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课文内容和积累完成填空。

(1)传统节日习俗众多,详略得当的描写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老舍先生描写北京的春节,重点描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__________、正月初一、__________这几天的民风民俗,其他日子则略写;《腊八粥》一文,主要叙述了等粥和喝粥这两件事,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__

(2)阅读古诗,可以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古诗《寒食》中介绍寒食节禁火的诗句是:“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五夜望月》中描写中秋节望月怀远的传统习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古人还有许多描写中国传统佳节习俗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迢迢牵牛星》中描写牛郎织女隔水相望却不得相见的诗句是:“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长歌行》中劝人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梗概,完成思维导图。

3、_____的阳光    _____地照耀    _____的阴影

_____地等候    _____的手臂    _____的神色

_____地说      _____地喊道    _____的小狗鱼

4、画龙点睛。(补充词语)

( )(  )如生   ( )而(  )舍

 (  )不(  ) ( )( )欲聋

)云( )志 积( )成(

5、先写出加点字词的意思,再写出句意。

1.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

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___________________

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_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君: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叶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诗句中“潜”字运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饱含诗人___________的心情。

2用自己的话写写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3这两句诗写出了______的美丽景象,“____”与“______”相互映衬,不但点明了云厚雨足的特点,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4诗人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 )

A.触觉 B.听觉

C.视觉 D.嗅觉

5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喜”是这首诗的情感主线,全诗不着一个“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夫带来丰收的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C.诗的最后两句是想象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枝头。

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7、读古诗,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生气:____________________

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希望上天能重用有用的人。

B. 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打破常规,重用人才。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纤(xiān qiàn

盈(yín yíng

脉(mò mài

2这首诗选自《________》。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迢迢牵牛星》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绸缪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片段一)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老舍《北京的春节》)

(片段二)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的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从腊月二十三日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

(冰心《童年的春节》)

1片段一和片段二都是围绕过年“_______”这个词来写的。读着片段一里画线的句子,不禁让我们想起《元日》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这两个片段的描写,你觉得下列对联中,最适合贴在图中大门两侧的一项是(   )

A.上联:十年风雨同舟济   下联:百岁贺宴满堂欢

B.上联:佳节清明桃李笑   下联:野田荒冢只生愁

C.上联:欢天喜地辞旧岁   下联:张灯结彩迎新春

D.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   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10、课外阅读。

陌生人的红苹果

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第58次列车。

我躺在铺位看杂志,听到一声温柔的(a):“小姑娘!”侧过脸,对面铺位上那位陌生妇女扬着手里的一只红苹果,对我说:“喜欢吃这个吗?”我笑笑,摇摇头。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到我枕边,我只好有礼貌地(b)。

夜深人静,拿起那只红苹果仔细地看,那是一个很精致圆润的华盛顿苹果,发出诱人的香甜。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我苹果呢?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一口“陌生人”送的苹果,结果中毒……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

第二天一醒,发觉对面的铺位已经空了,苹果仍在我枕边,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

“小姑娘,早上好!我知道你怀疑我的好意,不敢吃。女孩子出门在外多一个心跟是好的,不怪你。苹果是我到广州开会时一位朋友送给我女儿的,可我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昨天一见你,便觉得你很像我女儿,一样留着长头发,一样长着大眼睛,一样穿着牛仔裤,一样喜欢静静地看书,于是我猜你也和我女儿一样,喜欢吃苹果……”

我很内疚,她能把我想象得同女儿一样可爱,而我却没有把她想象得像母亲一样可信。

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

【1】根据短文内容,文中a、b两处的括号里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

A.呼唤B.呼喊C.道歉D.道谢

【2】“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中“警惕”的意思是( )

A.犹豫不决

B.高兴、愉快

C.小心谨慎

D.觉察

【3】“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的原因是( )

A.“我”并不喜欢吃苹果

B.“我”怀疑妇女的用意,不敢吃

C.“我”接受的是一个陌生人的苹果,觉得不好意思

【4】“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除了这个“苹果”,“我”还得到了( )

A.很多红苹果

B.那位妇女给“我”的纸条

C.那位妇女对“我”的关爱

【5】“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一口‘陌生人’送的苹果,结果中毒……”你读过这个童话故事吗?你能再提供两点有关这个童话故事的信息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这个红苹果引出“我”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按提示把相关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保持敏锐的感情,称为___________

②对别人的行为不很相信,称为___________

③内心考虑、计划,称为___________

④内心感受惭愧不安,称为___________

⑤从“_______”这个词可以看出,“我”对那位妇女的态度已从______转为信任。

【7】文章中的“我”以及那位陌生妇女,哪一位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请选择其中一位,谈一谈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稻草人(梗概)

稻草人在看守着田地,新出的稻穗一个挨一个,星光射在上面,有些发亮,像顶着一层水珠,有一点儿风,就沙沙地响。稻草人看着,心里很高兴。他想,今年的收成一定可以使他的主人——一位可怜的老太太——笑一笑了。她以前哪里笑过呢?八九年前,她的丈夫死了。她想起来就哭,眼睛到现在还红着;而且成了毛病,动不动就流泪。她只有一个儿子,娘俩费苦力种这块田,足足有三年,才勉强把她丈夫的丧葬费还清。没想到儿子紧接着得了白喉,也死了。她当时昏过去了。只剩她一个人了,老了,没有气力,还得用力耕种,又挨了三年,总算把儿子的丧葬费也还清了。可是接着两年闹水,稻子都淹了,不是烂了就是发了芽。她的眼泪流得更多了,眼睛受了伤,看东西模糊,稍微远一点儿就看不见。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哪里会露出笑容来呢!可是今年的稻子长得好,很壮实,雨水又不多,像是能丰收似的。所以稻草人替她高兴。这时候,突然一个小蛾飞来,是灰褐色的小蛾。稻草人立刻认出那小蛾是稻子的仇敌,也就是主人的仇敌。稻草人想赶跑小蛾,但他动不了,不能将蛾子赶跑,只能眼看着蛾子把稻子一点点地破坏掉。这时一个渔妇在捕鱼,她的孩子不停地咳嗽,但她不能管得上孩子,稻草人是多么想帮助孩子呀,但他是个稻草人不能动。这时渔妇的鱼桶里多出了一条鲫鱼,鲫鱼想向稻草人寻求帮助,但稻草人不能帮到鲫鱼。然后又发生了事情,有个女子想自杀,稻草人不能阻止。整个夜晚,稻草人都沉浸在悲伤的气氛里。第二天早晨,农人从河岸经过,发现河里有死尸,消息立刻传出去。邻近的男男女女都跑来看。嘈杂的人声惊醒了酣睡的渔妇,她看那木桶里的鲫鱼,已经僵僵地死了。

1用“____”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uì huì)     睡(gān hān

2稻草人在夜间遇到了几件惨痛的事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过短文,你认为稻草人的品质特征是(  )

A.追求自由,向往大自然。

B.嫉恶如仇,见义勇为。

C.忠诚、尽职、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

D.历经苦难,饱经风霜。

4“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哪里会露出笑容来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稻草人的经历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全文。

端午日(节选)

沈从文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旧是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

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中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1】从文中可知,端午节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在划龙船比赛中,作者详写的部分是(  )

A.被选中的小伙子怎样练习划船。

B.比赛中划船的人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C.比赛中两岸人的呐喊助威。

D.船只的形式。

【3】在划船竞赛中,桨手是怎样做的?用“  ”画出文章中的相关语句。

【4】从第1自然段的描述中,我们知道文章的内容是作者回忆三五十年前的事情。作者为什么对许多年前端午节划船竞赛印象深刻呢?想一想,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揠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    

(1)把文中缺失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2)解释词语。

芒芒然:   病:     揠:  

(3)这个故事说明一个   的道理

 

14、阅读理解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1】阿瑟林斯基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提出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的实验证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变换下列句子的句式:

(1)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很不喜欢体育锻炼,算不上好学生。(用关联词语把句子连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照样子,转换句子。 

例:父亲说: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 

父亲说,他的糖葫芦蘸得均匀。 

他经常说:还不如我闺女呢,太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乐园。

1.孙悟空把妖精打死了。(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白骨精就甘心这样让唐僧走了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觉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是吴王坚持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①今天,人民子弟兵非把这段溃口堵上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秋天,树叶从枝头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乐园。

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我们经历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时刻面临着选择,面对困难,你选择了“信念”还是“退缩”?面对成功,你选择了“谦虚”还是“骄傲”?面对失败、痛苦,你选择了“坚强”还是“放弃”?面对诱惑,你选择了“拒绝”还是“接受”?请以“选择__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先补好题目再作文,内容具体,语句通顺,通过具体事例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字数4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