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选词填空。(5分)

探望   眺望 渴望   期望 展望

(1)星期天,我和家人一起去乡下(   )爷爷奶奶。

(2)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 )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3)家里虽穷,但他非常(   )读书。

(4)(   )未来,我的心中满是喜悦。

(5)去左海公园过队日,是我们的( )已久的一项活动。

 

2、被海伦认为是“帝王之树”的是_______。(    

A.柳树

B.杨树

C.橡树

D.梧桐树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都督       遮盖       委托       耻笑

B.自私       插满       迟廷       拦戳

C.预计       拳头       喘气       探听

D.胸膛       私自       坠下       饥渴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词语积累与运用。

1.课题“梅花魂”中“魂”的意思是______,“梅花魂”即_____________。我们还可以说_____魂、_____魂、_____魂。

2.量词“缕”常用于形容细而长的东西。我们可以说一缕________,一缕______,一缕________

5、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 姿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猜一猜,并将答案写在括号中。

①七十二小时。( )

②五口之家,旁种一树。( )

③一只狗,两个口,谁遇它,谁发愁。( )

④走在上边,坐在下边,堆在左边,挂在右边。( )

( )        ( )

7、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蜜蜂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 )

(2)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

(3)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8、按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内容填空。

①“小嘎子”是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________》中的主人公。作品讲述了小嘎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________的八路军战士的过程。

②严监生是我国________小说《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在这部小说里,作家________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________的追求,以及他们的________状况。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

③“凤辣子”就是王熙凤,她是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里的一个主要人物。作家________呕尽心血,用了十年时间,写成了这部长篇小说。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祖父的园子(节选)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这两段话中哪个词语出现的频率最高?从这个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读文中画线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景物描写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园子里是自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试着完成片段填空。

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的乐园。

我是个淘气的小女孩。祖父种小白菜,我就____地瞎闹;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却往往把_____当作_____割掉,把_____当作________留着……

我是个自由的小女孩。我在园子里可以摘_________吃,可以追________玩,还可以趁祖父浇菜的时候,抢过水瓢,___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而自由地成长着。

10、   手和脑的故事

一天,手正在欣赏一件看书精心制作的杰作。又高兴又骄傲地说:“我确实是万能的,如果没有我,怎能制造出这样精美的东西,人类哪会有美满的生活呢?”手得意洋洋,大有目空一切的气概。

大脑听了很不服气,于是大声地说:“你这么自大,太过分了。其实,你有什么了不起?如果不是我在动脑筋,你哪有这样的成就?你不过是依从我的命令行事罢了。”手立即加以反驳:“胡说!你只是空想,不做一事,哪里比得上我一天到晚在埋头苦干,制造出无数有用的东西!”

他们因为吵了嘴,便谁也不理谁。大脑每天都在计划怎样改良机械,臬设计者精密的仪器,希望用来代替人力,减轻人们的辛苦。却始终无法实现。而手呢,也只是习惯性地整天忙忙碌碌地工作,但是做出来的东西缺乏良好的性能。至于什么缘故,弄不清楚。

眼睛看他们互不相让,真是又急又气,便对他们说:“你们这样相持下去,终究不是办法,必须互相配合才行。大脑想出来计划,手在实际生活中证明这个想法是否正确,从而获得宝贵的经验,手的劳动依靠大脑的帮助,才有进步;大脑的思考,得到手所提供的经验,也就更灵活,更有效了。手脑配合,才会肯有创造性,人类社会才能够不断进步。

听了眼睛的忠告,手和脑都醒悟过来,他们如好如初,合作得更紧密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目空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辅相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和脑为什么争吵,,请用一句话概括他们争吵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和脑争吵后谁也不理谁,造成了臬的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了眼睛的忠告,手和脑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

“哦!爸爸认输喽!”随着弟弟的叫喊声,响起了爸爸爽朗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的小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道哪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哑巴?”弟弟受了教训,很委屈,张一张嘴却不知道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眼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了。”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利的理由:“您知道美国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要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 ”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时有个太守阎伯屿重修滕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年少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道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给“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啊!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了,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1根据你的阅读理解,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2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______

(2)年纪轻,气势旺盛。   ______

(3)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 ______

3找出第①和第④段中首尾呼应的句子,用“﹏﹏﹏”画下来。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爸爸原来认为______________,我对此有不同观点,先后举出两个事例进行反驳。这两个例子概括地说: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

5爸爸说“后生可畏”是因为( )

A.少年王勃才华横溢,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B.“我”能言善变,驳得爸爸无言以对。

C.“我”观点大胆,认识深刻,说理透彻,使爸爸心服口服。

6这篇文章说明( )

A.古人说话时小孩不但可以而且应该插嘴。

B.晚辈不一定不如前辈,应提倡“敢想,敢说,敢做”的风气。

C.大人们的家长作风是要不得的。

12、课外欣赏。

瓜香不减来时路

田畴载绿,花木扶疏,又是一年果红瓜香。每当从卖瓜的摊前车旁走过,那缕来自大地的清香便会钻入肺腑,叫人口舌生津。那一声声熟悉的叫卖会拦住你匆匆而去的脚步,让我们循着地气向着乡土做一次深情的回眸

乡间八月,正是香瓜开园的时侯,爷爷便带着我走上那条林长草丰的沙土公路。相距或远或近的路旁就会有一筐筐粘着泥土带着芬芳的瓜摆在绿阴下,等待那颠簸往来的汽车。

卖瓜的都是熟稔的乡亲,看到领孙子的爷爷隔着很远便喊:“九叔,快过来吃瓜啊!”听到这令人怦然心动的声音,我便跟在爷爷身后一步步过去,羞涩地接过瓜,洗也不洗就咔嚓咔嚓地大快朵颐。

儿时乡村清贫,过秋儿买瓜的时候不多。古诗虽言“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但嘴馋胆大的孩子还是禁不往那甘甜的诱惑去偷瓜,既为了解馋,也为了寻求一份刺激。

我也曾是偷瓜孩子中的一员。在骄阳似火瞌睡连连的午后,三五个小孩便鬼鬼祟祟地钻进一望无际的玉米地。我们猫着腰,拨开茂密刺人的玉米叶子,屏气凝神地摸向瓜地。到了瓜秧匍匐的开阔处,前面的孩子悄悄趴下去,老鼠一般探出头观察一番,如果不见人就要下手了,不管生瓜熟瓜,够得着的无一幸免。伙伴中有一人因总摘青瓜而得名“生瓜头”。此刻,如果不幸被发现,看瓜的一声断喝,孩子们就立刻四散而逃,跑丢鞋的时候也常有。

那一次到一偏远瓜地,老瓜头许久不在,偷瓜的孩子大摇大摆地钻进瓜窝棚去吃,跑累了吃饱了之后竟然睡去了。当我们迷迷糊糊地暗睁开眼,看瓜的大爷已经从天而降立在我们面前,当时我们都傻了,垂头丧气等着一场狂风暴雨。没想到,他问问这个孩子是谁家的,那个孩子是谁家的,然后又塞给我们两个香喷喷的瓜:“以后馋了就来,别害人啦!"如此骂骂咧咧地吆喝几句便打发我们回家去了。

多年以后,我才真正懂得,其实无论吃瓜还是偷瓜,那其中都流淌着一股绵长悠远的乡情,编织着一段青葱美好令人怀念的故事。童年如梦,相信这样的美梦还在天蓝草碧瓜香弥散的乡间烂漫上演。

【1】结合全文,说说第1自然段末句“深情的回眸”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5自然段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意蕴深厚,说说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题目“瓜香不减来时路”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这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1文中狂风”“巨浪”“撕扯着堤岸等词语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这样的句式写一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了《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抗洪官兵的 ________________ 的崇高精神,我们可以用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等成语来赞美他们。同时 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谁)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 ________________ 为荣,以 ________________ 为耻

4这段话写了两层意思,用“‖”分层,并用小标题概括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船过三峡

①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

②三峡的山好奇啊。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峭,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缭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

③山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④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有时像要碰着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

⑤啊,百里山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⑥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⑦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极了!这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⑧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涛卷入江中,一个好心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一块岩石。从此,她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

⑨多美的神女峰,多善良的姑娘!我们的大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

【1】文中加点词语“漩涡”中的“漩”字我不认识,应该用___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2】文章②③④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三峡的_______、三峡的________、三峡的________,它们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⑦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个句子将_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是短篇、中篇、长篇,( )能找到的,( )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果然提高了。

1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缺乏_________ 清晰_________

4细读短文,在(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5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 )和( ),其中( )必须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6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 上。

16、课外阅读

又是荠菜花开时 

我的童年是在江南广阔的田野里度过的,那里是我的活动室。这个活动室是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所无法想象的。那可真是个激动人心的世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那里都有许多东西令我兴奋激动,其中就有荠菜。 

兴奋激动的理由,主要不在她的美味,而在于寻找她的过程。荠菜善变,不仅颜色变,形状也会变。长在没有太多杂草的地方,她是匍匐在地上的,叶子呈锯齿状,有时候那锯齿还很大,整片叶子看上去像从叶子中间的茎上又生出许多瘦长的叶子来,而且颜色很深,灰紫色,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如果长在菠菜地里,她就往上长,叶子几乎没有齿,而且颜色碧绿,和菠菜的模样十分相似。如果周围有些浅浅的、灰绿色的草,她既不匍匐着,也不高高站着,颜色也就变成灰绿,叶子有浅齿,和周围的草一样,叶表一层细细的茸毛,这就又和采杂草打成一片了。所以,每找到一棵,都是一次胜利。有时候,第一遍没有发现,但有些疑惑,一回头,突然发现一个肥大的家伙正趴在那里呢。这时候,会感觉胸腔里那颗心正激动得怦怦直跳。这不像是在干活,而像捉迷藏,甚至比捉迷藏还好玩,谁不愿意呢?五六岁的时候,如果让我看守晒在场上的稻谷,驱赶麻雀和鸡,我是不愿意的,太乏味了。如果母亲说:“海度啊,去挑点荠菜来,晚上包团子吃。”我就兴高采烈,拿了篮子雀跃而去。 

又是烟花三月、荠菜开花的时候了,不知道江南的孩子还能否认识荠菜,也不知道被春雨浇醒的田野里是否还有挑荠菜的妇女、孩子。

1按要求写近义词。  

广阔_____         疑惑_____

2荠菜的特点是什么?并举一个例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挖荠菜的感受是( )。你从课文哪个地方体会到的?(用波浪线划出。)

4联系全文回答。“又是荠菜花开时”,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景阳冈(节选)

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  )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  )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  )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  )。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  )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  )。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1本文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另外三大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将下列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踢 轮 揪  提 打 劈

3画“ ”的句子中加点字“般”的意思是______。这“三般”写出了大虫的______

4选文把老虎“拿人”的本领写得十分生动,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两茎灯草(节选)

严监生喉咙里瘫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严监生这样的情形,可以用词语“__________”来形容。

【2】严监生伸出两个手指头,大家对他这个举动的用意进行了怎样的猜测?严监生的表现分别是怎样的?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请根据选文完成下表。

人物

猜测

严监生的表现

严监生的心理

大侄子

______

______

______

二侄子

______

______

______

奶妈

______

______

______

赵氏

______

______

______

【3】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可能要说些什么,在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重新给选段起个题目,你觉得这个题目可以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shì sì)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jiàn jiān)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dǎo dào)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用“√”画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吩咐________ 记念_______  慌忙_______  登时______

3“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

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吗?(至少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他在惦记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缩写句子。

(1)红军的主力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2)那小巧的扁桃状胸针上烫着金光闪闪的字。

(3)全场观众对福勒高尚的体育风范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呼喊

(4)扬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

 

21、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妈妈严厉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老师和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中指永远不受外物冲撞。     中指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题目:我最喜欢的______________

要求:1.请补充完整题目,如可以填电视栏目、一本书、一个人、一个景点、一种动物或植物等。2.突出自己喜欢的原因,感情真挚,条理清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