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乐园。
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这一自然段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B.作者在篇末点题,揭示中心
C.这个不寻常的夜晚,保罗被小男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所感染,也将关爱送给了小男孩和他的弟弟,从而深切地感受到了给予的快乐
2、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D.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3、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是哪一项?( )
A.遇到危险千万不能慌张,一定要冷清应对。
B.听了爷爷的话,他再也不懒惰了,每天勤奋地学习。
C.他是个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人。
D.这块石头真奇怪,一面光滑,一面粗糙。
4、选出有错误读音的选项( )
A.家雀(què)
B.悲惨(cǎn)
C.露(lòu)面
D.芥(jiè)菜
5、下列词语中,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挣扎(zhá) 徜徉(yánɡ) 麦秆 心喜若狂
B.窥伺(sì) 应和(hé) 英俊 震耳欲聋
C.晕皱(yùn) 栖息(qī) 陡峭 永不漫灭
6、仔细辨析下面几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适合 等待 人声鼎沸 振耳欲聋
B.暖和 耐心 悄无生息 坑坑洼洼
C.触脚 选择 横贯江面 出乎意料
D.滋润 违抗 风号浪吼 愤愤不平
7、下列关于内容的理解,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特洛伊国王用木马换了好几座城池。
B.小青石终于被人们带到了城里,做成了一颗纽扣。
C.炎帝神农氏是一位伟大的始祖神,他为人们的农耕与医药启蒙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D.智救库吏的是曹操的儿子曹丕。
8、查字典填空。
“雄”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雄”的解释有:①生物中能产生精细胞的(跟“雌”相对);②强有力的;③强有力的人或国家。给下面词语中的“雄”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雄才大略( ) 雄鸡夜鸣( ) 巾帼英雄( )
9、课外类文阅读。
回延安(节选)
贺敬之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méi)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1】这部分诗歌主要写了( )
A.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B.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C.会亲人,欢聚话今昔。
D.逛新城,旧貌换新颜。
【2】诗中的“母亲”是指________,这里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深厚感情。
【3】哪一句诗强调了“我”和“延安母亲”的血肉联系?用“ ”画出来。
【4】作者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典型事物,概括了当年热火朝天的生活。
【5】从幼儿园毕业已经很多年了,你能仿照诗歌,抒发对幼儿园同学和老师的思念之情吗?
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①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 会)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②秋天到了,(纺 仿)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密密 蜜蜜)地进入梦乡。
③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在文段中的括号内,用“√”选择合适的字。
【2】第①②自然段描绘了两幅怎样的图画?第①自然段描绘的画面可取名为( )。
第②自然段描绘的画面可取名为( )(只填序号)。
①瓜藤攀缘图 ②月夜睡梦图 ③门前晚餐图 ④鲜花轮绽图
【3】画“ ”的句子,在文段中起到了_________的作用,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从中我们感受到作者___________的感情。
1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练习。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huo hé)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 优)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 )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 )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zí zhí)。它(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选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按课文内容填空。
3、找出描写猫贪玩的句子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4、用“﹏﹏”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5、用“非……不可”写一句话。
12、课内阅读: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____嗬____好大的雪啊____山川____河流____树木____房屋____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白雪____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装玉砌的世界。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1】给文中划横线处加标点。
【2】用“____”画出描写雪景动态美的句子。
用“┄┄”画出描写雪景静态美的句子。
【3】文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叠词描绘出树上积雪的特点。
【4】用“‖”把短文划分为两层。
【5】这段话作者写雪后的景色,先写_____,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_____;先写静,再写_____;先写_____,再写近处。
13、阅读。
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趁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馒头。开完会,我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咕咕地叫着。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一个。三两口下肚,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路,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
干脆,把娘那一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
当我回到家里,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怎么进了门,怎样躲过妹妹的眼神。妈妈笑笑,没吭声。
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来了吗?你看我们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家来,你看!”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拿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地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后来,我发现,就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故伎重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围绕“馒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学校发馒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后来,我发现,就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从那以后,变得懂事了。
B.因为“我”自私的行为,母亲不再像以前那样疼爱“我”。
C.母亲的言行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明白了一个人要懂得去关心他人,不能只顾自己。
14、阅读
忆儿时
林海音
我的生活兴趣很广泛,也很平凡。我喜欢热闹,怕寂寞,从小就爱往人群里钻。记得小时候在北平的夏天晚上,搬个小板凳挤在大人群里听鬼故事,越听越怕,越怕越要听。猛一回头,看见黑黝黝的夹竹桃花盆里,小猫正在捉壁虎,不禁吓得呀呀乱叫。但是把板凳往前挪挪,仍然怂恿着大人讲下去。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北平有一种穿街绕巷的“唱话匣子的”,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也是在夏季,每天晚饭后,抹抹嘴,急忙跑到大门外去张望。先是卖晚香玉的来了。用晚香玉串成美丽的大花篮,一根长竹竿上挂着五六只,妇女们喜欢买来挂在卧室里,晚上满室生香。再过一会儿,“换电灯泡儿的”又过来了。他背着一个匣子,里面是新新旧旧的电灯泡。拿家里断了丝的旧灯泡,贴几个钱,跟他换新的。我一直不明白,他拿了旧灯泡去做什么用。然后,我最盼望的“唱话匣子的”来了!他背着“话匣子”(后来改叫留声机,现在要叫电唱机了),提着大喇叭。我看见了,就飞跑进家,一定要求母亲叫他进来。母亲搅不过我,总会依了我。只要母亲一答应,我又拔脚飞跑出去,还没跑出大门就喊:“唱话匣子的!别走!别走!”
其实那个“唱话匣子的”,看见我跑进家去,当然就会在门口等着,不得到结果,他是不会走掉的。讲价钱的时候,门口围上一群邻居小朋友,他们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讲好价钱进来,围着的人,就会挨挨蹭蹭地跟进来,北平的土话叫做“听蹭儿”,就是不花钱听戏的意思。
“唱话匣子的”,把那大喇叭装在话匣子上,然后摆上百代公司的唱片,把弦摇紧,唱片转动了,先是那句开场白:“百代公司特请梅兰芳老板唱《宇宙锋》。”金刚钻的针头在该退休的唱片上,磨擦出吱吱扭扭的声音,刺刺啦啦地唱起来了,有时像猫叫,有时像破锣。如果碰到新到的唱片,还要加价呢!因为是熟主顾,最后总会饶上一张《洋人大笑》的唱片,还没开转呢,大家就笑了,等到真正洋人大笑时,大伙儿笑得更凶了,乱哄哄的,唱片里,唱片外,笑成一片了。
母亲时代的儿童教育和我们现在不同,比如,妈妈那时候交给张妈一块钱,叫她带我们小孩儿到“城南游艺园”去,就可以消磨一整天和一整晚。没有人说这是不合理的,因为那时候的母亲,不太注重“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的说法。
游艺园里面什么娱乐都有,你可以听文明戏《锯碗丁》《春阿氏》,你可以听京戏《梅玉配》《狸猫换太子》,也可以去看穿着燕尾服的魔术师“变戏法儿”,看扎着长辫子的大姑娘唱大鼓,看露天电影场正演着的《空谷兰》《火烧红莲寺》。大戏场里是男女分座的,有时观众忽然叫“好”,原来“扔手巾把儿的”,正把一束热腾腾的湿毛巾扔到楼上去,扔得美,接得准,难怪要叫“好”了。
大戏总是最后散场,已经夜半,雇洋车回家,刚上车就倒在大人的膝头上睡着了。可是那时候大人真怪,总是推摇着你,不许你睡觉,而且说:“别睡!快到家了!”后来,我问母亲:“为什么不许困得要命的小孩儿睡觉?”母亲说:“一来怕着凉,二来怕睡得魂儿回不了家啊!”
我所记忆的童年生活,都是热闹而幸福的,是真正的快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快乐。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怂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折不扣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伟大 (______) 冷清 (_____) 悲伤 (_____) 渐渐 (_____)
【3】概括文中所写的“我”的儿时乐事。(每件事不超过五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②③两段中的人物描写非常生动,试举一例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句子,“金刚钻的针头在该退休的唱片上,磨擦出吱吱扭扭的声音,刺刺啦啦地唱起来了,有时像猫叫,有时像破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信封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来。
错误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陈叔叔以惊人的毅力,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熟练地电脑的程度设计。他的老师赞叹道:“你们中国人真了不起!”经过克苦努力,陈叔叔以全优的优异成绩收到了博士学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早晨,我到学校举行联欢会。走在路上,我呼吸着青新的空气。到学校后不久,联欢会就开始了。表演完精彩的节目,对我四年级的合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8、修改病句。
这学期,我们班同学经常阅读的杂志有《快乐语文》《少年文艺》《幽默小国学》。大量的课外阅读,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和写作水平。我们班还被学校评为“书香班级”的光荣称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生活带给我们收获,我们在收获成长。在一次次经历中,我们可能得到了表扬,可能得到了锻炼,可能得到了关爱……请以“我得到了___”为题,选择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经历写下来,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语句通顺,前后连贯,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字数在3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