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将下列古文《于令仪不责盗》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查字典。

“曝”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在字典中,“曝”有两种读音:pù;bào。在“一日曝书画”中“曝”的读音为________,解释为________

3、词句训练。

(1)“瞟”表示看的意思,请你再写出两个表示看的意思的字:__________   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路边的小杨树忽然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

②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是挂着珍珠玛瑙。( )

③我的心像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一样。( )

4、看拼音,写词语。

kǒu shào   shǒu qiānɡ   hàn  zi  shāo  huǐ   ɡuǐ  zi

                   

  ɡuàn     fánɡ wàn    chuí tóu  sànɡ 

       

 

5、看拼音,写词语。

jīng   yíng( )   ǎi( ) sōng   zhī( ) jùn   ( ) juàn   liàn(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 ,清风 。稻花香里 ,听取 一片。

七八个 ,两三点 。旧时 社林边,路转溪桥

【1】将这首词补充完整。

【2】这首词描写了人们熟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________、桥等景物。

【3】选一选。(填序号)

(1)( )是词牌名,( )是题目,两者之间的标点符号是( )

A.夜行黄沙道中       B.西江月

C.间隔号          D.顿号

(2)这是一首描写( )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

A.草原风光       B.田园风光

C.城市风光       D.海边风光

【4】这首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结合语境给划线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 

凉月如眉挂柳湾。___

A.圆圆的月亮。     B.新月。

越中山色镜中看。___

A.越过中间。     B.周代诸侯国名。

③兰溪三日桃花雨___

A.桃花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B.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2根据下面的画面,写出合适的诗句。 

①一弯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_________________

②鱼群在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的正误。 

①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清新灵妙地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___

②首句写行舟看见的江岸边的景色,因为是雨后的春夜,因此皎洁的月色显得更加清澄。___

③古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从“桃花雨”一词可以判断出来。___

④“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___

8、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古诗练习。

闻宫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下列诗句中标下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初闻泪满衣裳涕:眼泪。

B. 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妻子和儿女。

C. 漫卷诗书喜欲狂漫卷:慢慢卷起。

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材料二]壮阔七十载,奋进新时代。2019 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余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共和国70华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

【1】“中国梦”就是_________;“中国梦”的具体体现为________;实施的途径是________

【2】我们依稀还记得10月1日天安门广场恢弘壮丽的国庆大阅兵,我们也不曾忘记《开国大典》中的壮观场面,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朋友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句子,完成后面的练习。

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1)给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2)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了海岛战士的感情。

 

11、   翻越大雪山

A.山上云雾缭绕,山风卷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战士们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战,有的包着被子,有的裹着毯子,有的披着老羊皮,可都不顶用。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人们头昏脑涨,呼吸困难。体弱的人,走一步,站一会儿,喘一阵儿。这时候,谁要是停步坐下来歇歇,就会再也起不来了。因此,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前进。

这时,有一位名叫江良兰的战士突然倒下了。同志们赶紧上前扶起他,一摸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大家含着热泪,在冰雪上刨了个坑,安放下战友的遗体,用雪埋起来。

一位指导员,左手拉着一个小战士,右手扶着一个患病的战士,三个人在风雪中顽强地前进。因为风雪太大,连饿带冻,那个有病的战士迈不开步子,渐渐地连站也站不住了。指导员搀扶着他,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快到山顶的时候,阵猛烈的风雪迎面扑来,那个有病的战士一个踉跄,一头栽倒在雪地上。指导员和小战士赶紧把他扶起来,发现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他望着指导员和小战士说:“指导员,你们走吧,不要管我了。”

指导员连忙说:“不,不管怎样,我们也要一起翻过雪山。”

那个战士两眼噙着热泪,摇摇头吃力地说:“你们快走吧……这里不能久待呀,要不然……”话未说完就昏迷过去了。

指导员望着茫茫无际的白雪,心想:“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背着他走,即使是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也要挪过山去。”指导员脱下自己仅有的一件夹衣,披在已经昏迷的战友身上,然后把他背起来,带着小战士,继续向上爬去…

人们经过异常艰难的攀登,终于爬到了山顶。B.这时候天气突然转晴,强烈的阳光照射在晶莹的白雪上,特别耀眼。战士们举目远眺,只见千里冰雪,银装素裹;再低头俯视,山下的队伍像一条灰色长龙,在雪海里游动,蜿蜒而上。

当天晚上,红一方面军的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翻越了大雪山,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两支部队的战士欢呼着,跳跃着,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1短文首先叙述了红军翻越大雪山时遇到的各种困难,接着用_____的写法记叙了_______________的场面。

2阅读短文第一自然段,从“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浑身哆嗦”“牙齿打战”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从“头昏脑涨,呼吸困难”“谁要是停步坐下来歇歇,就会再也起不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六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请展开想象,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A、B两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手比头高

常记起父亲发脾气的样子:眼睛直直地瞪着你,喋喋不休地高声数落。在我顶嘴拒不认错的时候,他甚至会粗鲁的攥紧老拳,连眉毛都竖起来,样子可怕极了。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那些日子,我讨厌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对于父亲给予我的“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之类的评价嗤之以鼻。当时我对生活对工作都有很多自以为得意的想法,并(       )地将我的想法告诉朋友、同事。我拥有许多听众,他们都愿意听我演讲。我(       )地对家人说:“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演讲是一门实用性恨强的艺术,拥有听众,就拥有成功。”父亲朝我一瞟:“这么说,你的知音可多了?”我愈发得意起来:“那还用说,当然啦!”我忘情地等着父亲更热烈的赞扬。

可是我想错了,我抬头看见坐在对面的父亲正一脸怒气地盯着我。他眉头拧起来,脸绷得紧紧的,把筷子放在一边。我感到惊愕,避开父亲的目光,自言自语地说:“我哪儿说错了吗?”“你以为你都对?”父亲几乎是(       )地说:“你错了!”我忍不住叫了起来:“不,我是对的!不对的是你。这么粗鲁,这么武断,这么不理解人,你真让我受够了!”“闭嘴!”父亲的手似乎有些颤抖,他腾地站来,挥着胳膊大声命令我:“把手举起来!”

我无法理解他,觉得他非常可笑。就想走出房间,然而,没等我跨出房门,就被父亲一把抓住了。他紧紧握着我的胳膊,使劲让我转身。我看见父亲已鬓发花白,愤怒使他的脸涨得紫红紫红的。我从对峙中软下来,让他把我拽回餐桌旁。他把我按到椅子上坐下,口气严厉的说:“叫你举手,不服气?你把手举起来,我要你好好看看,手比头高!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无论什么时候,干总是第一重要的。不管你想得多好,讲得多好,你都得要干,要动手干!夸夸其谈,只能一事无成,你难道想做那样的人?”父亲一口气说下来,我在他的眼中看到有泪光闪动。

“手比头高!”父亲的这一席话如同掠过平岗的疾风,一下子启开了我的心智。我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浮躁与浅薄。望着父亲因激动而泪光盈盈的眼,我感受到了他急切却深沉的期盼。那是父亲对儿子才会有的期盼!我浑身一热,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可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几年过去了,当时最想对父亲说的那句话一直在心头:“父亲,错怪您了,我不知错怪了您多少回!谢谢!”

【1】将下列词语的序号填在文中恰当的位置。

A.咬牙切齿        B.眉飞色舞        C.迫不及待

【2】用“﹏﹏﹏”画出能代表“我”自以为得意的想法的句子。

【3】“手比头高”的真正含义应该是(          

A.手比头高贵。

B.不管你想得多好,讲得多好,你都得动手干,干总是第一重要的!

C.做事不用说,不用想,只要做就好。

D.父亲总让“我”把手高高地举起来。

【4】文章最后一段画横线的句子,包含了作者对父亲的______之情。

【5】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与感悟。

打水漂儿

水乡孩子的玩耍,总也离不开水——打水仗、赛长泳,这是对水性的锻炼;划船、掏蟹、捕鱼,这是对技能的培养。还有一种玩耍,则是玩灵巧、玩机智,这就是打水漂儿。水乡的男孩子女孩子,大都会玩打水漂儿,玩得好却不那么容易,得有一定的巧劲儿。

打水漂儿,就是找几块瓦片儿,顺着水皮儿撇向远处,瓦片儿就会像蛇一样蹿走,河面上立刻出现一长缕的波纹儿,非常好看。玩打水漂儿的高手,可以撇出十几米远,有的还带着“嗡儿嗡儿”的响声。如果有几个人同时在玩,无形之中就要比试一番高低,那一阵阵的笑声、喧闹声,伴随着水漂儿的响声,在河岸上悠悠地回荡。

我喜欢玩打水漂儿,只是没有别人玩得好,瓦片儿到了我的手里,不是蹿得不远,就是“扎猛子”(钻进水里),常常惹得小伙伴们笑。尤其是在比赛打水漂儿时,越是想打得好越出乱子,倒数后几名总有我的份儿,所以让人讥笑为“老疙瘩”。好像只有那么一次,我手中的瓦片儿,不知怎么使对了劲儿,一下子蹿出十来米远,我这个“老疙瘩”着实地威风一回。从此以后,我也就越发想玩了,不过像这么好的成绩,后来再也未出现过。

长大成人之后,常听人说打水漂儿,开始以为,就是说的这种玩耍,渐渐才明白,原来是把干事情马虎、不怎么踏实叫打水漂儿。仔细想想也蛮有道理。这时我不禁暗笑起来,心想,按照这样的说法,我当初当“老疙瘩”,打不好水漂儿,瓦片儿净往河水里钻,岂不是“表现”得很好吗?

可惜玩耍毕竟不是生活,时光更不会倒流回去,这些童年的往事,如今还留在记忆中,总还会有些益处吧。我这样想。

1连一连。

打水仗、赛场泳                   技能的培养

划船、掏蟹、捕鱼                 玩灵巧、玩机智

打水漂儿                         水性的锻炼

2“所以让人讥笑为‘老疙瘩’,对”老疙瘩“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方言)最小的儿子或女儿 B.技术最差的人 C.失误,如面疙瘩、米疙瘩   D.不易解决的问题

3打水漂儿除了是一种玩耍,还有什么特殊的含义?用“     ”在文中划出来。

4读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我”打水漂儿的经历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声,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并未泯灭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琴弓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1】请你根据故事内容给文章定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恩重如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简要概括文章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为什么多年之后,阿炳能从泉声里听出这么丰富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第5自然段,按已经划分好的层次,概括说说第一层和第三层的主要意思。

第一层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

【6】此刻,假若你的耳边响起了“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的《二泉映月》二胡曲,你的眼前会浮现怎样的画面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闰土是闰月生的,五行缺土。 他的父亲叫他闰土。(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们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还是我的记性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将句子换一种说法,使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为反问句。

1.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想到母亲,我就泪流不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能让两个孩子和死人待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忘不了那个卖书的残疾青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鸥们不愿意让老人离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噪子很干。(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照样子,用拟人的手法写写你对时间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一定会兴旺起来。(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的心情不同,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根据所给语境写几句话,使情境更丰满,心情好时,看到盛开的月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厚墩墩的云彩遮盖住了太阳。(改为字句和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点儿跳跃。(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父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困难面前,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我会作文。

那天,下着毛毛雨,在人来人往的公交车站站台上,只见一个身体佝偻,拄着拐杖的老奶奶,正颤颤巍巍地拿着手机焦急地找着健康码。忽然……

要求:1.根据以上情境提示,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2.把故事写完整,情节要吸引人。3.题目自拟,450字以上。

温馨提示:不要在文章中出现你的学校、班级和真实姓名。

那天,下着毛毛雨,在人来人往的公交车站站台上,只见一个身体佝偻,拄着拐杖的老奶奶,正颤颤巍巍地拿着手机焦急地找着健康码。

忽然,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