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国维是研究甲骨文的早期重要学者,主要贡献在于运用甲骨文重新考释(考证、解释)商代历史,解决了商代历史研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传世文献中关于商王世系的记载主要在《史记·殷本纪》中,王国维将甲骨文与《史记·殷本纪》及《三代世表》等互证,说明《史记》是一部信史。王国维运用甲骨文中出现的商代先公先王与《史记·殷本纪》作比较,以甲骨文为标准,纠正了《史记·殷本纪》中的一些错误。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
A.考古史料与文献史料互证可以提高史料的可信度
B.文献史料只有通过考古发现才能证明它的真实性
C.文献史料只要来源可靠就是真实的且不需要甄别
D.二重证据法是历史学家进行史学研究的唯一方法
2、如表为1881—1943年英国文官人数(单位:人)统计表。这一变化说明,英国( )
年份 | 1881 | 1901 | 1922 | 1939 | 1943 |
人数 | 50859 | 116413 | 317721 | 387400 | 710600 |
A.国家事务越来越复杂
B.文官文化素质日趋下降
C.应加强对官员的考核
D.政府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3、“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由此推知,两税法( )
A.强化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改变了人丁为主的税收标准
C.杜绝了官员对百姓的肆意盘剥
D.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势头
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和言论主要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的《论语》当中。下列观点最可能出现在《论语》中的是( )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以法治国
D.为政以德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国家及时制定了《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婚姻法》、《工会法》、《惩治贪污条例》、《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根据宪法通过了《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察院组织法》等基本法律。这表明,这一时期( )
A.首要任务是通过立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初步形成了新中国法律法规体系
C.突出落实“依法治国”理念
D.法制建设适应了工业化步伐
6、从公元前8世纪初开始的200多年间,由于人口增多,希腊众多城邦组织本邦部分居民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另立家园,建立起140多座新的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对希腊殖民解读准确的是( )
A.源于农耕文明的优势与扩张潜能
B.与古代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目的一致
C.是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D.是亚历山大帝国推广希腊文化的延续
7、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了反对愚昧与专制的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 ( )
A.求同与存异
B.人文与博爱
C.浪漫与现实
D.科学与民主
8、钱穆认为:“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代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这种文艺世俗化趋势反映了( )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求民主的政治理想
9、如表为某课学习笔记中摘录的部分名人名言。其学习主题应该是( )
拉·布吕耶尔 | “专制之下无祖国” |
圣·埃夫勒蒙 | “热爱祖国就是热爱你自己” |
霍尔巴赫 | “如果自由、财产、安全消失了,祖国也不存在了” |
A.中古西欧社会封建制度特征
B.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
C.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展
D.近代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10、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的一只掺了黄沙的香馍馍,是发展中国家的一朵血玫瑰。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A.遭到了各国多数民众的反对
B.发达国家处于更为有利地位
C.导致发展中国家日益贫困
D.世界各国机遇与挑战并存
11、公元6世纪至7世纪之交,中国隋唐两朝相继崛起,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隋唐高度发达的文化对东亚产生了强烈影响。下列能够佐证材料说法的是( )
A.笈多帝国的兴起
B.日本的“大化改新”
C.德里苏丹国建立
D.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12、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的是
A.“文化大革命”结束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中共十一大
D.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13、二战后,一位历史学家指出:这次战争的经验,证明女性在工作上取代男性是完全可能,现代科技使得纯粹运用体力从事工业方面的工作,不像过去那么重要。该历史学家旨在鼓励女性积极争取( )
A.同工同酬权
B.子女抚养权
C.身体自主权
D.妇女参政权
14、《汉谟拉比法典》第8条说“自由民窃取牛,或羊,或驴,或猪,或船舶,倘此为神之所有物或宫廷之所有物,则应被科以30倍之罚金,倘此为穆什金努(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所有,则应科以10倍之罚金;倘窃贼无以为偿,则应处死。”据此可知古巴比伦王国( )
A.社会成员开始分化
B.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
C.法律制度很不完善
D.用法律维护等级秩序
15、宋辽金对峙时期,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金人进入中原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认为金、宋都是“中国”。上述历史现象反映出( )
A.各民族生活习俗日趋一致
B.各民族间区域经济交流频繁
C.各民族文化认同趋势加强
D.中原地区经济文化始终领先
16、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互相依存,互相学习,共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下列措施相对应的少数民族是( )
①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
②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③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本民族管理系统——“猛安谋克”
④朝中统一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A.党项族 契丹族 女真族 鲜卑族
B.契丹族 党项族 鲜卑族 女真族
C.鲜卑族 女真族 党项族 契丹族
D.契丹族 党项族 女真族 鲜卑族
17、马克思在阐述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时,曾提到: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按照共同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失。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由此可知,马克思旨在
A.通过国家手段促进社会公平
B.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C.促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18、 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说明
A.使“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宪法保证
B.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自行决定实行何种制度
C.特别行政区不必遵循国家宪法,可以单独制定法律
D.特别行政区能够行使独立主权
19、1950年,我国开始对越南、朝鲜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揭开了我国对外援助的序幕;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对外援助对象不仅包含了蒙古、古巴等国,还涉及埃及等非洲新兴国家,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国家社会的发展。这些做法( )
A.适应了新中国政治经济建设的需要
B.说明新中国放弃“一边倒”外交方针
C.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
D.使新中国的外交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20、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诞生了( )
A.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B.君主专制制度
C.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D.君主立宪制度
21、西欧国家的重商主义最早是作为国家经济政策出现的,形成了保护本国产业的关税政策,敛聚金银和积累资本的金融政策,鼓励生产的工商业政策,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低工资、低消费的劳工民生政策等政策体系。据此可知,重商主义( )
A.缓和了资本主义列强间矛盾
B.体现了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
C.实质上是王权与资本的结盟
D.是工业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
22、与图1、图2和图3历史人物关联的共同主题是( )
A.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B.宗教改革推动西欧近代化
C.近代欧洲女权意识的觉醒
D.西方等级君主制的兴与衰
23、埃及新王国时期,农村中出现大量的借贷契约,租佃、雇佣关系有了较大发展,物物交换已经很普遍。一份文献记载了一个王家牧人涅布麦希“因为什么都没有了”而出租奴隶和出卖土地的事情。据此可以推测,当时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
A.得益于王室贵族的需求
B.加剧了农村的阶级分化
C.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
D.推动了海外贸易的繁荣
24、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
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
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
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
25、影响:19世纪末,____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如____和____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26、美国独立战争
(1)原因: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________的呼声高涨。
(2)过程
①1775年4月,波士顿附近________的民兵与英军发生冲突,北美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②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________》,阐述了________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③美国诞生后,以华盛顿为总司令的大陆军又经过几年艰苦斗争,于1781年打败了________。
④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________。
(3)影响: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________。
27、___________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___________、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___________给日本。开放沙市、___________、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___________的途径,阻碍了中国___________的发展。
28、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_______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29、“光武中兴”
(1)东汉建立:25年,西汉宗室________重建汉朝不久定都________,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
(2)统治措施:
类型 | 内容 |
政治 | 平定一些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 |
加强皇权,增强________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 |
裁并________,裁减官吏,节省开支 | |
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 |
经济 | 清查全国________、户口数量 |
释放奴婢 | |
思想 | 重视________ |
(3)结果: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
30、自________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①________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
②北宋灭亡,大批________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________地位
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语称“________,________”
31、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1)从17世纪开始,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殖民侵略活动的主角,加快了亚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
(2)在南亚,17世纪初,英国人来到印度。英国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采取_________________、侵占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手段,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
(3)在东亚,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___________________,使中国逐步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1910年,日本吞并了_______________。
32、《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________
33、民族迁徙
(1)背景:蒙古三次西征。
(2)表现
①由东向西迁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14世纪后,他们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
②大批移民自西东迁,进入中国中原地区。他们来自不同地域,说着不同的语言,被称为“_________”,他们中的大部分后来融入汉族和蒙古族。
③蒙古西征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_________有所改变。
34、____是比较客观、公平的考试制度
35、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为英国或联合王国,由大西洋中的不列颠群岛组成,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北部及附近许多小岛组成,有时称“英伦三岛”。这个国土面积仅为24.4万平方公里的国度,却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请回答:
(1)英国在世界近代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做出了哪些开创性的贡献?
(2)有人认为“18世纪到19世纪的世界是英国人的世界”,请结合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中期的相关史实加以简要说明
36、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37、近代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关系?为什么说“另起炉灶”就使中国在政治上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38、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39、2006年开始,中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中国实行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退出了历史舞台。搜集资料,了解取消农业税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