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梁启超,他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论语》。
C.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宋朝文学家、爱国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D.我国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儒林外史》。
2、下面选项中,歇后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警官一搜出证据,小偷就耷拉了脑袋,像白骨精见了孙悟空——现原形了。
B.他借东西老不还,你把钢笔借给他,准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C.严监生临死前还惦记着两茎灯草,真是一个铁公鸡——毛不拔。
D.小丁代表学校去参加了市里的绘画比赛,回来时,同学们都围过来询问成绩,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30多倍。”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列数字
B.列数字、打比方
C.列数字、作比较
D.举例子、作比较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____________)
2.本意为水盛大貌,引申为广大、繁多之意。(__________)
3.飞鸟或飞机从空中迅速下降。(________)
5、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片片落叶随着风翩翩起舞。________
②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________
③海边的人真多啊,多得如蚂蚁一样。________
④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________
6、读拼音,写词语。
liáng shi chóu xiè yā yì zǒu láng hóng wěi
( ) ( ) ( ) ( ) ( )
7、填表。
语句 | 主要描写方法 | 描写的人物 | 出处 |
石猴喜不自胜,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 语言描写 | _____ | _____ |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 _____ | 武松 | _____ |
孔明暗思,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说。等他问时,用言激他便了。 | _____ | _____ | 《三国演义》 |
8、按要求写词语
(1)写反义词。
拥挤——________ 聚集——________ 摇晃——________
(2)写近义词。
戏弄——________ 拘束——________ 观赏——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董遇读“三余”
董遇是汉代弘农人。从小爱好学习,因此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别人见他很有学问,常常要他讲书,可是他却告诉大家:“你必须先自己读个百八遍,边读边思,书中的道理自会懂得,倘若还有不懂之处,再讲也不迟。”请他讲书的人说:“你讲得很有道理,可是我们都苦于没有时间,怎么办呢?”董遇回答说:“你们应当分别利用好‘三余’。”
“哪‘三余’呢?”人们不解地问。
董遇看了看大家,一字一顿地说: “所谓‘三余’,是指冬天是一年的业余时间,你想,冰天雪地,没有农活,不正是读书的好时间吗?夜间是一天的业余时间,到处一片漆黑,无法干活儿,不也是读书的好时间吗?还有阴雨天,到处一片泥泞,出门不得,更是在家读书的好时间哩!”
人们听了他的话,都有所悟,哪里是没有时间,分明是不会利用时间呀!
(1)引号的三种用法:
①表示引用;②表示特定称谓或着重指出的部分;③表示讽刺否定。
文章中“三余”的引号是第_________种用法。
(2)“你必须先自己读个百八遍,边读边思,书中的道理自会懂得。”这句话用一句成语来概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指明哪部分时间?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4)文章主要表达的思想是( )
A.因为董遇从小爱学习,所以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B.董遇很会利用“三余”时间,因此很有学问。
C.时间就像海绵中的水一样,是挤出来的。我们从小要学会挤时间勤奋学习。
10、课外阅读。
重阳节的传说
古时候,汝河边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小伙子,名叫桓景。他家里有父母和妻子,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过得十分快乐。
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汝河里忽然出了一个瘟魔,岸边很多村庄流行起了瘟疫,死了不少人。桓景一家人也被染上了,父母和妻子都死了,只有桓景活了下来。
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他听说东南方的山中有一位叫费长房的神仙,能降妖除魔,决定前去拜师学艺。
桓景带上一袋干粮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费长房和蔼地对他说:“我看你一心想为民除害,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吧。”他交给桓景一把降妖宝剑,又教他降魔的武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一天早晨,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徒儿,你在这儿快一年了。我算了一下,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了。我给你一把茱萸叶、一瓶菊花酒。你赶紧回家,先让乡亲们登高避灾,再去斩妖除魔。”他一招手,飞来一只仙鹤,让桓景骑在仙鹤背上,把他送回了家。
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叫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高气扬地走进村里。他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四处张望,最后发现村民们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刚到山脚下,突然一阵浓郁的茱萸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顿时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转。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背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袭扰了。
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壮举。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称为“重阳节”。
【1】把下面的俗语补充完整并解释。
天有不测风云,_____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桓景为什么要拜师学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铲除瘟魔,桓景按照师傅的办法做了哪三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桓景与瘟魔是怎样搏斗的?在文中用“____”画出来。
【6】过重阳节时人们为什么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乍一看,你看不出她和其他老婆婆有什么差别。此刻,她弓着背,低着头,拖着沉重的脚步,顶着风雪踽(jǔ)踽独行在新年繁华热闹的都市人行道上。在她的周围,来来往往的路人行色匆匆。当她孤独的身影闯入他们眼帘的时候,他们都会迅速地将目光转移开去,生怕她会使他们想起生活中的那些痛苦和辛酸,以致影响了他们欢度新年的心情。
如果人们对这个老太婆稍稍注意一下,他们将会发现她没有穿鞋子,赤足行走在冰天雪地里。
来到一个公共汽车站,她停了下来,佝偻着身子站在那里。
一个绅士模样的人站在她的旁边,但是,并没有太靠近她。他担心她可能会患有某种传染病。
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也在等公共汽车。她注意到了这个老太婆没有穿鞋。但是,她只是看了几眼老太婆的赤脚,什么都没有说。
不大一会儿,公共汽车到了。老太婆吃力地爬上公共汽车,坐在司机背后靠近过道的那个座位上。而坐在老太婆身边的那个男人此刻正快速地搓弄着手指,有些坐立不安。“哦, 老太婆,为什么非要坐我这儿啊?”他心里嘀咕。
一个小男孩也看到了老太婆的赤脚,便指着她对妈妈说道:“妈妈, 您看,那个婆婆没有穿鞋。”
小男孩的妈妈感到非常尴尬,连忙将小男孩的手拍下来,说:“不要用手指着别人,安德鲁。那样是不礼貌的。”说完,她转过头去,把目光投向窗外。
“她的子女一定都长大成人了。”这时,一位身着毛皮大衣的女士愤愤不平道,“他们真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
对于同胞们的这种漠不关心的议论,一位好心的商人非常生气。他鄙夷地瞥了他们一眼,然后从钱包里抽出一张崭新的20美元的钞票,塞进了老太婆颤抖的手中:“给,夫人,拿去给自己买双鞋吧。”
老太婆点了点头,以示谢意。商人对自己的举动感到非常满意,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实干家,不像那些人只会发牢骚。
当汽车到达下一站的时候,一个年轻的男子上了汽车。他穿着一件厚重的夹克,脖子上还围着一条围巾,灰色的羊毛帽罩住了耳朵。一根线在他的帽子下绕着一直到耳朵里,与一个随身听连着。和着音乐的节拍,这位年轻人扭动着身体。他就势坐在了靠近过道的一个座位上,正好面对着那个老太婆。
当这个年轻人的目光偶然瞥见那个老太婆的赤脚的时候,他顿时停止了扭动。他呆呆地注视着老太婆的赤脚。少顷,他才将目光从老太婆的脚上移到了自己的脚上。他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价格昂贵的名牌运动鞋。为了买这双运动鞋,他省吃俭用,攒了好几个月才凑够买鞋的钱。他的那一帮同伴都认为他穿上这双鞋之后真是“酷毙”了。
年轻人弯下腰,脱下了自己那双昂贵的运动鞋,还脱下了袜子。然后,他在老太婆的面前蹲了下来。
“夫人,”他轻声说道,“我看到您没穿鞋子。呃,不过,我有。”说完,他小心地将老太婆结满硬茧、粗糙不堪的脚轻轻地抬了起来,将自己的袜子和漂亮的运动鞋穿在了她的双脚上。老太婆点了点头,以示谢意。
汽车到达了车站,那位年轻人下了车,赤脚走进了冰天雪地。
乘客们纷纷挤到车窗前,向外张望,注视着那位年轻人拖着赤脚艰难地在雪地里走着。
“他是谁啊?”有乘客问道。
“我猜他一定是位先知。”一位乘客回答说。
“我看他一定是位圣人。”还有一位乘客这么说道。
“快看哪,他的头上有一圈光环!”一位乘客叫道。
但是,就在这时,先前那位用手指着老太婆的小男孩说道:“不对, 妈妈,他们说的都不对。我看得很清楚,他和我们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人。”
(有删改)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孤零零地独自走路。 (______)
(2)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______)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补全故事情节。
起因:老太婆赤脚走在雪地中,无人注意。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年轻人赤脚下车,众人揣测、赞叹。
【3】根据短文内容,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这篇短文的主人公是( )
A.老太婆 B.小男孩 C.年轻人 D.好心的商人
【4】按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补充填空。
老太婆→绅士→(______)→(______)→(______)→小男孩的妈妈→(______)→商人→年轻人
A.小男孩 B.男人 C.小姑娘 D.女士
【5】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主要是对人物的( )描写。
A.外貌 B.动作 C.神态 D.心理
【6】读句子,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并完成填空。
他呆呆地注视着老太婆的赤脚。少顷,他才将目光从老太婆的脚上移到了自己的脚上。
(1)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爱心,我认为他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的年轻人。
【7】下列对短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小男孩所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诚实、善良的孩子。
B.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能衬托出老太婆赤脚在雪地中行走的艰难。
C.除了年轻人,文中还写了其他人的表现,是为了突出关心老太婆的人很多。
D.文章标题表明对一个陌生人的同情与帮助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去做的,也表现了作者对年轻人的肯定和赞美。
12、课内阅读。
落花生(节选)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可贵(______) 体面(_______) 爱慕(_______)
【2】父亲把花生和______、______、______相比,说明花生没有________,却有_________。
【3】父亲对“我”的希望是什么?请用“_____”画出来相关语句。
【4】下面对父亲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认为它们比不上花生的果实好吃。
B.父亲认为桃子、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C.父亲认为花生不把新鲜、美丽的外表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可贵。
【5】我们身边还有像花生这样的人吗?他们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①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它是宁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②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③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的嬉戏。鱼儿凑趣也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
④傍晚小河真可爱。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红,那处绿。又一阵风来,倒映着的泥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⑤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显得更静、更清。
⑥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请给本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心里害羞而举止拘束不自然。( )
(2)徐徐上升、慢慢上升,一般用来形容烟气。( )
【3】请把第一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围绕“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这句话,分别写了_____、______、傍晚、______时候小河的美景。
【5】说说你从文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类文阅读。
荷包蛋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4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
“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
“不后悔?”
“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然而,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两个荷包蛋告诫儿子。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
“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 儿子让蛋 爸爸您是大人 您先吃 儿子手一挥做 绅士 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了自己碗里面也藏卧着荷包蛋。“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你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1)我能给短文空白处加标点。
(2)根据短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短文写了父子( )次吃荷包蛋面条的经过。三次吃面都由“( )——询问吃哪碗面——( )——总结吃面的事”这几部分组成。
(3)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父亲借“孔融让梨”这一典故的用意是( )
A.教育儿子像孔融一样学会让蛋。
B.教育儿子学习孔融的谦让精神,不要一心贪便宜。
C.教育儿子要有宽广的胸怀,不要目光短浅,只看眼前一点儿小利。
(4)第二次吃面时,父亲针对儿子吃亏上当后的心理,制造假象是进一步考验儿子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 ① 。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 ② 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 ③ 。”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 ④ 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 ⑤ 有一个共同的 ⑥ ——那就是 ⑦ 。在爱的鼓舞下,我 ⑧ 向前驶去。
(1)把这段文字补充完整。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
(2)写出这几个词语的反义词。
谨慎——________ 精彩——________ 慈祥——________
(3)读画波浪线的句子,任意选择其中一个,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16、阅读短文。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 陆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 小的 花的 黑的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 有的飞起来 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视 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 竟然)是鸟的天堂啊!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画“√”。
【2】给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加上标点符号。
【3】从哪里看出鸟的天堂有许多鸟?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4】请在文中找到一个词语概括画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5】请找出文中的拟人句,抄写下来,并仿写一句。
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课文片段,做题。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纵情歌唱”中的“纵”的意思是( );“纵横交错”中的“纵”的意思是( )。
“纵”的意思有:
A. 地理上南北向的(跟“横”相对); B. 放;
C. 放任,不约束; D. 从前到后。
【2】写出反义词。
拥挤——( ) 倒退——( ) 特别——( ) 手忙脚乱——( )
【3】文中的第一句话在这一自然段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这一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写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还要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展开想象,用几句话写一写假如你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一封信(节选)
先生,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看法。
既然你想知道,那么下面就是我的看法: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理念产生了西方艺术,梦幻产生了东方艺术。如同巴特农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汇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与巴特农不同的是,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雪松木作梁,以宝石点缀,用丝绸覆盖;祭台、闺房、城堡分布其中,诸神众鬼就位于内;再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漫的喷泉、悠闲信步的天鹅和孔雀。一言而蔽之:这是一个以宫殿、庙宇形式表现出的充满人类神奇幻想的、夺目耀眼的宝洞。它是靠两代人的长期辛劳才问世的。这座宛如城市、跨世纪的建筑是为谁而建?是为世界人民。因为历史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世界上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有个圆明园,伏尔泰现在还提起它。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尽管有人不曾见过它,但都梦想着它。
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因将巴特农拆运回英国而臭名远扬的埃尔金的名字。当初在巴特农所发生的事情又在圆明园重演了,而且这次干得更凶、更彻底,以至于片瓦不留。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这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口袋,另一个装满了钱柜,然后勾肩搭背,眉开眼笑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我们欧洲人自认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
法兰西帝国将一半战利品装入了自己的腰包,而且现在还俨然以主人自居,炫耀从圆明园抢来的精美绝伦的古董。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
在此之前,我谨作证:发生了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
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美之辞。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
【1】“这个奇迹现在消失了”这句话中的“奇迹”指的是( )
A.希腊巴特农
B.中国圆明园
C.巴黎圣母院
D.埃及金字塔
【2】这是雨果写给巴特雷的一封信。信分三大部分:一是交代背景,告诉读者为什么要写这封信;二是赞美圆明园是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和“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第三部分的内容可以概括为( )
A.描述英法联军的无耻行径。
B.介绍了一次偷盗行为和两个小偷。
C.描写了文明对野蛮所干的勾当。
D.描述和讽刺了英法联军的无耻行径,痛斥了强盗对文明的摧残和毁灭。
【3】联系上下文,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a.雨果用了大量的笔墨赞美圆明园的艺术价值,更加凸显英法联军的野蛮行径。(_____)
b.“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美之辞”是一个表达赞美的句子。(_____)
c.王蒙曾经说过:“我们纪念雨果,因为他代表文学的良心”。(_____)
d.透过这封信可以看到雨果那伟大的灵魂,他跳出了国家和民族的层面,站在了人类文明的至高点上进行了理性的思考与客观公正的表达。(_____)
【4】阅读贵在______!读了法国作家雨果的这封信,加深了我对本学期课文《______》的理解;可以从读一篇文章《______》延伸到读整本书,如巴金的《______》;可以从读______的整本书《昆虫记》到读同一类书,如布封的《______》……(只填序号)。
a我的“长生果” b《动物素描》 c法布尔
d圆明园的毁灭 e联想、联系与贯通 f《家》
【5】本学期,我们掌握了一些快速阅读的方法,如______地读、______读和边读边想,抓住______,捕捉______,还有及时概括语句意思等。
19、认真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作答。
智者的四句箴言
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去拜访年长的智者。
少年问:“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 也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呢?”
智者笑着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怎样跟他们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一些。”
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要,而且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着:“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默默思索着,回答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
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你留着以后慢慢品味吧!”
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怎样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别。
后来少年变成了中年人,又变成了老年人。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一位智者,因为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而且也给每一个见过他的人带来了快乐。
【1】结合上下文解释成语的意思。
欣喜若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孺子可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对这三处神态描写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从神态上就显露出智者对少年聪明与美好心灵的肯定和赞许。
B. 从侧面上反映少年的回答表明他已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
C. 从微微点头一两眼发光一哈哈大笑,逐渐显示对少年的赞许,同时又避免了描写的雷同。
D. 一方面显示智者对少年的赞许,另一方面看出智者想逐渐加深问题的难度,想难住少年的几分狡诈。
【3】改变人的一生也许就是一句或几句话,请你把认为有益的话写出来,供大家借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对本文分析不当的一项( )
A. 智者认为只有给人带来快乐,才会给自己最大的快乐。
B. 智者的四句话读起来都有哲理,但是联系起来自相矛盾。
C. 智者的四句话是他毕生时间和经历的结晶,它们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统一的。
D. 智者的四句话貌似简单,实则充满智慧,它们告诉了人们人生意义何在。
【5】你是怎么理解“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
1.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个句子。
(1)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小草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苍蝇和蜘蛛都没有注意到松脂滴下来。他们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将下面的“把”字句换成“被”字句,“被”字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把那块银元掏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伯父把两本书送给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被他说得面红耳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朝霞冉冉从东方升起,夕阳缓缓往西边坠落;树林里百鸟“歌唱”,草丛中百花吐艳……大自然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题目自拟。
写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