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合适的词语。
大家对一件事,谈自己的意见。 -------( )
提出自己的理由,否定别人的看法。 ------( )
2、看拼音,写词语。
wēn nuǎn bō wén jīnɡ línɡ mín zú
( ) ( ) ( ) ( )
shǐ jìn rè nɑo xìnɡ yùn jī dàn
( ) ( ) ( ) ( )
3、填一填。
_____二胡 _____泡泡
_____风筝 _____草鞋
一_____画 一______信
一_____毛笔 一______鸭子
雪白的_____ 茂密的______
敬爱的_____ 高高的______
4、我会填一填。
(1)“烤”共( )画,第二画是( ),部首是( ),我会写带这个部首的字( )。
(2)“转”共( )画,第七画是( ),我会组词( ),( )。
5、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①看来都漏在来时的路上啦________鼹鼠先生很懊丧________
②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________真美啊________
③我知道了________去年长颈鹿大叔寄给你的是花籽________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________
6、拼一拼,写一写。
神zhōu 整qí
yǒu yì
台wān fèn fā
mín zú
7、根据所学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咏柳》和《村居》写的都是春季的景色。(_____)
(2)一年是十二个月,有二十个节气。 (_____)
(3)遇到问题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不需要自己的判断。 (_____)
(4)只有靠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_____)
8、生活中,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使用不同的语气,会收到不同的效果。把下面句子中你认为语气恰当的画上√,不恰当画上×。
(1) 我又不是故意的。 (____)
(2)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____)
(3) 把你的笔借给我用一下。 (____)
(4) 请把你的笔借给我用一下,好吗? (____)
9、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咏柳》和《村居》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古诗,作者也都生活在唐代。(______)
2.“草长莺飞二月天”中的“长”读“cháng”。(______)
3.《咏柳》这首诗中把柳叶比作丝带,把柳条比作碧玉,把柳树写得非常美。(______)
4.《村居》一诗中的“纸鸢”就是风筝。(_____)
10、我当小老师
给下面的词注了拼音,它注的对吗?你当小老师,帮它判断一下,再改一改!
11、一群大雁要从南方飞到北方,她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总是把小雁排在最后。一连几天,都是这样飞,小雁感到不自由,要自己单独飞。
小雁离开雁群飞。开始,它不感到很累。飞了一会儿,它越飞越觉得翅膀很重。突然,一阵大风吹来,再也没力气了,眼看要掉下来了。正在这时,许多大雁赶来了,它们把小雁夹在中间,带它一块儿飞向北方。
小雁说:“我以后再也不单独飞了!”
【1】大雁飞行时一会儿 ,一会儿 ,把小雁 。
【2】小雁和大家一起飞,感到 ,它要 。
【3】从“ ”这个词说明了小雁单独飞是很吃力的。后来 飞,小雁感到不吃力了。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
【5】再读读这篇短文,给它起个题目,填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12、课外阅读。
昆虫记(节选)
法布尔
有一条小河沿着我们的村子旁边悄悄地流过,在河的对岸,有一座树林,全是光滑笔直的树木,就像高高耸立的柱子一般,而且地上铺满了青苔。
在这座树林里,我第一次采集到了野菌。这野菌的形状,猛一眼看上去,就好像是母鸡生在青苔上的蛋一样。还有许多别的种类的野菌形状不一,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形状长得像小铃儿,有的形状长得像灯泡,有的形状像茶杯,还有些是破的,它们会流出像牛奶一样的泪,有些当我踩到它们的时候,就会变成蓝蓝的颜色了。其中,有一种最稀奇的,长得像梨一样,它们顶上有一个圆孔,大概是一种烟筒吧。我用手指头在下面轻轻一戳,会有一簇烟从烟筒里面喷出来,我把它们装满了好大一袋子,等到心情好的时候,我就把它们弄得冒烟,直到后来它们缩成一种像火绒一样的东西为止。
【1】《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布尔,选文描写的是他在_________看到的景象。
【2】作者在这儿第一次采集到了_________。这些植物有的像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__。
【3】读一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这个形状稀奇的野菌到底稀奇在哪里?( )(多选)
A.长得像梨。
B.顶上有一个圆孔。
C.手指一戳,会有一簇烟从烟筒里面喷出来。
D.冒烟后,这个野菌就会变得更加饱满。
【4】大自然中有许多稀奇古怪的事物,你见过哪些?快把它的模样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内选文,完成练习。
春节到,人欢笑,( )窗花,( )鞭炮。
元宵节,( )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2】照样子,写一写。
例:人如潮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4】选一个你最熟悉的传统节日,照样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
粽香艾香满堂飘。
【1】节选童谣共有____ 句话。
【2】童谣提到了哪几个传统节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小小模仿家。
模仿短文的写法, 接着写一个传统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爱动脑筋的孩子
华佗(tuó)是我国古代的名医。
华佗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每天帮母亲砍(kǎn)柴、放牛、养蚕。
有一天,华佗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摘(zhāi)桑叶,一位老爷爷路过问他们:“谁能摘下树顶上的叶子?”小朋友们一看,树那么高,枝条那么细,根本上不去!华佗想了想,找来一根绳子,在绳子一头拴了块石头,抛过枝条,枝条被压弯了。他又用双手使劲拽(zhuài)绳子,把枝头压低。这样就摘到了树顶上的叶子。
老爷爷笑了,说:“我收你做徒弟。”原来,老爷爷是当地有名的蔡医生。
【1】填上合适的动词。
______柴 ______牛 ______蚕 ______桑叶
【2】华佗是怎样摘到桑树顶上的叶子的?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蔡医生收华佗当徒弟是因为华佗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因为……所以……”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起来。
神农是为人类的健康而死的。人们永远纪念他。____________
17、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1)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__________让______________。
(2)....一边....一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口语交际。
妈妈回来之后就刷抖音,乐乐想劝劝妈妈,你觉得她怎样说才好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看图,写比喻句。
天上的云雪白雪白的,好像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文。
在学校里,你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干什么呢?课间十分钟,你们最喜欢什么游戏呢?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生过那些有意思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