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潺(chán cán) 婀(ē ā)
粼(lín líng) 涸(hé gù)
2、唐僧被红孩儿捉走后,悟空想了很多办法,这些办法不包括( )
A.先礼后兵,和红孩子儿论亲戚
B.请四海龙王助阵降雨灭火
C.变成铁扇公主的样子哄红孩儿
D.到南海请菩萨来降妖除怪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B.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C.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D. 毯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毯子满院飞。
4、给下列词语加上合适的修饰词语。
________的老人 ________的自豪感 ________的太阳 ________的弧线
________的亮色 ________的朋友 ________的身躯 ________的阳光
5、根据课内外所学填空。
(1)四时景物皆成趣。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古人谈读书,何为知也?《论语》有云: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2)学以致用。学校餐厅要悬挂一幅标语,我想到了“________,当思________。”;朱熹“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内心澄明;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因虚度光阴而后悔,我的书房里可以悬挂“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这幅书法作品。
(3)爱国是叮嘱:陆游临终仍不忘叮嘱儿子:“________,________。”爱国是节约:“克勤于邦,________。”爱国是志向:“_______,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______,传到______,使全中国人民的心________。
2.古诗中常常寄托着诗人深厚的感情。“____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李白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林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__________”寄托着诗人陆游深切的爱国之情。
3.劝你的同学珍惜时间,可以引用格言“_________,一寸光阴不可轻。”劝你的同学要勤俭,可以引用名言“一粥一饭,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
7、我会填同音字。
fǔ _______冲 政_______ ________摸
méi _______瑰 一________ _______毛
zhì 同_______ 放________ _______力
bǎo 吃_______ 城________ _______护
8、补充词语。
(_______)的舞姿 (_______)的声音 (_______)的清风
(_______)的波纹 (_______)的溪流 (_______)的流泉
9、课内阅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 )我爸爸活着()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发生什么,你()会和我在一起!”
【1】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
【2】给文段中的括号加上关联词语。
【3】从以上描述,看出父亲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表明时间的词语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
【7】听到孩子的喊声后,父亲是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儿子从父亲身上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情感)
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贪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
有一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①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馒头。开完典礼,我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路上,我看着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的那一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还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
……等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一星儿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②娘笑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的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的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不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笑着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拿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妹妹大口大口地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写出了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描写“我”吃第二个馒头时的心理活动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来。
【3】“……等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一星儿了。”此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试着补出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娘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描写,“我”娘的话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理解“笑”的含义。
①处:“娘也笑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处:“娘笑笑,没吭声。”她似乎在对“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6】“我”明明没有拿回来馒头,“我”娘却对二丫娘说拿回来了,是因为( )
A.“我”娘在保护“我”的自尊心。
B.“我”娘怕二丫娘笑话“我们”家穷。
C.“我”娘知道“我们”家的馒头多。
【7】“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作者说自己的童年结束了,是因为( )
A.“我”已经长大了,而且吃的馒头也多。
B.那一天“我”长大了,结束了童年,走进了少年。
C.那一天“我”理解了娘对“我”的爱,“我”仿佛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事情。
11、课外阅读
打伞的女孩
南天门是花果山上的一个景点。我们快到这个景点的时候,雨下大了,只好在大树下躲雨,躲了好一会儿,有三个伙伴见到一位打伞的女孩,就钻进她的雨伞里去,变成了四个人共用一把伞。他们佝偻着身子像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煞是好笑。我这时打量起这个打伞的女孩。先前还当她是迷路的小游客呢,但看她不惊不慌的样子,穿着家常衣服,又不像。问她是做啥的。她的声音很低,断断续续地说她是带路的,带到山顶两块钱。说着,扭头看背后的林间小路。我望过去,路边有民居。是她的家?到底是孩子,不会招揽生意,要不是躲雨,要不是问她,都不知道她在等什么。这也是生活呀。因地制宜,山里的孩子就靠带路来赚一点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雨,下小了,我们继续前行。百步之外,又碰上一个打雨伞的孩子,好比菜场上的又一个“摊位”。能肯定她是带路的了,所以直接问她今天带过几个人了。她说,带过一个,得了两块钱。看样子,花果山上有一个“带路族”。但这“带路族”的两位孩子都很木讷。为什么不会拿几把伞来卖卖呢?卖给躲雨的人,价格可以上浮呢。
我忽然想起她们应该唱着带路歌去带路。我来给她俩写个带路歌吧。
啦啦啦 啦啦啦 花果山中有我的家 走小道 抄近路 上山的小道在我脚下 只要花上两块钱 水帘瀑布可以直达
希望以后她们能唱着这首《带路歌》给游客们带路,这样她们可能生意兴旺起来呢!
【1】给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给下面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画上“√”号。
打量(liáng liang) 兴(xīng xìng)旺
【3】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木讷 (_______) 上浮(_______) 肯定(_______) 不慌不忙(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上“﹏﹏”线。这个句子中,作者把 比作 。
【5】联系上下文理解“因地制宜”的意思。“因地”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制宜”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文中的叙述和描写中,你体会到小女孩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清明节下雨是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唐代诗人杜牧就写过一首清明下雨的诗句,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拓展阅读实训
和“来福”在一起
在我5岁那年,外婆家养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取名叫“来福”。意思是希望它的到来能给我们带来福气。
每次我去外婆家的时候,还没进大门,来福老远就会对我不停地摇尾巴,蹭我的身子,好像在说:“我好想你哟!”
来福是外婆从路边捡来的。刚来时身上脏兮兮的,一双眼睛布满了恐惧,一见到人,就想躲起来。它肯定很饿,我想了想,立刻从背包里拿出一根火腿肠。小狗看见我手上有火腿肠,怯怯地走到我跟前,一下子就把火腿肠吃完了。从那天起,来福就开始亲近我了。我每走一步,它总是调皮地跟在我的身后,巴望我随时给它一点什么吃的。
我和来福经常做游戏。虽然它听不懂我说的话,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交流。记得有一次我和它“捉迷藏”,我故意装作要外出的样子,来福就悄悄地跟在我身后。我快走几步,趁它不注意,闪身躲藏起来,谁知转身就被它找到了。外婆说,谁有本事能逃开狗鼻子?狗鼻子灵光哩!
还有一次,我们玩追赶游戏,又是来福赢了。它赢后就得意地站在我前面,调皮地盯着我,耸耳朵摇尾巴,还打响鼻。我故意生气,干脆不跑了,索性席地而坐。这时,来福就回头小跑到我身边,舔我的手,咬我的衣角拉我起来。看它讨好的样子,我忍不住把它抱在怀里。
我很喜欢和来福玩。和它在一起的日子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1】写出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文中的小狗“来福”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二自然段运用的是(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第四自然段主要表现了“来福”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叙述的两件事情,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
【5】你有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吗?如果有,写一写你和它之间的和谐相处。
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 !”
“ !”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五位壮士_________,所以“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3】从班长马宝玉的语言和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这声音”指的是什么?最后两个感叹句表达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好读书
①因为你心灵饥渴,所以要读书。
②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前辈们用智慧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以文字作了永久的记录,便有了科学书;他们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探求规律,便有了历史书;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便有了哲学书;他们用生动的形象表达人类的故事,便有了文学书。
③读书,自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走出课本读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那才是真正惬意的事情。读书要有选择,只要有阅读兴趣,适合自己的年龄层次和品味的书,我们都可以找出来读。但读书并非一味看热闹,也不能因贪多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既然看了,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真正读懂了一本或几本书,你就能真正体味到读书的欢愉和乐此不疲,你的修养、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④试想,在暖春的艳阳下,鸟儿鸣叫,百花飘香,你领略着自然的神奇,体味着人生的哲理,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谆谆教导;在凉秋的灯下,万籁俱寂,你坐在桌前读书﹐无数鲜活的形象走到你面前,与你交谈……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⑤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大智慧的老人;读书开拓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
⑥书给予人们的实在太多,谁可不读书?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乐此不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潜移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给予人们的实在太多,谁可不读书?”不改变句子的意思,给句子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④段主要设想了在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情境下读书,我们还可以设想在夏季或者冬季阅读的场景,请你任选一个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书的好处有很多,请你模仿画横线的句子再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开心阅读。
人生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很随便的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空中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 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象 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 钉)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本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之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如何看待这种灌输呢?
(1)请将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划掉。
(2)读第七自然段,根据提示,从2——6自然段中概括“人生的第一课”是怎样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进行的。
①上课开始,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问在人生的第一课,孩子们学到了什么?孩子们的哪些表现说明了这一点?(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平台。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
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1】从选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减弱——__________ 赶快——__________
【2】“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中的“机”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为什么要避让廉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蔺相如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思维大练兵
阅读理解。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长那么大,可就是没有他的名字。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画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使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在这样一个忧伤的夜晚,在异乡的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有他,张继,醒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尽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嘎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叫得更暗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在须角的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
……
——摘自张晓风《不朽的失眠》
拓展资料:
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天宝十四年(755)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唐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1】阅读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两段资料都写了张继创作《枫桥夜泊》的背景,结合两段文章,分析两段资料中所指的诗人所能表达的愁绪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感悟部分。
《松鼠》(节选)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温和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坚硬)。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 闲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 遮盖)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2】用选文中的加点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
【3】“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这句话中的“通常”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浣 熊
材料一:①这是小浣熊们的第一次外出,也是他们在野外生存的第一课,学习的方法主要是观摩。
②你有没有见过浣熊捕食呢?他们是这样做的:首先在水边站好,然后将两只前爪伸入水中,用灵敏的手指去摸索淤泥里的青蛙、小鱼和螃蟹等生物,但两只眼睛却在密切地注视着四下里的动静,既是为了防止敌人偷袭,同时也是在寻找其他机会。这就是浣熊妈妈今天示范的内容,不过孩子们似乎更关心妈妈抓到了什么好吃的,胜过注意她是怎么抓到的。
③小浣熊们一股脑儿地挤到了岸边上,想凑近点儿好看个清楚,同时自己也想体验一把。看哪!他们把小爪子伸进水里的动作是多么自然,仿佛以前做过一样。小家伙们觉得泥沙从指缝里溜走的感觉简直太奇妙了,既有点像丝绸拂过,又有点像泥鳅在游动。天生的本能让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无师自通。一只小浣熊最先捉到了一只蝌蚪,他想都没想就把手里的东西都一口塞进了嘴里,结果自然是吃了满嘴的泥沙,呛得他立刻全都吐了出来,连同里面的蝌蚪。浣熊妈妈一把抓起了正在翻肚皮的蝌蚪,认真地在清澈的溪水里涮了涮,这才递给儿子吃。
材料二:①浣熊体型较小,体长约40到70厘米。标志性的特征是眼睛周围有一圈深色皮毛。因其常在河边捕食鱼类并在水中浣洗食物,故名浣熊。
②浣熊是“游泳健将”,喜欢栖息在靠近河流、湖泊或池塘的树林中。白天它们大多在树上休息,晚上出来活动。
③浣熊是食肉类动物,但偏于杂食,喜欢容易捕获的猎物,特别是鱼、两栖动物和鸟蛋。浣熊的爪子非常灵敏,上面的触觉细胞相当丰富,在与水接触后,爪子上的适应感受器的灵敏度提高了,浣熊可以依靠爪子测量食物的重量、尺寸、材质以及温度。
【1】根据阅读材料作出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小浣熊上的野外生存第一课是捕食。(______)
(2)浣熊捕食时眼睛四下看有防止敌人偷袭的作用。(______)
(3)浣熊很擅长游泳。(______)
(4)浣熊是食肉目动物,只吃肉。(______)
【2】请用“~~~”划出浣熊名称由来的句子。
【3】根据材料一补充浣熊捕食的过程填在()里。
在水边站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享用食物
【4】读材料一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在材料二中找出能解释这个现象的句子,并用“____”划出。
【5】材料二第①自然段划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我会用“作比较”改写这个句子:_________。
【6】从内容和表达上进行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异同?填写下图。
不同点: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
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根据情景写句子。
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冷:______________
21、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温和(形容气候):____________
温和(形容性格):____________
22、缩写句子。
①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归来。
②我谨慎的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
③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23、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一定享受浓浓的亲情。请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你的亲人诉说你的亲情,表示对他们的谢意。选择一两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把触动过自己心灵的,令自己感动,难以忘记的事写一写。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把事情的经过想清楚、写具体。自拟题目,写出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完成一篇400字左右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