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可否认,在辅助教师进行判卷、批改作业等机械、重复性劳动时,人工智能技术有着极大的优势。但颜回说孔子的教育“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就是说孔子的育人方法非常灵动,并没有一定之规。这是因为孔子的教育目的意在能够有志向、有智慧、有德性和有勇气变革当时社会的人。
A.这是因为孔子的教育目的意在培养有志向、有智慧、有德性和能够有勇气变革当时社会的人。
B.这是因为孔子的教育目的是能够有志向、有智慧、有德性和有勇气变革当时社会的人。
C.这是因为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志向、有智慧、有德性和能够有勇气变革当时社会的人。
D.这是因为孔子的教育目的意在培养能够有志向、有智慧、有德性和有勇气变革当时社会的人。
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背绳墨以追曲兮 ②回朕车以复路兮 ③固时俗之工巧兮 ④固前圣之所厚
A. 两个“以”相同,两个“固”也相同 B. 两个“以”相同,两个“固”不同
C. 两个“以”不同,两个“固”相同 D. 两个“以”不同,两个“固”也不同
3、下面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突然说起一件令我莫名其妙的事,我一时以为他是信口开河,但经过他一番解释,我豁然开朗。
②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只要敞开胸怀,真诚面对,谁都可以在这幅时代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笔。
③欧洲多国经济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社会福利制度已经积羽沉舟,但对这一制度进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了极大的公众阻力。
④我们将矢志不渝地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⑤《记忆中的年味》以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让人们大饱眼福。
⑥春天到了,公园里到处可见盛开的花朵,听到悦耳的鸟鸣,真是春意阑珊,所有这些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关于小说男主人公于连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于连出身卑微常受歧视,少年时期在一位拿破仑时代老军医的影响下,崇拜拿破仑,为了能像拿破仑般建功立业、飞黄腾达,他把《圣经》倒背如流。
B.面对美貌的瑞那夫人,于连年青气盛,血气方刚,从一开始就爱上了她。这段感情中,夹杂着于连对瑞那先生的报复心态,但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C.“我知道如何让骄傲的玛娣儿特爱上我,她没有我不能活”,这句话表现出于连在与玛娣儿特的恋爱过程中,相当自信而且富于心计,一切尽在把握之中。
D.在狱中的于连依然没有放弃要跻身到上流社会中的想法,瑞那夫人也后悔自己毁了于连的前途而特地向于连道歉,两人在狱中又重新迸发出了爱情的火花。
5、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下列画家时代最早的是( )
A.阎立本
B.唐寅
C.郑板桥
D.文征明
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天井里的种植
叶圣陶
①搬到上海来十多年,一直住的弄堂房子。住弄堂房子,非但栽不起深林丛树,就是几棵花草也没法种,因为天井里完全铺着水门汀。你要看花草只有种在花盆里。盆里的泥往往是反复地种过了几种东西的,一点养料早被用完,又没处去取肥美泥土来加入,所以长出叶子来开出花朵来大都瘦小得可怜。有些人家嫌自己动手麻烦,又正有余多的钱足以对付小小的奢侈的开支,就与花园约定,每个月送两回或者三回的盆景来;这样,家里就长年有及时的花草,过了时的自有花匠带回去,真是毫不费事。然而这等人家的趣味大都在不缺少一种照例应有的点缀,自己的生活跟花草的生活却并没有多大的干系;只要看花匠带回去的,不是干枯了叶子,就是折断了枝干,可见我这话没有冤枉了他们。再有些人家从小菜场买一点折枝截茎的花草,拿回来就插在花瓶里,插成“乱柴把”或者“喜鹊巢”都不在乎,直到枯萎了,拔起来向垃圾桶一丢,就此完事。这除了“我家也有一点花草”以外,实在很少意味。
②我们乐于亲近植物,趣味并不完全在看花。一条枝条伸出来,一张叶子展开来,你如果耐着性儿看,随时有新的色泽跟姿态勾引你的欢喜。到了秋天冬天,吹来几阵西风北风,树叶毫不留恋地掉将下来,这似乎最乏味了。然而你留心看时,就会发现枝条上旧时生着叶柄的处所,有很细小的一粒透露出来,那就是来春新枝条的萌芽。春天的到来是可以预计的,所以你对着没有叶子的枝条也不至于感到寂寞,你有来春看新绿的希望。这固然不值一班珍赏家的一笑,在他们,树一定要搜寻佳种,花一定要能够入谱,寻常的种类跟谱外的货色就不屑一看;但是,果能从花草方面得到真实的享受,做一个非珍赏家的“外行”又有什么关系。然而买一点折枝截茎的花草来插在花瓶里,那是无法得到这种享受的;叫花匠每个月送几回盆景来也不行,因为时间太短促,你不能读遍一种植物的生活史;自己动手弄盆栽当然比较好,可是植物入了盆犹如鸟进了笼,无论如何总显得拘束,滞钝,跟原来不一样。推究到底,只有把植物种在泥地里最好。地呢?弄堂房子的天井里有的是坚硬的水门汀!
③去年秋季我又搬家了。经朋友指点,来看这所房子,才进里门,我就中了意,因为每所房子的天井都留着泥地,再不用你费事,只有一条过路涂的水门汀。搬了进来之后,我就打算种点东西。一个卖花的由朋友家介绍过来了。我说要一棵垂柳,大约齐楼上的栏杆那么高。他说有,下礼拜早上送来。到了那礼拜天,一家的人似乎有一位客人将要到来的样子,都起得很早。但是,报纸送来了,到小菜场去买菜的回来了,垂柳却没有消息。那卖花的“放生”了吧,不免感到失望。忽然,“树来了树来了!”在弄堂里赛跑的孩子叫将起来。三个人扛着一棵绿叶蓬蓬的树,到门首停下;不待竖直,就认知这是柳树而并不是垂柳。为什么不带垂柳来呢?种活来得难哩,价钱贵得多哩,他们说出好些理由。不垂又有什么关系,具有生意跟韵致是一样的。就叫他们给我种在门侧;正是齐楼上的栏杆那么高。问多少价钱,两块四,我照给了。人家都说太贵,若在乡下,这样一棵杨树值不到两毛钱。我可不这么想。三个人的劳力,从江湾跑了十多里路来到我这里,并且有一棵绿叶蓬蓬的杨树,还不值这一点钱吗?
④柳树离开了地土一些时,种下去过了三四天,叶子转黄,都软软地倒垂了;但枝条还是绿的。半个月后就是小春天气,接连十几天的暖和,枝条上透出许多嫩芽来,这尤其让人放心,现在吹过了几阵西风节令已交小寒,这些嫩芽枯萎了,然而清明时节必将有一树新绿是无疑的。到了夏天,繁密的柳叶正好代替凉棚,遮护这小小的天井。
⑤柳树以外我又在天井里种了一棵夹竹桃,一棵绿梅,一条紫藤,一丛蔷薇,一个芍药根,以及叫不出名字来的两棵灌木。又有一棵小刺柏,是从前住在这里的人家留下来的。天井小,而我偏贪多;这几种东西长大起来,必然彼此都不舒服。我说笑话,我安排下一个“物竞”的场所,任它们去争取“天择”吧。那棵绿梅花蕾很多,明后天有两三朵开吧。
【1】第②段画线句中运用“勾引”一词,是否恰当?简述理由。
【2】简析第②段写“珍赏家”的作用。
【3】第①段和第②段都写了养植花草的三种情况,顺序却不同,为什么这样安排?
【4】第⑤段画线句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5】对第③段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秋季搬家中意的房子是因为有便于种植的泥地,照应了前文的内容。
B.等待送来柳树的描写可谓一波三折,由期盼到失望继而兴奋到接收。
C.接收柳树的原因是三个劳力跑了十几里的付出,表明我是善良的人。
D.“树来了树来了!”口语反复运用,再现了送来柳树时孩子们的喜悦。
E.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浓墨铺叙,表现的是内心纠结于对垂柳的失望。
F.本段围绕“送柳树”写了众多的小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呼之欲出。
【6】第④段写“种植”,从艺术价值的角度,结合全文加以评析。
7、将下面的语句补写完整。
(1)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_____,__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诗人博大、宽广的济世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 描写了有风时水面上月光浮动的样子,用_____描绘了无风时水中的月影如玉璧。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赤壁赋》中写客人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之后,进而慨叹人生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沁园春 长沙》)
(2)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3)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念刘和珍君》)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游对曰:“昔闻偃也闻诸夫子曰:________ ,________。”(《论语·阳货》)
(2)《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 ,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________ ,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4)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________ ,________,亦曷故哉?(张溥《五人墓碑记》)
(5)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________ ,________。 (秦观《鹊桥仙》)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3)取之无禁,用之不竭,______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4)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5)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氓》)
1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①,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②,
共禹论功不较多。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③,
铜雀春深锁二乔④。
【注】①从开封通到扬州的运河。②乘坐宫殿般大船南巡。③如果周郎没有东风之便。④二乔:指孙权夫人大乔和周瑜夫人小乔。
【1】从内容和形式上看,甲乙两首诗产生的时代是( )。
A.秦汉
B.三国
C.魏晋
D.唐
【2】两首诗共同的风格特点是( )。
A.悲壮慷慨
B.质朴自然
C.清新活泼
D.理趣深邃
【3】有人认为这两首诗都有推陈出新之处,你同意吗?请简析。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日:“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谷不可胜食也 胜:尽。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同“斑"。
C.然而不王者 王:称王。
D.非我也,兵也 兵:士兵。
【2】下列各项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申之以孝悌之义
A.树之以桑 B.斧斤以时人山林
C.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D.樊哙侧其盾以撞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排比句式,为梁惠王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美好的“王道"政治蓝图。
B.施行“王道”的初始,就应让百姓“养生丧死无憾"与伦理道德教化同步进行。
C.孟子描绘“王道"理想后,指出统治者的错误做法,对梁惠王进行旁敲侧击。
D.孟子劝说梁惠王施行“王道",语言情感充沛,气势夺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世界就是“视界”,它是一个人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视界”广则世界大;有人认为,世界就是“势界”,它取决于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掌控力,势力大权势重则世界宽;还有人认为,世界就是“饰界”,它的一切都来源于人的内心对这个物质世界的感知与修饰,用美去装点,这个世界灿烂无比,用恶去感知,这个世界暗无天日。
高中快要毕业了,你认为摆在自己面前的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世界”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