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区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字形及字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榆树 忧仇 心旷神怡(怡:快乐,愉快。)

B.河畔 红晕 应接不暇(晕:昏迷。)

C.屏幕 凛冽 面面相觑(觑:看,瞧。)

D.嫉妒 树稍 比翼而飞(比:紧靠,挨着。)

2、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       ),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A.新奇

B.好奇

C.新鲜

D.奇怪

3、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B.咆     

C.       

D.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写出带有下列部件的字,再组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知识梳理。

《圆明园的毁灭》这课文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____________,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诗文素养。

(1)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有林升《题临安邸》中“_____?”的追问;有张继面对江枫渔火时那“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孤寂忧愁。当然,诗中也有王维笔下那月照松林时“_______。”的幽静之美。

(2)民间故事,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课本里的民间故事有《__》、《___》;我还读过的民间故事有《__》,这个故事主要讲:___。(能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进行概括)

7、阅读课文,填空:  

1、古往今来,人们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这些小水滴对阳光的折射作用,才会有晚霞_________、闲云________、彩虹____________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

8、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香飘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 ) (2)使家庭、集体等分散。( )

【2】给短文拟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家人散步时产生了怎样的分歧?而我最终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这样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本文通过对一家人散步情形的描写,(     

A.赞美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B.表现了爸爸妈妈之间相濡以沫的真爱。

C.渲染了一种对生命、对亲人朴素而真挚的爱。

【5】生活中,你是不是也遇到过与家人意见分歧的情况?你的爸爸是怎么处理的?想一想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家乡有一向“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易于——_____ 平稳——______

假如——_____ 停脚——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协调有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影绰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句,把______ 比作_______

【4】这段话主要讲的是:( )

A.家乡的搭石很美。

B.我爱家乡的搭石。

C.过搭石的速度要快。

11、课内阅读。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1当乡亲们不肯搬家时,海力布是怎么想的?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2海力布为什么变成了一块石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力布的所想、所做,表现了他_________的宝贵品质。

12、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保护母亲河行动”标志:

材料二 

“保护母亲河行动”是一项大型的群众性社会公益活动,由保护母亲河宣传教育活动、保护母亲河工程和保护母亲河基金三部分组成,主要目的是动员包括青少年在内最广大的社会力量,在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等江河湖泊流域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防治污染,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意识、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作贡献。

材料三 

为了充分发挥“大手牵小手”的作用,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参与保护母亲河的活动,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员在老师们的带领和家长们的支持下,组织开展了“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的环保公益活动。少先队员们沿着护城河畔,分组分段清理白色垃圾、固体垃圾和废弃物,并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保护母亲河,为碧水蓝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1】读材料一,我知道这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徽标,徽标中重叠的________构成了________的形状,中间是蜿蜒而出的一条________。图案象征着众志成城保护母亲河,保护共同的家园。

【2】材料一中的徽标整个标识由深浅不同的绿色构成,这是因为(  )

A.绿色代表地球上的植物。

B.河水是绿色的。

C.绿色代表对母亲河的祝福和希望。

D.我们的家园是绿色的。

【3】“保护母亲河行动”不包括(  )

A.植树造林

B.保持水土

C.防治污染

D.过度放牧

【4】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员在“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的环保公益活动中是怎样做的?用“____”画出来。

【5】在“保护母亲河行动”中,你打算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乞  丐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流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啊,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

他向我伸出一只  ①、 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乞求帮助。

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有……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微微地摆着和颤动着。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 ②  的手……“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我变得  ③  的手指。

“哪儿的话,兄弟,”他吃力地说着,“这也应当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施舍啊,兄弟。”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惘然无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近义词: 衰弱—________ 乞求—________   搜索—________

3“红肿”“冰冷”“战栗”都是用来形容手的,给文中标序号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4乞丐和“我”分别从对方那里得到了怎样的施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第2自然段,用简练的语言描写你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的外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语段赏析屋。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第一句话总写松鼠的_______________的特征,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来写松鼠的外形。用“ ”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 ”的眼睛,写出了松鼠的 。特别是在写尾巴时,更加细致生动:先写其 ,把它比作“ ”,表现出松鼠尾巴的 ;再写 ,能“ ”,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形体的 之处。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蹲下的不只是身子

多可爱的一个孩子,虎头虎脑的,牵着父母的手高兴地嚷着,跳着。很多人都为孩子的情绪所感染,长途的劳累在孩子的笑声中慢慢消失。

大家就站在目的地野生动物园的门前,排队购票入内。看到售票窗口的玻璃上写着成人180元,小孩子半票,1.1米以下免票。

我问站在前面的孩子的父亲:他有多高?

孩子的父亲说:“1.3米。

那得买半票了。我说。

孩子的父亲并不做声,队伍慢慢移近窗口,只听到孩子的父亲在对孩子说:进门的时候把身子蹲下来。

孩子说:爸爸,你放心,公交车一样是不是?

孩子的父亲在他的头上摸了摸。

进门检票了,孩子在进门的一刹那,突然把身子努力地下来,做出一副十分滑稽的样子,只小小的唐老鸭移进了大门。

或许人太多了,售票员没有发现这位学鸭子走路的孩子。

孩子一进动物园,马上恢复了原样,又蹦蹦跳跳起来。

刹那间,我觉得十分难过,为那个孩子,也为孩子的父亲。为什么呢?在那么多人面前,毫无顾忌又顺理成章的。

孩子蹲下来的不只是身子,还有比金钱更宝贵的诚实。

1写出顺理成章的原意和在本文语境的意思。

2为文中划线字的选择恰当的用法。

前一个”________            后一个”________

A. 表比喻   B. 表比较   C. 表举例   D. 表猜测

3文章开篇概写小孩的外貌、动作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

4孩子的父亲在他的头上摸了摸传达出的信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诚实为话题写一段话,注意表达的意思要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特殊的墙

暑假里有一天,我做完作业,无意间打开电视机。这时,电视里正在播抗洪抢险的紧张场面。只见滔滔的洪水奔腾而下,抢险大军背着一包又一包沙袋,快速冲上堤坝。谁知水流湍急,沙袋刚扔下去,就被洪水冲走了,把一辆卡车推下去堵决口,谁知又被洪水冲走了。怎么办?怎么办?在这紧急关头,只见抗洪战士手挽着手,纵身跳入洪流中,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不是该用砖和水泥砌成的建筑吗?

面对这堵,我愕然了。这是一堵不平凡的,它是由堂堂七尺男儿之躯,是一颗颗燃烧着的爱国有民的赤诚的心垒成的。它完全可以与我国的世界之最的万里长城一样震惊中外,甚至比万里长城更伟大。

今天的社会上,不是还有一些人也在筑吗?他们是贪国家之财,用来堆砌个人的安乐窝。这种人,也许能在这堵里取得暂时的欢乐,但这堵迟早是要倒塌的。

面对此情此景,我再也坐不住了。我拿起自己心爱的储钱罐,跑出家门……

1用课文中加点的词语造句。(他在紧急关头总是沉着机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讲的三种,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其中的两种墙要加上双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作者跑出家门干什么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第一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希望你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筑起科学的健康堡垒”。

1健康是生命之本的正确解释是(   )

A. 草木的茎或根   B. 量词

C. 事物的根本、根源   D. 主要的;中心的

2每天四问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用横线②画出相关语句。

3陶校长的这段演讲中,从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向我们说明了________的重要性,最后希望我们树立________。

4选文中两个离不开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①的句子是________句,你能仿写一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现代文阅读

①在我老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古老的小小的水井。井台是青石板铺成的,有一个微微的坡度,井圈是一整块石头凿成的,里口圆,外面则是八角形。

②这口井是什么时候修成的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了。只有井口那些被井绳磨出的一道道深深的印痕,记载着它的年龄。

③井水很清很清,小时候,夏天和秋天的傍晚,我和妹妹常到井台上乘凉。我们趴在井图上,痴痴地往井里看,一颗一颗地数映在井水里的闪闪的星星.一面数,我心里一面想: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④井水很甜很甜(我们这里,把含盐量很少的淡水,就叫做甜水)。我们平常吃的,都是这井里的水,用它来浇菜,就更是极好的水了。妈妈浇菜的时候,常常带着我们。“快,拎水去!”妈妈一吩咐,你就能立刻听到我和妹妹在井台打水的嬉笑声。

⑤夏天,井水很凉很凉。有一次,六月份,山里的表叔给我们带来了一小筐新摘下来的红李子,妈妈接过手,马上把那一小值李子交给我说:“快去,把它吊任井水里!”我找了一根绳子,一头系住小筐,把它吊进了井水里;另一头,便拴在井旁的大树上。

⑥吃过晚饭,妈妈让我把李子从井水里提上来,拿到院子里,大家一起吃,新鲜的红李子,又脆,又甜,又有一股清香,而且被井水漫得冰凉!那可口的味道呀,我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

⑦那时候我常常想,现在我也常常想:那口古井,是谁开掘的呢?他们以自己的劳动,给后代带来了这么多的甜美和快乐。

【1】请摘录描写古井样子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写出了井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收大萝卜啦!妈妈从畦里把大萝卜拔出来。我和妹妹就把大萝卜抱到井台边,拎上水来,把大萝卜一个一个洗得干干净净。白白胖胖的大萝卜,顶着碧绿的大缨子,真是可爱极了!”

以上这段话放在第_______自然段后最合适,因为____________

【4】结合上一题,想想短文围绕井水写了几件事?填写以下导图。

【5】第⑥自然段中那“可口的味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适合做短文题目的一项是(     

A.井水

B.井

C.井边趣事

D.古井

【7】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常常想起那口井”呢?结合短文写写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竞技场。

1课文是采用拟人的写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什么?把它的活动比作什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写下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蟋蟀要选择怎么样的地址来做住宅?

3概括地说,蟋蟀的住宅外部有五个特点分别是什么?

4现在,你对蟋蟀一定有了新的认识,新的了解,谈一谈学了这一课后你的收获吧。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把下列每组中的两句话改成一句话,但意思不变。

我写了一首诗。我念给母亲听。

我去公园。我去打羽毛球。

我腼腆,我得意扬扬。

母亲一如既往地鼓励我,我还一直在写作。

 

21、句子练习。

1.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咱们就答应吗?(改为陈述句)

2.雪花飘落。(扩句)

3.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环绕着美丽的村庄。(缩句)

22、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②田忌微微一笑。

(1)这两句话都是对田忌的______描写,从句①中可以看出他______的心理;从句②中可以看出他______的心理。(后两空用自己积累的四字词语填写)

(2)加上不同的关联词语,将两个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让您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有人的眼睛都目不转睛地看着严监生伸着的两个手指。(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写话。

(1)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是不满意。

 

(2)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能写出好字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