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加点字注音。
羊圈______ 磨坊______ 半晌______ 驮着______
深浅______ 而且______ 叼走______ 教诲______
2、我会把词语写完整,并选一个词写一句话。
五(____)六(_____) (_____)羊(_____)牢 笨(_____)笨(_____)
(____)高(_____)烈 (_____)(_______)无边 (_____)(_____)隔绝
3、背一背,填一填。
______惊春___谷天,夏___芒夏暑______。
秋___露___寒霜降,___雪雪___小大___。
我知道这是___节气歌,每个季节都有___个节气。惊蛰的后面是____,大雪的后面是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毕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映______________。”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我们还学过他的诗作《______________》。这首诗题中“晓”表示______________,“净慈寺”表示______________,“送林子方”表示______________。(①事情 ②地点 ③时间)
(2)《绝句》一诗中,“两个______________鹂鸣翠柳,一行______________鹭上青天”里有四个表示颜色的词,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同音字组词。
tóng (______)学 儿(______) (______)年 (______)时
xìng (______)花 高(______) (______)趣 (______)子
yuán花(______) 队(______) 草(______) 美 (______)
6、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7、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①不管从什么角度看,看到杨桃的样子都是一样的。________
②河马嘴巴大,长颈鹿脖子长。________
③禾苗越拔会长得越快。________
④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________
8、你认为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1)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______)
(2)“力气总算没白费”和“天上有一朵白云”的“白”的意思相同。(______)
(3)带“冫”的字和冰冷有关,带“氵”的字和水有关。(______)
(4)“微笑、明亮、洞穴、窄小”这些词都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______)
9、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画“√”,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画“×”。
1.《小毛虫》这篇课文中小毛虫经历了“小毛虫→茧→蝴蝶”的变化过程。(____)
2.青蛙本来是准备卖泥塘的,因为所有的动物都说这泥塘不好,周围的景色也不好,所以最后决定不卖了。(____)
3.蜘蛛开店先卖口罩,接着卖了围巾,最后决定卖袜子。蜘蛛真是聪明,会做生意。(____)
4.当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有问题时,大象也有点怀疑。大象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才发现自己的耳朵耷拉着是为了赶飞虫的,最后大象的耳朵还是耷拉着了。(____)
10、给字词治病。(先找到病人,再诊断出病因,最后医治。)
想像( ) 石快( ) 闻明中外( ) 奇形怪壮( )
11、读短文,回答问题。
动物的耳朵
鸡的耳朵长在眼睛后面,那里有一小撮(zuo)突起的毛,毛后面就藏着它的耳朵。它的耳朵只有一个小洞,虫子钻不进去,雨水淋不着。
小狗的的耳朵很大,能竖起来,还能来回转动呢,四面八方的声音,它都能听到。
大象的耳朵又大又圆,就像两把大蒲扇。炎热的夏天,还能赶走蚊子和纳凉呢!
【1】短文共______个自然段。
【2】短文向我们介绍了____种动物的耳朵,分别是___、_____、______。
【3】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用呢?在文中用“ ”画出有关的句子。
12、短文阅读,完成练习。
盲人摸象
有一群盲人在摸一头大象,他们都只摸到了大象身体的一部分。
一个盲人摸到象的尾巴,大声说:“原来大象像一根粗绳子呀!”
摸到象腿的人说:“不对,大象像一棵大树。”
摸到象身子的人说:“不对,大象像一堵又高又长的墙。”
摸到象牙的人说:“胡说!大象像一根又粗又大的萝卜。”
最后一个盲人说:“大象是圆圆的、长长的、软软的橡皮管。”原来,他摸到的是像鼻子。
他们争论了很久,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1】全文共有_______个自然段,写了_______个盲人摸象的事。
【2】这几个盲人觉得大象像一根粗绳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其实他们摸到的分别是大象的尾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小朋友们,你觉得这个故事中这的几个盲人错在哪里呢?( )
A.他们不应该互相争论。
B.他们错在没有找一个裁判来做判断。
C.他们错在不应该只摸到大象的一个部位,就做了判断。
【4】你能帮他们想一个认识大象的好办法吗?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火红的枫叶
今天,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想寻找一片火红的枫叶。
每当我拾起一片枫叶的时候,我总以为找到了一片最红的。可是不久,我又找到一片更红的。啊,我终于找到了一片最红最红的枫叶!它比朝霞还红,比玫瑰还红。它的样子像我的小小的手掌。
我把这最红最红的枫叶贴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再写上一首小诗,做成一张贺卡。我要把这张贺卡送给我敬爱的老师。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枫叶 一( )贺卡 一( )小诗 一( )白纸
【2】选字填空。
拾 摸 放 拉 推
(1)明明( )着宝镜,心里有些不舍得。
(2)我( )起枫叶,向家里跑去。
(3)我把枫叶做成的贺卡( )在老师的办公桌上。
【3】在正确答案后打“√”。
“枫叶比朝霞还红,比玫瑰还红”,说明什么最红?
(1)朝霞( ) (2)枫叶( ) (3)玫瑰( )
【4】“我”要寻找火红的枫叶,是因为____________。
14、阅读训练。
找春天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柳枝上__________,在风筝尾巴上__________;她在喜鹊、杜鹃嘴里__________,在桃花、杏花枝头。
【1】这段话共有_________句。
【2】把原文补充完整。
【3】这段话中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4】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春天来了!她在云朵上_________,她在小朋友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春天的美景
春天来了,带给大地一片勃勃生机。小花一朵一朵地盛开,有红的、黄的、粉的、紫的……美丽无比,她们好像在比衣裳;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像是一朵朵会飞的花;忙碌的蜜蜂像一个个红娘,在花间牵线。
春天的鸟儿特别活泼,唱的歌婉转动听;春天的阳光洒在大地上,到处暖洋洋的;儿童的笑声和可爱的脸庞带给大地无比的欢悦。
在这美好的春天,到处鸟语花香,充满喜气,我们可不要让这美好的春光溜走了!
【1】短文的作者抓住了________、蝴蝶、蜜蜂、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来描写春天的美好。
【2】用“____”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
【3】短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模仿秀。(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造句
1.互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的……有的……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田野葱葱绿绿的,像一片柔软的绿毯。(照样子,仿写句子。)
天空瓦蓝瓦蓝的,像_______________。
2.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千人糕不是需要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做成的吗?(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能小心地跳到狗的身上,我们就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用加点的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大象正在路上散步。(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2.绿油油的小柏树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用加点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万物 规律 的 都有 万事 自己(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么好的地方为什么要卖掉呢?(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20、百字练笔
一株小芽的梦,是开出最美的花;一只蜜蜂的梦,是酿出最甜的蜜。你做过什么有趣的梦? 把它写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