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照样子,写词语。

1.挨挨挤挤(AABB形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一片片(ABB形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越来越大 :越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又高又大:又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各式各样(ABAC形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东张西望(表示看的成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填空。

春节到,( )( )窗花,( )鞭炮。元宵节,( )( )小巷人如潮。( ),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过端午,赛( ),粽( )香满堂飘。( ),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吃月饼,( )当空照。( )( ),踏秋赏菊去登高。( )新春到,( )( )

3、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昏头昏脑(ABAC):______ ______ ______

2.蹦蹦跳跳(AABB):______ ______ ______

3.含“笑”字:______ ______ ______

4、照样子,写词语。

结结实实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转来转去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读句子,在后面括号里写出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1.喜鹊弟弟一齐快乐地回答:“鹊!鹊鹊!鹊鹊鹊!”______

2.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______

3.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瞠过去。______

二、书写(共1题,共 5分)

6、读拼音,写词语。

1.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qián cáiyǒu ɡuān

2.春节是中华mín zú的传统节日,tiē窗花,放鞭炮,dà jiē小巷真rè nao

3.kǎo yāhónɡ shāo ròujī dàn chǎo fàn都是我爱吃的美食。

三、判断题(共4题,共 20分)

7、判断题

1《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是周恩来。_______

2《绿野仙踪》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_______

3《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中的父亲是一位猎人。_______

4“士人读书”讲究“三要”:一要有志,二要有识,三要有恒。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_______

5乞巧节是古人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在农历八月初八。_______

8、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北极星永远高挂在南方。       ____________

【2】中午的太阳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____________

【3】阴雨天,大树枝叶稠的一面是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南方。        ____________

【4】雪特别怕太阳,沟渠里积雪化得快的一边是南方,化得陧的一边就是北方。       ____________

9、判断题,打“√”或打“×”。

(1)带“火”的字多与“火”有关,如“烧、烤、灶、炒”等。  ________

(2)“贝”作为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如“货、贫”。  ________

10、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尿”是半包围结构,共7画,第五笔是“丿”。 ______

【2】“气”“手”中加点字的意思多与肌肉及身体部位有关。 ______

【3】十二生肖中排在首位的是“子鼠”,排在最后的是“戌狗”。 ______

【4】有的字变成偏旁后,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要发生变化。 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美味不断

刘绍棠

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火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

一转眼,腊月初八到了,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粟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够,不愿放下筷子。

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卖糖葫芦的小贩穿梭来往,竹筒里抽签子,中了彩赢得的糖葫芦吃着最甜。卖挂落枣儿的涿州心贩,把剔核晒干的老虎眼枣儿串成一圈,套在脖子上转着吃。卖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自卖自夸。(原文有删改)

【1】看图连一连。

花生

烙饼

腊八粥

糖葫芦

【2】文章第②③④三段分别写了什么?连一连。

第②段 熬腊八粥,吃腊八粥

第③段 过了腊八,年味儿更浓

第④段 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

【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填序号) __________

a时间顺序,从腊月初一写起。

b地点顺序,从家里写起。

【4】小朋友,过年的时候你最喜欢的美味是什么?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  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dé  děi)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拨)。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和读音。

2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禾苗到底长高了没有?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种田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哪里可以看出种田人拔苗很辛苦?用 在文中画出。

13、阅读短文,按要求做。

动手种一种

一个春天的早晨,花花和皮庆在果园里玩耍。忽然,花花从她上拾到了一粒黑乎乎的小东西。她左看看右看看,觉得是一粒种子。皮皮却认为这是一粒小石子。

到底是石于还是种子呢?他俩看了又看,想了又想。突然,花花想起妈妈说过的话:“遇到问题,不能光想,要动手做做看。”于是,她对皮皮说:“咱们把它种到地里,到时候就知道谁对了”。皮皮觉得这是个好办法。

说做就做,他俩在地上挖了个小坑(kēng),把这个小东西理了起来。他们每天都来细心地查看,还经常浇水、锄草。

不久,一棵小芽破土而出了。皮皮不好意思地说:“看来,这真是一粒种子。”花花说:“原来,我也不敢肯定它是一粒种子,只有动手种一种才知道。”皮皮听了连连点头。

【1】短文有_______个自然段,第______自然段告诉我们花花和皮皮在果园里发现了一粒黑乎乎的小东西,不知是种子还是小石子。

【2】这粒黑乎乎的小东西是石子还是种子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花花和皮皮一起做了些什么呢?请你用”“﹏﹏﹏”画出有关的语句。

【3】读了短文,我知道:原来这粒黑乎乎的小东西是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问题,不能________,要________的道理。

14、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爸爸说:“是啊,大米是用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②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汤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③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次啊能摆在我们面前。”

【1】根据①②段的内容将下面的图片正确的排序。

【2】“经过”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填序号)( )

①通过。        ②过程。

【3】这三段文字主要是写(填序号)( )

①米糕很好吃        ②米糕得来不易

【4】选段让我们想起的两句诗是( )

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为什么这平平常常的米糕叫“千人糕”?

_______

15、阅读练习。

  舞春

燕儿驮着春,在柳梢儿上舞;剪着风,剪着雨,轻轻盈盈。

蝶儿驮着春,在花丛中舞;吮着香,吮着蜜,轻轻盈盈。

筝儿驮着春,在天空中舞;戏着霞,吻着云,轻轻盈盈。

燕舞,蝶舞,筝舞,舞出一个春光明媚的春!

1.文中写了春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连线。

燕儿驮着春 在花丛中舞

蝶儿驮着春 在柳梢儿上舞

筝儿驮着春 在天空中舞 

3.想一想,还会有谁在舞春,模仿写一写。

燕儿驮着春,在柳梢儿上舞;剪着风,剪着雨,轻轻盈盈。

蝶儿驮着春,在花丛中舞;吮着香,吮着蜜,轻轻盈盈。

筝儿驮着春,在天空中舞;戏着霞,吻着云,轻轻盈盈。 

_______驮着春,在_______中舞;______________轻轻盈盈。

_______驮着春,在_______中舞;______________轻轻盈盈。

 

五、语言表达(共4题,共 20分)

16、仿写句子。

(1)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只有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我也用“只有……才……”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泉水跑下山去。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公园里盛开着鲜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暖的春风吹来,像妈妈温柔的手轻抚着我们。

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

17、口语交际。

小红不小心踩了一下小丽,她应该怎么给小丽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田野葱葱绿绿的,一片柔软的绿毯。

天上的云______________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这花儿的确______________啊!

______________的确______________啊!

19、给下面词语排排队。

1.亚洲  西安  中国  陕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羊  酉鸡  午马  辰龙  申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秋节  腊八节  端午节  重阳节  元宵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0、写话与表达。

观察图画,下图画的是哪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你是怎样度过的呢?

(词语提示)穿新衣 放鞭炮 贴窗花 拜年 高高兴兴 热热闹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