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能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dé děi)。
2.花生可以榨(zà zhà)油。
3.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shóu shú)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2、选词填空。
掩护 保护
①为了()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②七连决定向龙王庙一代转移,把()群众和连队主力安全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痛击 射击
③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
④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的撤退。
沉痛 悲痛
⑤我们()悼念为革命而献身的战士。
⑥周总理的逝世,使我们感到无限()。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A.,? ? “ ……” , 。
B.,。 ? “, ……”, 。
C.,? …… “! !”, 。
D., 。 ? “! !” , 。
4、给下列词语加上合适的修饰词语。
________的老人 ________的自豪感 ________的太阳 ________的弧线
________的亮色 ________的朋友 ________的身躯 ________的阳光
5、填空:
《草房子》的作者是 _____,他写的长篇小说还有 ______、______。书中,扯了蚊帐做鱼网的孩子是 ________,扮演伪连长的孩子是_______,油麻地家境最富裕的孩子是 _________。
6、古诗文填空。
诗句 题目 作者
①牧童归去横牛背,( )《村晚》 雷震
②绿遍山原白满川,( )《乡村四月》 翁卷
7、根据语境填写诗句。(3分)
(1)中秋佳节,望着皎洁的月亮,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远方的哥哥,心里默默祈祷:
。
(2) 。亲爱的妈妈,我将怎样报答您的恩情。
(3)深秋的校园,树叶黄了,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落在地上,像铺了厚厚的地毯。望着这景象,我不禁吟咏起龚自珍的诗句:
8、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复杂—( ) 讨厌—( ) 困难—( ) 痛苦—( )
9、下面是福建省传媒对“电子书包”的相关信息的介绍,读一读并完成练习。
电子书包
(材料一)根据福建省教育厅2017年公布的数据,各级各类教育在校学生人数近800万人,课本和作业本加起来高达9亿册左右,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电子书包的出现将改变这种状况,而且电子书包比传统的纸质教材更加环保。电子书包实际上是一个储存、记载和阅读信息、资料的电子装置,上面设有若干电子卡插槽,学生可以插入课本卡、作业卡和字典卡等,还能与互联网连接收发电子邮件,可以和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这种书包相当于16开书本大小,厚度约1厘米,重量仅700克。它完全可以放在口袋里。想要更新内容,只要拿个U盘往里输入就成。这样,课堂上再也看不到堆积如山的课本、作业本,连钢笔、铅笔等文具都不用带了,一个16开大小的电子书包将代替这一切。
(材料二)电子书包与纸质书给人带来的阅读感受是不同的。试想一下,每天上课盯着电子屏、投影仪,回家捧着平板电脑……天啊!一书在手的美好感觉,读书习字的乐趣,都将会丧失。同时,相关人士认为,电子书包可能造成学生近视程度加深、书写能力下降等不良影响。
【1】(整体感知)上述两则材料的共同话题是( )
A.电子书包比传统纸质教材更加环保。 B.电子书包。
C.电子书包与纸质书的利弊。 D.平板电脑。
【2】(提取信息)下面关于电子书包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使用电子书包会造成近视程度加深。
B.电子书包优于纸质书,纸质书将会消失。
C.电子书包可以方便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D.电子书包能减少对树木的砍伐,利于环保。
【3】(品析句子)“这种书包相当于16开书本大小,厚度约1厘米,重量仅700克。”
读句子,下面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出了电子书包小、轻、薄的特点。
B.这句话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电子书包小、轻、薄的特点。
C.这句话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出了电子书包小、轻、薄的特点。
D.这句话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出了普通书包小、轻、薄的特点。
【4】(问题探究)下面不属于“电子书包”优势的一项是( )
A.方便携带。 B.有利于环保。
C.方便学生之间交流心得。 D.造成学生近视的程度加深。
【5】(反思评价)读了上文,你认为“电子书包”还可以完善的地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贪婪的代价
一位古董商告诉我,有一次,在一处僻静的穷山村里,他发现了一个老式红木旧柜子。惊喜过后,开始动了心思。他先与柜子的主人闲扯聊天,然后又假装不经意地开价600元人民币表示准备购买这个柜子。主人同意了。
看到主人这么爽快地答应下来,古董商又觉得自己吃亏了:根本不应该出600元,也许400元就足够了!但他还不能反悔,生怕对方看出破绽来。于是不死心地围着房前屋后细细琢磨。真巧,居然又让他找到了一把脏兮兮的红木椅子,他对主人说:“这个柜子实在太破了,拿回去也修不好,只能当柴烧。”山里人喃喃道:“要不,你就别要了?”古董商大度地一挥手:“说出的话,哪能随便咽回去?这样吧,你干脆把那把椅子也送给我得了!我明天早上来取这些柴。”
第二天,
【1】写出反义词。
僻静——(______) 同意——(______)
【2】写出近义词。
反悔——(______) 居然——(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脏兮兮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想一想文中“于是不死心地围着房前屋后细细琢磨。”这位古董商会琢磨些什么呢?请你写一写。
古董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还没有结束,请你根据文章的标题和内容加上一个合适的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莫放“拦路虎”
同学们在读书时,常会遇到一些生字。这些生字往往成为阅读的障碍,所以人们形象地称它们为“拦路虎”。有的同学由于怕麻烦,或急于想知道下面的内容,往往懒得去查字典,只是连估带猜地读过去了事。
这样做,不仅字音容易读错,而且字词的意思很难正确理解。如“衷心”本是出自内心的意思,有人将“衷心”读成“哀心”,就很有可能将这个词的意思误解了。再说,你这次见到“拦路虎”绕着走,说不定什么时候读书,它又会跑过来“拦”你的“路”。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时,身边放一本字典,要知道,字典就是无声的老师,遇到“拦路虎”,便去请教它。如果是自己的书,还可以在书页的空白处记下生字的读音和意思。要是你一时读得高兴,想一口气读下去,也可以先用铅笔把生字圈下来,待读完一个段落,再回过头来一个一个地从字典中去查找。
字要记得牢固,必须勤查字典。不少同学有这样的体会:在阅读中遇到一个生字,当时查字典,自己觉得已经掌握。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记忆又模糊了,于是再查字典。这样,经过多次反复,生字终于变成了熟字。由此看来,要扫除“拦路虎”,勤查字典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1】阅读全文,找出文中的中心句,用“﹏﹏”画出来。
【2】阅读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拦路虎”指的是_____。“绕着走”是的意思是______。
【3】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危害是______。
【4】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说说你有哪些良好的读书习惯?
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声音延长 B. 转折 C. 解释说明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莫高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故乡情缘
曾经很喜欢三毛作词的《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那时候,故乡的概念,于我而言,只是一个词而已。故乡,词典解释为:老家或出生地,也指曾经生活过很长时间的地方。
当我远离故乡,故乡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才那么清晰,那么具体:故乡是武汉关钟楼悠扬的乐声,故乡是过江渡轮洪亮的鸣笛,故乡是江汉路上熙来
攘往的人流,故乡是汉正街商贩们不绝于耳的叫卖,故乡是街头狼烟四起的烤羊肉串的小摊,故乡是吉庆街通宵彻夜的大排档,故乡是老通城金黄油亮的豆皮,故乡是撤着葱花香喷喷的热干面。
独在异乡为异客,上网看武汉新闻成了每天必做的功课。江汉路步行街开街,那灯火辉煌热热闹的开街照片,成了我电脑的桌面。汉口中山公园至武汉商场的地下通道完工启用,想到住在附近的父母亲过马路时不必再战战兢兢,心里无比欣慰。江滩建成了,轻轨试运行了,武汉的主要干道都铺黑了……熟悉的地方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我仿佛能感到那扑面而来热腾腾的气息。今年夏天,高温在武汉肆虐。当持续近20天的40度高温被冷空气驱走的时候,我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故乡在远方,远在天涯,隔着千山万水,浩瀚海洋;故乡在眼前,近在咫尺,只需打开电脑,敲击键盘。
【1】从文中你又积累了哪些四字词语?选四个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远离故乡的作者,清晰具体地回忆起了故乡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家乡方方面画的情况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舍弃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葛第士以非常巧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e)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个结,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的将绳结打开。这时,亚历山大入侵小亚西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之前,便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一举占领了比希腊大50倍的波斯帝国。
一个孩子在大山里割草,被毒蛇咬伤了脚。孩子疼痛难忍,而医院在远处的小镇上。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断受伤的脚趾,然后,忍着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一位朋友到一家餐馆应征做钟点工,老板问:“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该怎么办?”许多应聘者都答非所问,朋友答道:“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尽力把托盘倒向自己。”最后,朋友成功了。
亚历山大果断地用剑砍绳结,说明他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小孩果断地舍弃脚趾,以短痛换取了生命;服务员果断地把即将倾倒的托盘投向自己,才保证了顾客的利益。在某个特定的时候,你只有敢于舍弃,才有机会获得更长远的利益。即使遭到难以避免的挫折,你也要选择最佳的失败方式。
成功往往蕴涵于取舍之间。不少人看似素质很高,但他们往往难以舍弃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更长远的目标。成功者有时仅仅抓住了一两次被别人忽视了的机遇,而机遇的获取,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人生道路上进行果断的取舍。
【1】短文讲了哪三个小故事,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①
②
③
【2】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3】亚历山大剑砍绳结,你认为他舍弃的传统思维方式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孩子果断地用镰刀割掉中毒的脚趾,你认为是否值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谈一谈。
15、“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小时候的他是一个普通的男孩,也是一个“调皮蛋子”,但是他在读书中找到了快乐,在写作中找到了幸福。他就是那个给全世界讲故事的人—莫言。
莫言从小喜欢读书。那时候,晚上看书没有电灯,他就点着油灯看,母亲常常提醒莫言,没油了,别看了,但往往被莫言当做耳旁风。二哥管谟欣说:“莫言那个时候就已经到了嗜书如命的程度,为了换取别人的书看,莫言就去别人家推磨,有时候推一天磨才能换一本书。一天下来,莫言脸色煞青,但只要能捧着书回来,他就满脸春风。记得有一次,他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他明明知道不去割草羊就会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用一下午把《青春之歌》读完了。”他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
(感言: )
莫言的作文很棒,记得第一次引起老师注意的作文,是写一场“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学校篮球比赛。同学们大部分都是走马观花,流水账一样把各种运动项目都写一遍。他另辟蹊径,别的比赛一笔带过,把绝大部分笔墨用在篮球比赛上,写怎样抢球,怎样运球,怎样投篮。他的作文受到了老师的赞扬,被当作范文来读。那一刻,莫言感到了幸福。
(感言: )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学院发表演讲时,他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1】请你在文章第二、三自然段后面的横线上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言。
【2】联系上下文,理解“嗜书如命”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说明莫言小时候喜欢读书,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剥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来回穿梭(suō)。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文中划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_______________。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8个字)。
答:①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________________。
【5】文末加点的“瞻前顾后”一词能否换成“优柔寡断”?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领悟,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不超过20字)。
答:本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拓展阅读。
和氏璧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住在荆山脚下。
有一天,他去见楚厉王,说在荆山上找到一块罕见的璞玉,特地来奉献给大王。楚厉王左看右看,觉得不过是一块比较光滑的普通石头,认为卞和在戏弄他,是欺骗君王,一怒之下,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跛着一条腿,再一次入宫去献玉。谁知武王同样不识货,砍掉了他的右脚。武王死后,继位的是文王。卞和捧着那块璞玉,坐在山脚下哭泣,连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就派人去问,是不是因为前两位国君砍了他的双脚而委屈难过。卞和说:“我不是为失去双脚难过,我痛心的是宝石被当作石头,一片忠心却成了罪名。”
楚文王召见了他,命人将玉石仔细打磨,果然是一块熠熠发光的美玉。文王十分感动,因为这块玉是卞和奉献的,就命名为“和氏璧”。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蒙骗—( ) 贡献—( )
【2】这块宝玉为什么被称为“和氏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篇短文所说明的道理,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说明楚王的愚蠢、残暴。
B.主要说明卞和有耐力,有毅力,是玉石鉴别专家。
C.主要说明卞和忠诚,不怕挫折和摧残,敢于坚持真理。
18、课内语段阅读。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选段中“理所当然”的意思是( )
A.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B.自己认为的就是对的。
【2】人们把什么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事例,突出了乡亲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4】走搭石时见到的情景当然不止这两个,还会有哪些情景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我的故乡在广西,我爱故乡的漓江。
②春天,原野上的春*,把漓江打扮得更美丽。细雨绵绵,增加了漓江的水量,催开了两岸鲜艳的野花。随着气候转暖,来漓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漓江像一条友谊的带子把祖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连在一起。
③夏天,漓江的水更清了。人们有的在江中游泳,有的在江中划船,有的玩水球…… 漓江洗去人们一天的疲劳,使人们感到轻松愉快。
④秋天,桂花开了。漓江两岸飘着醉人的桂花香。我们学习过后,荡着小船在江上游玩,那两岸的青峰分明地立在我们面前。同学们兴奋地抢着划桨……
⑤冬天,漓江因为旱季到来而变浅了,但水还是那么清,山还是那么绿。江畔的柑橘树已经挂满了累累果实,人们正紧张地收获。
⑥漓江的四季都很美,我喝着漓江的水长大,一定要把漓江建设得更加美好。
【1】给文章加上题目:____________
【2】用“△”给短文分段,段与段之间是 关系。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分别用“ ”和“﹏﹏﹏”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4】短文第②~⑤自然段是按________顺序写的,表示这个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③段第2句是一个________句,请你展开想象,再写一个描写人们在漓江游玩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20、例: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这句话采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请你用这种方法仿写一句话:_______
21、天下每个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世界因为有爱而美丽,因为有爱而精彩。你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相信你一定能够发现身边许许多多有关“爱”的故事,如同学之间的友爱,师生之间的关爱,父母对你的疼爱……
请以“爱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③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