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蟋蟀是用( )唱歌的。

A.翅膀 B. C.腹部 D.

2、作者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介绍松鼠,下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松鼠的外形特征是漂亮。从松鼠面容清秀,身体矫健,四肢轻快,尾巴上翘等来描述的。

B.松鼠的性格特征是驯良。松鼠的活动范围是树上而不是住宅区,说明它们不侵犯人类;它们的活动时间是晚上而不是白天,说明它们不骚扰人类

C.松鼠一胎生一个,过了冬就换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D.松鼠的行为特征是乖巧。

3、对“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bàn)子,仿佛很占了上风”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从小嘎子的内心想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不急不躁的人

B.从动作描写中,我们能体会到小嘎子的机灵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句子。

(1)《稚子弄冰》一诗中的孩子心情由欢喜转为懊恼是因为____________

(2)《村晚》中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6、世界上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是:________

7、写出反义词

新鲜—________   崭新—________

寂静—________   痛苦—________

 

8、把词语补充完整。

众星______月 应接不______ 心旷神______

________有味 民不______生 国______民安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带着问题来读书

(1)桂花雨”是一种_____式的命题方式桂花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回忆童年时与母亲摇桂花的情景表达了自己的一种________情怀

 

10、课外阅读。

我的祖国(节选)

有一天,父亲和母亲带我去看电影《上甘岭》,一位美丽的志愿军护士唱了一首歌,那优美的旋律深深打动了我幼小的心: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从此我就会唱这支歌了,我也慢慢懂得了祖国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祖国就是农村广阔的田野,宁静的村庄,密密的树林,还有绿色的山峦,清凉的小河。祖国就是城市宽阔的马路,高高的楼房,美丽的公园,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像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叔叔姑姑,就像很多我在书中和电影里认识的人。他们勤劳善良,热情真诚,他们爱亲人,爱朋友,爱邻居,爱同事,也爱工作,爱和平……

有一天,母亲带着我坐火车去远行。当火车隆隆地驶过黄河大铁桥,我看见黄河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波涛滚滚,真的仿佛从天而降,一刻不停地向远方奔去……再看看,大地是那样辽阔,天空是那样高远,村庄,森林,山脉,都在远方的地平线上旋转。白云在蓝天上悠悠飘荡,鸟儿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飞翔,风把人们的歌声和鸟儿的鸣唱传播到更加遥远的地方……

后来我当了作家,我用自己的笔写我少女时代生活的故事,也写壮丽的雪山,浩瀚的沙漠,神奇缥缈的的星空。我渐渐懂得了,祖国不仅是我生长的土地,不仅是我感受温暖亲情的家园,祖国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我是其中之一。我为她学习,为她工作,为她创造。

【1】文中作者对祖国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请选出理解错误一项。(  

A.从小就知道祖国的深刻含意

B.看电影,打动了幼小的心

C.坐火车,知道了黄河

D.当了作家,懂得了祖国的内涵

【2】作者之所以在文章中引用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是想表达________________

【3】判断正误。用“√”“×”表示。

①“祖国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的含义是祖国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是伟大的。________

②一开始我理解祖国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________

③我当了作家,渐渐懂得了祖国的悠久历史。________

【4】“我为她学习,为她工作,为她创造。”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你心里,祖国是什么?以祖国为题,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相濡以血

几位探险者在一个荒凉的孤岛上发现了一种吸血蝙蝠,它们是一种100%靠其他动物的鲜血维持生命的可怕嗜血动物,并已经成为这个荒岛的霸主

然而令动物学家们不解的是,没有吸血的吸血蝙蝠,3天之内就会死去,而这个荒岛上鲜血并不容易找到,那么,它们是怎样生存下来,并发展成为这样一个庞大的集团的呢

经过长时间深入观察,探险者惊奇地发现,面对奄奄一息的同伴时这群面目狰狞的小东西的无私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找不到猎物的情况下,它们甚至会把自己腹中的鲜血给没有进食的同伴吸食,以缓解它的饥饿

吸血蝙蝠的援助对象,首先是小蝙蝠,然后是有血缘关系的成年蝙蝠,之后是无血缘关系的蝙蝠。不过这些被援助的无血缘关系的同伴,必须以前也援助过别人,否则就不会得到同伴的援助

这样一来,被挽救回生命的蝙蝠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食物继而再用自己的鲜血来还清这笔感情债这种互相帮助的特殊亲密关系在那个荒岛上持续了多年,而且还会持续更长时间

我们通常认为动物世界中一直奉行着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这群吸血蝙蝠之所以能够生存壮大,正是因为它们颠覆了丛林法则,在同伴处于危难关头时选择了其他动物无法做到的相濡以血”。

在危难中选择相濡以血,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大智慧,因为这是一个集体是否能够渡过难关并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

1.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xiě xuè)  (chǔ chù)   奄一息(yǎn yān)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

(1) 吸血蝙蝠是靠吸食同伴腹中的血而生存的。   (  )

(2) 吸血蝙蝠援助同伴时是有顺序的。 (  )

(3) 文中画”——”的句子是因果关系。 (  )

3.”这笔感情债指什么?怎么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说相濡以血是一种大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吸血蝙蝠相濡以血的行为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交际应用。

同学们,有时候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反映了自身的素质。也代表着我们班级、学校,甚至民族和国家的形象。不文明的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班级、学校,乃至民族和国家的利益。那么,面对不文明的行为我们应该怎样劝阻呢?

当你发现十字路口附近,行人没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时,你会说:“  

 

 

13、阅读加油站

春蚕

蝴蝶,素有飞动的花的称号,可见它的美丽;金鱼,素有水中之花的美名,也可见它的漂亮。可是我既不爱那美丽的蝴蝶,也不爱那漂亮的金鱼,却爱朴实无华的春蚕。

春蚕,既没有华丽的衣衫,也没有动人的名字,但它的精神却是高尚的。它要求的,仅仅是几片桑叶,却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吐出宝贵的丝,一直吐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家邻居养了些蚕。有一次,我目睹了蚕儿吐丝结茧的情景。它们蜕了四次皮之后,便开始了那不平凡的工作——吐丝。春蚕用吐出的又细又软的丝,把自己裹了一层又一层,结成椭圆形的茧后,它仍在里面吐呀,吐呀……直到最后。啊!春蚕,你就是这样结束了你短短的一生!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啊!

想到蚕儿不知疲倦地吐丝的景象,我不禁叹道:春蚕,你为了造福人类,宁愿牺牲自己,这是多么高尚的精神啊!爸爸深情地说: 是啊,人也应该这样,应该做一个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蚕儿死了,但春蚕吐丝的景象仍浮现在我的眼前。啊,春蚕,你永远活在我心里!

 

1. 解释词语。

朴实无华: 

默默无闻: 

2. 为什么既不爱美丽的蝴蝶,也不爱那漂亮的金鱼,却爱朴实无华的春蚕

 

3.短文是怎样写蚕朴实无华的?

 

4. 既然爱蚕的朴实无华,为什么又说蚕吐丝是不平凡的工作?

 

 

 

 

14、课内赏析苑。

少年王冕(片断)

  第二天一早,母亲便同王冕来到隔壁秦家。秦家人牵出一头水牛来,交给王冕,指着门外说:离这不远就是七泖湖,湖边的草地上有几十棵合抱粗的垂杨柳,十分阴凉。牛要渴了,就在湖边喝水。我每天供你两顿饭,早上再给你两个钱买点心吃,只是做事要勤快些。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

  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1照样子,写词语。(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反)

早出晚归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这两段话主要写了王冕(   )(   )的事情。

A. 孝敬母亲   B. 载母亲到湖边走走

C. 勤奋读书   D. 认真练习画荷花

3我从文中的第一个舍不得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第二个舍不得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为什么含着眼泪回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烟台的海

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重。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每到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那数丈高的巨浪作背景拍照留念,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春天,海水变得绿莹莹的。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大海也不例外。脱去冬装的渔民们驾船驶过平静的海面,到养殖区去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

夏天,来自南太平洋的风使许多南面临海的城市感到湿漉漉的,而这股带着潮气的风经过胶东半岛崇山峻岭的阻拦、过滤,到达北面临海的烟台时,只剩下凉爽和惬意。因此,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海面上拖着长长的倒影,每一次的海边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晚上,平静的海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岸边的石凳上坐满了游人,他们脚下,是海浪与堤岸的呢喃细语。

走出夏日的浪漫,烟台的海步入秋的高远。久居这座城市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告别了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

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

【1】四季中,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特点?分别用文中的两字词语总结。

冬季:___________________           春季:___________________

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           秋季: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是按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写的。

【3】用“ ”从第4自然段画出一个比喻句。

【4】第3自然段哪句话能够体现“春天是个播种的季节”这一特点?用“﹏﹏﹏”画出来。

【5】“呢喃细语”是形容小声说话的声音,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烟台的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烟台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读完这篇文章,请你为烟台的海设计一句广告语,吸引更多游客来此游览。

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色的花淡雅,(  )色的花高节,(  )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慢。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找出文中的2个错别字,并写出正确的。

(   )改为( ) (   )改为(   )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3)这段话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描写秋天的景物,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文段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 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_____你们要像花生,它_____不好看,_____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本文详细写了_______的经过。

【2】请在文中“_____”上,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3】文中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是__________,在叙述时作者将花生和__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

【4】联系上下文,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

B.不能做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

C.做人不能只讲体面。

D.人可以讲体面,更重要的是对别人有好处。

【5】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款地做着奉献?请联系实际,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登庐山

庐山耸立在江西省北部,东临潘阳湖,北临长江,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和妈妈乘坐着公共汽车去观赏那美丽动人的景色。

汽车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向山顶行驶,转过一个又一个山崖。山下面云雾缭绕,坐在汽车里往外面看,仿佛自己正像《西游记》里的神仙一样,腾云驾雾在空中飞行。远处高高的山峰时隐时现,好像是大海中岛屿,矗立在云浪之中。

到了山顶,庐山的大部分山景依稀可见,近处的风景特别优美。站在高处眺望,有的地方险峻惊人,有的地方瀑布飞泻,有的地方亭台耸立……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从山顶往下望,山下白云时聚时散、变化万端。一会儿好像是无数的仙女在这里跳舞;一会儿又变成一只野兽,好像正直盯着自己;一会儿又变成了海浪,从下面卷上来,真动人心魄。不同地点的云雾姿态各异,使你仿佛处在一个绝世的仙境里。

1作者写庐山时,主要写了在哪里看到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最动人心魄的景色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下的白云是怎样变化的?它们还会有什么变化,你能写出两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摘抄短文中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月光启蒙

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

民谣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儿,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1】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

月光下,母亲为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 谜 语。

【2】根据文意,将文中的句子填写完整。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________________

【3】“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句中第一个“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4】对“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理解最正确的是:( )

A.运用了拟人修辞,效果是用和风流水形象地表现了歌声的轻柔和听者的舒适。

B.这句话中“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实际上是暗喻她动听的歌声。

C.运用了比喻修辞,表达了她对“我”的深切情谊。

D.运用了比喻修辞,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歌声如和风般轻柔,如小溪般流畅,十分悦耳动听。

【5】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

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

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6】文中多处引用了歌谣、童谣,请默写一首你家乡的歌谣或童谣。

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 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而是…… (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了下去。(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没有人不佩服神鸟的机智。(改成反问句)

 

(2)泉水清澈透明。 (改为比喻句)

 

(3)她不仅聪明伶俐、美丽动人,而且有一副美妙的歌喉。(用加点词语造句)

 

 

22、按要求写句子。

(1)人人说天上好,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呢?(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郎和织女的日子过得挺美满。(改为感叹句和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书面表达

回忆一下,你的爸爸妈妈为你做过的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把这件事写下来,写出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