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的空缺处,可以使用问号的一项是( )。
A.哪辆车几点出发( )几点到站( )都搞清楚了。
B.我不知道他今天为什么不去上班( )
C.她哪都不去你能把她怎么样( )
D.我不管你们是怎么想的( )我的态度是不会改变的了。
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相和》通过写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的可贵品质。
B.《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惨遭侵略者毁灭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愤恨之情。
C.《鸟的天堂》中,巴金巧妙地运用了动态描写,展现了榕树之茂盛,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赞美。
D.《慈母情深》讲述了母亲在家境极度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
3、不属于形声字的选项是( )
A.蚱
B.瓢
C.中
D.耘
4、照样子,填一填
氐——(亻)——(低)——(低下)
家——(_____)——(______)——(______)
直——(_____)——(______)——(______)
交——(_____)——(______)——(______)
5、读下面一段话,在横线上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使句子意思表达更具体。
春天一到,大地便__________绿装,小鸟们________喉咙尽情歌唱,花儿们也毫不示弱,都争先恐后地____________,春风温暖着大地,美丽的蝴蝶也伴着风儿快乐地_____________,到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6、比一比,再组词。
7、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认真读一读。
完(______)(______)赵 气急(______) (______) 安(_____)乐(_____)
(______)荒马(______) 内 (______) 外(______) (_____)丽(______)皇
(1)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盛,百姓们(________),生活幸福。
(2)我的真金项链被偷了,在警方的侦查下,项链终于(_________)了。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意思选择词语填空。
( )己( )人 感( )万( ) 铁骨( )( )
( )( )熟虑 家( )( )晓 名正( )( )
( )( )百世 ( )钉( )铁
1.家家明白,户户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
2.形容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的凛然正气。( )
3.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 )
9、
①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②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③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④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⑤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⑥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请为本文加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题目,写在文中横线上。
【2】选文中第②段和第③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子在选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一句中加点的“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书籍不断发展演变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白尾地鸦——地上跑的鸟
白尾地鸦是一种鲜为人知的荒漠鸟,只分布在中国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它们没有绚烂的外表,甚至不如披着一身黑得发蓝的羽毛的乌鸦来得华丽,个体也不如乌鸦壮硕,但却是全球分布最狭窄、最濒危的鸟类。“地鸦”是名副其实“在地上跑的鸟”,它们能在沙漠上健步如飞,被当地维吾尔族人形容为“克里尧丐”(拐来拐去、大步流星、奔跑如飞的意思)。
白尾地鸦生活在沙漠绿洲边缘地带和沙漠腹地。在沙丘间,在有稀疏植被、胡杨林的地段,甚至在沙漠公路两旁或临时停车场的垃圾堆里,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它们成为沙漠里生活工作的人类为数不多的鸟类伙伴,一些养路工、石油工人经常见到它们单独或成对活动。
白尾地鸦在百年的进化历史中发展出一系列适应沙漠环境的特征。白尾地鸦被覆密毛的鼻孔,能抵御干旱和沙尘,而沙褐色的羽毛经常让人们与之擦肩而过。白尾地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嘴峰长而稍向下弯曲,有时候会像乌鸦一样挖掘、运输和埋藏食物。真不知道它们是如何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上定位,找到自己埋藏的宝藏的。我们最不解的是,有时它们会对着戈壁上一块形状奇怪的石头快乐地尖叫。
根据粗略的计算,白尾地鸦的数量是7000只。这种分布很狭窄的鸟类,种群数量本身就受到沙漠极端环境的制约,随时面对着环境改变可能造成的毀灭性打击。由于塔里木河流域自1999年来开垦种植棉花,白尾地鸦的栖息地与营巢地正在迅速消失;大小河流上游的水利工程造成下游断流,植被严重退化;烧荒开垦瓜地破坏了地鸦重要的繁殖地……更令人担忧的是,白尾地鸦在我国至今仍未被列入国家和地区的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因而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这一坚强而脆弱的物种正面临着并不乐观的未来。
【1】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同语的意思。
(1)鲜为人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袤无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介绍了白尾地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的内容。
【3】白尾地鸦为什么能适应沙漠环境?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4】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句用波浪线画出来,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的最后一句说白尾地鸦是坚强而又脆弱的物种,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中“坚强”“脆弱”的含义的?读完这句话,你有怎样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这个片段选自课文____,作者是_____。
【2】文中画线部分写了鸟声、鸟影让人_____,写了鸟的形态:_____、____;颜色:_____、_____;还写了鸟的不同姿态:____、____、____。
【3】选文画线部分主要写出了______。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这个句子中第一个“鸟的天堂”指______。
(2)“天堂”在这句话中解释为(______)
A.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永享幸福的地方。
B.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5】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用加点字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你会阅读《成语词典》吗?
小明在阅读课外书时,读到这样一句话:“啊,大海有这样大!跟它比,我实在是太小了。”河伯望洋兴叹。他不理解“望洋兴叹”的意思,去查《成语词典》。词典里是这样写的:望洋兴叹:兴,发出。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为不能胜任或没有条件做好而感到无可奈何。《庄子·秋水》中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1】“望洋兴叹”的“兴”意思是 ,根据意思,“兴”应读作(xīng xìng)。
【2】“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__________。
【3】“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的原意是_____________,现在多比喻_________________。
“河伯望洋兴叹”这句话用的是它的(原意比喻意)。
13、请你仔细阅读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有个衣着朴素的老婆婆经过检票口,怯怯地把用报纸包着的一些东西要送给我,她神情谦顺,站在检票口旁边。等旅客都走光了,才将我拉到一边,颤抖地说:“小姐,这是我家自己种的山蕉,跟你们平常吃的不一样,给你吃吃看。我特地从山上带来给你的,外表不好看,不过真的很好吃,希望你不要嫌弃。”
②她恭敬地抱着两串山蕉,请我无论如何都得收下。可是我跟她素昧平生,怎么好意思收? 她将山蕉轻轻摆在检票口边上,拉着我的手说:“小姐,你不记得我了? 上个月我来这里找儿子,不小心把钱包弄丢了,而我儿子的电话号码却在钱包里面。我在候车室坐了几个小时,你请人去买面给我吃,还帮我买回家的火车票,你忘了啊?”我赶紧在脑海里搜寻这位老太太的影子,却一点儿印象也没有。
③“小姐,我回家后,每天都想快点儿来跟你说谢谢,顺便还面钱给你。”
④她越说,我的脸越红。一碗面才几块钱,她却一直牢牢记住,实在让我不好意思。
⑤“多谢你,钱你收回去。面我请,山蕉你请,好吗? 我祝你身体健康。”
⑥她见我收下山蕉,开心地跟着儿子走了。我抱着山蕉走进办公室,满怀的焦香,让我有点儿飘飘然。如果人世间的真善美都能够借一-碗面、两串山蕉慢慢舒展开来,多么美好啊。
【1】老婆婆来感谢“我”,主要是因为: ( )
A.我”帮她打电话联系她的儿子。
B.“我”送她回家。
C.“我”请人买面并帮她买回家的车票。
D.“我”帮她找回了丢失的钱包。
【2】老婆婆的心情发生了很多变化,你觉得下面最合理的一项是: ( )
A.谦顺一恭敬一胆怯一开心
B.开心一恭敬一胆怯一谦顺
C.胆怯一谦顺一恭敬一开心
D.胆怯一恭敬一谦顺一开心
【3】“一碗面才几块钱,她却一直牢牢记住,实在让我不好意思。”下列对句中加点部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说明一碗面的钱少,根本不需要记住。
B.老婆婆记性很好,一碗并不值钱的面也让她记很久。
C.一碗面并不值钱,但是老婆婆却记得那样清楚,说明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D.一碗面并不值钱 ,但是对于条件艰苦的老婆婆来说,已经是非常好的了,所以她一直忘不了。
【4】“两串山蕉”贯穿这篇短文,它具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 )
A.说明了受人帮助要懂得感恩。
B.实指老婆婆送给“我”的礼物。
C.暗指“我”受到老婆婆夸奖后的飘飘然。
D.暗指人间真善美的传递。
【5】此请根据故事内容选择一个最适合本文的题目: ( )
A.两串山蕉 B.蕉香满怀 C.老婆婆与售票票员 D.善意的帮助
14、课外短文。
一千张糖纸
①那是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北京外婆家做客。正是“七岁八岁讨人嫌”的年龄,加之隔壁院子一个名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我们两个人的种种游戏使外婆家不得安宁了。笑呀,闹呀,四合院里到处充满我们的声音。
②表姑在外婆家里养病,她被闹的坐不住了。一天,她对我们说:“你们知不知道什么叫累呀?”我和世香相互看看,没名堂地笑起来。是啊,什么叫累呢?我们从没想过。累,离我们多么遥远啊。有时听大人们说,“噢,累死我了。”他们累是因为他们是大人呀。当我们终于笑得不笑了,表姑又说:“世香不是有一些糖纸么,为什么你们不花些时间攒糖纸呢?"我想起世香的确让我参观过她攒( )的一些糖纸,那是几十张美丽的玻璃糖纸,被夹在一本薄薄的书里。可我既没有对她的糖纸产生过兴趣,也不觉得糖纸有什么好玩。世香却来了兴致,“您为什么要我们攒糖纸呀?”“攒够一千张糖纸,表姑就能换给你一只电动狗,会汪汪叫的那一种。”
③我和世香惊呆了。电动狗也许不让今天的孩子稀奇,但在二十多年前中国玩具匮乏的时代,表姑的允诺足以使我们激动很久。那该是怎样一笔财富,那该是怎样一份快乐?更何况,这财富和快乐将由我们自己的劳动换来呢。
④我迫不及待的问表姑糖纸攒够了找谁去换狗,世香则细问表姑关于糖纸的花色都有什么要求。表姑说一定要玻璃透明糖纸,每一张都必须平平展展不能有褶( )皱。攒够了交给表姑,然后表姑就能给我们换。
⑤从此我和世香再也不吵吵闹闹了。外婆的四合院也安静如初了。我们寻走街串巷,找被遗弃在犄角旮旯的糖纸。那时候糖纸并不是随处可见的。我们会追逐着一张随风飘舞的后我们突击吃糖,也不顾糖纸在胡同里一跑半天的;我和世香的零花钱都买了糖——我们的钱也仅够买几十颗,然糖把嗓子齁得生疼;我们还守候在食品店的糖果柜台前,耐心等待那些领着孩子前来买糖的大人,等待他们买糖之后剥开一块放进孩子的嘴,那时我们会飞速捡起落在地上的糖纸,一张糖纸就是一点希望呀!
⑥我们把那些皱皱巴巴的糖纸带回家,泡在脸盆里把他们洗干净,使它们舒展开来,然后一张张贴在玻璃窗上,等待着它们干了后再轻轻揭下来,糖纸平整如新。暑假就要结束了,我和世香终于每人都攒够了一千张糖纸。
⑦一个下午,我们跑到表姑跟前,献上了两千张糖纸,表姑不解地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呀?”“狗呢,我们的电动狗呢?”表姑愣了一下,接着就笑起来,笑得没完没了,上气不接下气。待她笑得不笑了,才擦着笑出的泪花说:“表姑逗着你们玩哪,嫌你们老在园子里闹,不得清静。”世香看了我一眼,眼里满是悲愤和绝望。我觉得还有对我的藐视——毕竟这个逗我们玩的人是我的表姑啊。
⑧这时,我忽然有一种很累的感觉,我初次体味到大人常说的累,原来就是胸膛里的那颗心突然加重吧。
⑨我和世香走出院子,把那精心整理过的糖纸奋力扔向天空,任他们像彩蝶随风飘去。
⑩我长大了,每逢看见“欺骗”这个词,总是马上联想起那一千张糖纸——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孩子是可以责怪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欺骗是最深重的伤害。 11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但所有的大人不都是从孩童时代走来的么?
【1】给带点的字在括号里注音
【2】照样子,写一写。
安静如初 平整如新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用列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我们”搜集糖纸的方法。
寻找遗弃糖纸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先读第6自然段再填空。
这一段主要描写了清洗糖纸的过程。其中,泡(洗) 、________、 _________ 这几个动词用得特别生动传神。从这几个动词可以体会到。
15、课外阅读。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他坐着马车往北走。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他回答说:“ 到楚国去。”朋友很奇 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他说:“没关系,我带的盘缠多。”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谁都知道,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强,盘缠带得越多,他离楚国也就越远了。
【1】这个人始终不肯改变方向,是因为他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听别人的劝告。
B. 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和路线,方向对,才能充分发挥有利的条件。
C.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清楚以后再去做。
16、语文读文答题。
种瓜得豆
①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确,瓜是瓜,豆是豆。种瓜怎么可能收获豆子呢?然而,现代的转基因技术却能做到“种瓜得豆”。
②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呢?
③人们发现,在生物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有许多基因。这些基因是每种植物和动物的“大管家”,有的管叶子长得圆还是扁,有的管脚长得长还是短……当然, 植物结瓜还是结豆,也是由基因来“发号施令”的。
④科学家已经摸清了一些生物体内的基因的本领。他们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搬”到另一种生物里。这样,只要“搬到新家”的“大管家”住得惯,发挥自己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这种让基因“搬家”的技术,就叫转基因技术。当然,如果“搬到新家”的基因“水土不服”,“住不惯”,或者原有“住户”不认它,把它“赶”出去,那么这项转基因技术就算失败了。
⑤如果把豆子里管结什么果的基因“搬”到瓜里,完全可能做到“种瓜得豆”。不过,也许让瓜结出豆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因此,恐怕也不会有科学家做这件事。
⑥但是,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却大有用武之地。
⑦有种叫棉铃虫的昆虫,它是棉花的头号“灾星”。而有一种细菌可以分泌一种杀死棉铃虫的物质,是棉铃虫的“克星”。我国科学家把这种细菌里管生产这种物质的基因“搬”到棉花里,这样棉花也会产生可以杀死棉铃虫的物质。棉铃虫吃了棉花的叶子,自然也就没命了。这种不怕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⑧此外,科学家还培育出了可杀死杂草的转基因大豆、不容易腐烂的转基因西红柿,等等。
⑨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也派上了大用场。有的小朋友可能听说过,心脏移植是一种治疗疑难心脏病的有效方法。要做这种手术,首先要有心脏,但是目前心脏“供不应求”,许多病人因此失去了治疗的机会。科学家发现猪的心脏跟人的心脏比较相似,可猪的心脏与人体 “不和”。于是,科学家把人的某一种基因导入到猪体内,这样转基因猪的心脏就有了一些人的“脾气”,移植到人体后,可以与人体“和平共处”。目前,这项转基因技术,科学家正在研究中。
【1】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转基因技术在哪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说明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大有用武之地”,作者举了哪些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一种什么说明方法?
有种叫棉铃虫的昆虫,它是棉花的头号“灾星”。而有一种细菌可以分泌一种杀死棉铃虫的物质,是棉铃虫的“克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书痴
许多名人之所以出类拔萃,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苦读书
范仲淹读书是有计划的,每天读多少页,不完成计划决不休息。冬天的夜晚,屋子里没有生火。呼呼的西北风从门缝里直钻进来,把人的手脚都冻麻了,有钱人生了火炉,钻在柔软的被窝里还嫌不够舒服,而范仲淹却在这样的寒夜里,面对一盏孤灯,在那里刻苦用功。他坚持要读完当天要读的书以后才去休息。有时候,他冻得实在支持不住了,就用冷水洗一把脸,提提精神。每当他计划完成后去睡觉时,常常已经是后半夜了。可是,第二天清早,他却又赶紧起床,收拾好一切,又忙着读第二天的书。
(二)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三)抄书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四)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好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认真阅读。他说:“这篇论文一共二十多页,我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地反复学习翻摸,洁白的书边上,留下了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爱人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呵,简直是吃书。”
【1】短文向我们介绍的书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文中有很多四字词语,摘记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类拔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四位书痴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现代文阅读。
荔枝
①我第一次吃荔枝,是十几年前。那时,北京很少见到这种南国水果,想想母亲快70岁的人了,竟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虽然一斤要好几元,挺贵的,咬咬牙,还是掏钱买了一斤。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
②回到家,还没容我从包里掏出荔枝,就先打量起母亲端出的一盘沙果。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我知道这一定是母亲买的处理水果,每斤顶多5分或1角。居家过日子,老人就是这样一辈子过来的。
③我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连声说真好吃,又明知故问多少钱一斤,然后不住地说真便宜——其实,母亲知道我是在安慰她而已。但这样的把戏每次依然让她高兴。趁着她高兴的劲儿,我掏出荔枝:“妈!今儿我给您买了好东西。”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我打断母亲的话:“这么贵的东西,不兴咱们尝尝鲜!”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络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
④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位学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对比鲜明的水果有些奇怪。说实话,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地顺手把沙果端走,然后回过头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的那般自然、妥帖。
⑤母亲很喜欢吃荔枝,但她舍不得吃,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我吃。以后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贵,我总要买上一两斤,让母亲尝尝鲜。吃荔枝成了我家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三年前,母亲去世前夕,正赶上荔枝上市。我买了好多新鲜的荔枝,皮薄核小。荔枝鲜红的皮一剥掉,白中泛青的肉蒙着一层细细的水珠,仿佛跑了很远的路,累得张着汗津津的小脸。是啊,它们整整跑了一年的长跑,才又和我们重逢。我感到慰藉的是,母亲临终前一天还吃到了水灵灵的荔枝。或许,这就是天命,是对母亲善良忠厚一生的报偿吧。
⑥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写“我”跟母亲之间的那几件事。
【2】提高阅读速度下列做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阅读第二自然段时,我不知道“沙果”是什么,但这不影响阅读,因此我没有停下来。
B.我读完第一自然段,心想:快70岁的母亲第一次吃到荔枝会是怎样的心情?于是,带着问题快速默读文章。
C.只要集中注意力,阅读速度就会提高,边读边思考反而会影响阅读速度。
【3】作者用两种水果表达了两代人不同的生活态度,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在客人面前端走沙果,是不想在客人面前丢脸,有些虚荣。
B.“我”买荔枝,虽然价格昂贵,但体现了“我”对母亲的一片慈孝之心。
C.从“我”希望变戏法一样把沙果变走这一想法,说明“我”有点自豪与虚荣。
【4】品读第③自然段“我”和母亲的细节描写,根据提示填一填。
【5】抓住细节体会感情,请给第③自然段画“ ”的句子做批注。
【6】联系全文,体会“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一句蕴含的情感,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品读。
在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
……
长廊还把颐和园的山水分成了两半,构成了颐和园的主旋律,成为建筑学的 典范,在世界上知名度也很高。 长廊的美还美在长廊上的那些画。 在 273 间长廊里,随处可见赏心悦目的彩墨画,一共有 14000 多幅。 这些画是有由来的。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山玩水,意犹未尽,很留恋江 南的景致,连做梦都经常梦到江南。于是,就让画工在长廊上画上了许多江南美 景。 这以后又加上了许多花鸟山水画,以起装饰烘托的作用人物画是最后才出现 的,画中那丰富生动的故事,更引人入胜,有民间传说的故事,有文学名著中的 故事,还有神话传说中的故事…… 这就是颐和园的长廊,你想去看看吗?
(1)第1自然段中的“最”字有什么作用呢?
(2)作者以疑问句结尾的目的是什么?
(3)“变化无穷”这个词用的好,你认为好在什么地方呢?
(4)文中出现的数字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0、按要求写句子
英法联军烧毁了圆明园。(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____
“被”字句:____
21、扩句
①玻璃问世了。 ②噪音像 “隐身人”。
22、按要求写句子。
1、我寻找。(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渠的水沉思地流过鲜花盛开的草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书很惬意。(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很神奇。(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一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变换语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心里话想对别人倾诉:告诉爸爸妈妈自己的某个小心愿,跟朋友分享自己成长中的趣事,向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表达敬佩之情……此刻,你最想对谁倾诉?你又想说些什么呢?请给他(她)写一封信,把你想说的内容写下来,让他(她)了解你的想法,体会你的感情。
要求:①书信格式正确,有真情实感;②书写工整、规范,语言流畅;③不得抄袭、套作,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