三自然段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
【3】在第二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4】第(_____)自然段主要写了松鼠搭窝的过程,请找出描写松鼠搭窝的动作的词:________
【5】读了短文,说说浮现在你眼前的松鼠是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
1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我因为有急事要去一个住在郊区的同事家,为赶时间,便抄近路走入一条偏僻的小巷。我心里害怕的咚咚直响。真后悔不该走这条路,可是事已至此,只得硬着头皮向前走。走着走着,突然,我发现前面有一处光亮,似乎是一个人提着一个灯笼在走,我疾步赶了上去,正想打声招呼,却发现他是一个盲人,一手拿着一根竹竿小心翼翼的探路,一手提着一只灯笼。我纳闷了,忍不住问他:“您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要提个灯笼赶路?”
盲人缓缓的说道:“这个问题不止一个人问我了,其实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保护自己的安全。而且,这么多年来,由于我的灯笼为别人带来光亮,为别人引路,人们也常常热情的搀扶我,引领我走过一个又一个沟坎,使我免受许多危险。你看,我这不是既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吗?所以,每到晚上出门,我总提着一盏灯笼。”
盲人说完,让我明白了
【1】根据你的理解,把文章的最后一段补充完整。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改为陈述句。
你看,我这不是既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我发现前面有一处亮光”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盲人提灯笼对别人和对自己的好处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么理解文章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儿子的礼物
今年春节,我生平第一次收到儿子的礼物—— 一块德芙巧克力,把那块东西放在我手心里时,儿子的表情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辉煌。
儿子二十岁了,在一个自修大专班读书,钱是他业余打工挣来的。他在一家卡拉ok厅当服务员,从晚上6点干到午夜12点,第二天一早,赶两趟车去学校上课。打工期间,他每晚要打扫三间包房,洗很多茶杯,给客人倒茶送水,递吃递喝,直至深夜。他学会了简单的英语日常用语,能识别和说出各种洋酒的英语名称,还学会了做水果盘。两个月来,他没有向我透一点风,我惟一的感觉是,他瘦了。
儿子读中学时,用眼下父母们的标准衡量,他要属“不及格”之列。我对他嚷得最多的是:“看看人家的孩子!父母这辈子不指望享你的福,你总要自立于社会吧!”每听到这样的话,儿子低头不语。现在回想,在这“激将”的后面实际是在发泄当父母的心理的不平衡。捧着儿子的礼物,心不由地轻轻发痛,那么多冷言冷语,他全以宽容和理解消化了,没有怨怪,没有疏远,只是悄悄地给了我一份证明。
对母亲来说,儿子送一块巧克力抑或一幢房子,在意义上没有区别。他的爸爸、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也都分别收到一份小小的惊喜。每位亲人的爱好他都点点滴滴想到了,真是难为了他的细心和周到。儿子从小性格宽厚,待人真诚,做事勤快,动手能力强……这些优点,过去我都忽略了,或者说漠视了,因为学校的成绩单上不记分数。
【1】对“辉煌的表情”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闪亮的眼神 B.灿烂的笑容 C.炫耀的模样 D.自豪的神情
【2】第三段末尾说“只是悄悄地给了我一份证明”。这里“悄悄地”照应了第二段中“_____________”,这里的“证明”是指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对母亲来说,儿子送一块巧克力抑或一幢房子,在意义上没有区别。”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标题“儿子的礼物”有双重含义,一是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内短文《白鹅》选段,完成练习。
①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②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③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1】说说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①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颇:_______________
②有时非但不让 非但:_______________
【2】摘录中心句概括段意的方法被称为“摘录法”,请你用这种方法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读选段,回答问题。
①选文抓住鹅_______________、“大模大样”的步态、_______________具体细致刻画了鹅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②“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可笑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描述鹅的步态时,用鸭的“( )”与鹅的“( )”进行对比,同时作者还用“( )”来比喻鹅的步调,形象地表现出鹅的特点。
A.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B.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C.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 D.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
【5】读第②段画线句,有人说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鹅的厌恶,你认为是这样吗?说说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口语交际。
小琪同学的爸爸工作调动,她也必须跟着爸爸转到不远的另一所学校读书。可小琪近来闷闷不乐,暗自落泪,成绩也落下不少。请作为好朋友的你设身处地想一想她的心情,再考虑怎样安慰她?把安慰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
16、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读了这本书,都受到了教育。
(2)全班同学都来了,只有张红没有来。
17、修改病句。
(1)刚上第一节课,老师就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好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那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被我感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阵激烈的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暑假即将到来,班主任反复强调要防止不发生溺水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你平时一定做过不少小制作吧?会飞的飞机,会跑的小汽车,会跳舞的布娃娃……挑你认为做得最成功的向大家介绍一下吧!题目可以是“我成功了”,也可以自己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