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一读,选择读音全部正确的选项( )
A.石榴裙(liú)执拗(liù)凛冽(liè)一览众山小(lǎn)
B.上卿(qīng)赢家(yíng)侵略(qīng)高枕无忧(zhěn)
C.奔跑(bēn)飞奔(bēn)奔走(bēn)嫦娥奔月(bēn)
D.着力(zhuó)美差(chāi)抖擞(sǒu)筛糠一般(shāi)
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作者是( )
A.曾国藩
B.李白
C.朱熹
D.杜甫
3、下列关于读书方法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对于自己喜爱的名著作品,我们可以反复去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读书必须一知半解地读,随便拿起一本书就看,在文字里走马观花,不求甚解。
C.“温故知新”,也叫“隔时读书法”,就是隔一段时间去温习已读过的书,这样才能巩固已有的知识。
D.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可以使我们的认识更加充分、深刻。
4、照样子,写词语
绿莹莹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干干净净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研究研究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翩翩起舞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风尘仆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自言自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根据课内外阅读填空。
1.在王昌龄心中,爱国是“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的誓言;在陆游心中,爱国是“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的迫切;在林则徐心中,爱国是“__________,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
2.或曰:“__________,何如?”其人弗能应也。(《自相矛盾》)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__________。”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杨氏之子》)
3.作者选取严监生临死仍惦记灯草的典型事例,表现了他_________;作者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了小嘎子的__________;作者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了车夫祥子的_________。
6、比一比,再组词。
夕( ) 喷( ) 抱( )
歹( ) 愤( ) 跑( )
罗( ) 惰( ) 袍( )
7、组词。
纺( ) 垃( ) 圾( ) 栖( )
访( ) 拉( ) 级( ) 洒( )
8、读拼音,写词语。
一排排pínɡ wěn_____的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lián jié_____着故乡的小路和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天上虽然富丽堂皇,但织女一点儿也不xī han_____,因为她渴望wú jū wú shù_____的生活;海力布虽然辜负了小白蛇的再三dīnɡ zhǔ_____,但他从不hòu huǐ_____,因为他挽救了乡亲们的生命。
9、课外阅读
美丽的扣花
①星期天,妈妈带我上街。我特意拿出生日时姑姑送给我的扣花戴在胸前。这扣花可真漂亮,一颗颗晶莹的水晶石镶(xiāng)嵌在金孔雀形的扣(kòu kào)花里。动一动,“金孔雀”就闪闪发光,非常惹人喜爱。
②街上人山人海,商场的人更多。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才挤进柜(kuì guì)台。正当我被五颜六色的衣料吸引时,肩膀被推了一下。我气得猛一回头,冲着推我的那人嚷道:“挤什么?”没想到那人不但不恼,反而微笑着对我点点头,用手指着我的前胸,嘴里一个劲地“啊,啊……”,并招手要我出去。我低头一看:“糟(zhāo zāo)糕!我的扣花没了!”
③我不耐烦(fán fá)地挤出人群。只见那人大约三十来岁,个子不高,眯着一双不太有神的眼睛。
④他一见我便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的一件东西送到我眼前。我接过扣花定睛一看,咦?这难道不是我丢的那枚扣花吗?我气呼呼地问:”你这人怎么随便拿我的扣花?”那人见我发火,嘴里一个劲儿地”啊,啊……”,脸上现焦急的神情。他一会儿指指我手中的扣花,一会儿又弯腰走几步,做出捡东西的样子,好像要告诉我什么。他的表情和动作,我明白了他是个聋哑人,是他拾到了我被挤掉的扣花,并交还(hái huán)给我,可我竟……
⑤“芳芳,你怎么站着发呆?”妈妈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忙四下环顾,人呢?我还没有感谢他呢,他却不见了。
⑥我随妈妈走出商场,一边走一边找那个人,希望看到那双不太有神的眼睛。多么可敬的聋哑人啊!那拾金不昧的高贵品质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然而我没有找到他,只有我手中被汗水浸(qìn jìn)湿的扣花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显得更加美丽。
【1】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大约:_________________
(2)发呆: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描写那个聋哑人神情的词是___________。
【4】“是他拾到了我被挤掉的扣花,并交还给我,可我竟……”一句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______,这里用省略号表达了“我”_______之情。
10、荷塘旧事
在下面加横线字的正确读音上画“√”。
(1)整个月牙泡(pāo pào)泛着金光,在那一围黑绿中,恰似(sì shì)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
(2)水流像母亲柔(yóu róu)和的手,轻轻地抚(fú fǔ)摸着我们,我们像荡在摇篮中。
(3)该城里的人向乡下人炫(xuán xuàn)耀了。
11、读书如吃饭 (节选)(10分)
雷抒雁
可对我,读书确如吃饭。吃饭,一日三餐,不能简略;读书,是和吃饭一样,不可忘记、不可马虎、不可一日荒过。
我的居室,书之外,少有长物。桌上、几上、厨上、厕上、床上,随处都有书。入睡之前,睡醒之后,都是读书的好时间。有时,偶尔失眠,便又开灯看书,直至倦极入睡。如厕,则有一些简短已成独立单元的书,摆在那里,一次读完一个单元。
读书可以增智、明理、添趣。常常为一件事、一通理,眼睛一亮,茅塞顿开,心里豁然开朗,独自傻了一般,抚掌不已。过去总听人说,读书有“不用之用”,看似闲书,却养神养气,延年增寿,如今信然。
我说读书如吃饭,其实是一要养成读书习惯;二要有阅读的饥渴感。当代人,较为注重功用,急功而近利;据说,现在又是快餐时代,一切都讲究“快”和“实际”。用“读图”、看电视、上网代替阅读。一本书,十多万字,数十万字,字字过目,行行过脑,太累!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没有阅读迫切感的人,实在难以坐下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世界的客观存在。但书籍可以让我们与古人交谈,可以让我们与后人共语。当一部好的图书在你面前打开时,就是为你连接起通往世界的桥梁,为你打开通向古今的时间隧道。或者说,就像郁闷的日子,在你眼前打开一扇窗户,摆上一盆怒放的花朵。
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高雅!但我易一字:“不可居无书。”真正不厌弃你的朋友,是图书;真正使你变得高雅和有用的朋友是优秀的图书。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2分)
茅塞顿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抚掌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的第2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读书如吃饭”的真正目的是要告诉人们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书籍有什么作用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说“读书如吃饭”,你认为读书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阅读冯君莉《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①我扑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着雨后甜润的空气。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我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衔接着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湖水。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②抬眼望去,在雨后特有的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是一片碧绿的草滩,草滩上耸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银色的公路像是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遥远的地方……草滩上那几匹漫步的牦牛,分外悠闲。我独自默默地伫立着,任大脑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东湖的清丽、南湖的辽阔,以及鄱阳湖的帆影、昆明湖的笑语……可是此时,我却被青海湖的质朴所震慑,原先那些华丽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我幻想着,当年大自然在创造青海湖的时候,一定毫不犹豫地甩下那些精细的刻刀,酣畅淋漓地挥舞着最大的画笔,一抹黄,一抹绿,一抹蓝……尽情泼洒。因此,留下了这没有丝毫粉饰和雕琢的湖,留下这粗犷的美,自然的美,质朴的美。
【1】仿照“一抹黄,一抹绿,一抹蓝”描写颜色的方式,再写两个这样的词语。
______ ______
【2】运用第②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
【3】阅读第①自然段中画“ ”部分,填空。
作者抓住草滩的绿茵茵、油菜花的( )、湖水的( )等特点,采用( )态描写,描绘出了那画一般的美。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自然段的大意。
______
13、课内阅读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可概括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
3.本段晏子的话里有两个相同的词语“水土”,试分析有何不同。
前一个“水土”指____________;后一个“水土”指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说说,晏子使楚的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没落下去的手掌
①那一分钟,他是生气了。早上,他去喊还赖在被窝里的女儿起来读书。喊第一声,女儿唔的一声算是答应了他。待到他给女儿把洗脸水打好,女儿都还没起。他又喊第二声,女儿还是唔的一声答应了他。他去给女儿做早餐。早餐做好,他回身看女儿,哪里有女儿的影子!他急奔进卧室,这个小祖宗,怎么这样慢啊,再慢下去,可就迟到了。“婷婷,你快起呀,再不起,就迟到了。”这次喊的时候,他没注意到女儿已经在穿衣服了。女儿看也没看心急的他,从嘴里蹦出一句话:“你瞎了啊,你没看见我在起吗?”
②他当即就有了种站不稳的感觉,他想不到自己伟大的父爱换来的竟然是女儿的一句“你瞎了”,在他心中,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与“伟大的父爱”匹配的,女儿要什么,他都肯买。他一直在努力地让父爱的阳光照满女儿青春的每一个角落——给她撒娇的怀抱,为她做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③伟大的父爱换来的却是“你瞎了”,一阵战栗后,他伸出了手,他想给女儿一记响亮的耳光,得给她点记忆,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
④十几岁的女儿看着他站不稳的身形似乎意识到自己说错了什么,但执拗的她没有开口认错,她只是把头埋下去默默地穿着衣服、裤子。他的大手快要抢到女儿脸上的时候,他怔住了,这只手掌,可还从未打过女儿啊,这只手掌,有的只是留给女儿的欢笑:曾经拉着女儿爬过山,曾经用来刮过女儿的小鼻子,曾经,曾经用来拥过女儿入怀!
⑤不,不,这太残忍了,他收回了那只欲打下去的手掌,这只手掌若落下去,将击碎他在女儿心中温暖慈爱的形象!他默默地对女儿说:“早餐做好了,你吃了,赶紧上学去。”在他心中,一个“逼”女儿认错的主意也想好了。
⑥中午,女儿放学,他要去上班了,他对女儿说:“婷婷,爸爸的眼睛看不见了,怎么上得了班啊?上不了班,又拿什么给你交学费,拿什么给你买牛奶啊?!”
⑦晚上下班回来,女儿拿着作业请他签字,他说:“婷婷,爸爸的眼睛瞎了啊,难道你不知道爸爸是瞎子吗?”他想上厕所了,他对女儿说:“婷婷,快拉爸爸去厕所吧,爸的眼睛瞎了呢,一看一个模糊,直打昏哩。”
⑧看完电视洗了脚,他对女儿说:“婷婷,给爸找双鞋子来吧,爸爸是瞎子呢,看不见哩。”他看见女儿的头一次又一次地低埋下去。他在等——
⑨第三天的时候,执拗的女儿终于忍不住了,女儿哇的一声哭了起来,“爸爸,你打我吧,打你不懂事的女儿吧!”他乐呵呵地笑了,女儿终于在他的温婉中认错了……
⑩后来,他还在女儿的作文中看到女儿写了这件事。女儿说,爸爸的温婉堪称天下第一,如果他当时就给了我一巴掌,我也是活该,反正我说错了,该打!爸爸的伟大在于让我不认错都不行,我如果不认错,我将无法承受他给予我的父爱。我为有这样一个温婉的父亲而骄傲,他的慈祥和睿智将照满我的心灵,并将鼓励我前进: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遇事三思的人。爸爸,我爱你!
⑪“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遇事三思的人。”这样的结果,他可彻彻底底地没想到!
【1】文章以“没落下去的手掌”为题目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儿的成长得益于爸爸的教育智慧,概括说说女儿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词句。
a.他一直在努力地让父爱的阳光照满女儿青春的每一个角落——给她撒娇的怀抱,为她做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修辞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我为有这样一个温婉的父亲而骄傲,他的慈祥和睿智将照满我的心灵,并将鼓励我前进。(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爸爸”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碗水的愤怒
在我生命里曾经流淌过一碗水,是这碗水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愤怒。
暑假时,久居都市的我与朋友结伴西北行。七月如火,车子在高高的黄河大堤上爬行。黄河河底龟裂,河水时断时续,给人一种苟延残喘的感觉,全没有“黄河在咆哮”的气势。在黄河拐弯处好不容易才见到了一个村子,村子因树而得名,叫“五棵树村”。在村头有个苗圃,绿绿的一片,让长途跋涉的我们略感一丝凉意。一个小姑娘拿着一个特制的大瓢,在每一棵小树苗根上小心地地滴上一点点水,那动作好像是在轻轻抚摸睡梦中的婴儿。“小姑娘,能不能给点水?”我不停地用毛巾擦着好像永远也擦不干的汗,渴望能洗一把被汗水渍疼的脸。
小姑娘迟疑了一下,转身走向苗圃后面的屋子,屋子里的椅子上坐着一位老妇人,脸上带着世事洞明的安详。小姑娘轻轻对她说了些什么,老妇人点点头从腰间“哗啦”一声摸出一串钥匙一这时我才看见在屋子和苗圃之间有一眼水窖,水窖设有坚固的木盖儿,木盖儿上牢牢地锁着一把大铁锁。
只见小姑娘轻盈地走到水窖前,熟练地打开大铁锁,用一个小木桶小。小心地汲出一点水,倒进一个干净的陶瓷碗里。她双手捧着那碗,像捧着整个世界一样走到我面前说:“走远路渴了吧,快喝吧!”我看了一眼,那水里竞漂浮着一些细小的杂物,在白瓷碗里显得更浑浊。
本来我是想洗把脸凉爽一下。喝的水我们自带了许多瓶纯净水。等小姑娘转过身去继续 “滴”她的水后,我让同伴把那碗水倒出来,开始洗脸。
听到水落地的声音。老妇人和小姑娘不约而同地投来愤怒的目光。老妇人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喊了声:“作孽呀!”突然摔倒了。小姑娘却不去扶老妇人,只是惊叫着冲到我身边,一把抢过我同伴手中的水碗,然后竞倒在地上,伸开双手用力挖起我脚下那一点被水浸湿的土,捏成一个泥团,迅速跑到苗圃旁新栽的小树边,深挖了一个坑,把湿泥团贴着树根埋下,这才急切地叫着“奶奶”向老妇人跑去,慢慢把她搀扶到椅子上。
我被眼前这一切惊呆了,一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良久,我们才从小姑娘口中知道,这村周围黄河大堤旁的小树苗都是那位老人家培育出来的,这水窖也是老人家挖的。前年大旱, 水窖里也难以存住水了,为了让刚栽上的小树苗能够成活,老妇人翻山越岭到二十余里外的地方去挑水,不料半路上一脚踏空,瘸了一条腿。
老妇人叹了口气,意味深长地说:“不是我小气,这样热的天,我的苗圃一天才用一瓢水,你们不知道缺水的苦,这样糟蹋水,我心疼呀!”
(1)在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反的词。
清澈________ 缓慢________ 停止________
暂时________ 生疏________ 沉淀________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恰当的成语。
①事先没有商量却说出相同的话或做出相同的事。________
②内容深刻含蓄,耐人寻味。________
③比喻勉强维持生存。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描写黄河干旱的句子。
(4)读下面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①水窖设有坚固的木盖儿,木盖儿上牢牢地锁着一把大铁锁。
②小姑娘伸开双手用力挖起我脚下那一点被水浸湿的土,捏成一个泥团,迅速跑到苗圃旁新栽的小树边,深挖了一个坑,把湿泥团贴着树根埋下。
(5)说说小姑娘为什么不先扶摔倒在地的奶奶?
(6)说说老妇人为什么那么愤怒?从中看出了什么?
16、阅读理解。
游乐山
去年暑假,我回到久别的家乡,和妈妈一道游览了风景迷人的乐山。
我们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只见苍松翠柏遮天蔽日,一束束光柱和山间弥漫的晨雾交映在一起,形成无数个五彩的光环,叫不出名的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声,为这里增添了无限生机。
半山腰有一块草地。“油炸豆腐干!”“麻辣豆腐脑!”……个体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给游人增添了无限乐趣,使你情不自禁地去领略乐山小吃的风味。
来到山顶,我和妈妈席地而坐,眺望四周景色。西面的峨嵋山仿佛近在咫尺,大渡河水波涛滚滚,北面的乐山城马路笔直,高楼林立,高低不一,层层堆叠;往南是宽阔的马路,通向五通桥。
我站在乐山上,真是太美了!我喜欢家乡的乐山,我更喜欢我的家乡。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舒畅_____ 增添_____ 眺望_____ 乐趣_____
【2】读一读短文第2——4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想想作者是按____________的顺序介绍乐山迷人的风景的。
【3】作者站在山顶,眺望四周,看到了西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北面的_________,南面的_________。
【4】文中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5】把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新奇的钟表
钟表发展至今,已进入了多功能世界。
其中一个品种,是带有录音装置,可以录音一分钟的座钟。家人外出或客人来访,如需留言,可按下按钮就能把话录下来,而不需动笔墨了。“录音电子用表”能录音30秒,能记下朋友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十分方便。
预防做噩梦的手表是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与钟表厂商合作设计的。戴这种手表睡觉,一旦发生噩梦,就会惊醒。原因挺有趣,一个人入睡后,一般每分钟呼吸大约是十六、七次。如果做了噩梦心跳加快,“惊动”了手表中的小仪器而发生震动,震动的讯号把人惊醒,就可免受骚扰之苦了。
一家钟表公司研制出一种能显示地球上不同时区35个大城市的标准时间的手触式数字台钟。这种台钟是按世界地图来设计的,钟上有一个小巧玲珑的地球仪,只要用手轻按有感应能力的地球仪的某一时区,钟上的液晶就把该城市的时间显示出来。
一种专门为航海和登山运动员设计的“救命手表”,是一家公司的新产品。这种手表的特点是有一面反光极好的反光镜。如果运动员在航海或登山时遇难,他的手表与自然光接触,就有极强的光束反射出去,救援人员就可凭反射光束找到遇难人的方向,进行救援。
【1】文题叫“新奇的钟表”,这些钟表除了有文中提到的独特功能,还有一项共同的功能是(____________)。
【2】你觉得“家人外出或客人来访”一句中“或”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采用的是举例子的方法说明“钟表发展至今,已经进入了多功能世界”的,这样的方法好在( )。
A. 生动形象地说出了钟表的录音功能。
B. 具体说出了钟表都有哪些新的功能。
C. 突出了钟表的外形和都是哪生产的。
【4】如果让你设想一种新奇的钟表,你想让它具有什么功能?描述出来。
我想研制出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秦王让赵王鼓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选段第二段中加点的关联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我体会到蔺相如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9、课内语段阅读。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1】文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兰克林发现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时人们对他的推论有着怎样的看法?在文中用“ ”画出来。
【4】把画“____”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承认父亲是对的。(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训练营。
(1)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这句话中的“垂头丧气”是指: ____________ _。
造句:
(3)我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呢?
改成肯定句:
22、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运用该句的说明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小练笔。
请你也加入这“写信的行列”,快快动笔,为地球信箱再添一封爱的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