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原来是(        )的弟子。

A.太上老君

B.孙悟空

C.观音菩萨

2、要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下列体现爷爷勤快的事例有(     

A.早出晚归去地里干活

B.买了新衣服也不穿

C.抢着和奶奶看电视

D.顶着烈日下象棋

3、小华认真听了同桌小丽对于学习方法的总结后,感叹道:“( )。”

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B.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只要把下面的词语写出来,你就能看见你的老朋友了。

xī  rì wǎ  lì bào  zhà chàn  dǒu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判断下面语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 )

2.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

6、形近字组词。

____________  议____________

______访______  汛____________

7、比一比,再组词。

( )     ( )     ( )       ( )

( )   ( )   ( )       ( )

8、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他举起老花镜,让太阳光聚焦在玻璃瓶里的棉线上。

满分5 manfen5.com——聚焦

(2)高斯朝那位慈祥的老人笑了笑,感激他的关心。

满分5 manfen5.com——感激

(3)面对这个瓶子,她认认真真地动起脑子来。

满分5 manfen5.com——认认真真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内阅读。

《搭石》节选

……

家乡有一句“ ”的(俗、裕)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在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的字。____________

【2】给横线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①平稳——( )             ②假如——( )

【4】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人影绰绰

A.宽裕

B.柔美

【5】走搭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段话,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这段话先写一行人走搭石动作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再写声音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最后写画面美,我是从( )( )这两个词知道的。

【7】这段话讲的是(       

A.摆搭石

B.赞搭石

C.走搭石。

10、冬  之  趣

葱绿意味着生机,金黄孕育着丰收,银白是什么呢?是从半空中飘落下来的雪花。当寒风吹走最后一片黄叶时,雪来啦!

  噢,那是冬的见面礼——一张张洁白的贺年卡。冬毫不吝惜地把它们送给大地、房屋、树木。人们高兴了,伸出手来想接住它们,不想这些洁白的贺年卡却在温暖的手中融化啦!

  大雪过后,一群群孩子迫不及待地跑出来,跳着、叫着、欢笑着,躺在地上任凭那洁白的雪沾满全身……不一会儿,一个可爱的大雪人诞生了。孩子们又分成两拨,用团好的雪球做子弹、手雷,进行激烈的冰雪混战。他们红红的脸蛋儿像苹果,清脆的笑声似银铃。时而在战壕中积蓄力量,时而冲出战壕发起总攻,松软的雪地上,印下了孩子们深深浅浅的脚印,荡漾着孩子们的欢笑声。

春季  可以通过窗子欣赏外面的勃勃生机  夏季  可以打开窗子近接骄阳的炙烤  秋季  可以隔着窗子倾听秋雨的细诉  冬季  可以透过窗子饱览满窗的霜花  也许有人认为霜花附在窗玻璃上挡光,且颜色单一,没有什么趣味可谈,其实不然。即使有可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两个鸡蛋,也未必能找到完全相同的霜花。只要你坐在窗前仔细观察,就会体会到这些霜花是自然对北方冬季的偏爱。它们有的似天鹅,刚刚飞过,轻轻降下片片羽毛;有的仿佛冬季里大大小小的雪花上下飞舞;有的俨然是座和平的村庄,烟囱上正冒着袅袅炊烟;还有的好像一条石头小径,看了不禁让我想起远上寒山石径斜,只可惜这里白云生处无人家了。虽然这些霜花在冬季的阳光下会融化,但阳光过后,玻璃窗上犹如一块块半透明的碧板,一朵朵霜花又镶在下面:多棱的、椭圆的、多面的……姿态各异。

严冬的北国,是人们尽情赏冰弄雪的圣地。去观看冰雕雪塑吧,那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去打冰橇、乘冰帆吧,它可以让你体会乘风破冰的乐趣;去冬泳吧,那才足以显示你不畏严寒,勇敢者的豪情……

  (1)给第4自然段空格中加上标点。(2分)

(2)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孩子们激战的闹趣,突出了   ,这是以

描写为主的。(2分)

(3)第4自然段着重描写窗前玻璃上的   给人带来的乐趣。这一段是以

  描写为主的。(2分)

(4)第5自然段主要描写 的乐趣,分别写了 、速滑者、 。这一段是以 描写为主的。(2分)

(5)描写冬景、雪景的古诗很多,请你选择两句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哪里可以看出霜花是大自然对北方冬季的偏爱?用   画出,并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赏析。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

【2】文中父亲谈到花生最可贵的特点是__________,他在讲到这一特点时拿花生和________进行了对比,从而教育我们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文中画“ ”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地做着奉献?请联系实际,写一写。(至少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高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从文段中找出与“其实”意思相近的词语_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开头引用了一个传说,这个传说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作者引用这个传说开头的作用是__________(多选)

A.引出本文说明的对象   B.揭示这个传说的荒谬(miù) C.说明太阳离我们很远   D.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

【3】“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表现了太阳______________的特点。这三段话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还准确地写了太阳的另外两个特点:距离地球远,_______________

【4】“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这一句话中可以删除“差不多”一词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名著链接。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1】这段文字出自我国著名“动物小说大王”______的小说《_______》。

【2】下面不是这位作家作品的一项是( )。

A.《第七条猎狗》

B.《狼王梦》

C.《列那狐的故事》

【3】上面文字中画线部分主要是对斑羚的_______描写。

【4】斑羚之所以成功飞渡,是因为它们有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14、阅读理解。

游乐山

去年暑假,我回到久别的家乡,和妈妈一道游览了风景迷人的乐山。

我们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只见苍松翠柏遮天蔽日,一束束光柱和山间弥漫的晨雾交映在一起,形成无数个五彩的光环,叫不出名的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声,为这里增添了无限生机。

  半山腰有一块草地。“油炸豆腐干!”“麻辣豆腐脑!”……个体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给游人增添了无限乐趣,使你情不自禁地去领略乐山小吃的风味。

  来到山顶,我和妈妈席地而坐,眺望四周景色。西面的峨嵋山仿佛近在咫尺,大渡河水波涛滚滚,北面的乐山城马路笔直,高楼林立,高低不一,层层堆叠;往南是宽阔的马路,通向五通桥。

  我站在乐山上,真是太美了!我喜欢家乡的乐山,我更喜欢我的家乡。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舒畅_____ 增添_____ 眺望_____ 乐趣_____

【2】读一读短文第2——4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想想作者是按____________的顺序介绍乐山迷人的风景的。

【3】作者站在山顶,眺望四周,看到了西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北面的_________,南面的_________

【4】文中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5】把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点读课外名篇。

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侯,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小上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灯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馒头。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一个。三两口下肚,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路,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

当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过妹妹的眼神?娘笑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来了吗?你看我们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了来!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妹妹大口大口地咬着馒头,我却哇地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理解词语。

“故伎重演”的意思是__________。短文中“故伎”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短的语言准确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短文中的比喻句,再想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4】读文中描写娘笑的句子,再写出娘每次笑的原因。

第一次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 ”画出短文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的两次心理活动描写。

【6】娘似乎预料到我会将馒头吃掉,就蒸了五个馒头,并且还对二丫娘说了谎,她为什么这样做,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认真阅读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草船借箭》选段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妤?”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妤,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1】联系上下文揣摩选段中人物的心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步步紧逼 明知故问 胸有成竹 正中下怀

(1)“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周瑜这是。______

(2)“用弓箭最好。”对于周瑜来说,诸葛亮这样的回答是。__________

(3)“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周瑜对诸葛亮。__________

(4)“只要三天。”——此时诸葛亮。__________

★通过以上对人物心理的分析可以得知,诸葛亮具有_____的特征,周瑜具有____的特征。(A.智谋过人、嫉妒贤能 B.顾全大局、足智多谋)

【2】周瑜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很高兴。对周瑜“高兴”的心理理解合理的一项是( )

A.周瑜为诸葛亮解决了军中缺箭的问题而高兴

B.周瑜为能假借“造箭”来加害诸葛亮而高兴

C.周瑜为能证明诸葛亮的才干不如自己而高兴

17、拓展阅读实训

枣核 (节选)

——萧乾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1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 同窗 托幅 贵重 揣起

B. 用途 尚若 枫叶 解释

C. 掀启 痴情 缩影 挑选

D. 慰藉 张弛 凉亭 依恋

2文中划线句子“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根据上下文,你认为作者缺的是什么?

3请你说一说文中这个句子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4找出能表现全文中心的句子。

5课外搜集关于眷恋祖国的名人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18、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经过了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1查字典,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

破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奋笔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画出文中列举的数字,从这些数字中你感受到了

1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作者童年时代______的场景。

2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表现这个场景?把动词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母亲大声说:“我挺喜欢他爱看书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今年的全国两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改成感叹句)

 

22、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说,书籍是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选择一种你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给别人,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题目自拟,写好后仔细检查,语句通顺,内容具体,字迹工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