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宣染  拘束  规矩  问心无愧

B. 侮辱   撒谎   狰狞   运转自如

C. 鸡笼   梳装   介绍   狡尽脑汁

2、眼快。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病

B.痛苦

C.急速;猛烈

3、读下列各组词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桅杆(wēi gān   咧嘴(liě zuǐ   放肆(fàng sì

B.瞄准(miáo zhǔn 举荐(jǔ jiàn 撕开(sī kāi

C.丈夫(zhàng fu   计策(jì cè   龇牙(cī yá

D.泥浆(ní jiāng   蘸水(zàn shuǐ   手腕(shǒu wàn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比一比,组词语。

扑(________)防(________)趟(________)铅(________

朴(________)访(________)倘(________)沿(________

5、鹦鹉先生说了几句不完整的话,让我帮它补充完整吧。(3分)

1)如果地球被破坏了,

2)小猴子一会儿模仿小鸟的动作,  

3)在抗击非典的这场战斗中,白衣天使们有的不分日夜地奋战在第一线,

 

 

6、照样子,补充成语。

例:(洋洋)得意

______有味 ______自喜 ______玉立 ______私语

______不舍 ______不断 ______益善 ______动听

7、写同音字。

chóu—发______  ______集  ______

luò______阳  ______下  ______

zhěn______断  ______木  ______

dèng______眼  板______  目______口呆

8、看拼音写词语

pèi sè jiě pōu hū xiào

______   ______   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1】读了这两句话,我觉得这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园子。(填恰当的四字词语)

【2】下列对这两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喜欢吃黄瓜,觉得结不结瓜都不重要

B.“我”在园子中感觉十分自由,所以觉得黄瓜也是自由的。“我”将自由的感受寄托在了黄瓜上,这是一种寄情于物的写法

C.爷爷种菜是为了打发时光,是为了获取一份闲适的心情

D.“我”当时还小,不懂得爷爷种菜的辛苦,也没尝到收获的喜悦

10、课内阅读。

在桂林的东南方,还有一座小县城叫朔阳,这里山水风光比桂林还要优美奇妙,所以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说法。阳朔城北是阳朔水,城东面临漓江,山峰奇特苍翠,江水清澈迂回,众山拱卫看着城,阳朔就好像隐居在开放的莲花瓣之中,所以古人说:;阳川百里尽是画,碧莲峰里住人家。这里的名胜风景很多,如书童山,因山腰有一块巨石耸立,高约五米,很像一个宽袍大袖的书童在捧书诵读。还有一座寿阳山,形状宛如含苞待放的莲花,所以也称为碧莲山。

【1】给加点字注音。

  回(   立(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浑浊——   闭塞——

【3】写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中把___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__。

【4】阳朔县城有哪些风景名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阳川百里尽是画,碧莲峰里住人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语段做出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阳朔在桂林的东南,漓江在阳朔的东面。 ( )

(2)莲花就是荷花。( )

(3)迂回就是迂腐的意思。( )

 

11、阅读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请写出司马迁的飞来横祸,再写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出自司马迁的一句名言,请把他的原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与理解。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总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

【2】联系课文,“应接不暇”一词表现了______________

【3】“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联系课文,“这样”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中,用“    ”画出“人人为我”的句子;用“﹏﹏﹏”画出“我为人人”的句子。

13、课内阅读。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作者是____

2刷子李的职业是____,他的绝活是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画“  ”。

4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将这句话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张大力

张大力,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

侯家后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

可是,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好赛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石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

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说:“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张大力听了,正色说:“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

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惟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1这篇文章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下面课文的出处与其相同的一项是( )

A.《刷子李》 B.《景阳冈》

C.《摔跤》 D.《两茎灯草》

2关于聚合成大门口放着的那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当于现在的广告作用

B.用来试试人的力气大小

C.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

D.在张大力之前没人能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动一动

3张大力不仅仅是个有力气的粗人,而且他还很有头脑,遇事善于思考。下列描述哪一项不符合张大力的这些特点?( )

A.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

B.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

C.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个次,二次再举不起来了。

D.他扔了石锁,哈哈一笑,扬长而去。

4文中是这样描写张大力第一次举起石锁的:“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一大把花儿!”把它改成“胳膊举得直直的”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说到“津门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这“方法”具体指什么?可不可以删掉不写?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认真阅读下面三份材料,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现在是信息社会,快速便捷的互联网将网络语言送进了我们的生活。“囧”“槑”等网络用语激活了沉睡在字典中的“死”字;“敲黑板”“开脑洞”等词语鲜活贴切地描绘了生活中的现象,充分体现了网友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锦鲤”表达了人们收获好运气的喜悦;“亲情价”表现了儿女对父母的关爱。网络语言正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全新的、朝气蓬勃的语言文化现象。

(材料二)

网络语言发展迅速,在表述率性、直接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了类似“菜鸟”“弱鸡”等不雅的词语。人们在交流中过度调侃(kǎn)、恶意羞辱,使得语言的纯净,及语言背后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与优良美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位耄耋(mào dié)老人、一位公务员、一位银行职员,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语言并不仅仅是表达与交流的工具,语言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千百年来传统文化与美德的重要载体与直接表现。古人对贤者、长辈称“子”称“君”,近代以来我们称呼“先生”“您”。这不光是用语的文明礼貌,更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长幼有序”“人敬人高”,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作为礼仪之邦的子孙,这些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坚守的吗?我们呼吁:

(材料三)

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遗产的最有力的工具。全世界目前存有7099种语言,然而97%语言的使用者只占世界人口的4%。今年2月21日是第20个国际母语日,口号是:“尊重、守护每一种母语!”保护语言的同时,我们还要推动语言及文化的多元发展。我们深知保护母语,并不是闭关自守,墨守成规,语言自然要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在理解、宽容与对话的基础上,接纳、吸收,不断继承与发展,帮助人们进一步加深对语言传统及其背后文化传统的认识,让我们的母语更好地传承下去!

【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与一个共同话题有关,这个话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表达了一个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把(材料二)的结尾补充完整,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网络语言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能够结合材料与生活实际,条理清晰地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泥活

①冯兰瑞老头,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绷紧,眼神像锥子似的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抹一抹。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么可挑剔的?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右手揪住大虫的耳朵,左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自己的这件作品,摇了摇头。片刻之后,他似有所悟,重新拿起床上的竹刀,挑一点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于此,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来。

②孙子冯大刚正好赶集回来。这个矮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热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额上的汗说:“爷爷,这酒这肉你就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你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么快!”

③“怎么个快法呢?”冯兰瑞问。

④“我刚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好些人都说,泥人冯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

⑤“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冯大刚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忙奔过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直起来,反反复复看了又看,乐得眼泪都流出来:“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捏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他拉着爷爷两只粗糙的大手,说:“爷爷,下回赶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⑦“带去吧!”冯兰瑞答应了,“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⑧“爷!武松’难道不肯帮咱一个忙?  ”冯大刚忙神秘地靠近爷爷的耳朵说,“今儿个,管理市场的胖老刘蹲到地摊旁,捧起这个瞧瞧,抓起那个看看,爱得简直没治! 我把‘武松打虎’带到集上送给他,说不定他能让咱把泥活的价往高里提!”

⑨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他走到桑木案前,用木滞的眼睛盯着孙子冯大刚,张开粗糙的巴掌放到“武松打虎”上面,狠狠向下压去。

【1】第①段文字中,用了两个比喻句写冯兰瑞老人的眼睛,请用“______”画出来。

【2】读文中画“     ”的句子,从加点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___”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写出了冯大刚什么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技艺高超外,你认为冯兰瑞老人还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在临时搭建的抗震棚里,老师把外地同学捐赠的书本分发给大家。他分到的书很新,翻开第一页,里面竟有两张剪纸!他高兴的欢呼起来。这欢呼引来了全班的同学,大家妒忌地分享了他那份巨大的欢乐……

你可知道,在废墟掩埋了一切的背景下,这两张剪纸带给一个可怜孩子的是什么吗?丈夫动情地对我说,那是一个快乐至极的天堂!我想,在这个世界上,大概只有孩子才最懂得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哪怕捧在手里的只是几粒石子,甚至是一块捏得什么也不像的泥巴,但当他把这作为礼物赠给一个极企盼它的小伙伴时,他们就共有了一个快乐的天堂!

1补写出选文中画横线出的句子。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欢呼——(   )  妒忌——(   )  可怜——(   )

3里面竟有两张剪纸字流露出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哪怕捧在手里的只是几粒石子,甚至是一块捏得什么也不像的泥巴,但当他把这作为礼物赠给一个极企盼它的小伙伴时,他们就共有了一个快乐的天堂!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等你说谢谢

  那天我经过一个度假村,见一大群人围着一辆高级轿车,个个伸长了脖子往里边张望。轿车旁边一位身着名牌西服的男人焦急地 对大伙喊 :“你们谁帮我爬到车底拧一下螺丝啊?”

  原来他的车油箱出了问题,从度假村游玩出来,漏出来的油已经淌到了车身外,这里离最近的加油站也有上百公里,难怪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身旁那个打扮妖艳的女子说:“看把你急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是他赶紧掏出一张百元大钞:“谁帮我拧紧,这钱就是他的了!”

  我身旁的小伙子动了一下,却被他的同伴拉住了:“有钱人的话,信不得哟!

  这时只见一个孩子走了过去,说:“我来吧。”

  操作很简单,小孩在那个男人指挥下不到一分钟就拧好了,爬出来后他就用期待的眼神看着那个男人,男人刚想把那张百元钞票递给小孩子,却被那女人呵斥住了:“你还真打算给他100块呀?给他5块已经够多了。”

  男人从女人手里接过零钱递给小孩子,小孩子摇了摇头。听到人群中的嘘声,男人又加了5块,小孩子还是摇头,男人有些生气了:“你嫌少?再嫌,这10块钱也不给你啦。”

  “不,我没有嫌少,我的老师说,帮人是不要报酬的!”

  男人蒙了:“那你怎么还不走?”

  小孩子说:“我在等你跟我说谢谢!”

1读句子填空。

(1)操作很简单,小孩在那人的指挥下不到一分钟就拧好了,爬出来后他就用期待的眼神看着那人。 这个小男孩“期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我没有嫌少,我的老师说,帮人是不要报酬的!”

男人蒙了:“那你怎么还不走?” 

小孩说:“我在等你说谢谢!”  

①男人感到“蒙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男孩说的话,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气。

2照样子写句子。

例: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1)她热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请分别谈谈自己对文中的男人、女人、小男孩的看法。  

(1)对文中男人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女人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中小男孩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细读《再见了,亲人》选段,回答问题。

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嫂”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除部首外有_____笔。

2用“______”画出反问句。把它改写成陈述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经送了几十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请在文中找出大嫂付出了什么代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嫂为志愿军付出这样高的代价,请你结合课文和资料,说说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把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不好好学习,不能取得好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都是你自已找的,我帮不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们就能办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耕耘没有收获,不学习没有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模仿秀

(1)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仿写句子)

愿意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愿意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

(2)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的。

22、按要求写句子。

①电话是现代通话的一个工具,联系工作办点儿事都比较方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话人人都会打。(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打电话啰唆误了自己的事。打电话啰唆耽误了别人的时间。(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 解释下列词语。

(1)锦囊妙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