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很多电视中,我们都见到“飞龙在天”这句话,台湾有部热播电视剧甚至直接以之命名。请问“飞龙在天”是乾卦哪一爻的爻辞? ( )
A.初九
B.九二
C.九五
D.上九
2、下列选项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中国人民奋发图强;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A.比喻排比
B.对偶比喻
C.排比夸张
D.夸张对偶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今后,你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B.身为师傅的入室弟子,你却干出这种丢人的事,真是忝列门墙。
C.难得您老能来我这里,这杯薄酒,聊表寸心而已。
D.有许多类似的工作薪水更高,我准备辞职,另谋高就了。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
B.“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
C.“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而后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5、下列有关应用文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介绍信、证明信、感谢信、贺信四种书信都是专用书信,而且都要以单位或组织的名义发出,不能以个人的名义出具。
B. 要使演讲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常常需要借助一些艺术的表现手段,如有声有色的口头表达能力,夸张的表情和动作等。
C. 简报的报头一般包含简报名称、期数、编发单位、印发日期等内容,有时还写明提醒事项。
D. 计划正文中的步骤和措施差不多,其中一项可以省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呵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支撑着人类的工作、生活、健康。然而,一系列数字警示着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有研究显示,按目前的速度,全球平均气温将在2040年左右甚至更早上升1.5摄氏度;自然界780万个物种中,约有100万个正面临灭绝;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约有1/3的河流受到严重污染……全球自然灾害频发、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更警示我们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践表明,必须彻底据弃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做法,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保护和修复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从河北塞罕坝到山西右玉,从内蒙古库布其到新疆柯柯牙,一片片绿色延伸扩展,一座座村庄面貌一新,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人沙和谐”的历史性转变,标注着中国荒漠化防治的坚实步伐。彻底整改干线1361座非法码头,腾退岸线158公里,拆除各类建筑物约234万平方米,对整治后的1213万平方米岸线进行复绿……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让一个个“生产锈带”向“生态绣带”美丽蝶变。
呵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保护环境、修复生态,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既需要国与国之间的团结协作,也需要每个人不弃微末的行动。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杜绝餐饮浪费、参与垃圾分类、选用节能产品,把环保行动融入日常,才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治理,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每一份努力都将汇聚成珍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强大合力。
(摘编自《呵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离不开每一个人》,《人民日报》2021年4月22日)
材料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膜科学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徐南平,带领南京工业大学膜科学研究所的40多位研发人员,开始攻克造纸制浆废水“零排放”的世界性难题。
作为一种新兴高效的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利用特殊材料的膜,外加动力,可以分离水中的小分子、固体颗粒等物质。这种技术兼有分离、浓缩、纯化等功能,而且高效、节能、环保,能实现分子级过滤,过滤过程简单、易操作、能耗低、效率高。
超滤膜的孔径一般在0.1微米以下,可以过滤水中的细菌、病毒、胶体、大分子,可以用在食品加工业中,例如,过滤、拦截豆制品加工后液体中的大豆蛋白。微滤膜的孔径大多在0.1微米以上,多用来处理水中的悬浮物,降低水体的浊度,还可以过滤水中的细菌,一般在河道的净化中多有使用。纳滤膜顾名思义,膜内的过滤孔径可以达到0.002微米,除了可以过滤水中的腐殖酸、农药化肥残留等大分子物质,还能过滤钙镁离子,软化水体,但又可以保留一部分矿物质。
目前,在海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工业用水处理、市政污水再生处理、市政自来水提质改造、家用净水器市场等领域,膜技术大显身手。
(摘编自《打破“膜”咒,释放更多中国“膜”力》,环球网2021年4月2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支撑着人类的工作、生活、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对于地球要讲投入、讲保护、讲修复,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
B.人类对于地球的生态保护和修复要着力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山林水等综合修复,使一个个“生产锈带”向“生态锈带”美丽蝶变。
C.中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已迈出坚实步伐,成就显著,同时,出现了大量先进单位,如河北塞罕坝、山西右玉、内蒙古库布其、新疆柯柯牙等。
D.就孔径而言,微滤膜大多在0.1微米以上,可用于食品加工业;超滤膜一般在0.1微米以下,可用于河道净化;纳滤膜可达到0.002微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正面临着平均气温上升、物种灭绝、河流污染、自然灾害频发、新疫情蔓延等严峻挑战,呵护好地球家园已成了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B.我国人民在沙漠治理系统工程中,已经取得了“绿进沙退”“人沙和谐”的决定性胜利,长江保护修复成效卓著,长江正在发生着美丽蝶变。
C.徐南平院士带领南京工业大学40多位研发人员开始攻克世界性难题,可以利用高效的膜分离技术,分离水中的小分子、固体颗粒等物质。
D.膜技术在海水淡化、废水处理利用方面可以大显身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再利用前景广阔,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有能力呵护好地球。
【3】怎样“呵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请结合材料简要探究。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美好事物的凋零消逝写得很凄美,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写美好事物的重现给人慰藉。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 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和大肆挥霍的暴行。
(3)《诗经·氓》中描写女主角盼望见到心上人而未能如愿时的状态的一句是“________”;而见到之后,她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下列成语的上句或下句。
(1)_________________,则安之。 (2)_________________,我为鱼肉 。
(3)己所不欲,_________________。 (4)桃李不言,_________________。
(5)近朱者赤,_________________。 (6)一言既出,_________________。
(7)流水不腐,_________________。 (8)失之毫厘,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5)________________,对此如何不泪垂?________________,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通过一个过渡句把全词连起来,以“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上片景物描写进行概括,又以“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下文对周瑜的赞颂。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渴望“广厦千万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而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判秦始皇的阿房宫奢华得让天下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里的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逸愉快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3)于嗟鸠兮,__________________。于嗟女兮,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4)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国殇》)
(5)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赏心亭①
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②。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
【注释】①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被任命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官职清闲。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是年秋天路过建康。②瓜步,指瓜步山,与建康隔长江相对。石城,即建康。③迁都:南宋初年,主战派主张建都建康,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建都问题成为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暗含今昔对比,诗人昔日从“蜀栈秦关”入蜀,如今又由此“东游”。
B.颔联的“稳”字写出诗人一家平稳渡过黄牛峡,也从侧面衬托此处的凶险。
C.颈联运用互文描绘诗人所见之景,瓜步山和石头城秋日叶落,雨云黯黯。
D.本诗将叙事、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格律谨严,气势奔放,境界壮阔。
【2】同样是在秋日登赏心亭,陆游在本诗中流露的情感与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贾诩有良、平之奇。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注],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袁绍围太祖于官渡,太祖粮方尽,问诩计焉出,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太祖曰:“善。”乃并兵出,围击绍三十余里营,破之。绍军大溃,河北平。太祖领冀州牧,徙诩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着,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太祖后与韩遂、马超战于渭南,超等索割地以和,并求任子。诩以为可伪许之。又问诩计策,诩曰:“离之而已。”太祖曰:“解。”一承用诩谋。卒破遂、超,诩本谋也。
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太祖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
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嫌,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节选自《三国志·贾诩传》,有删改)
[注]汧(qiān):千河的古称,源出甘肃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B. 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C. 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D. 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 异:认为不同一般
B. 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权:暂且,暂时
C. 文帝从之,深自砥砺 砥砺:磨砺,磨炼
D. 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归:归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贾诩处事灵活,通达善变。他因病辞官返乡途中,被叛变的氐人抓获,同行的人都被杀死,唯独他打出外祖父的旗号,使氐人不但不敢害他,反而送他回去。
B. 贾诩谋略高深,算无遗策。他先建议太祖假意答应韩遂、马超“割地质子”的要求,然后又提出“离间”的策略,帮助太祖打败韩遂、马超。
C. 贾诩审时度势,善于讽谏。在曹丕和曹植争王位继承权时,他借袁绍和刘表的悲剧暗示曹操不宜废长立幼,坚定了曹操立曹丕为太子的决心。
D. 贾诩低调处世,明于自保。贾诩认为自己不是太祖的旧臣,恐怕被猜疑,于是闭门自守;私下里不结交大臣;子女娶嫁,不攀高门大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2)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
14、有人说,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要先思危,再思退,后思变。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现象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