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经过短暂的休息,同学们__________走进报告厅,__________观摩诗词大赛。“飞花令”环节,张琴妙语连珠,力压群雄,__________两年获得“诗词大王”,观众的掌声__________了整整一分钟。

A.陆续       继续       连续       持续

B.持续       陆续       连续       继续

C.继续       连续       陆续       持续

D.陆续       连续       持续       继续

2、给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西湖歌舞几时( )

A.歇息 B.停止 C.完结(多指失败或死亡)

2王师北中原日( )

A.平静;稳定 B.平定;收复 C.必定;一定

3万马齐喑究可( )

A.悼念 B.怜悯 C.悲伤;悲痛

4江枫渔火愁眠( )

A.面对 B.对待 C.相合;适合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xián)弃 (shuō)子

B.(guàn)军 (mó)子

C.打(jiǎo) 苔藓(xiǎn)

D.发(xiào) (dān)误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填空

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与人类关系密切。

5、默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要求书写正确规范、整齐、美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一比,再组词。

檐(   ) 衰(   ) 驯(   ) 绎(   )

瞻(   ) 哀(   ) 训(   ) 译(   )

7、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        ( )( )             ( )( )欲试

( )( )不得          ( )( )             ( )( )

8、积累运用

1.及时当勉励,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奢华安逸的生活,我们要保持清醒,“居安思危,__________________。”

3.林杰的《乞巧》一诗中,与《牛郎织女》的故事相关的诗句是:“七夕今宵看碧霄,__________________。”

4.我觉得《尚书》中的“克勤于邦,__________________。”很适合作为我的座右铭。

5.从“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体会到了虞世南的高洁品格。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延伸阅读。

校园的四季

我爱我的母校,我爱校园的四季。

春天,校园里散发出淡淡的花香,吸引着顽皮的孩子们;小鸟在树梢上歌唱,缓解了孩子们的疲惫。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吸收太阳的光芒,大树用苍老的枝干给孩子们架起了一座座大房子,周围的小虫子也随着鸟儿的歌声跳起了舞。春天把校园变成了乐园,真是有趣啊!

夏天,校园里一片绿色,仿佛所有东西都变成了绿色的。有时燥热好像减轻了许多,阳光也好像变成了绿色的。大树的叶子为孩子们建起了一座座绿色的大亭子,孩子们在亭子里面玩耍,让这个绿色的大校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秋天,是金黄的秋天。傍晚,火烧云布满了天空,金黄色的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为孩子们织成了一条金黄色的毯子。同学们在“毯子”.上收集科学课上需要的材料,秋天的校园变成了金黄色的“博物馆”。

冬天,校园里一片白色,只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一些轮廓。雪花像朵朵棉花落到地上,为大地盖上了棉被。孩子们在“棉被”上踩来踩去,给被子染上了颜色。真是有趣!

这就是我的母校,我爱校园的四季,我爱我们的校园!

(有删改)

【1】这篇短文按照______顺序描写了校园四季的景色。

【2】在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来。

【3】校园里各个季节的景致不同,春天______,夏天______,秋天______,冬天______。(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

【4】文章结尾与第一自然段的关系是( )

A.首尾呼应

B.埋下伏笔

10、阅读课外练习,回答问题。

快乐的童年

童年的生活,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我们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小河岸边那一片黄澄澄的细软沙滩,是让我们这些贪玩孩童流连忘返的场所。玩得最多的就是放风筝、提沙钻、筑城墙等游戏。沙钻是沙滩上的一种小虫。当你拔下一根头发丝,寻找沙钻的蜗居,细心地用头发丝的一段轻轻地触动,藏在细沙底下的沙钻感应到后就会自动爬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俘虏它们了。最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则是在沙滩上修筑城墙、房屋。这一游戏工程浩大,玩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首先得储备好建筑材料,选择建筑场地,然后就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情地描绘蓝图。

用上三天三夜也诉说不完的童年,早已成为往事的童年,在哭笑声的伴奏下更显色彩斑斓的童年,此刻,正清晰地在我眼前展现。忽然,我好像能真正读懂“人至暮年常忆旧,白首最念少年时”这句话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无忧无虑: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连忘返: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详细介绍的两种游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结构是(   

A.总——分——总

B.分——总

C.总——分

11、【拓展运用】 

(1)的诗,为什么母亲说精彩极了而父亲说糟糕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个极端断言的一个共同出发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文传真机。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 课文以________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________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________很多,________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________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光顾( )  恐怕( )  隐藏( )

这段话写出了我”怎样的一种复杂心情?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心田上的百合花

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会出现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写出同一偏旁的词语。(写出五个即可)

例:偏僻、遥远

______________

2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诞(   夷(   崖(   膛(  

挺(   姨(   涯(   堂(  

3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年年春天__野百合努力地开花__结籽__

2)许多情侣互相拥抱__许下了__百年好合__的誓言__

5百合努力开花的原因是(  

A.它要证明自己与其他杂草不一样

B.它要让满山都是百合花

C.它要证明自己是百合

6百合花的经历与下列哪个故事中的主人公相似?  

A.丑小鸭

B.卖火柴的小姑娘

C.白雪公主

7用文中词语填空。

起初,百合花与附近的花草长得_______,当它长出花苞时,它受到了附近花草的_______,但它要用开花来证明自己的_______。后来,它终于开花了,许多人都来_______它,但它们只是_______地开花,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

8你认为百合花最为可贵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盘点。

忆读书(节选)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_____________的作用。

【2】第二自然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______________,我会用这个词语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中“越看越明白”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三国演义》中的谁?请简要说说他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片段中画波浪线的读书经历,你有过吗?请简要说一说你的读书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挖竹子

我的故乡在盛产竹子的鹿谷。每年清明节回到家乡扫墓,我便带孩子到竹林里去挖笋子。在密密麻麻的竹林里,我们亮着眼睛寻找,看到刚冒出土,还很嫩,但长得粗壮的,我们就惊喜万分地欢呼着将它挖出来,这样的笋子最好吃了。

孩子说,奇怪,过年时回来,都不见有笋子,怎么一下子会长出这么多粗壮的胖笋子呢?我告诉他们,胖笋子当然不是一夜之间长成的。竹根在坚硬的地底下,利用漫长的寒冬默默成长。暗自孕育笋芽。等春天一到,甘霖降下来,他们才撬开土石,雄壮地冒出头来。冒出时根部已经生的很扎实,所以长起来强劲有力,不到一个月就挺挺拔拔,长成一棵有枝有叶的长竹子。

孩子听了很诧异地说,那我们不要挖笋子了,挖掉多可惜呀!我说不挖也不行,竹妈妈根部抱着许多小笋芽,有的生长在不容易长的石缝里,如果不把长出来的挖出来一些,竹妈妈就懒得叫石头缝里的孩子们努力挣扎,努力冒出头来了。我说这和人一样,不受点刺激和打击,是会忘掉努力的。

孩子笑一笑说,妈妈,假如你是笋子,是希望被挖掉,还是希望被留下来呢?

我也笑一笑说,中国人喜欢吃笋子,在我最鲜嫩好吃的时候被挖掉,我会觉得贡献大而很高兴。但是,如果我没有被挖笋人发现,我也不会气馁。因为我有足够的力量往上伸,往上长,只要我能够超过身边的长竹子,我就能得到雨露,也能享受到阳光。然后我要跟着同伴们在寒风和烈日下磨炼,等我长成坚韧的大竹子,还怕没有人要我、用我吗?

孩子点点头,默默沉思起来。他一定在想,竹子好伟大,不该冒头的时候不冒头,不该气馁的时候不气馁。不管风吹雨打,更不怕冰霜炎日,一年四季青翠挺拔而不弯腰,这真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坚忍精神呀!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的内容,可知竹子的用途有( )

A.可以食用。

B.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

C.长大了能给小草遮太阳。

D.长成竹子为人所用。

【3】读文章画线的句子,句中的“胖”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父亲的名片

父亲整天只知道干活,我便少了管教,成了小狗一条,整天上房爬坡,撵鸡赶狗,无所不为。这时,村里人每见父亲,总是笑着打趣:“老三,你可养了个好儿子!”父亲脸一红,摇头叹息:“别提了,败家子,丢人现眼!”言罢,还恭恭敬敬给人家递上一支烟

上学后,我仍然顽性难改,有一回(竟、竞)严重到请家长的地步。当那位戴着“瓶底”的老师见到父亲的老实相时,(惊讶、激动)得险些把 “瓶底”晃下来:“你就是他父亲?不像不像!您那宝贝儿子哪一点像您,把您的脸都丢尽了。打架、 逃学、剪女孩的头发……”

我不记得是怎样回家的,但见父亲不言不语不吃饭时,才真正明白:我的好坏就代表着父亲的脸面,是父亲向外人展示的一张“名片”。

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小学升初中,我全乡第一,初一、初二均全届第一,参加(竟、竞)赛获二等奖。“名片”变了,父亲也变了。当父亲被请到颁奖大会上时,(惊讶、激动)得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我就是这娃的爹。”全场笑了,我也笑了。我终于成为父亲引以为自豪的“名片”了。父亲也终于可以在众乡邻面前提起自己的儿子,可以在一片啧啧称赞声中坦然接过别人的一支烟了。

【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恰当的字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打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坦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这句话是一个过渡句,它在文章的表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所说的“名片”指的是

A.父亲介绍身份的证件

B.父亲的脸面

C.我的表现

【5】读读第一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请在文中找出与它相照应的句子并画上横线。

【6】你有当名片的经历吗?说说你的感受或看法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zhān zhàn)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tiáo diào)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hé hè)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fèng féng),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用“/”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悠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摘录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描写刷子李动作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刷子李粉刷效果的句子。

5选文中对刷子李刷墙动作的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6读了选文,你觉得刷子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忆读书(节选)

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②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⑤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⑥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⑦《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1“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第②-⑦段主要写了作者三个时间段读书的情况,表示这三个时间段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⑥段,作者对《水浒传》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对《荡寇志》的评价是__________

4文章结尾作者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包含三层意思:“读书好”指________,“多读书”指___________,“读好书”指_____________

5我们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放大你的优点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chāi、chà)事。

“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羞涩地摇头。“历史、地理怎么样?”青年还是不好意思地摇头。“那法律呢?” 青年窘迫地垂下头。“那会(huì、kuài)计怎么样?” 父亲的朋友接连地发问,青年都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似乎一无所长,连丝(豪、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

“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我总得帮你找一份事做呀。” 青年羞愧地写下了自己的住址,急忙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年轻人,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 把名字写好也算一个优点?青年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

哦,我能把名字写得叫人称赞,那我就能把字写漂亮,我就能把文章写得好看……受到鼓(励、厉)的青年,一点点地放大着自己的优点,兴奋的他脚步立刻轻松起来。

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

世间许多平凡之辈,都拥有一些诸如“能把名字写好”这类小小的优点,但由于自卑等原因深深被忽略了,更不要说是一点点地放大它了,这实在是人生的遗憾。(须、需)知:每个平淡无奇的生命中,都蕴藏着一座丰富金矿,肯挖掘,哪怕仅仅是微乎其微的一丝优点的暗示,沿着它也会挖出令自己都惊讶不(己、已)的宝藏。

道理是再简单不过了——许多成功,都源于找到了自身的优点,并努力地将其放大,放大成超越自己和他人的明显优势……

【1】把文中( )里不适当的拼音和字划去。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带点的词语:

①一无所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享誉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家喻户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微乎其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青年是谁?他最初的优点是什么?他是怎样将自己的优点一点点放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划出文章说明道理的句子。

【5】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改成字句.

飞溅的水花打湿了我薄薄的衣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空中没有灰尘。

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

灰尘是个人人讨厌的东西。

生活离不开灰尘。

 

22、句子加工厂。

(1)林冲打败了洪教头。(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不改变句意,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绿枝绿的可爱。(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题目:二十年后的故乡 

要求:发挥你的想象,大胆写出故乡二十年后的变化。数字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