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参是东北的三大特产。
B.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C.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
D.经过学习,大家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渔船 慈详 繁植 流漓失所
B.糟羔 播肿 疲惫 路不拾遗
C.警觉 酬谢 辞退 举世闻名
D.陪嫁 酷署 出板 呕心沥血
3、下面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缝纫机 裂缝
B.似乎 似的
C.更正 更快
D.新鲜 鲜艳
4、课文传真机。
本文紧扣一个“ ”字,分别介绍了 玻璃、 玻璃、 玻璃、 玻璃和 玻璃。在介绍每一种玻璃时,都是先介绍它的 ,后介绍它的 。
5、用“推”组词并填空。
1.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_____)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2.根据太阳、地球、月球运行的规律,可以(_____)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时间。
3.经过老师的(_____),王玲的作文获奖了。
4.老师总是要求我们写作文时要对字词反复(_____)。
6、先解释带点字,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知:_______________ 厌:________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繁茂________ 索性________
居然________ 挨近________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一个写一句话。
( )钉( )铁 毫不( )( ) 玲珑( )( ) 小心( )( )
( )天( )地 ( )( )相助 ( )( )不舍 一如( )( )
造句: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大江保卫战》节选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1】依照省略号前的句子,再补充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片断中的“红五星”“迷彩服”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连续三个“飞向”表现出战士们 ;两个“哪里有……哪里就有……”表现出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 留给人民,把 留给自己,三个“看到了”反映了 。
10、阅读平台。
白鹅(节选)
丰子恺
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畜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
种菜,养鸽,养鹅,而鹅给我的印象最深。因为它有那么( )的身体,那么雪白的颜色,那么( )的叫声,那么轩昂的态度,那么高傲的脾气,和那么可笑的行为。在这荒凉举寂的环境中,这鹅竟成了一个焦点。凄风苦雨之日,手酸意倦之时,推窗一望,死气沉沉。惟有这伟大的雪白的东西,高擎着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独步,好像一个武装的守卫,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这院子有了主宰,这环境有了生气。
⑨小屋易主的前几天,我把这鹅送给了朋友。送出之后的几天内,颇有异样的感觉。这感觉与诀别一个人的时候所发生的感觉完全相同。现在我写这篇短文,就好比为一个永诀的朋友立传,写照。
【1】选词填空,将序号填写在文中括号内。
A.雄壮
B.庞大
【2】“这环境有了生气”中,生气一词指的是( )
A.活力
B.不愉快
【3】“送出之后的几天内,颇有异样的感觉。”这是怎样的感觉?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失落
B.思念
C.放松
【4】作者从白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方面具体表现了白鹅“高傲”的特点。
【5】读下面的句子,填空。
(1)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
(2)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3)惟有这伟大的雪白的东西,高擎着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独步,好像一个武装的守卫,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这院子有了主宰,这环境有了生气。
我的发现:从称呼的变化中,我体会到作者对白鹅越来越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折射的温暖
我去天山山区旅游,那里地处偏僻。第三天一大早我要上山拍景,就准备买些方便面当早餐,还要买照相机电池。我去宾馆下面的小街购买,女店主听我说要买电池和方便面,就淡淡地说:“这没有,往下走彩云商店有。”
我来到彩云商店,那是一家只有六七平方米的鸽子笼店,招牌、货柜都很旧,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太太窝在里面,活动空间很小。这里倒是有我要的东西,可是老太太的货品简单稀少,杂乱陈旧,让人没有购买欲望。我转身离开,去不远处的超市。那家超市有二十几排货架,小具规模。货物琳琅满目,环境也不错,但里面居然没有最常见的方便面和电池。我再次来到彩云商店,老太太起身拿货非常艰难,她拄着拐棍,手都颤颤巍巍的。
我买完东西返回来,从女店主嘴里知道了真相,她说:“这条街只有彩云商店卖方便面和电池,这是我们约定好的,有几种商品大家都不卖,只留给彩云商店。原来,彩云商店老太太的老伴儿早逝,她靠吃低保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窘迫,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我们想帮她,但她脾气倔,不愿意欠别人的。我们能为她做的就是达成一致,留一些生意,让她独做。老人家生活困苦,心情总是背离阳光,我们扳不过她的身子,便当镜子,把阳光折射给她。”
我回头望望这条狭窄的小巷,只觉得阳光照下来。每个角落都很明亮。
【1】短文第一自然段描写女店主对待方便面及电池生意时“淡淡”的态度,说明她( )
A.不在乎小利买卖。
B.本能地提防陌生人。
C.舍弃自己的利益,暗自帮助老太太。
【2】短文第三自然段中加点词语“真相”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画“ ”的句子中,“背离阳光”指________,而“阳光折射给她”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
【4】为什“我”觉得小巷的“每个角落都很明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选自课文《手指》
【1】这段话主要描述的是五指中的__________,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食指的__________。
【3】你认为短文中第几句话能体现本文语言生动风趣,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请写出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按__________顺序描写了三峡的秋天,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的美丽景色,歌颂了三峡的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
2.长江三峡分为哪三个峡: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4、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请仔细阅读上面这张超市购物券的使用说明,认真完成下面的题目。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如果这张购物券丢失了,可以去柜台补办。( )
(2)这张购物券只能使用一次。( )
(3)这张购物券使用期限只有十天。( )
【2】王大爷拿着这张购物券到超市购物,只买了一瓶价值38元的洗衣液,你觉得他这样消费,划算吗?为什么?
______
15、课内阅读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作者说“读书好”,请你从上文找出能表明“读书好”的句子并抄录下来。
_____________
【2】作者要求大家“读好书”,从上文看,作者认为“好书”的标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
【3】作者还教给大家选择好书的方法,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
【4】“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三句话,分别强调了读书的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这句话中的加点部分是两部书,请你选择其中一部,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写出书中的一个例子来加以印证,要求至少有一两句简洁的评价。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百宝箱。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片段)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①_______鲜花。”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②,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 给 永远比 拿 愉快
【1】给文中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
A. :“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2】“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这句中的“它们”指_____________,破折号起_____________作用。文中两个“美好的东西”分别指: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
【3】文中的“给”和“拿”的意思分别指什么?
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答问题。
(1)儿子回家后,高尔基看到儿子栽的花都开放了,这时他有什么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尔基写这封信给儿子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空城计
①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②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③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
④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⑤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⑥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笑容可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骇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课文的情节可分为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①起因(第①段):司马懿兵临西城
②发展(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高潮(第③~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结局(第⑤~⑥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课文第①段,说说作者在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明为什么不弃城逃走?为什么敢使用“空城计”?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①不弃城逃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敢使用空城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多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分析第⑤段中的“抚掌而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并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我看着她沾着泥点的手,撩( )起橘红色衣襟( ),取出紧紧埋在腰间的一个布包,十分复杂地打开它,又十分复杂地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一块钱,值得她这样急匆匆地赶来,并做出这么多复杂的动作吗?“也就是一块钱,你送鱼来,就算是你的脚力钱吧。”我说。
【1】给文中的标下划线的字注音。
【2】“紧紧埋在”“十分复杂地”“又十分复杂地”,这些词语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女孩儿又回来送钱说明了她是个________的人。
【3】如果你是这个女孩儿,你会还这一块钱吗?你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谁在家里陪伴孩子
【1】调查结果显示,由( )陪伴孩子成长的家庭最多。
A.父亲 B.母亲 C.父母亲 D.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2】选择其中的一个数据,说一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最希望谁陪伴在你身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谁陪伴着现在的你成长?你想对他或他们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万花筒。(12分)
(1)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写话。
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那潮水面上仿佛铺满了一颗颗的水晶。
(2)把下面的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狼论个头和力气比不过狮、虎、豹等。
狼也有胜过狮、虎、豹的地方。
(3)读一读,回答问题。
在事情未办成之前就自吹自擂一点儿用也没有,纵然办成了也无须自夸,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①请把这句话改写成陈述句。
②请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用“尖锐”的不同意思写话。
尖锐(表物体):
尖锐(表声音):
21、按要求改写句子(8分)
(1)天空的黑色渐渐要包住太阳了。
改为“把”字句: 。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改为陈述句: 。
(3)太阳的光芒把我照成光亮的了。
改为“被”字句: 。
(4)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
缩句: 。
22、按要求写句子。(12分)
(1)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假如生命可以移植
(2)缩句。
①在创造文字之前,有些民族已经有了通信的方法。
②人类正迈进科学利用海洋资源的无限广阔的天地。
(3)清洁的空气的确有益于人们的健康。(改成反问句,句意不变)
(4)大海为人类奉献出了这么多,怎能不让人类感激呢?(改成陈述句,句意不变)
(5)如果有一天,我们从邮差手里收到一个包裹,解开一看,没有别的,只是死鸟死老鼠这些东西,我们唯有连声叫怪,猜想是哪一个淘气的朋友寄来开玩笑的。谁知道在古代,这样一包东西却是一封严厉的信。(你能说一说这封严厉的信会是什么内容吗?)
23、开心作文。
作文题目: 真开心
提示:[1]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得了一百分”、“得了一等奖”、“受到了表扬”、“旅游”等等;[2]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开心的原因,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