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门科学在使用这些武器对付害虫的同时也在打击整个地球。
①它源于尼安德特人时期的生物学和哲学
②应用昆虫学的概念和实践大都发端于那石器时代的科学
③如此原始的科学竟已用最现代、最可怕的武器装备起来,这真是我们的一大灾祸
④“控制大自然”这一短语是在骄傲自大的心态中构思出来的
⑤当时人们以为自然界是为人类的便利而存在的
A.①②④⑤③ B.⑤④①②③ C.④①⑤②③ D.④①②⑤③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我是敝校山花文学社的社长,我社想出版一本名为《我们的青春》的书。
B.认真阅读完你的文稿,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陈老师,我是王鹏,下周星期一,将举办我的那部拙著的研讨会,恳请您出席指导,发表一得之见。
D.希望同学们尽量做到提前到达现场,并保持安静,等候嘉宾们到来,聆听他们的精彩演讲。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要“实用主义”,不要“贪慕虚名”。诚然,海归博士人人都爱,引来一个诸如“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就会让本地人才层次“跃升一个台阶”,这样的“虚名”可能会让部分地区背上“沉重的负担”,陷入高层次人才引不来、实用人才不想引的“两难之地”。( )。立足自身环境、优化自身环境是人才发展的基本条件,唯有把握这一要点,才能制定出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中脱颖而出,牢牢把握住新时代人才发展的新优势和主动权。
A.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的标志和关键标准
B.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C.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人才政策的重要一环,也是引才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D.人才是否用得好、能否留得住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4、相比于儒家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思想,“法不阿贵”具有进步的意义,第一次明确提出“法不阿贵”思想的是( )
A.墨子
B.韩非子
C.商鞅
D.李斯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书按体例可分为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等。《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B.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
C.“中述汤、武”一句中“汤”指商汤,他灭夏建立商朝;武指周武王,是周文王之子,他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了周朝。
D.令尹,春秋战国时楚国的最高官衔,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伴随着工业革命成为一种强势文化,这种强势文化也影响到东方国家。在中国近代,不少人认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只能批判自己的文化,走西方之路。这种西方文化优越论掩盖了一个基本历史事实,即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曾长期互相影响,东方文化也曾是西方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是在19世纪西方国家取得了世界发展的主导权后,它们将西方文化标榜为人类最优秀的文化,不断向外传播,西方中心主义才盛行起来。
面对西方文化迷信,只有从历史上揭示出东方文化的价值以及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滋养和影响,才能打破19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的话语霸权,从而彻底走出西方中心主义。
希腊被誉为西方文明之根,但希腊文化的形成曾受到埃及、亚述等东方文化的影响。希腊正是从东方的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中学习了文字、文学、艺术、宗教和科学技术,才成长起来。对于这一点,西方一些严肃的学者完全承认。他们认为所谓的西方文明“与其说系起源于克里特、希腊、罗马,不如说系起源于近东”。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走向现代化的两个重要环节,而这两个最重要的文化变革都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18世纪,来华的耶稣会士将中国经典陆续翻译介绍到欧洲后,欧洲形成了一股中国热。他们一系列介绍儒家思想的著作,对正处在启蒙运动时期的欧洲产生了深刻影响。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从孔子的哲学中看到了自己自然神论的东方版本。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在《风俗论》中,把中华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以欧洲史代替世界史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
历史证明,中国古代文化具有世界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与现代社会完全冲突的,中国的哲学思想也不是与现代思想根本对立的。而西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东方文化对它的滋养与影响是无法掩盖的。如果设置一个二元对峙的思想文化发展模式,以期在文化上压制别人,这种做法不尊重历史,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
回顾历史,明晰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渊源,打破将西方文化等同于现代文化的逻辑,将西方文化还原为一个地域性文化,有助于我们今天确立文化自信。当然,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否认西方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更不是要走向东方中心主义,而是要以平等、开放、包容的姿态,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发展中国自己的文化。
(选自张西平《破除对西方文化的迷信》,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方文化作为一种强势文化,不仅影响到东方国家,而且曾在历史上推动过西方工业革命。
B. 希腊从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中学习了很多东西才成长起来,这种说法,西方学者也完全承认。
C. 孔子在自己的哲学中采用过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自然神论的版本,莱布尼茨加以考证,并得到证实。
D. 设置二元对峙的思想文化发展模式,以期在文化上压制别人,是不尊重历史的文化霸权主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近代以来的西方文化谈起,指出西方中心主义盛行跟19世纪西方国家取得世界发展主导权有很大关系。
B. 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历史,说明要打破西方文化的话语霸权,只有揭示东方文化的价值及其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C. 举西方哲学家、思想家的著作和言论作为例证,意在说明,没有中华文明史,也就没有西方文明史。
D. 作者希望人们把西方文化还原为地域性文化,确立文化自信,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发展中国自己的文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方文化优越论不仅掩盖基本的历史事实,而且将西方文化标榜为人类最优秀的文化,不断向外传播。
B. 欧洲走向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这两个重要的文化变革都受到东方文化影响。
C. 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文化,其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与现代社会、现代思想不完全冲突,也不根本对立。
D. 否定西方中心主义,不是否定西方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更不是要构建东方中心主义。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两句,说明孟子对一些人面对高位厚禄时不管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的做法持否定态度。
(2)庄子《逍遥游》中阐述宋荣子对待赞誉和责难时的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景抒情,表现了女主人公被无情遗弃,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娘家路上的痛苦。
(2)阿房宫在火光中化为灰烬,唐代诗人杨敬之在《华山賦》写道“小星奕奕,焚咸阳矣”,杜牧在《阿房宫赋》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怀抱之景,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西南诸峰的诗点,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出琅琊山的秀丽。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并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客人把人生与宇宙加以对照,一方面“哀吾生之须臾”,另一方面“__________”,进而希望“_______,______”,即与仙人相交,与月亮同在。
10、填空。
“______________”写远闻,“______________”写近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平和。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细致地写出茅草飘散各处的情景。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
(5)《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
(6)古人常把月光比作流水,而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以“积水”喻月光,已颇见才气,而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月光中之影,更是颇具匠心,令人称绝。
(7)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中想象前行之路,以暗含旅途奔波之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沙漠冰封、阴云密布来烘托送别气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简要概括了山间四时之景,其中描写春、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新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诗前两联直接描写柳之颜色、情态,目的在于为后两句阐发主旨“蓄势”。
B.杨诗写柳由近而远,由上而下,从岸上的柳条,写到水中的柳景,富有情趣。
C.杨诗描摹细腻,清新自然,妙手天成,生面别开,颇能代表其“诚斋体”的诗风。
D.两首诗都写初春之柳,语言表达各有特色,曾诗婉曲有味,杨诗活泼明快。
【2】两首诗都是写柳之作,但曾诗状物而寓理,杨诗状物以寄情。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阳球,字方正,渔阳泉州人也。球能击剑,习弓马。性严厉,好申韩之学。郡吏有辱其母者,球结少年数十人,杀吏,灭其家,由是知名。初举孝廉,补尚书侍郎。九江山贼起连月不解三府上球有理奸才拜九江太守球到设方 略凶贼殄破收郡中奸吏尽杀之迁平原相。时天下大旱,司空张颢条奏长吏苛酷贪污者,皆罢免之。球坐严苦,征诣廷尉,当免官。灵帝以球九江时有功,拜议郎。中常侍王甫、曹节等奸虐弄权,扇动外内,球尝拊髀发愤曰: “若阳球作司隶,此曹子安得容乎?”光和二年,迁为司隶校尉。王甫休沐里舍,球诣阙谢恩,奏收甫及中常侍淳于登、袁赦等,奸猾纵恣,罪合灭族。于是悉收甫等送洛阳狱,及甫子永乐少府萌、沛相吉。球自临考甫等, 五毒备极。萌谓球曰:“父子既当伏诛,少以楚毒假借老父。”球曰:“若罪恶无状,死不灭责,乃欲求假借邪?”萌乃骂曰:“尔前奉事吾父子如奴,奴敢反汝主乎!今日困吾,行自及也!”球使以土窒萌口,棰朴交至,父子悉死杖下。乃僵磔甫尸于夏城门,大署榜曰“贼臣王甫”。时顺帝虞贵人葬,百官会丧还,曹节见磔甫尸道次,慨然抆泪曰:“我曹自可相食,何宜使犬舐其汁乎?”节直入省,白帝曰:“阳球故酷暴吏,愆过之人,好为妄作,不宜使在司隶,以骋毒虐。”帝乃徙球为卫尉。球曰:“臣无清高之行,横蒙鹰犬之任。愿假臣一月,必令豺狼鸱枭,各服其辜。”叩头流血。殿上呵叱曰:“卫尉扞诏邪!”至于再三,乃受拜。其冬,司徒刘郃与球议收案张让、曹节,节等知之,共诬球、郃等。遂收球送洛阳狱,诛死,妻子徙边。
(节选自《后汉书·酷吏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江山贼起/连月不解三府上/球有理奸才/拜九江太守/球到/设方略凶/贼殄破/收郡中奸吏尽杀之/
B.九江山贼起/连月不解三府/上球有理奸才/拜九江太守/球到/设方略/凶贼殄破收郡中/奸吏尽杀之/
C.九江山贼起/连月不解/三府上球有理奸才/拜九江太守/球到/设方略/凶贼殄破/收郡中奸吏尽杀之/
D.九江山贼起/连月不解/三府上球有理奸才/拜九江太守/球到/设方略凶/贼殄破收郡中/奸吏尽杀之/
【2】下列对文中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韩之学,战国法家申不害、韩非所持的学说。“申韩”是申不害和韩非的并称,后世用以代表法家。
B.中常侍,汉代官职,是皇帝身边近臣,汉末多以宦官担任,对汉末中央政权走向衰乱产生过较大影响。
C.休沐,休息洗沐,汉代官员每工作五天可以回家休息沐浴一天,形成一种官员休假制度,称为“休沐”。
D.鹰犬,打猎所用的鹰和狗,用来比喻人时含有贬义,指受权贵豪门指使而纵威逞虐的人,犹走狗、帮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球通晓武艺,性格暴烈。他擅长剑术,熟习骑射;母亲受人侮辱,他愤然纠结了数十人为母亲复仇,不仅杀死了辱母者,还杀了辱母者全家。
B.阳球富有才干,为政苛严。在九江任上,他讨平山贼,诛杀奸吏,却因苛酷获罪免官;拷问王甫,不因其年老而宽贷,毒打致死,且分尸示众。
C.阳球嫉恶如仇,报国心切。他严惩王甫、议收曹节,是因为痛恨其奸虐弄权、煽惑内外;被免司隶校尉,他陈词慷慨,表达了为国除奸的愿望。
D.阳球招致忌恨,下场凄惨。曹节为求自保,进献谗言让皇帝改换了阳球职务;但阳球并未妥协,结果遭到对手诬告,下狱被杀,家人被流放边疆。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球尝拊髀发愤曰:“若阳球作司隶,此曹子安得容乎?”
(2)若罪恶无状,死不灭责,乃欲求假借邪?
14、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180字左右。
①学校组织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为高一同学推荐一本名著,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从下面作品中选取一部,写一段荐读语,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正确阅读。150字左右。
《红楼梦》 《呐喊》 《边城》 《红岩》 《平凡的世界》
②孩子们回家看老人时,经常捧着手机玩,让老人备受冷落。老人只得无奈地说:“你们就和手机过吧!”对此谈谈你的感想和评价。不少于150字。
③《论语·为政》中孔子评价颜回:“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结合本段话,写出你在处理师生关系上得到的启示。不少于1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