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中有一句与其它三句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B.为人类造福没有错。
C.为人类造福怎能有错?
D.为人类造福有没有错?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躲避
B.墙壁
C.臂膀
D.偏僻
3、下面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灰白色的鹅卵(nuǎn)石,布满河床。
B. 鱼儿忽的跃(yuè)出水面,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
C. 元宵节到了,街头人声鼎(dǐng)沸(fèi)。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嫦娥》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商隐,诗的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
B.《暮江吟》前两句诗人描写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景象,一面萧瑟,一面艳丽。
C.《鹿柴》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以“人语响”反衬山中的空寂。
D.《雪梅》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既有情趣又有理趣。
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八月丹桂飘香,有的人还穿着衬衣和裙子,而有的人却早早地穿上了棉衣,捂得很严实,这真是“二八月,乱穿衣”啊!
B.“狗窝、鼠洞、鸟巢、猪圈、马厩、鱼塘、牛棚”这些说法都可以。
C.书信现在仍然是人与人之间重要的联络手段,信的最后应该先写日期,最后署名。
D.《扁鹊治病》的故事中,扁鹊一共见了四次蔡桓侯,然后就逃到秦国去了。
6、为加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hě shè
1.客舍( ) 舍己为人( )
jǐn jìn
2.尽管( ) 尽力( )
gēng gèng
3.更加( ) 更改( )
cháo zhāo
4.朝阳( ) 朝代( )
7、为迎接奥运会,运动员们每天高强度训练,哪怕( )也咬牙坚持。
A.精神抖擞
B.精疲力竭
C.容光焕发
D.心旷神怡
8、想想下面两个近义词的意思,再分别造句。
(1)舒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舒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诗文阅读
生当 ,死亦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诗人是______。
【3】诗的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
10、延伸阅读
飞行之王——蜻蜓
①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行之王”。
②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时,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地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高出于飞机。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膀每秒钟要扇动30~50次,作长“8”字运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____________。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几十千米而不着陆;它也能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会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③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如果飞机机翼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翼折断,招致机毁人亡。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现象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膀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翼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有删改)
【1】填入短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可比拟
B.望尘莫及
C.无可奈何
D.不可企及
【2】蜻蜓能做的“特技”表演有_______________,它能做那么多的“特技”表演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人们从蜻蜓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本文后,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鸡毛信
①海娃14岁,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有一天,海娃从龙门山山顶,看到平川的鬼子像蚂蚁般向龙门山走过来。海娃扳倒“消息树”,跟大家报信。这时候,爸爸来了,他叫海娃把一封【粘 沾】着三根鸡毛的信送到三王村,在第二天天黑之前一定要送到,千万不要落到鬼子手里。
②海娃一听便赶着羊向三王村急急地跑去。到西山时海娃远远地看见有一队鬼子向这里走来,海娃心想:把鸡毛信藏在哪里呢?扔了肯定不行,埋起来万一找不到怎么办?这时他看见头羊那又大又粗的尾巴,灵机一动,把信绑在头羊的尾巴底下,这样一来什么也看不见了。
③这时鬼子来到了眼前,歪嘴黑狗搜遍了海娃的全身只搜到了一个大地瓜,歪嘴黑狗便放了他。但鬼子看上了海娃的羊群,便把海娃和羊群都带回了村里。晚上,几个鬼子把海娃关在屋里头。鬼子睡着了,海娃取信巧妙地远走了。
④天亮了,海娃继续赶路,眼看就要到三王村了,可海娃发现信丢了,海娃赶紧返回去找,好在有惊无险,信又失而复得,海娃赶紧向前赶路,可又落入了鬼子手中。
⑤鬼子让海娃带路,海娃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包围圈,鬼子知道上当了,便向海娃开枪。一【棵 颗】子弹打中了海娃的腿,八路军把海娃救了回来,海娃嘴里不停地说:“羊尾巴下面有鸡毛信。”然后就昏过去了。
⑥八路军根据鸡毛信里的情报,端了鬼子的炮楼,打死了很多鬼子,缴获了许多枪支弹药。海娃被称赞为“小八路,小英雄”!
【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使用正确的汉字。
【2】认真阅读文章,照样子给文章的每一个自然段拟写一个小标题。
①接受任务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④丢信找信,再次被抓
⑤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当时的情况可以用四字词语___________来形容;“灵机一动”可以用词语____________来替代。
(2)这句话主要对海娃进行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描写,体现了海娃___________的特点。
【5】当海娃告诉八路军鸡毛信在羊尾巴下面的时候,海娃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握紧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1】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惩罚——( ) 责备——( )
【2】下列词语可以与选文中加点的词互换的是( )
A.目不转睛
B.东张西望
【3】选文中的“轧”字,我突然忘记怎么读了,可以用_____查字法,查____部首。
【4】把选文中画“ ”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到自己的同胞受尽屈辱,周恩来心中燃起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同学,你是为什么而读书呢?请写在横线上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片段
“妈妈,我觉得我好了一些!”晚上,这个小女孩说,“太阳今天在我身上照得怪暖和的。这粒豆子长得好极了,我也会好起来的;我能爬起来,走到温暖的太阳光中去。”
( )母亲不相信,( )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好使它不至于被风吹断,( )它使女儿对生命产生了愉快的想象。她从窗台上牵了一根绳子到窗框的上端去,使这棵豌豆苗可以盘绕着它向上生长。
它的确在向上长一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生长。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仔细——______ 愉快——_______ 的确——_______ 暖和——________
【2】在文段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妈妈,我觉得我好了一些!”小女孩为什么这样对她妈妈说?
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表面上是为了使豌追不被风吹断,实质是_______
【5】读最后一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孩子上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这篇文章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叙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从文中寻找相关语句,概括出儿子的成长过程。
幼儿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毕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每一次开家长会都对儿子说“假话”,你明白母亲这样做是为什么吗?说说母亲这样做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着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李树长在路边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上面结的是苦李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仿写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扁鹊在蔡桓侯身边站了一会儿,说:“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儿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长话短说,写出句子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围绕中心词“着急”,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它,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病句。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作坊。(修改病句)
1.读了《纪昌学射》的故事后,很受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和蔡桓侯会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这段话。
我特别喜欢游泳,每天都坚持练习。工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学校组织了一次游泳竟赛,同学们都忍不住情不自禁地为我鼓掌,我获得了一等奖。老师告诉我们,好成绩的取得,跟是否勤学苦练有很大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
19、作文。
1.最近你有什么心里话要和想说的人说吗?请你给他(她)写一封信,说说你的心里话吧!
2.在生活中,你一定有喜欢的植物或小动物,你和它之间发生过怎样有趣的事呢?请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写一写吧。
要求:(1)任选一题作文;
(2)注意语句通顺,意思表达完整;
(3)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