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比喻)

B.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花瓣。(比喻)

C.他(中指)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拟人)

D.可是白云一来,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祖父的草帽了。(夸张)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蝴蝶       萎托       纳喊

B.纽扣       屏嶂       飞弛

C.熟练       颤抖       舒缓

D.远跳       牲蓄       附庸

3、石猴之所以能成为猴王,是因为他有着“与众不同”之处。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能说明他的与众不同?(       

A.出生于饱受日月精华的顽石

B.会说话,有自己的语言

C.敏捷勇敢,胆大无畏

D.愿意与大家有福同享

E.聪明坦率,有勇有谋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所学知识填一填。

(1)甲骨文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主要记录祭祀___、狩猎____、气象等内容。

(2)___又称为铜器铭文,字形线条___

(3)___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___

(4)进入南北朝之后,___成为占主导地位的___,一直通行至今。

5、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忘食   )手好(     )机妙(

走( )无(     )恶( )仇 解(   )相(  

)( )不堪   无(   )可(   如(   )针(  

)出(   )外   不可(   )(   )以为(  

6、课文精彩回放。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__。诗中的楚江是指流经安徽的__________。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___出自__________________的诗__________

3、《黄山云海》写出了黄山的云海之奇,一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和祖父的花园》一文中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与祖父在一起的快乐田园生活。老爷爷和小孙女,一个在花园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在花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月亮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寄予无尽的情思,来看看古人都是怎样寄托自己感情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

2.__________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

8、把描写书法的词语补充完整。

( )( )     笔走( )( )   ( )( )   入木( )( )

( )( )   ( )( )   一气( )( )     ( )(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大城市7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个男生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100个女生就有7个超重、3个肥胖。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量下降趋势。

材料三: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固有哪些?

(1)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

(2)饮食过量,吃得过饱,也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

(3)肥胖儿童的营养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

(4)运动不足。国运动初期是消耗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表达了什么信息?请用材料二中的一句话概括,用“﹏﹏﹏”画出。

【2】材料二中面“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3】明明是个小胖墩儿,你会建议他采取哪些具体的减肥措施?(至少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牧场之国(节选)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 )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 )。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的小鸡,( )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四字词语。

【3】从选文中对动物的描写,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一个拟人句。

【5】选文中说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细读课文深感悟

(1)《再见了亲人》是一篇______________散文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口气描写了______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同朝鲜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为了志愿军大娘______________为了志愿军小金花______________为了志愿军大嫂______________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____________;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______________所以说中朝人民的友谊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早(节选)

迈进后(园 圆),蜡梅开得正(盛 胜),几(jǐ  jī)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漂 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 翻)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1在文中括号里用____标出正确的读音或字词。

2   画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3填空。

1)这段话共四句,第一句写 ;第二句写梅花的色泽,表明色泽的词语主要是 ;第三句写梅花飘香而送暖;第四句写  

2)作者写梅花的用意是

3)鲁迅书桌上也有个字,这个早字实际上是

4)课文教育我们要

13、阅读与理解

“枇杷”和“琵琶”

古时候,有人送枇杷给一个县官,可他在礼单上把“枇杷”错写成了“琵琶”。县官笑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有个客人应声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1】读短文,填空。

(1)文中有人送给县官的是____

A.枇杷 B.琵琶

(2)“琵琶”和“箫管”都是一种____,而“枇杷”却是一种____

(3)县官收到礼单后“笑”了,这是一种怎样的“笑”?_____

A.欣赏的笑 B.开心的笑 C.嘲讽的笑 D.赞美的笑

【2】“只恨当年识字差”是县官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

家乡的小河

①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②小河是娴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小河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中飘扬的七彩绸。

③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而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④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自己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

⑤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是红,那处是绿。又一阵风来,倒映在水中的两岸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⑥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她照镜子。这时,寒风肆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窸窣(su)窣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更静、更清。

⑦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联系上下文,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遮盖;②关;③乘人不备。 ______

固 ①结实,牢固;②坚硬;③坚决地;④本来。 ______

【2】本文第③一⑥段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

【3】认真读第②段,用“____”画出描写小河静态的部分;用“﹏﹏﹏”画出描写小河动态的部分。这样动静结合的描写,让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第③段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表达上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作者把夕阳西下时小河中倒映的树影比作醉汉?“站定”又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多处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哪句话让你印象深刻?请写下来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事件:2017年,《战狼2》上映6天爆红,票房超过13亿元,不仅在国内叫好又叫座,还在海外电影院受热捧。下面摘录的是观影者的评论。

评论一:伟大的民族崇敬英雄。《战狼2》火了,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充分彰显了致敬英雄的时代风尚,顺应了国人需要自己的“超级英雄”的需求。

“冷锋”这一荧屏英雄或可成为中国军人的一个特号和象征。通过“冷锋”,我们能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军人的责任和担当:战争时期,他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和平时期,他们戍守边疆,不惧艰险;他们离开亲人,忠肝义胆只为维护世界和平;他们在危难时刻,在人民需要的地方,冲在最前面……所以有人说,“致敬英雄”就是“致敬解放军”。       

评论二:《战狼2》中,中国大使馆百般保护海外同胞,海军舰长大声怒吼“开火”,男主角单手撑着国旗带车队穿过交战区等细节,让不少观众感动落泪,感慨“我们不在安全的时代,但在安全的国家”。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当中国逐步走向世界,当更多国家将目光投向中国,那些藏在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心向往之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质,必将变得更加显性、生动。……

近年来,国产电影中涌现出一批内涵丰富、制作精良的正能量影片,但也混杂着一批靠炒作、靠包装的“劣质品”。公众期待,《战狼2》的成功也能够给国产电影指明方向——只有付出百分之百的真诚和努力,充分尊重观众、尊重市场,才能拍出好的作品,传递正能量。

【1】文章评论一从什么同角度对电影《战狼2》进行评论?(        

A.“冷锋”的表演表现。

B.电影塑造的英雄人物,英雄精神。

C.对电影设置的情节的评价。

D.电影的制作质量。

【2】谈谈你对“‘致敬英雄’就是‘致敬解放军’”这句话的理解,请联系生活中事例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在安全的时代,但在安全的国家”,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战狼2》吗?请你说一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小萝卜头

看守特务又和小萝卜头出现在走廊上。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个头的楼栏杆,踮起脚跟,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你说,山那边是啥地方?孩子问看守特务。

磁器口。

磁器口我去耍过一回。小萝卜头又问特务,“不是近处的山,我说的是那边,白云底下的山那边呀!

北方。

,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小萝卜头刚刚转回头,要说什么,突然又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

,你看!”

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这虫子纤细而温柔,透过薄壳还可以看见它红珠子似的小眼睛。

,多好看的小虫!”小萝卜头尖叫了起来,伸手捉住了一只。当他去捉第二只时,它张开翠绿的翅膀飞走了。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小虫子,惟恐伤害了它。刘思扬摸口袋,摸出一只偶然带来的、被特务没收了火柴的空火柴盒,丢出铁窗,送给了小萝卜头。小萝卜头打开了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呀!”

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缓缓飞出栏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铁窗里的刘思扬。  

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1仿照例句,写句子。

例: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

_______________

2从哪个动作中你看出小萝卜头非常喜欢小虫子?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3小萝卜头因为___而捉虫子,又因为___而放了虫子。

4短文表达了小萝卜头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积累与运用(24分)

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一语未了(liǎo  l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ɡ cénɡ)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   )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  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近来。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 zhāo 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请在括号里用“√”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2)请为画横线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将其填在旁边的括号里。(2分)

(3)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是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文段通过________ 和_______两个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6分)

 

18、记叙文《一件小事》

一件小事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虽身经百事,但留有印痕的并不多。现在想起来,只有一件小事留在记忆里挥之不去。

1996年,我在泰国。那时,我住在一栋带花园的房子里,养着一条很漂亮的德国纯种狼狗。一天午后,我正在客厅看报纸,忽然听到狼狗拼命地狂吠。我猜想一定有不速之客来了。于是,我打开房门,来到院子里,隔着白色铁门向外看去。先是看到一位穿着破旧衣裳的中年妇女,后又看到一个十六七岁的小男孩。我下意识地想他们是来讨钱的,于是心生厌恶地挥挥手。正要转身的时候,那位中年妇女用泰语轻轻地问我:“夫人,我是收废品的,有旧报纸卖吗?”

我这才想起书房里堆着一地的旧报纸,便喝住狼狗,打开院门,让母子俩进来搬报纸。这时我注意到中年妇女的腿有些跛,而她身边的小男孩似乎很体谅地,抢着搬报纸。我顺口问:“这是你儿子吗?”“我们一起生活,就算是吧!”我明白了,他们并没有血缘关系,却能够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望着脸色蜡黄的小男孩,我有意多给了30泰币,并摆出一副慈善家的面孔送母子俩出了院门。

过了一会儿,我再次听到狼狗狂吠的声音。当我又站在白色铁门前面时,看到的是刚刚走不多时的中年妇女和小男孩,没等她开口,我便不耐烦地说:“报纸卖完了,钱也多给了,你们还来干什么?”

那妇女没有说话,缓缓地摊开双手举起来,掌心里托着一条项链。我一怔,细细看去,正是我遗失了的那条金项链。我忙接过来,托在手上,沉甸甸的,像捧回了我的心爱。要知道,这是我和先生结婚12周年的纪念品。

这时,中年妇女轻轻地说:“项链是裹在报纸堆里的,小孩发现了,央我快快送回来。”我点点头,急忙从口袋里掏出100泰币送给小孩,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的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

母子俩按照泰国人的礼节,双手合十,谢绝了。夕阳下,我望着她一跛一跛的步履,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备注:在泰国,人家帮忙处理垃圾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废品也属于可回收垃圾,乱扔垃圾会被罚款的。1泰币=0.2279人民币。)

【1】下列对加点的词“不速之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速之客”中“速”在文中指邀请,所以这个词的意思是没有邀请到贵客。

B.“不速之客”指没有被邀请的客人,本文指的是中年妇女和小男孩。

C.“不速之客”指行走不快速,不方便的客人来到此地。

D.“不速之客”指行走十分快速,未邀约却能很快到的客人。

【2】下列对“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既为刚才对母子俩的再次到来而感到“不耐烦”表示歉意,又对他们送还项链的行为表示谢意。

B.既为刚才对母子俩的最开始的“心生厌恶”表示歉意,又对他们帮“我”找回心爱之物表示谢意。

C.既为自己对母子俩的最开始的同情表示歉意,又对他们帮“我”找回纪念品表示谢意。

D.既为自己误会他们俩感到一丝丝歉疚,又对他们拾金不昧的行为表示赞赏。

【3】文中有三处画线的语句,分别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A.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B.外貌描写、外貌描写、

C.外貌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D.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4】本文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叙述,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叙述真实生动,自然亲切。

B.语言表达简洁,意思清晰。

C.文章结构明朗,详略得当。

D.表意更加明确,妙趣横生。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开头和结尾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聪聪找到一篇回忆童年时光的文章,他想放在“美文品读”栏目,请你阅读并完成题目。

凉风吹过旧时夏天

马海霞

①人总善于记住美好,炎夏也不例外。现在室内有空调,有各种冰镇饮品和瓜果,按说夏天很容易度过,但我还会经常怀念小时候夏天的凉爽。

②那时的夏天,纳凉全靠一把蒲扇,但热的印象却很淡,小孩子玩起来,火焰山也敢闯,玩心可以对抗酷暑,夏天,对小孩子可真是友好。

爱出汗的斗笠()爷爷

③在旧时夏天,我想偶遇一个人,就是我们队里的斗笠爷爷。我有记忆时,斗笠爷爷已经八十多岁了,头发胡子都白了,他是个清瘦爱劳动的老头。我每次见到他,他都在地里干活。脸上的汗珠密密麻麻,洗得经纬都可见的白布褂,也被汗水浸透。

④斗笠爷爷说,出一身汗,风一吹,凉快着呢。

⑤我们小孩子都羡慕斗笠爷爷的一身汗,学他的样子,站在太阳下晒,一会儿拿起镜子照照,希望脸上的汗也像斗笠爷爷脸上的汗珠一样大,滴滴答答往下淌。

⑥甚至连斗笠爷爷白布褂后背湿透了也羡慕,因着急见成果,还拿水瓢往身上倒水,制造“人工汗水”,一脸的汗,湿透的后背,能让我们兴奋半天。

⑦我们喜欢斗笠爷爷,还因为他会做荷叶水,采一片荷叶,用锥子刺透叶柄,将荷叶卷成圆锥形,灌满泉水,泉水从荷叶柄里吸入嘴里,甘甜的泉水里掺杂了荷叶的莲气,格外清香爽口。

_____________

⑧年龄稍大点了,乡下已经拴不住我们了,夏天,我们三五成群,去城里玩。兜里揣(chuāi)着几分钱,或一分钱也没有,进城,顶着大太阳也去。

⑨进了城,我们最喜欢逛小画书的书摊,一分钱或二分钱看一本,若没带钱,便站在书架前假装选书,借机看书皮;或站在别人身后偷看。若兜里有钱了,开心地递给摊主钱,选一本,坐马扎看。天再热,也感觉不到,眼睛清凉,书能避暑。

⑩看完书,去公园门口溜达,一位老奶奶在公园门口的树荫下卖水,凉白开一分钱一杯,茶水有二分钱一杯的,还有三分钱一杯的,看着一杯杯盖着玻璃片的茶水,馋得哈喇子直流。

没钱便看看就走,最怕兜里有钱,喝二分钱的还是三分钱的茶水,纠结半天,选来选去不知道喝啥好。老奶奶看出来了,一分钱卖给我们一杯好茶水,里面还放了糖。接过甜茶水的那一刻,脸上笑开了花,咕咚咕咚喝下去,凉爽,从未有过的凉爽。

小时候的夏天,有蒲扇、荷叶水、茶水摊,还有一个个和蔼可亲的老人家,他们都是住在夏天里的人,像雨后的风,让黏稠的夏日变得清爽宜人。

(文章有删减)

【1】(信息提取)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列选项填入人物框中(填序号)。

①八十多岁        ②清瘦爱劳动        ③会做荷叶水        ④会给我们做甜茶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①

斗笠爷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写标题)请你根据第⑧—段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拟写一个小标题。

【3】(句子赏析)文章中有句描写小孩子的话很有特点,聪聪将其摘抄了下来,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小孩子玩起来,火焰山也敢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情境对话(段落作用)聪聪和你围绕第⑧段展开了讨论,请补全讨论内容。

聪聪:我觉得第⑧段内容不是很重要,可以把它删去。

你:我觉得(1)_________________。因为这一段主要介绍了进城去玩的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下文所写的内容。

聪聪:有道理,那这一段和文章的其他内容具体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你:(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文章结构角度作答)

聪聪:我明白了,谢谢你的讲解。

【5】(原因分析)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他们都是住在夏天里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真爱如茉莉。(扩句)

 

2.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缩句)

 

3.听到波涛的轰鸣和狂风怒号,桑娜感到心惊肉跳。(改成反问句)

 

4.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成拟人句)

 

5.在我们班里,都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修改病句)

 

 

21、按要求写句子。

1.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这条长汉,倘或醉倒了时,怎扶的你住?(改成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

1.赤道吹来的风吹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作文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次植树,我们的分工是:男生挖土,女生浇水,班干部填土。(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子里,永远不得回来呢,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月亮那只玉色的大圆盘,已经高高地挂在天空,到处是一片神秘的银色的月光,仿佛白天一样明亮,有一只狼叫个不停。(用带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题目:他_______________了。

要求:生活中,谁陶醉、高兴、生气……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把题目补充完整,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最好能表现他的内心变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