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烽燧(suì) 戍兵(shù) 赪色(chēnɡ)
B. 彭蠡(lǐ) 巉然(chán) 潦缩(liǎo)
C. 营葺(qì) 徙倚(xǐ) 突兀(wù)
D. 山麓(lù) 嵌岩(qiàn) 干云霄(ɡān)
2、下列表格中有关中国文学常识的内容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著作 | 作(编)者 | 时代 | 体例 |
A | 《春秋》 | 左丘明 | 春秋 | 编年体 |
B | 《战国策》 | 刘向 | 西汉 | 国别体 |
C | 《汉书》 | 班超 | 东汉 | 断代史 |
D | 《资治通鉴》 | 司马光 | 北宋 | 纪传体 |
A. A B. B C. C D. D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逻辑错误的一项是( )
A.因为经常去北京、上海等城市参观学习,又肯动脑筋,他的见解往往比别人高明。
B.吴晗说过:“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所以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
C.会议开了一半了,张主任还没来,一定不是生病了就是路上又堵车了。
D.别看咱们组的李师傅貌不惊人,年纪又大,但思考问题时比谁都周密。
4、下列各项有关小说情节的对应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
A.瑞那夫人帮助于连取回一个装有人像的小纸盒,并马上烧掉—— 这个人像是拿破仑。
B.善良正直,父亲般关心于连,并推荐于连进贝藏松神学院—— 这个人是拉穆尔侯爵。
C.侠肝义胆,以经营木材生意为生,收敛并埋葬了于连的尸首—— 这个人是傅凯先生。
D.极痴恋、崇拜于连,亲手捧着于连头颅,并为其举行了葬礼—— 这个人是瑞那夫人。
E.倾心于连,并向神甫吐露心迹,却遭到了于连的断然拒爱—— 这个人是艾丽莎小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8月18日,全国卫生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广州成立,并推出一批卫生检疫新国标,这大大有助于对我国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防控,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B.最近,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三国正准备联合推行所谓的“蓝点网络”计划,意在对抗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进而拉拢“对华不满”的国家抹黑中国。
C.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进行家庭消毒时,首先应保持房间通风,每天保证早晚各一次通风,每次至少30分钟,使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进行流通。
D.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嫦娥四号”月球车正是为这样的目的而在月背成功软着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经济虽未发端于中国,却在中国充分发展,囚为中国有系统融会的哲学理念。两千五百年前,西方的毕达哥拉斯以分解的思维,从“万物皆数”开始揭示自然规律;而东方的孔子以系统的思维,从人的“德行”开始,力图发现人类社会的规律。数字经济的核心,不是“数字技术+传统产业”,也不是“数字技术+政府职能”,更不是“数字技术+社会生活”的简单叠加,而是“形和神”的有机结合,契合《另传》提出的“一阴一阳谓之道”、宋明理学家提出的“分一为二,合二为二”的观点。
数字经济发端于知识经济,发展于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成形为数字经济。二战后科技进步、全球知识生产使社会经济焕然一新。知识经济作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两翼。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的发展,知识的传播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信息科技强化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普及促进知识积累,推动人类向数字时代过渡,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表现形式。
(摘编自王锐《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因及路径》)
材料二:
目前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关键期。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推动我国从高投入、高产出、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向绿色、低碳、节能、高效的发展模式转变,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此外,数字经济创造新的消费需求,盘活存量,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同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数字经济是创新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数字经济集中体现了创新的内在要求。它是新技术革命的产物,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资源配置方式和发展理念。十八大以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催生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数字经济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实体经济,使之成为创新经济的驱动力和实现工具。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增强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数字经济发展改变工业经济所遵循的生产性规模效应,成了供应方和需求方的规模经济效应。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孕育了若干数字化巨头,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独角兽企业诞生在中国,而且已经形成不断扩张的数字化生态系统。
中国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巨大的用户市场,分别构成宏观经济方程中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以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石。随着数字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数据日益成为重要战略资源和新生产要素。数据要素涉及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等多个环节,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助燃剂”,对价值创造和生产力发展有广泛影响。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心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移。产业互联网以企业为主要用户,以提升效率和优化配置为核心主题,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摘编自《推动上“云”用“数”建设产业互联网》)
材料三:
第三届进博会相比于前两届而言,最大亮点莫过于深挖数字经济潜力,与数字经济结合更为紧密。这从侧面反映出,在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下,中国的消费潜力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而做好数字经济这门功课,将有力促进经济复苏回暖。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2%。不难看出,现如今数字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现有全球治理秩序中,西方国家无论在规则制定上,还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依旧处于优势地位,我国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总体还处在较低位置,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较弱。这些年,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全球经济遭受重大冲击,加之今年疫情影响,中国成为事实上的“增长发动机”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坚定支持者。而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积极推进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让世界发展搭乘上中国高水平的数字经济快车。
(摘编自黄日涵《数字经济是又一辆可供搭乘的中国快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字经济起源于中国、并在中国得到充分发展,数字经济的核心是“形和神”的有机结合,契合《易传》、宋明理学家提出的相关观念。
B.数字经济经历了漫长发展时期,发端于知识经济,得力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是数字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表现形式。
C.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推动我国发展模式的转变,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彻底改造传统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D.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孕育了若干数字化巨头,诞生了占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独角兽企业,己形成稳固、定刑的数字化生态系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为两翼,是二战以后科技进步、全球知识生产的重大成果之一。
B.数字经济是创新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将数字经济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实体经济,有利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C.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三成以上,在中国经济中作用巨大,深挖数字经济潜力,能促进经济复苏回暖。
D.在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形势下,我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目的是扭转中国在全球治理秩序的劣势地位,增强话语权。
【3】在当前形势下,关于如何大力发展我国的数字经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积极布局新基建,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
B.数字经济创造新的消费需求,盘活存量,助力传统产业改造。
C.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为数字经济“助燃”。
D.加速发展产业互联网,助力数字经济进入高级阶段。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闻道有先后,_________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_____________,悬泉瀑布,飞漱其间,____________,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优秀的古诗文影响着我们的精神视野,给予我们直面人生顺逆穷通的智慧和勇气。在《逍遥游》中,庄子借宋荣子形象,告诉我们要看淡世间荣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过于看重外界的评价;在《离骚》中,屈原告诉我们要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纵然死多次也决不后悔;在《行路难》中,李白告诉我们要乐观面对人生艰难,坚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想总会照进现实……从优秀的古诗文中汲取营养吧,让它浸润我们的心灵,点亮我们的人生。
9、补全下面句子。(任选6空)
(1)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2)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3)晓来谁染霜林醉?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
(4)___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5)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6)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7)________,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8)苟利国家生死以,_______________。(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____________________,未尝不呼父母也。(司马迁《屈原列传》)
(3)____________________忧思难忘。(曹操《短歌行》)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_________,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5)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直接表明不断积累善行而形成的结果的语句是:“____,____。”
(2)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渔人初到桃花源便被热情款待的句子是:“____,____。”
(3)杜鹃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蜀道难》中“________”一句渲染蜀道夜晚空寂苍凉的气氛;《琵琶行》中的“________”表现了作者被贬江州内心的孤寂悲愁。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①
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①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落日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席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暮云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
B.上片的景物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特点,其中实景是眼前的苍花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
C.“眉来眼去”写山水的美好,词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无生命的山水写得有生命有感情,以乐最写哀情,表达了浓重的离愁别绪。
D.“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中,“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此处是指陈季陵。而此时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
E.本词除了在景物描写上独具匠心,还大量运用了议论的写作手法,如下片中的“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就是议论句。
【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后赤壁赋》也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创作的一篇游记,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赤壁赋》写“适有孤鹤,横江东来”一方面表达了自己此时的高兴心情,一方面也为写自己的梦境做好了铺垫。
B.《湖心亭看雪》重在写雪后西湖奇景和游湖巧遇,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
C.《湖心亭看雪》中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数量词的运用,表现出作者简练、写实的艺术风格。
D.《后赤壁赋》最后描述作者梦中看见道士化鹤的场景,显现文章奇想联翩、妙趣横生的艺术特色。
【2】《赤壁赋》《后赤壁赋》中都有对赤壁夜游时景致的描写,试找出来并仔细阅读,比较两次对夜游景物描写的异同和感受的不同。
【3】仔细阅读《赤壁赋》第四段和《后赤壁赋》第三段及《湖心亭看雪》,试比较思考:其中的情怀有何不同?
14、有人说,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陷入两大误区,一是看别人生活,二是生活给别人看。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