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书写准确无误的一组是(  )

A.酷署   酬谢   精巧   应接不瑕

B.胆怯   饱览   允诺   不可计数

C.谜惑   瘦弱   猎豹   众星拱月

D.领略   警觉   爱幕   心旷神怡

2、下列关于场景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A.烘托了儿子的惶恐无助和对母亲的依恋

B.烘托了母亲对儿子的担心

C.暗示儿子的学习环境恶劣

D.渲染了分别时纷乱的氛围

3、五(3)班举行期末复习会,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赵虹说《景阳冈》是写“武松打虎”的故事,文中写武松喝酒与打虎并无关联。

B.李东说甲骨文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C.夏明说《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说明性文章,说明了威尼斯小艇的构造和功用。

D.小亮认为胡夫金字塔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精彩再现。课文你会背了吗?好好回忆,认真填写。

(1)太阳把给_______的信写在天上,片片云彩就是________的信笺。白云写的是_______,红云写的是_______,金云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越写越多,________越写越重,支撑不住的________,就从那里__________地飘落。

(2)我要写给那些被我们遗忘的伙伴。一封写给________,一封写给________,一封写给________,一封写给灰蒙蒙的云天。为改变它们的________,让我发出一篇绿色的________,再告诉它们,我在________着,期待着它们更动听的________。

5、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_________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的一种_________。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2.《落花生》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人要做____________,不要做______________,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__________________,非是藉秋风。

4.“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这几句话的主要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_,空悲切。

6.__________________,穿尽红丝几万条。

7.______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8.山外青山楼外楼,__________________

9.红日初升,__________________。河出伏流,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林杰《乞巧》)

(2)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飞)

(3)由俭入奢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光)

(4)心既到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人谈读书》)

(5)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中国说<节选>》)

(6)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其一>》)

(7)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示儿》)

(8)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7、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或近义词。

反义词:精彩—( )       严厉—( )       自豪—( )       赞赏—( )

近义词:鼓舞—( )       警告—( )       兴奋—( )       节省—( )

8、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壮观~____ 和蔼~____ 营救~____

反义词:破坏____ 慷慨____ 富庶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内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选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小标题(     )来概括。

A.听闻噩耗

B.痛失爱子

C.艰难抉择

【2】选文画“ ”的句子是对毛主席的________________描写,画“        ”的句子是对毛主席的______描写,选文中的一处心理描写是_______ 。从这些描写中我能感受到毛主席在得知爱子为国捐躯的消息后______的心情。

【3】“青山处处埋忠骨,________。”这两句诗高度概括了毛主席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祖国的抉择,表现了毛主席既有常人的情感,也有伟人的胸怀。

10、课内阅读

慈母情深(节选)

①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②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③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④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⑤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⑥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联系上下文,说说从第①段的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母亲和“我”两个角度回答)

_______

【2】第②段对旁边一个女人的描写属于___(正面   侧面)描写,既能反映母亲挣钱的_____,也能烘托母亲对“我”____

【3】第④段运用了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_________的工作状态。

【4】在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认为他“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

【5】“酸”的意思有:①像醋的气味或味道;②悲痛,伤心;③微痛无力。第⑥段中的“酸”字应选第__(填序号)种解释。你认为作者攥着钱跑出去的时候,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

11、短文

我的名字叫大树,是森林家庭中的一员。我们的大家族是人类的特别“卫兵”。为了保护人类的环境,我们特别“卫兵”像魔术师一样,有时变成“工厂”,有时变成“机器”,有时又变成一种“特种板”……

我们大树的第一个本领,就是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要是没有我们这个规模巨大的氧气制造工厂,地球上的氧气早就被人类和各种生物吸完,生命也就不存在了。

我们大树的另一个本领是消音。噪音是人类的大敌,不仅干扰人们的谈话、通讯,影响人们的休息,而且长期受噪音影响,还会使入听力减弱,使心脏、血压、神经等出现异常。而我们大树,却站在抗噪音的第一线。我们手拉手,组成一道道“隔音板”,随风摇摆,声波刚来就被驱散了。你看我们的本领大不大?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用短文中画线的词写句子。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大树是 家庭中的一员,是人类的特别“ ”。短文写了它的两个本领,第一个本领是   ,第二个本领是

4.噪音对人类有哪些危害?请在文中用 画出有关语句。

5.日常生活中,大树还有哪些用途?请至少写出一种。

 

12、阅读理解。

白鹭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   ),减之一分则嫌(   ),素之一忽则嫌(   ),黛之一忽则嫌(   )。

⑥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⑦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⑧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⑨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将下面的字依次填入文中的括号里,最恰当的一组是(   )

A.黑 白 长 短 B.长 白 短 黑 C.长 短 白 黑 D.黑 短 白 长

2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B.本文的第①段和第段在行文中是首尾呼应的关系。

C.本文的第⑤段运用了排比句式,突出了白鹭匀称的体态和协调的色彩。

D.“歌未免太铿锵了”,这是说其他鸟唱的歌太响亮了,以此反衬白鹭宁静悠然的美。

3本文赞美的是白鹭,为何要在文中加入对朱鹭、苍鹭的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第⑥—⑧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起一个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

红日初升,______________。河出伏流,______________。潜龙腾渊,______________。乳虎啸谷,______________。鹰隼试翼,______________。奇花初胎,______________。干将发硎,______________。

【1】按原文填空。

【2】这里用了生动的比喻把少年中国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样的比喻具有象征意义,请读一读,连一连。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美好未来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奋发有为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灿烂前程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发展无可限量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突然崛起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巨大声威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冲天气势

【4】这里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的光辉前景,歌颂了______________的勇于担当。

14、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忆读书(节选)

①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       ),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②此后,我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③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       )”的结局。

……

④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1】选文中作者主要回忆了“我”小时候读《______》的故事。

【2】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序号填写在文中的括号里。

A.一丝不苟             B.津津有味             C.合久必分             D.分久必合

【3】“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与“居然越看越明白”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4】你从作者“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的两次“哭”感悟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

【5】读一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作者从读书中收获了快乐,明白了道理。联系实际,说说你在读书中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生命的感动

生日那天,妈妈郑重其事地拿出几件东西给我看。那是什么?是我小时候用过的东西,哎呀,太难为情了,快收起来吧。

一双用绒线一针针钩出来的小鞋子,一件粉红的围兜,一个大眼睛的娃娃,还有一本从我出生到上幼儿园的影集。

妈妈说:“这些东西我一直保存着,想等你长大了给你看。现在你不小了,这些记录你成长的物品,也许能让你感受成长的快乐和对生命的热爱。”

爸爸在一边笑,他似乎沉浸在我小时候天真可爱的乐趣中。他闭着眼睛回忆道:“那天,我把你妈妈送进产房,就在外面焦急地等待。第一眼见到你,我那个开心啊,没法说。你静静地躺在小床上,像草叶上的露珠一样轻柔,小脸红扑扑的,像玫瑰花瓣一样美丽。你是爱与美的珍品,让我们无比欣喜,有女儿真好!”

“寒冬腊月,你用的尿布都是先放在我怀里暖热了才给你用的。”爸爸又说。我听了心里也暖暖的,爸爸的爱更让我怦然心动。

我仔细打量那双小小的鞋,简直无法相信我的脚曾是那么小。打开影集,哇,刚出生的我也这么一丁点儿,什么也不懂,只知道把自己的手往嘴里塞,一会儿哭,一会儿笑,那是我吗?不可思议。爸爸妈妈真有本事,把这么一点儿大的小东西养育成现在的我,多不容易。

我幼时娇小孱弱,听外婆说经常要送去医院吃药打针,还常常发生点意外。有一次,保姆不慎将热水瓶放在我玩耍的小桌旁,被我碰翻,滚烫的开水把我的双脚烫得像两只红萝卜。幸亏及时送医院,要不我早成了残疾人,现在我的脚上还留有淡淡的疤痕。还有一次,我从木马上摔下来造成脑震荡,妈妈每天以泪洗面,在医院陪伴我度过漫长的治疗时间。

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妈妈将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凝聚到我的身上,她为我唱歌,为我朗读诗歌和童话,音乐和诗歌融入了我幼小的心灵。

望着面前孩童时用过的物品,我的眼睛有些湿润。

十多年生命的每一个日子,我始终被爱包围,无论我用什么形式来回报我的爸爸妈妈,也只不过是滴水之于长河,那份感动将会伴随我的一生。我将尊重因爱而孕育的所有生命!

【1】父母为什么一直保存着“我”小时候用过的东西?用“______”画出来。

【2】短文写了“我”回忆自己成长中的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在第一眼看到“我”的时候,感受怎么样?请你用简短的话语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多选)

A 父母之恩是难以回报的,因为父母的爱像江河一样博大 。

B “我”要像父母爱“我”一样去爱所有的生命。

C 父母之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D 回报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5】你的父母一定为你保存着儿时用过的东西,找出来,感受成长的快乐,体会父母的爱,然后写一写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提示:中国民间故事中有很多历史人物,他们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品质,人们有意把很多美好的品质集中在他们身上,口口相传。请阅读《陶渊明授学》,回答问题。

陶渊明授学

①陶渊明归隐田园以后,乡邻中有个读书少年来向他求教,开始是毕恭毕敬地施了礼,然后诚恳地说:“老先生,我常敬佩您的渊博学识,不知您在少年读书学习时,有什么妙法?小辈在此愿听指教。”

②陶渊明一听面前的少年是来向他讨学习妙法的,觉得十分幼稚可笑,便仰面捋须哈哈大笑:“天下哪有什么学习妙法?真是荒唐,荒唐!”

③但他突然收住了笑声,心中很有些歉疚,觉得作为一位前辈长者,对晚辈后生应当循循善诱,哪能耻笑他们呢!于是,他严肃地对少年说:“学习是绝无妙法的,而只有笨法,勤学则进,辍学则退呀!”

④那少年听了,似懂非懂,仍然不甚明白。陶渊明便拉着少年的手,来到他亲手耕种的那块稻田旁边,指着一棵尺把高的禾苗说:“你蹲在禾苗前,聚精会神地瞧一瞧,它现在是不是在长高呢?”

⑤少年便蹲下身子,目不转睛地瞧着,可是直到盯得眼睛酸痛了,那禾苗仍然和原来一样,一点儿也不见长高。他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

⑥陶渊明反问道:“真是没见长吗?那么,春起的苗芽,又是怎样变成这尺把高的呢?”

⑦少年摇摇头,回答不出来。陶渊明便耐心地启发诱导说:“这禾苗是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啊!可是我们的肉眼察觉不到。读书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知识的增长,也是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有时连自己也察觉不到。但只要持之以恒,勤学不已,就会由知道很少逐渐变为知道很多。所以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⑧陶渊明说完,又指着溪边一块大磨石问道:“你再看看那块磨石,为什么会出现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

⑨少年随口答道:“那是磨损的。”

⑩“那你可曾见过,它是哪一天被磨损成这样的吗?”

少年想了一想,说:“不曾见过。”

陶渊明又因势利导地说:“这是农夫们天天在它上面磨刀,磨镰,磨锄,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地磨损的,绝不是一天之功啊!”

少年心想,老先生讲这磨石,有什么用意呢?陶渊明看出了少年心中所想,便接着说:“从这磨石,我们也可以悟出另一个学习的道理来,这就是‘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学习一旦间断停止,所学的知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忘掉!”

听了这一席话,少年恍然大悟,完全明白了“勤学则进,辍学则退”的道理,连忙叩首拜谢:“多谢老先生指教,小辈再不敢妄想什么学习妙法了。”

说完,诚心实意地请陶渊明给他题词留念。陶渊明高兴地拿起笔来,一挥而就,只见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节选自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中国民间故事精选》)

【1】联系上下文,推想选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毕恭毕敬____________________

循循善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②段和第③段是对陶渊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3】陶渊明是怎样“循循善诱”让读书少年恍然大悟,明白“勤学则进,辍学则退”的道理的,我能结合故事内容完成下表:

道理

事例

勤学则进

___________

辍学则退

________________

【4】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直到今天仍旧吸引着我们。我来简述《陶渊明授学》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与欣赏。

材料二:为了保障供水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节约用水,F市决定自2019年5月1日起调整自来水到户价格,并实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价格(收费标准只适用于本市)。

一、水量分档和水价标准。按月用水量计算,将居民家庭全月用水量划分为三个阶梯,水价按阶梯递增。每户户籍人口在3人及以下的用水户,第一阶梯月用水量在12吨以下的,水价为2.4元/吨;第二阶梯月用水量在12~17吨之间的,水价为3.6元/吨;第三阶梯月用水量超过17吨的,水价为4.2元/吨。

二、人口为3人以上的家庭,每户每增加1人,每月各档阶梯水量基数分别增加4吨,由供水企业根据用户提供的居民户口簿,直接认定其阶梯水量的水价。三、阶梯水价实施范围为F市所有抄表到户的居民用户。四、调整后的自来水价格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价格自2019年5月1日起执行,2019年5月1日后对用水户的第一次抄表执行原价格,第二次抄表执行调整后的价格。

【1】材料一是关于材料二第( )条规定的直观图。

A.1

B.2

C.3

D.4

【2】小明家共3口人,2019年6月份用水18吨,他家该月的水费( )

A.按4.2元/吨缴

B.12吨按2.4元/吨缴,余下的6吨按4.2元/吨缴

C.按2.4元/吨缴

D.12吨按2.4元/吨缴,5吨按按3.6元/吨缴,1吨按4.2元/吨缴

【3】小刚家户籍人口5人,第一、二、三阶梯月用水量基数分别是( )

A.16吨;16~21吨;21吨以上

B.17吨;17~22吨;22吨以上

C.20吨;20~25吨;25吨以上

D.12吨;12~17吨;17吨以上

18、阅读

天上的星星

①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讨厌,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不曾明白的。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起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呵斥,我们只好蹑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了。

②“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

③我们都抬起头来,就在我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我们就好奇地数起星星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察觉,就明亮亮地出现了。呵,两颗、三颗、十颗……一时间,漫天满空,一片闪亮。

④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挑担的,也有提着灯笼跑的……

⑤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⑥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子里升上来了。它总是从那儿出来,冷不丁地,常要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先是玫瑰色的红,接着,就黄了脸,瞬间,它就又白了,极白极白的,夜空就笼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我们都不知道这月亮怎么啦,却发现星星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这使我们大吃了一惊。

⑦“这是怎么啦?”妹妹慌慌地说。

⑧“月亮出来了。”我说。

⑨“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

⑩我们面面相觑,闷闷不得其解。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属于月亮的,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嫌星星们不安分,在吓唬它们哩。

“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妹妹说。

我们都没有了话说。我们深深懂得大人的尊严,又深深可怜起星星了:月亮不在的时候,它们是多么有精光灵气;月亮出现了,它们就变得这般猥琐了。

我们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头走到门前的小溪边,要去洗洗手脸。

溪水浅浅地流着,我们探手下去,才要掬起一抔来,但是,我们差不多全看见了,就在那水底里,有着无数的星星。

“啊,它们藏在这儿了!”妹妹大声地说。

我们赶忙下溪去捞,但无论如何也捞不上来。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上,就偷偷躲藏在这里了。我们不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静静地躲在这里好了。

于是,我们都走回屋里,上床睡了。却总是睡不稳——那躲藏在水底的星星会被天上的月亮发现吗?可惜藏在水底的星星太少了,更多的还在天上闪着光亮。虽然他们很小,但天上如果没有它们,那会是多么寂寞啊!

大人么又骂我们不安生睡觉了,骂过一通,就打起了鼾。我们赶忙爬起来,悄悄溜到门外,将脸盆儿、碗盘儿、碟缸儿都拿了出去,盛了水,让更多的星星都藏在里边吧。

【1】理清文章思路,请将 “我们”的活动按顺序填在横线上。

发现星星→__________→议星星→捞星星→____________

【2】请根据提供的语境,仿写句子。

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挑担的,也有提着灯笼跑的……花园再也不是冷清的了,虫子们都在里边玩耍,有________,有_________的,也有_______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天上的星星”司空见惯,但作者以儿童的眼光和语气,将星星写得真切动人。

B.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细致地刻画了儿童善良天真的本性。

C.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作者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D.文章结尾内涵丰富,似在昭示:童年时代的自然纯真,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

【4】请结合短文内容,说说文中的“我们”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搭石》片段,回答问题。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 难道)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稳  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tiáo  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yàn  yàng),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文中画横线句子写的是(   )

A.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B.看得见的具体的美。

3用“ ”画出文章中的俗语,请你再写一句生活中常用的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语言运用。(用上礼貌用语改写下面这句话,使表达更得体)

喂,到阳光小区坐几路公交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我能用一种说明方法改写句子,说明事物的特征。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石拱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修改句子。

1.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调换词序,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松鼠通常一般一胎生三四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用带点的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表达

从下面的两个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完成一篇习作。

题目一:那一刻,我——

如果请你当一回小导演,把你的成长经历拍成电影,你最想拍哪一件事呢?回顾以前的生活和学习,你一定有许多感慨,或高兴,或得意,或自豪,或遗憾,或后悔……请把镜头对准事情发生的那天,记录一下吧!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通过一件事来写,要把事情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字数在400字左右。

题目二(探险记 ):——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第九次载人航天之旅,也点燃了全国无数学子的“飞天梦”。同学们,假如你也会飞,你想飞去哪里?会借助什么工具飞行?又会遇到哪些神奇的经历呢?请你发挥想象,开启自己的神奇探险之旅吧!

要求:

1.根据想去的地方:宇宙、沙漠、森林、荒岛、动物园……自拟题目;

2.合理、大胆想象,注意情节的转折;

3.字数在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