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词语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选出来( )
A.腾云驾雾
B.精疲立竭
C.奔流不息
D.左顾右盼
2、“硬”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坚固,与“软”相对;②刚强有力;③固执,勉强;④能力强,质量好。下列词语中“硬”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强硬 硬撑 硬卧 货色硬
A.②③①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3、填入下面句子中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芦花村的小孩都会游泳, 像他游得这么好的没有几个。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如果……就……
D.无论……都……
4、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5、结合所学课文,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夏日绝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写的一首诗。诗中赞颂了飞将军李广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
B.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关注提示顺序的关键词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复述课文。
C.《纪昌学射》让我们懂得,学习任何本领都要苦练基本功。
D.《麻雀》一文,通过对老麻雀动作、声音的生动描写,表现了老麻雀奋不顾身救小麻雀的伟大之爱。
6、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横贯 恐怕 敏锐 视死如规
B.发颤 辨子 甚至 无缘无故
C.幻想 程控 空隙 愤愤不平
D.撇嘴 暮布 崛起 通情达理
7、关于“发明”和“发现”,下列句子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科学家仔细研究鲨鱼,发明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B.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C.人们发现爬山虎的脚的底部,其实就是紧贴着墙壁的小圆片。
D.在黑漆漆的房间里,爸爸发现了电灯开关。
8、请另写一个词语代替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保持意思不变。
1.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____
2.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____
3.老爷爷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____
4.他们一点一点地攀上了陡峭的天都峰。____
5.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____
9、课文直通车。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 )朝( )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A.宋、岳飞
B.元、戚继光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 )而写( ),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 )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
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
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碗馄饨
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您!”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您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对我大吼,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感激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眼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一看到女孩,母亲的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⑨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 ,却对自己的亲人一辈子的恩情 。
【1】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第⑨段的横线处。(填序号)
A.视而不见 B.感激不尽
【2】下列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女孩与妈妈发生争吵后离家出走,一位老婆婆给她煮了一碗馄饨的故事
B.本文记叙了女孩与妈妈发生争吵后离家出走,在一位老婆婆的开导下,真正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故事
C.本文记叙了女孩与妈妈发生争吵后,一位老婆婆给她煮了一碗馄饨,让她感受到陌生人的关爱的故事
【3】第⑦段中描写母亲神态的词语是________,从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_。
【4】第⑧段写道:“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这时女孩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我能行。
______________
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不畏风沙、善走沙漠,是沙漠地区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
骆驼有单峰、双峰两种。我国所产的骆驼是双峰驼,身高2米,重约450公斤,寿命可达35—40岁。骆驼原为野生,四千多年前被驯化,现野生骆驼在世界上几乎已绝迹,仅在我国内蒙西部、新疆戈壁和甘肃北部人迹稀少的地方还能发现,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沙漠环境恶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很大,水源、植物稀少。骆驼长期在沙漠生活,身体机能具有一系列的适应能力。它的眼有两排又长又浓的睫毛,耳壳内有密生的耳毛,鼻孔内有挡风瓣膜,可以阻拦风沙的侵袭。它的足底有约0.5厘米厚的肉垫,可耐受沙漠70—80℃的高温或冬季的严寒,骆驼全身披有约10厘米长的褐色绒毛,冬天可以用来抗寒,夏季在绒毛与皮肤间形成降温的间隙,能防止高温辐射热。 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骆驼的驼蜂是用来储存脂肪的,最多时能盛50公斤脂肪,约占体重的1/5。骆驼的胃和肌肉能贮存一定量的水,它的胃一次可贮水近百公斤。因而,在一时找不到食物和水的情况下,它可以动用贮存的脂肪和水维持生命。另外,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在茫茫的沙漠里,这个本领可谓至关重要。
野骆驼生活于极端干旱的戈壁滩和沙漠之中,那里人迹渺无,动植物极其稀少。由于无水,天敌也无法生存。自卫能力不强的野骆驼,为了避开天敌的侵害,凭着独特的生理机能,选择了不毛之地栖居,生息繁衍后代。初生的小骆驼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随其父母漫步沙漠。
【1】根据对内容的理解,给短文添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人迹渺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毛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身体机能,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段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误打“×” )。
(1)把骆驼称作“沙漠之舟”,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 )
(2)第二段是围绕着“骆驼长期在沙漠生活,身体机能具有一系列的适应能力。”这句话来写的,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和分类别三种说明方法。( )
(3)骆驼能利用驼峰贮存水,利用胃和肌肉贮存脂肪,所以能够耐饥耐渴。 ( )
(4)画线的句子在朗读时要读出一种极为“惊叹”的语气。 ( )
12、课外阅读。
天下奇观钱江潮
观看钱塘江潮最好的地点是海宁市盐官镇一带。这里的江面只有两三千米宽,潮势最盛( shèng chèng)。每当潮涌到来之时,只见远处江面有一条细细的白线在缓缓向前推进,伴随着隐隐的潮鸣声。在接下来的几分钟之内,白线越来越粗,潮湖鸣越来越大。原先的白线,顷(qǐng qīn)刻间犹如千万匹脱缰的白马,一字排开,奔( bèn bēn)腾向前。当南段湖水荡回与北段潮水汇合时,潮头相撞。一时间,水花喷涌高达数米,潮声轰鸣,如千鼓齐鸣,极为壮观。
湖涌西进,撞上伸入江心的丁字坝时,怒涛惊起,化作泼天大雨;潮头反扑塘岸,激起的水花,盖过岸堤(dī tī),真可谓“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难怪苏轼观潮后,发出了“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感叹。
钱江潮,大自然的惊世之作!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观看钱塘江潮最好的地点是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潮水刚来时,像___________;潮水越来越大时,犹如_______________;潮水汇合时,潮声轰鸣,如_____________;潮水撞上丁字坝时,化作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周恩来出生于1898年。十二岁那年,他离开家乡江苏淮安,随回家探亲的伯父来到了东北。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被外国人占据?为什么呢?”
“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十二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话,但是“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却让他难以忘怀。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 ”的响亮回答。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内。
(1)低沉、郁闷。______
(2)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______
(3)向左右两边看。形容得意、犹豫等神态。______
【2】下面句子中与“谁又敢怎么样呢?”意思一样的是( )
A.谁都敢怎么样。
B.谁也敢怎么样。
C.谁也不敢怎么样。
【3】请在最后一段划横线处补充合适的句子。
【4】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会怎样回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体会人物形象)
玛丽的微笑
玛丽打开门时,发现一个持刀的男人正在恶狠狠地看着自己。玛丽灵机一动,微笑着说:“朋友,你真会开玩笑!是推销菜刀吧?我喜欢,我要一把……”她边说边让男人进屋,接着说:“你很像我过去的一位好心的邻居。看到你真高兴!你要咖啡还是茶?”
男人渐渐腼腆起来。
他有点儿结巴地说:“谢谢,哦,谢谢。”
最后,玛丽买下了那把明晃晃的菜刀。陌生男人拿着钱迟疑了一会儿,真的走了。在转身离去的时候,他说:“小姐,你将改变我的一生。”
【1】这个持刀的男人准备( )。
A.推销菜刀 B.抢劫财物
【2】第1题的答案可以从文中描写男人神态的短语“____________”看出来。
【3】用“____”画出玛丽对持刀男人说的话,从中可以感受到玛丽对他很________。
【4】对“小姐,你将改变我的一生”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玛丽让男人决定不再做推销菜刀的工作了。
B.玛丽让男人改变了想法,决定以后不再做坏事了。
C.玛丽让男人决定以后要做一个好心的邻居。
【5】你认为玛丽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话题PK台。
古往今来,有不少人惋惜:时间易逝,时间的流速真令人难以估计,无法形容。“跳跳鼠”方认为做什么事情都是“快好”,“七彩鸟”方认为应该“慢好”,那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是“快好”还是“慢好”?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悄然开始了,两方应坚持什么重要理由去辩论呢?请你出主意。
“跳跳鼠”方(快好):
“七彩鸟”方(慢好):
16、修改下面这段话。(5处错误)
“哈利·波特”这本书写得深动形象,我很早就想看。今天终于借到了,我非常高兴极了。一放学,我就迫不及待的拿起书,坐在座位上读了起来。读了这本书,我受到不少启发。我要向哈利·波特那样,敢于向邪恶势力挑战的好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① 风强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清晨,我看见了花儿张开笑脸和孩子们悦耳的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李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我递上了茶杯,妈妈的脸上现出了愉快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的姐姐陆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展示。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定发生过许多事情,有快乐、有忧愁、有感动、有自豪……请你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以书信的形式写给一个人(老师、同学、家长、朋友……)。注意书信格式,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