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不能用括号里的词语替换的一组是(   )

A.叔叔是个急脾气,一向都是打开天窗说亮话,从不拐弯抹角。(直言不讳)

B.听了这件事,爸爸的鼻子都气歪了。(豁然开朗)

C.妈妈经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要做个知道感恩的人。(饮水思源)

2、给下面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4分)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   )

A没有事情 B不在使用中 C与正事无关的

(2)三十万人一齐脱帽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

A严肃 B恭敬 C肃清

(3)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不动地放在那里。 (   )

A封闭 B封存 C封起来的

(4)茶水对这山旮旯的群众来说,确新鲜。(   )

A果实 B实在 C实际;事实

 

3、下列对这段话关键信息的提取,最准确的一项是(        

电气化高速铁路基本上消除了粉尘、煤烟和其他废气污染。噪音比高速公路低5~10分贝。而喷气客机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质,它们在大气中造成大面积酸雨,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A.高铁环境污染小

B.高铁噪音低

C.喷气客机环境污染大

D.喷气客机破坏生态平衡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拼音写词语。

小树林里,几只小花猫正在zhuī zhú______打闹,忽然十余辆摩托车hū xiào______着飞奔而来,小猫吓得四散逃跑,都到树上yǐn bì______起来。过了好久,它们才lù xù______来到树下,忧郁的眼神中仿佛shù shuō______着它们的不安。

5、辨字组词。

撤( ) 晋( ) 寇( ) 仍( ) 剂( )

撒( ) 普( ) 冠( ) 扔( ) 挤( )

棋( ) 狠( ) 冀( ) 户( ) 抡( )

旗( ) 恨( ) 翼( ) 尸( ) 抢( )

 

6、我会写

最近他利用xián  xiá______时间在kuī shì______那群给玉米带来huǐ miè______性灾难的zāo  gāo______的鸟雀,因为周围的农民jìng  rán______想办法来妨碍它们的fán zhí_____,我只好sā huǎng______说那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他们也要保护庄稼,我被这一有fēn  qí_______而有fán  suǒ_______的问题chán  rào_______,不知如何解决。

7、诗词乐园。

1.___________,长歌怀采薇。

2.漫游在诗词的海洋中,我们常被“情”所打动。杜甫的“露从今夜白,________”充满思乡情;陆游的“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充满了爱国情;王勃的“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表达了朋友情。

8、积累与背诵。

1.那雪白的_______,那全身的流线型_______,那铁色的______,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________,减之一分则________,素之一忽则________,黛之一忽则________

2.人要做__________的人,不要做只讲________,而对别人没有__________的人。

3.《白鹭》一文中,作者对白鹭进行高度赞美的一句话是“________。”

4.在《蝉》一诗中,作者描写蝉高洁形象的两句诗是“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圆明园的毁灭》选段,完成训练。

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  ),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填序号。

A.天南海北

B.金碧辉煌

C.玲珑剔透

【2】选文告诉我们圆明园的景观大致包括这几类: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二是根据______________建造的,三是____。其中略写的是_____

【3】想一想,写一写。

皇帝想游览江南美景了,他会到圆明园内的_____;想感受一下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他会到圆明园内的___;想看一看海外建筑,他会到圆明园内的___

【4】读了选文,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

【5】雨果曾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你来到了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生命的一部分(刘心武)

①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②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入厕,入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如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仍能看书。

③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最可惜的是带出来的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出差时也同在家里一样,躺到床上后必然要读书,我不能想象,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安然入眠。但那一晚真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后,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忽然,我眼光扫到了屋中书桌上的台历,啊,那不也可权且当作一本书吗?于是,我兴奋地跳下床,抓过了那一摞台历,那是一本《中外历史知识台历》,真棒!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一个夜晚就此免去了空虚和寂寞,我像往常一样读了书。

④在旅途中,火车上、飞机上,我自然更是要读书。

⑤不可一日无书。古人早就倡导过抓紧榻上、厕上、马上的时间读书。仔细想来,马背上何等颠簸,古人却仍要抽空读书,我们今天的条件无论如何总要比马背上好,怎能荒废时间,整天不读一行书呢?

⑥自然,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性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作为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虚有其名,粗读可矣。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无妨翻翻,发现某本书不怎么样、“疯得很”、“瞎胡弄”、“骗钱货”,也不失为一种收获。有的社会上普遍认为是坏的书,出于好奇心,我们总想拿来读读,其实只要不让逆反心理把我们的思绪推向混乱与偏颇,在好奇心驱使下把那样的书拿来翻翻也无大碍,绝大多数读过一定数量好书的人自然而然地排拒那坏书的影响。

⑦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

⑧爱书吧,从你识字以后,书应是你不可离异的终生伴侣!

(选自《青少年日记(小学版)》2014年第3期)

【1】浏览全文,可以知道题目“生命的一部分”在文中是指 _______

【2】作者写这篇文章主要想告诉读者什么呢?请通读全文后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3】多选题:“我”是如何做到“每天读书”的(   

A.入厕时读一点东西。

B.躺到床上后必然要读书。

C.出差时总要带上书。

D.坐在马背上仍抽空读书。

【4】单选题:第③自然段记叙的事情是为了说明(   

A.招待所的房间里连一本书都没有。

B.那本《中外历史知识台历》好看。

C.“我”太不小心,把手提包弄丢了。

D.“我”每晚必看书,不然会无法入睡。

【5】细读第⑥自然段,按照要求梳理信息,完成以下练习。

①多选题:“我”眼中好书的标准有 _________

A.讲真理

B.传知识

C.陶冶性灵

D.赏心悦目

②面对多如繁星的书,“我”是如何做的?请分条概括列出(至少写2条)。

i.____________________

ii.____________________

【6】问答题:作者关于读书的观点和看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请你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后来才知道,他当时借钱是急着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为了如期归还,他天天夜里到北站附近的旱桥下帮菜家推菜。到了第五天拂晓,他终于(zǎn cuán  )足了两元钱,乏极了,便倒在桥洞中睡着了,没料到竟一直睡到了黄昏。醒来后他就开始狂(bēn  bèn ),所有的路人都猜不透这个少年为何十万火急地穿行在夜色中。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男孩为什么要十万火急地穿行在夜色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从男孩的行为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老了

一入冬,狂风就肆虐整个校园,道路两边的树木因为招架不住风的蹂躏而东倒西歪。漫天的乌云把我的心绞在一起,心中那一丝说不出的苦涩,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②“阳阳同学,有人找你。”我猛一抬头,班主任在门口看着我,我纳闷地跟着他来到操场上,一眼就看见那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身影——我的父亲!刚才倍感寒冷的身体顿时暖和起来。

③父亲慢慢地走向我,在走近他的一瞬间,我突然发现——父亲老了!生活的艰辛,使父亲原本黑亮的头发染上了风霜。风把他的头发吹得有些乱,嘴唇也干裂了,酱紫色的脸很容易现出风尘仆仆的疲劳,衣服和裤子上还看得出灰尘的痕迹,一双无法保暖的“人”字拖鞋支撑着父亲臃肿的脚。我的心猛一颤,长裤筒遮不住的那双脚早就被冻得发紫了。在空旷的操场上,父亲显得那么单调,那么显眼。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拼命忍住内心的惊涛骇浪,努力让自己笑脸依然……

④父亲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出声打断了我的思路:“这几天天气变化快,我给你买了床毛毯,平时注意添衣,别着凉了。”说着递给我一个袋子。在伸手接过的一刹那,我惊呆了:那一双手!那是什么手啊,把我扎得生疼。那还是手吗?上面裂口纵横、沟壑坎坷,记录着风霜的侵蚀,体现着生活的劳累;而那一床毛毯,却在我怀里静静地散发出温暖的气息,让我有了一季的憧憬。我的心没来由地痛起来。

⑤风停了,太阳出来了,此刻,我的心里暖融融的了……

1文中画“____”的句子是________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_

2“父亲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中“心思”的意思是_______。“我的心思”具体表现在哪里?在文中用“﹏﹏﹏”画出来。

3短文的第④段没有运用(   )描写。

A.神态 B.动作 C.语言 D.心理 E.外貌

4下列对文章结尾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的结尾既有环境描写,也有心理描写。

B.“我”的心里感到很温暖,主要原因是太阳出来了。

C.文章的结尾照应了文章开头,点明了主题。

D.结尾的省略号蕴含着“我”对父亲言之不尽的感情。

5短文描写了父亲______________的事,表现了_________

13、阅读与欣赏

万箭复仇

围魏救赵后的第十三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请求救援。

齐国派田忌带兵前往,直攻魏国首都大梁。

魏国将领庞涓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从韩国赶回来阻拦,而齐军已经越过魏国边境,向西挺进。

孙膑对田忌说:“魏国部队向来强悍,不把齐军看在眼里,而齐国部队又是以胆怯出名,所以会打仗的人必须懂得利用这种情势,从中取利。根据兵法,每天赶一百里路去和敌人争利的,定要折损自己的前锋主将;每天赶五十里路的,只有一半的士兵到得了目的地。就让魏军赶着来找我们吧!请您下令,让我军在进入魏国的第一天造十万个灶来做饭,第二天减为五万,第三天减为三万。”

田忌依孙膑的计划进行部署。

庞涓带兵走了三天,探查齐军驻留过的地方,非常高兴地说:“我早就知道齐军是胆小鬼,到了我国境内,溜掉的士兵竟然超过一半。”

庞涓舍弃步兵,只带装备轻简的骑兵,日夜兼程地追赶齐军。孙膑估算庞涓的行程,推算出他到达马陵的时间。

想起庞涓,孙膑不禁摸了摸自己残废的双腿。庞涓和孙膑是同门师兄弟,曾一起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受到魏惠王的重用,当了魏国的将军。但每当想起孙膑这位老同学,庞涓的心里总不免笼罩着一层阴影:“这个人能力比我强,一定比我更有作为,绝不能让他出头。”于是,庞涓暗中派人把孙膑找来,胡乱编了一个罪名,废了他的双腿,还在他的脸上刺字,想让他一辈子见不得人。十多年过去了,伤口早已愈合,但每当想起这件事,孙膑都会心痛不已。自从那次被庞涓迫害后,他就不再用本名,改名为“膑”。“膑”即膝盖骨,又指挖掉膝盖骨的刑罚。他以这个字为名,就是要自己牢牢记住心中的痛。

现在,复仇的机会来了。马陵这个地方道路狭窄,两旁障碍又多,大可设下埋伏。孙膑叫人把一棵大树的树皮刮掉,在白白的树干上写下一行字:“庞涓死在这棵树下。”又命令齐军擅长射箭的弓箭手藏匿在道路两旁,并下令:“天黑以后,只要看见有人点火,就立刻放箭。”

夜里,庞涓果然带兵来到马陵,经过这棵树下时,他见刮过皮的树上似乎写着什么,便叫人点燃火把,想借火光看个清楚。他还没读完树上所写的那句话,只听见“嗖嗖”的箭声响起,齐国伏军万箭齐发。一时间,魏军反应不及,阵脚大乱。

庞涓这时知道自己已是穷途末路,便刎颈自杀,死前恨恨地说:“倒让这小子成就了名声!”齐国部队乘胜追击,大破魏军,将魏太子申俘虏回国。

这场马陵之战让天下人都知道了孙膑的大名,也使他的兵书流传后世。

(节选自《少年读史记——辩士纵横天下》,有改动)

1文中写的是谁复仇?(

A.庞涓 B.孙膑 C.田忌 D.太子申

2文中谁穷途末路,刎颈自杀?(

A.庞涓 B.孙膑 C.田忌 D.太子申

3庞涓和孙膑分别效力于哪个国家?(

A.魏国和齐国 B.齐国和魏国

C.韩国和赵国 D.赵国和韩国

4“庞涓的心里总不免笼罩着一层阴影:‘这个人能力比我强,一定比我更有作为,绝不能让他出头。’”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涓心胸狭窄 B.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

C.孙膑的才能超过庞涓 D.庞涓很想出人头地

5如果给本文换个题目,下面哪个选项最合适?(

A.围魏救赵 B.调虎离山 C.知己知彼 D.马陵之战

6“请您下令,让我军在进入魏国的第一天造十万个灶来做饭,第二天减为五万,第三天减为三万。”孙膑让田忌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认真阅读第4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说说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孙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夜里,庞涓果然带兵来到马陵,经过这棵树下时,他见刮过皮的树上似乎写着什么,便叫人点燃火把,想借火光看个清楚。”句中“果然”一词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类文阅读

巴根草(节选)

巴根草,是与我最亲近的草。打小在农村生活,满山满坡满田埂,到处可见巴根草的身影。

初春时节,遥看的草色几乎全是刚冒出芽的巴根草,密密的,碎碎的,像是同时感知了回暖的地气,成片成片地露出头来,打量着苍茫大地。

盛夏,巴根草成了农家耕牛上等的食料。夕阳西下,田埂、山坡,处处可见牛儿低头啃青的场景。牛儿啃过的田埂,草儿迅速低矮下去,别担心,要不了一周,巴根草又会疯长起来,覆过人的脚面。

秋风渐起,巴根草的叶片开始由青转黄。闲下来的农人抱上锄头,寻一条田埂,去锄巴根草。农人将刚锄下的根须上带着泥土的巴根草码成一小堆,操起镰刀bà bǎ)用力敲去上面的泥土,bà bǎ)草儿摊在田埂上曝晒,只消半天工夫,草儿便干透,tiǎo tiāo)回去堆到场地上,过冬就不愁了。

儿时的我曾悄悄问过母亲,田gēng gěng)上的巴根草被锄后,春来田埂会不会光秃秃的。母亲说,巴根草命强,春天一到,又会长满一条条田埂。春日又至,如母所言,被锄头深翻过的田埂,又滋生出一派盎然的绿意。看去真是欣喜,那些被遗留在泥土里的巴根草根须,经过漫长隆冬的疗伤,又焕发出别样的生机,在无边的旷野演绎出一场生命世代相传的传奇。

突然明白巴根草为何又叫铁线草、牛筋草。有铁一般的硬,有筋一般的韧,当然配得上这样的别名。

(选自《立体的乡愁》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1】选择文章括号中正确的读音,画“√”。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迅速——________ 欣喜——________

亲近——________ 滋生——________

【3】“盎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盎然”一词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巴根草又叫铁线草、牛筋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鸵鸟

①鸵鸟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区,是现代鸟类中体形最大的鸟。

②鸵鸟的双翅已经退化,不会飞翔,但在顺风及拐弯奔跑时,双翅展开,起着像帆一样的作用,能保持平衡,又能借助强劲风力,加快奔跑速度。鸵鸟善于奔跑,一步可以跨出7米远,时速可达60千米。当然它们不能一天到晚都跑得这么快,但是a________在它们跑得疲倦时,________能胜过一匹快马。

③过去人们认为,鸵鸟遇到危险的时候,b________来不及逃跑,________会把自己的头和颈平贴地面,钻进沙堆,认为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就会平安无事。其实,这是人们误解了鸵鸟。经过研究人员多次观察,从来没见过鸵鸟把头藏进沙里。实际上,鸵鸟不会这样愚蠢,因为把头埋进沙里,很快就会窒息死亡。有时鸵鸟把头贴近地面,是为了听远处的声音,或者是为了放松一下颈部的肌肉。年幼体弱的小鸵鸟,遇到敌害逼近时,常把身体紧贴地面。由于它们身上羽毛的颜色和黄草、黄沙相似,很容易瞒过敌害,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小鸵鸟的头颈也不钻进沙堆,而是两眼紧紧盯住敌害,做好随时逃离的准备。

【1】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无论……都……       即使……也……        只有……才……        如果……就……

①但是a________在它们跑得疲倦时,________能胜过一匹快马。

②过去人们认为,鸵鸟遇到危险的时候,b________来不及逃跑,________会把自己的头和颈平贴地面,钻进沙堆,认为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就会平安无事。其实,这是人们误解了鸵鸟。

【2】文章介绍了鸵鸟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中“主要”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本文中的句子说明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描写鸵鸟善于奔跑。

①说明方法________;例句:____________

②说明方法________;例句: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

成全别人的善良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位生病的朋友。

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每一辆公交车里都挤得满满的,我买了一份报纸,一边看报一边等车。我旁边站着一位老人和他的女儿,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女儿陪父亲去医院看病,与我同路。

车来了,人们抢着上车。我看到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费了很大劲,她才把父亲搀上车。

车上早就人满为患,那父女俩只能站着。这时,一个姑娘突然站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更奇怪的是他的女儿也谢绝了姑娘的好意,说父亲身体硬朗,而且只有几站路,站一会儿就到了。

姑娘脸上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让座的姑娘露出笑容。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下子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的不适。我心想,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个姑娘表示感谢!下车后,我听到这对父女的对话:

“爸,伤口疼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人家小姑娘可是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我不禁又想起在车上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简要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采用的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2】在让座给老人的过程中,让座姑娘的神情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正确的是:( )

A.微笑——露出笑容——尴尬

B.尴尬——微笑——露出笑容

C.微笑——尴尬——露出笑容

【3】“车上早就人满为患”的意思是:( )

A.车上的人刚好坐满。

B.车上的人特别多。

C.因为上来这些人而使车上人特别多。

【4】“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句话就这个故事而言,前一个善良指的是______的善良,后一个善良指的是_____的善良。

A.让座女孩 B.老人 C.女儿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5】因为______________,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小姑娘。

因为______________,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女儿。

因为______________,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人。

【6】有人认为,老人有伤不方便坐就要直接说,为什么还要接受姑娘的让座,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吗?真傻,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联系上下文可知,军令状的内容应是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揣摩选文中人物的心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完成练习

A.步步紧逼       B.明知故问       C.胸有成竹       D.正中下怀

(1)“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周瑜这是( )

(2)“用弓箭最好。”——对于周瑜来说,诸葛亮这样回答是( )

(3)“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周瑜对诸葛亮( )

(4)“只要三天。”——此时诸葛亮( )

【3】选文中周瑜高兴的是______,他叫诸葛亮当面下军令状的目的是______

【4】请你发挥想象,诸葛亮在跟周瑜立下军令状之前,可能想过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堂连线台。

同学甲: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第一次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______,第三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表明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乙:当我”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大发脾气,并且用保险刀片___________污迹,又用细绸子___________”。细致的描写,让我感受到梅花在老人眼中不仅仅是花,而且是_______________。

同学丙:读完了课文,我明白了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

同学丁: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外祖父和小孩子在年龄上相差甚远,作者这样比喻,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猎人海力布(节选)

海力布有了这颗宝石,打猎方便极了。他把宝石含在嘴里,能听懂飞禽走兽的语言,能知道哪座山上有哪些动物。从此以后,他每次打猎回来,分给大家的猎物更多了。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他正在深山里打猎,忽然听见一群鸟在议论着什么。仔细一听,那只带头的鸟说:“咱们赶快飞到别处去吧!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 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 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1】下列对选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概括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海力布为救乡亲们,决定牺牲自己。

B.海力布把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村的消息告诉乡亲们。

C.海力布把宝石的来历和听到的消息告诉乡亲们。

D.海力布对乡亲们说出真相,说完就变成了石头。

【2】理解语段的意思填空。

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

(1)从语段中的两个“!”可以体会到 。朗读海力布的话时应该用(A.气短声促 B.气粗声重 C.气足声硬)的语气。(给正确的选项打“√”)

(2)这段话通过描写海力布的 ,表现了海力布 的品质。

【3】对于大家不相信海力布、不肯搬走的原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海力布平时总说谎话。

B.他们舍不得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

C.他们想知道真相。

D.搬家不容易。

【4】根据画“——”的句子,想象海力布会怎么向乡亲们解释。

接着,海力布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句子加工厂。

1.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那真诚的目光感动了我。

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真诚是一道雨后的彩虹,助你感受生活的希望。(仿写)

真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一定都见过这样的情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搭石给人们带来方便。搭石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词句段运用。

(1)说发现。读例句,发现了什么秘方呢?用符号勾画或句末批注出来。

①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简直就是用纯金铸成。

②两边的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道看哪一处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语境。夕阳红,群鸟飞过湖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表达。用你发现的写作秘方,把你想象的场景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请以“在书香中成长”为题,与人分享你的读书故事。可以写你读书的经历,也可以写读书带给你的收获和快乐,也可以推荐一本书。

要求:分段表述,突出重点,感情真实,不少于400字,不可出现真实的学校、姓名等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