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关于“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的课文中有些直接抒情的句子,抓住这些句子好好读一读,就可以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B.有些课文是借景抒情的,我们要善于读懂写景文字背后蕴含的思想感情。

C.读课文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有利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D.只要把课文读流利就可以了,没必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下列句子中,没有用上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

B.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C.洪水淹没了整片草地。

D.夏天,他住在这豆腐大的房间里,闷热得很。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预计 紧急   征罚   军令状 B.妒忌 军事   委托   照办

C.遮住 水赛   呐喊   神机秒算 D.探听 私己 布置   掉度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从军行》是_____朝诗人_______写的,这首诗前两句________,借以渲染___________。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_________________豪情。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强烈地反映出诗人_____________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未能收复失地的_____________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主要写了诗人听到____________,收拾行李立即还乡的事,抒发了诗人无法抑制的__________以及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

(4)《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____________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________的心情和对岸英遗骨是否归葬抉择时的矛盾心理,表现了毛主席___________

(5)《军神》一文通过记叙德国医生沃克为__________将军开刀摘除坏死的眼球一事,高度赞扬了刘伯承将军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革命精神。

(6)《清贫》一文记叙了__________被俘后,国方兵士向他索要钱财的事。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体现出了国方兵士_____________的特点,也体现出方志敏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句子中的人物描写运用了哪种方法?

1.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_________

2.“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_________

3.头不是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_________

4.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吗?”_________

6、近字组词。

1.遭(   ) 2.熄(   )

糟(   )   媳(   )

 

 

7、我是拼写小能手。

jiǎo wàn gé jú zhī tǐ fán máng pò zhàn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cí xiáng zòng héng qiáo liáng zàn xǔ fù yōng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8、照样子写词语。

例:众  三人为众,多的意思。

焱  三火为焱,指的是___________)   磊  三石为磊,指的是___________

森  三木为森,指的是___________)   鑫  三金为鑫,指的是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捉青虫

  放学后,我们种植一组的同学,为了保护青菜的生长,一起到菜园捉虫。

  走进菜园,我们一个个蹲下身子,把菜叶一片片翻过来,找了好一会儿,连一条小虫也没找到。老师看到后说:光翻菜叶子不行,把菜心扒开看看。听了老师的话,我轻轻地扒开菜叶,仔细查看菜心,终于找到了一条青虫。我找到虫子了!在菜心里!我大叫着向同学们说,接着,我马上伸手去捉,手刚刚碰着它,小青虫就蜷缩起来,把我吓了一跳。它会咬人吗?我转念一想:就是这些坏家伙,专门偷吃我们的青菜,多可恶啊!我一定要消灭它们!于是我就壮着胆子,一下把它捉住了!我把它狠狠地往地上一碾,立即结束了它的性命。

  就这样,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劳动,我们把菜园里的青虫消灭了。

写出这篇短文所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用“//”把第二部分分成三层,并写出层意。

在写出心理活动的句子下面画横线,并说说这些心理活动表现了小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这篇短文是按( )的顺序记叙的,重点部分是( )。

 

10、课内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量 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嘱托 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   ]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 预测)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呼 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在“[   ]”里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

2用“/”把括号里运用不恰当的词语画去。

3见诸葛亮要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概况这一小节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童年的水码头

水码头在我们大院的后门口,出了门槛,步下台阶,只需越过一条被菜地蚕食成裤腰带那么细的小路,再躲开一棵桑树伸过来的会勾住人头发不肯放手的顽皮枝桠,脚就站在了水码头的第一块麻石上了。这是一块赭红色的麻石,形状像个大枕头,中间还有个凹进去的坑。从赭红色麻石往下,石头的大小不一,长短不齐,细想起来,颜色依次应该是灰白色,淡黄色,浅黑色,褐色中带白色条纹的,土黄色中夹着灰色麻点……总之,它们琐琐碎碎,杂乱无章。人在水码头上走,很需要一点勇气和技巧。

每年初冬收茨菇的季节,就是我们的节日,我们总是候鸟儿样地在码头边蹲成一排,兴致勃勃地看着豁嘴婶婶穿一双高腰的胶靴站在泥水中,用一把窄窄的锄头小心翼翼翻开污泥,伸手在污泥中来回掏着,掏出一把圆溜溜带尾巴的茨菇,扔进筐子,再掏出一把,又扔进去,小小的一块河滩就像聚宝盆,里面长着总也掏不光的好东西。然后豁嘴婶婶发一声话,我们齐刷刷地冲下岸,不管泥里水里就那么踩过去,七八只手抓紧了箩筐边,吭唷吭唷地抬上码头。最后对着荒芜的河滩互相哀叹:“茨菇没有了。”

③可是,冬天毕竟很快就过去,水位升高的季节,水码头是我们游戏的天堂。用竹篮子捞鱼是我们的一绝。鱼是很小很小的鱼,它们成群结队地想着漂上水见见世面呢,就被眼尖的我们盯上了。这时候,两条腿站在水中,两只手紧抓住篮把,屏住呼吸,一动不动,耐心等着傻鱼儿游近。眼疾手快,竹篮子“啪”地一声入水,“哗”地一下子提起,哈,这些惊慌失措的小东西已被捞入了事先准备好的广口玻璃瓶。总以为瓶子里有吃有喝,应该是小鱼儿的天堂了。可是第二天早晨,鱼儿总是无一例外地肚皮朝上,白花花地在水面漂了一层。原本我们是期盼着它们能陪我们一起长大的,好心怎么偏偏就不能得到好报呢?

④大水过来的时候,码头边会漂来许多好东西:绿莹莹的丝瓜,金灿灿的香瓜,连在藤上的半红半绿的西红柿……有一回甚至还有一对并蒂的葫芦,那对葫芦是淡黄色的,胖胖的肚子,细细的腰,脑袋上还顶着两片嫩生生的叶儿,着实令人兴奋。为抢捞这对葫芦,我们姐弟三个同仇敌忾,与昔日的伙伴争得面红耳赤。

⑤因着这一小片天地,对于水,年过花甲的我依然有着天然的喜悦和亲近。

【1】短文围绕“童年的水码头”写了___________这三件往事,表达了________

【2】读第③自然段,会被“我们”的心情所吸引:看见鱼时的惊喜——___——___——___。作者主要通过____________描写,使一群____________的孩子跃然纸上。

【3】本文语言生动,请任选两处画线句子,写写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我选第(______)自然段中的句子,我的理解和体会:_________________

我选第(______)自然段中的句子,我的理解和体会: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成语嫁给了广告

在大陆境内最先运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不可考。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是日本人做的,用的也不是成语,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由俗语到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将广告与成语结成了一对。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鳖’来无恙”(补品),我有“一‘明’惊人”(明目器);你有“默默无‘蚊’”(驱蚊器),我有“无可替‘带’”(透明胶带)……没有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然嫁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地添丁进口,毫不汗颜,合适吗?

意见显然难以统一,说没有什么不合适,似乎可以。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了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已经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貌合神离,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举多得,焉有不妙?但说并不合适,也自有道理,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尤其是现有的大批广告人一股脑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高明时,成语之林也就快成为一片广告语的木材基地了。

当然,持不同意见者还有着更为广泛的一些说法。比如,据调查表明,对于广告语记忆和传播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如此这般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中小学生们竟将“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该怎么办?

文化的继承和传播的第一层要义,恐怕首先是准确。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汉字,要用一个正确的方式留存史册。只有充分尊重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合理使用汉字,才能传承汉字文化。

1请将下列“广告用语”改为正确的成语。

“咳”不容缓:              “鳖”来无恙:        

一“明”惊人:        无可替“带”:       

2联系上下文,说说“貌合神离”和“一举多得”在文中的含义。

“貌合”指:    ,“神离”指:     ;“一举”指:    ,“多得”指:   

3对“成语嫁给了广告”的现象,短文中写出了哪几种意见?作者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实生活中你见过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吗?请举一个例子并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智慧屋。

威尼斯的小艇(片段)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cù  zù)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huā  huá)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huàng  huǎng)。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bó  pō)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用“√”选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文段已用“//”分为两层。第一层是_______描写,第二层是_______描写。这种写法叫做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

14、语文实践

看看我们身边,你也许会发现,不少同学都佩戴了眼镜。请根据“希望小学二到六年级视力情况调查”主题活动中,调查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完成题目。

希望小学小学生视力情况调查表(调查人数:3628人)

年级

近视率

13%

19%

31%

42%

48%

【1】请用简洁精炼的语言,描述出本次调查所揭示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联系生活,试着就调查揭示的问题分析一下原因。(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发现,写一则公益广告。(字数不超过12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家乡的小溪

我的家乡叫桐山,那儿有一条小溪叫桐山溪。

孩提时,常常跟大人到溪边洗衣服。溪边那道坝是一块块石头垒成的,石块中间有许多蓝色、黄色的不知名的小花,还有野生的草莓。大人洗衣服,我就在溪边摘野花,吃草莓。读小学时,我的学校与小溪只隔着那道坝,于是我和几位同学放了学常翻过那道坝,到小溪边去玩。溪边堆了很多沙子,我们就在上面摸爬滚打过家家,弄得灰头土脸的,还经常装了满口袋的沙子回家。

如今住在城里,再没回过家乡,也没有去看那条小溪了。但常常把在溪边照的照片拿出来给朋友看:古老的石板桥,桥下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溪对岸的竹林,会开花的石坝,在坝上玩耍的小孩儿……

1作者描写了孩提时代的哪几件趣事?简要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用“   ”画出来。

3联系你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哪个地方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让你最难忘?仿照本文第二自然段来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人物措写一组(节选)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仲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①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男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②赵氏慌忙措擋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一个人物。这个片段写了严监生______的特点。

【2】我能用成语“_____”来形容严监生的病情。

【3】写出画“ ”的句①和句②所用的描写方法。

句①______________ 句②_______________

【4】严监生对大侄子、二侄子、奶妈的询问与判断都播了头:第一次“摇”表示_________,第二次“摇”得狠是因为__________,第三次“摇”时把眼闭着表明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严监生当时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落花生(节选)

老舍

①我是个谦卑的人。但是,口袋里装上四个铜板的落花生,一边走一边吃,我开始觉得比秦始皇还骄傲。假若有人问我:“你要是作了皇上,你怎么享受呢?”简直的不必思索,我就答得出:“派四个大臣拿着两块钱的铜子,爱买多少花生吃就买多少!”

②什么东西都有个幸与不幸。不知道为什么瓜子比花生的名气大。你说,凭良心说,瓜子有什么吃头?它夹你的舌头,塞你的牙,激起你的怒气——因为一咬就碎;就是幸而没碎,也不过是那么小小的一片,不解饿,没味道,劳民伤财!你看落花生:大大方方的,浅白麻子,细腰,曲线美。这还只是看外貌。弄开看:一胎儿两个或者三个粉红的胖小子。脱去粉红的衫儿,象牙色的豆瓣一对对的抱着。那个光滑,那个水灵,那个香喷喷的,碰到牙上那个干松酥软!白嘴儿吃也好,就酒喝也好,放在舌上当槟榔含着也好。写文章的时候,三四个花生可以代替一支香烟,而且有益无损。

③种类还多呢:大花生,小花生,大花生米,小花生米,糖饯的,炒的,煮的,炸的,各有各的风味,而都好吃。下雨阴天,煮上些小花生,放点盐;来四两玫瑰露;够作好几首诗的。瓜子可给诗的灵感?冬夜,早早的躺在被窝里,看着《水浒》,枕旁放着些花生米;花生米的香味,在舌上,在鼻尖;被窝里的暖气,武松打虎……这便是天国!冬天在路上,刮着冷风,或下着雪,袋里有些花生使你心中有了主儿;掏出一个来,剥了,慌忙往口中送,闭着嘴嚼,风或雪立刻不那么厉害了。

④况且,一个二十岁以上的人肯神仙似的,无忧无虑的,随随便便的,在街上一边走一边吃花生,这个人将来要是作了宰相或者尚书,他是不会有官僚气与贪财的。他若是作了皇上,必是朴俭温和直爽天真的一位皇上,没错。

⑤吃瓜子的照例不在街上走着吃,所以我不给他保这个险。至于家中要是有小孩儿,花生简直比什么都重要。不但可以吃,而且能拿它们玩。夹在耳唇上当环子,几个小姑娘就能办很大的一回喜事。小男孩若找不着玻璃球儿,花生也可以当弹儿。玩法还多着呢。玩了之后,剥开再吃,也还不脏。两个大子儿的花生可以玩半天;给他们些瓜子试试。论样子,论味道,栗子其实满有势派儿。可是它没有落花生那点家常的“自己”劲儿。栗子跟人没有交情,仿佛是。核桃也不行,榛子就更显着疏远。落花生在哪里都有人缘,自天子以至庶人都跟它是朋友;这不容易。

1作者认为花生的“不幸”在于___________

2作者主要将花生和________对比,结尾又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突出了花生的亲和。

3你怎样理解第④自然段中对二十岁以上的人吃花生的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古时候,有个名叫伯牙的人,善于弹琴。当他弹到描写高山的曲调时,在旁边听琴的钟子期就说:多美好啊!这声音就像巍峨的泰山一样。当伯牙弹到描写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多美好啊!这声音就像滔滔的江水一样。伯牙听了,说:钟子期是我的知音啊!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他认为没有人比钟子期更懂他的音乐了。

请你根据短文的内容,理解“知音”的意义,用“知音”写一句话。

 

19、阅读理解

往后越来越黑,真是天昏地暗,什么也瞧不见。他们就在这没边没沿黑咕隆咚的迷谷里冻了一夜。胆小的和怕冷的小兵已经死了好几十个。好容易盼到天亮,可是又有什么用呐?眼前还是黄澄澄的一片平沙,罩着灰扑扑的一层雾气,道儿在哪儿呐?这块鬼地方连一点水都没有,要是走不出去,别说饿死,渴也得把人渴死。大伙儿正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时候,A)猛然想出一个主意来了。狗,鸽子,还有蜜蜂,不管离家多远,向来不会迷路的。他就向齐桓公说:“马也许认得路。不如挑几匹当地的老马,让它们在头里走,咱们在后头跟着,也许能走出这块地方。齐桓公说:“试试瞧吧。他们就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这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自由自在地走着,真的,领着大队人马出了迷谷,回到原来的路上。大伙儿这才透了一口气。

1A处是   (人名),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他是一个 的人。

这个故事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形容?  

2选择正确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自贬三级(完璧归赵(   破釜沉舟(   退避三舍(

A项羽 B蔺相如 C诸葛亮 D重耳

3这段话节选《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书中描写了很多不同的人物,你最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3)大娘,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记?

 

21、按要求改写句子:(12分)

(1)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成肯定句)

 

(2)楚国的大臣们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缩句)

 

(3)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改成陈述句)

 

 

22、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在不断变化,社会在不断进步。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这种变化与进步的认识,请以关注身边的变化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任选其一来写。要求主题突出,事例典型,能真实地体现出变化500字左右。

1.从衣食住行看身边的变化

2.从城市面貌看身边的变化

3.从环境保护看身边的变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