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诏集   剩饭   迷惑   同心协力

B.句束   悲哀   生硬   理所当然

C.胆怯   巨绝   允诺   眉开眼笑

D.推辞   边境   猎豹   诗情画意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保姆   嫉妒   施行   放肆   附庸   美妙绝伦

B.发征   由衷   拟定   引荐   包袱   养尊处优

C.喉龙   吆喝   签字   蜻廷   常识   跃跃欲试

3、“当那摞碗又 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那碗稳住了。”句中横线上应选填词语( )

A.激烈

B.热烈

C.强烈

D.剧烈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近义词手拉手。

汇集—— _______  央求—— ________

崇拜—— _______  强壮—— _______

怜悯—— _______  欣赏—— _______

5、默写古诗《秋夜将晓山篱门迎凉有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拼音,写词语。

1.古时候,liáng guó_______有个姓杨的孩子,天资聪慧,机智幽默。

2.爷爷退休后xiăng shòu_______着幸福的晚年时光。

3.一块璞玉,可以píng yōng_______地在石丛里沉睡下去,也可以成为稀世珍宝。

7、选择同音词填空。

功课 攻克 琵琶 枇杷

(1)军军说:“等我,______________了这个难题,我今天的____________就做完了。”

(2)小红多才多艺,她不仅会唱歌,还会弹______________。她最喜欢的水果是_____________

8、按要求写出你的积累。

1)写思乡心切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骏马面前没有__________________,利矛面前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腔热血勤珍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笔尖一动,流泻一时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南丁格尔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是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

略读就是大略地读。略读可以(增加  增强)阅读量。通过略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观看  浏览)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去查找。略读又是精读的(基础  前提)。通过略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须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须要精读。

1在括号内画出正确的词语。

2写出文中描写略读对精读的作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通讯,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

(某广播电台1947年广播)在山西文水县,一个叫云周西村的村子里,1月12日,有一个15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被阎锡山的军队杀害了。

在当众审讯的时候,阎军官问她:“你是共产党员吗?”她说:“是。”阎军官又问她:“你为什么要参加共产党?”她说:“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阎军官又问:“你不知道做共产党员是要掉脑袋的吗?你小小的年纪就不怕死?”她答:“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了!”这时候,士兵抬出了铡刀,在她面前铡死了6个人,又问她:“你怕不怕?自白不自白?”刘胡兰坚决地回答:“我死也不屈服,决不投降!”她大声喝问:“我咋个死法?”阎军官指着6位身首分离者说:“一个样!”说完,又要伤害其他村民。刘胡兰见状厉声喝道:“我一个人死好了,不能叫众人死!”这位年轻的女英雄从容地躺在铡刀上慷慨就义了。

全村的父老,都记下了这个血海深仇。他们决定立一块碑,来永远纪念这位人民的好女儿。

【1】这是一篇通讯。通讯通常包括六个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和发生经过。这篇通讯的第1自然段交代了哪几项要素?

A.通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通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通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通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通讯的第2自然段全是对话实录,而且很少用带感情色彩的词语。这正符合新闻(  )的特点。

A.真实性

B.时效性

C.准确性

【3】这篇通讯采用__________方式,开头概括事件的结果,然后叙述过程。

【4】这篇通讯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刘胡兰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这篇通讯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写在横线上。

11、阅读。

火红的“相思叶”

金秋时节,我来到天平山麓。放眼望去,那簇拥在山麓的枫林,层层叠叠,一片火红,令人赏心悦目。人称石、泉、枫为天平三绝,这红枫确实给秀丽的天平增添了无限的风采。//

沿着洒满落叶的小路,我朝枫林漫步前行,棵棵苍劲挺拔的枫树,身披红斗篷,在阳光中抖擞精神,闪烁金光,越发显得艳丽多姿,楚楚动人。难怪杜牧要吟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来呢。我也爱红枫,不仅是因为它红得美,还有别的原因呢。//

记得还在儿时,我曾问过祖母,天平红枫为什么这样红,她告诉我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天平山的枫叶并不红。枫林中住着一对夫妇:红姑、枫哥。枫哥出外谋生,不幸身染重病,但他思乡心切,硬是拖着病重的身子,一路历尽艰辛,终于在秋天回到了天平山,一头栽在故乡的枫树旁。朝思暮盼枫哥的红姑悲痛欲绝,含泪背着枫哥走进密林深处,再也没有出来。打那时起,每当秋风响过,天平山的枫叶就变得火红火红的。人们说那是红姑、枫哥的相思血染红的。而当地的人们也管天平红枫叫“相思叶”了。祖母的故事使我对天平红枫产生了一种新的感情,因而也就更喜欢它了。莫非远在异国他乡的舅父也是因为这则动人的故事,才格外眷恋天平红枫的吗?//

想到这里,我不禁弯下腰小心翼翼地从地上拾起一叶红枫,举到眼前凝视着那叶掌间的每一条细纹,似乎要从中捕捉到思乡恋国之情。我只觉得手中的不是一片枫叶,而是一颗搏动着的心,因为它红得那样可爱;我又觉得它宛如一只伸开的手,似乎在期待着什么。我全身涌起一股热浪,它猛烈地撞击着心房。天平山麓的红枫林啊,我终于明白了:你使海外游子魂牵梦系,是因为你是他们的叶落归根处。

我又一次举起那叶红枫。对了!我何不把这片叶儿寄给旅居加拿大的舅父,让这片火红的“相思叶”,从天平山麓的枫林飞向大洋彼岸,告诉舅父,转告所有海外同胞,祖国母亲思念你们,故乡亲人思念你们,盼望你们早日回到母亲的怀抱,看一看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容貌……//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赏心悦目:_______

日新月异:_______

【2】文中已用“//”分了段,请你用小标题概括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_______

第二段:_______

第三段:_______

第四段:_______

【3】文中引用杜牧的诗句和美丽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

【4】作者说“我也爱红枫,不仅是因为它红得美,还有别的原因呢”中“别的原因”指的是_______,“它宛如一只伸开的手,似乎在期待着什么”中“它”指的是_______,它在期待_______,作者借助“红枫”表达的是_______的情感。

12、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我想飞上天把这洁白的云(悄悄、轻轻)摘下献给妈妈,作她的围巾。雪梅峰上雪梅开,我不畏路险风萧萧,也要把雪梅摘下献给我伟大的妈妈。

小鸟啾啾细柳摆腰,春花遍地露笑脸。妈妈每在新春之前,总是要为自己定下一个计划,今年要在那亩地开辟一片瓜地;或者在田埂上种些高粱、玉米,好让儿女们过节吃上甜甜的高粱饴(yi)、香喷喷的玉米棒。妈妈总是想着让我们能吃上可口美味的东西,从不说她要吃什么。

全家团圆,妈妈忙前忙后,总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女们叫妈妈休息一下,妈妈却倔强而(喜悦、喜欢)。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睛亮。每每茶余饭后,把我们集中在一起,(查问、询问)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当我们进步时,妈妈就满脸微笑,温柔地表扬我们;当我们沮丧失落时,妈妈就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当我们遇到风浪时,是妈妈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犹如春天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孩子将要远行,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手拿针线,(密密、细细)缝补着孩子的衣服。妈妈眼睛不好,总是缝一针,落两针。她那(悄悄、轻轻)的叹息声,飘至我的心中,我总是泪湿枕巾。

离家几千里,每每眺望远方,我似乎看见我的妈妈站在小山坡上,手搭凉棚,在寻找着,凝视着,盼望儿女们归来。我时时在梦中望见妈妈展开双臂,呼唤着我,向我走来,我跳床而起,向妈妈扑去……

妈妈给了我们(坚定、坚强)的性格,上进的精神。这是什么?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妈妈。我们妈妈难道不是世上最好的妈妈吗?

1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去。

2写几个成语夸夸妈妈:(不少于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三段说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名眼睛亮,第四段又说妈妈眼睛不好这两处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妈妈为我们操劳一共讲了三件事,这三件事分别是:(概括要简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13、《凌霄和月季》  (20分)

凌霄和月季一起从地里探出头来。

  月季花开了,红艳艳的。大伙儿赞美她。月季花只是微笑着摇头,默默地散发着芳

香。

  凌霄也花开了,一朵朵橙色的花,像一只只喇叭。她攀上一棵大树,顺着树干往上

攀,一直攀到树顶。凌霄花感到自己上天了,往下看看,花儿、草儿多么矮小啊。她嘲

笑着伙伴们:哈哈哈,你们都在我的下面。

花儿草儿们羡慕地看着高耸入云的凌霄花,都说:凌霄花真了不起。惟独月季一

声不响。

  凌霄花听着声声赞美,越加得意,她高傲地对月季花说:喂!朋友,你怎么一句

赞美的话都没有,不想让我采朵云给你吗?

  月季淡淡地说:我长锝虽矮,是靠自己的根立在地上。你凭借了大树的高,炫耀

自己,没啥稀奇。

  凌霄花哼了一声,没再理睬月季。

  一天,伐木队选中了这棵大树,电锯沙沙沙,大树倒了,凌霄花一下跌落到地面。

那些为她唱过赞歌的花儿草儿又都来讥笑她。

  月季花却安慰她说:朋友,应该学会独立。凌霄花惭愧地低下了头。

(1)从短文中找出一组近义词、一组反义词写下来。(4分)

(嘲笑)( ) (高)(   )

(2)读短文填空。 (8分)

大伙儿赞美月季花时,月季花

大伙儿赞美凌霄花时,凌霄花非常得意;她高傲地对月季花说:

凌霄花跌落地面后花儿草儿   ,月季花

3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月季花象征的是(   )的人,月季花象征的是(   )的人。

A、独立自主   B、依附别人,不能独立

C、骄傲   D、虚心

4短文已用“‖”分为四段 ,写出第三段的短意。(2分)

   

5找出本文的中心句,用   画出来。(2分)

 

14、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被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用系好的衣扣儿的前襟遮住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们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看着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的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的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了屋。

1从下面句子中选出心里描写的句子。(

A. 我脱下褂子蒙住头,用系好的衣扣儿的前襟遮住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

B.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C. 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

D. 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

2文中画横线的那多有趣中,是指_____________

3选文对、妹妹、马蜂窝分别作了哪些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妹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众多的马蜂中,作者重点写了其中一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声尖响

“咔嚓——呼”,一声尖响,一阵冷风骤雨,沉闷拥挤的车厢里激起一片惊呼。原来,后车厢前排那块有裂纹的窗玻璃,在公共汽车急转弯中被震飞了小半块,幸好没伤人。

一阵忙乱之后,就听见乘客中有人说:“大清早就触霉头!”“现在乘车啊,真是……”

后门那位理着童花式短发的年轻女售票员红着脸,一声不吭的站起来,走到玻璃窗前。座位上一对盲人夫妇手握着手,默默坐着,雨水已打湿了他们的脸和前襟。姑娘的脸更红了,忙撑开手中的花折伞,堵住洞口。

车厢里一下子静了,大家的目光柔和下来。

“对不起,师傅们,这块玻璃应该换了。怪我们……”“姑娘柔气轻声地刚说了一半,一阵狂风把她娇小的身子刮退半步,话也咽了进去。这时,一只大手抓住伞柄,助她往前一顶。只听“咝——”,伞面被尖利的破璃撕开一道口子,伞骨也断了一根,但洞口又封住了。“唷——”在乘客的惋惜声中,姑娘却朝着身边这位四十多岁、面带歉意的大汉感激的笑了,笑得弯了眉毛。

“你去吧,我来!”大汉胸前红字告诉人们,他是一位钢铁工人。他的声音也像金属撞击一样铿锵有力。

姑娘又去忙着招呼售票,只是声音更甜更亮。

“玻璃窗修好了?”盲人夫妇问。

“雨停了。”大汉回答。

“那就好。”

乘客们都善意的笑了,车厢里显得格外温暖。

公共汽车又驶过两站。大汉身边一位正在背外语的小伙子突然伸出手说:“你该下车了,交给我吧!”“你怎么知道?”“咱们都是老乘客了。”“那,哈哈……”

又过了两站,小伙子也要下车了,一位女同志刚想接过来,可是伞柄却被一个面皮白白的学生急忙抢了过去。周围的人又笑了。

一站又一站,一人又一人。伞柄被众人握得暖烘烘的。这暖意不断传给后来者,也传给了车厢里的每一个人。

1本文运用的叙述方法是_____________

2本文以___________为线索,记叙了在冷风骤雨的天气里,公共汽车车厢玻璃破了以后,售票员和乘客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3“大汉”“面带歉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姑娘却朝“大汉”“感激的笑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中画线部分,想一想:“大汉”为什么要“欺骗”盲人夫妇,乘客们为什么又“都善意的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情节,可以分为“震飞玻璃”→“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6联系全文,可见文章结尾处的“暖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答题

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在这一天,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一名叫贾维斯的妇女倡导,并由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发起创立的。贾维斯夫人是一个有着10个子女的母亲,她提出应该设立一个纪念日或母亲节,给这些平凡的女人一些慰藉,表达儿女们对母亲的孝思。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郑重宣布,把每年5月第二个星期天,也就是贾维斯夫人的忌日,定为母亲节。美国政府还规定,母亲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国旗,以表示对母亲的尊敬。由于贾维斯夫人生前喜爱康乃馨花,这种花也就成了母亲节的象征。母亲节是个充满人间温情的节日,这一天,家里的男成员要把家务活都包下来,儿女们每人要做一件让母亲高兴的事。即使远在异地的孩子,也要打电话向母亲表示祝贺。

  时至今日,母亲节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节日,按惯例,国际母亲节被定在每年的5月11日举行。

根据短文,国际母亲节的日期是

你知道父亲节是哪天吗?再查查父亲节的来历。

 

17、阅读综合训练。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了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睖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滚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是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何叫俺讨饶,洒家却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下,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1】选文节选自名著《____》题目中的鲁提辖指的是____,他是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绰号是____;镇关西指的是____,他是个____(身份)。

【2】联系上下文,猜测下面词语的意思。

(1)洒家( )             (2)破落户( )             (3)鲜血迸流( )

【3】鲁提辖打了镇关西三拳,第一拳打在___上,第二拳打在____处,第三拳打在______上。画“﹏﹏”的部分采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分别从_______________三种角度展示了三拳的威力,属于____(①正面 ②侧面)描写。

【4】郑屠挨了鲁达一拳,口里只叫“打得好!”,下列对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赞扬鲁达功夫好,显示自己的豪爽之气

B.赞扬鲁达的侠义行为,甘于受惩罚

C.假意奉承鲁达,显露其无赖的性格

D.承认自己的过错,显示悔过之心。

【5】联系下面的补充资料,谈一谈你对鲁提辖这一人物的理解。

前因:鲁提辖得知金翠莲父女被当地恶霸镇关西欺辱,主动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他才来到镇关西肉铺前激怒郑屠,让其对自己动手……

后续:打死镇关西后,鲁提辖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

18、经典流传,趣读名著。

(1)根据左图目录,推测出它出自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___________》。

(2)故事第五回的写了“__________”和“反天宫 ”的事情。该章回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裏尸还”是清代诗人________写的。“忠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在这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此处引用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画“_____”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中”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毛主席给电报记录稿签字,可以看出毛主席的什么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百变的句子。(按要求改写句子)

1.巨浪打翻了小船。(改写成字句和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不少文从墨客前来茶楼对句。始终没有妙句对出。(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板桥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半湾活水千江月(给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加上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使句子更简洁。

小华的字写得很快。

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

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你没有告诉我。

我知道了。

我们发动群众。

我们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22、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天地。

《白杨》一课的作者借白杨局大挺秀、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等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 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请你也以这种手法,从粉笔”“ ”“秋菊”“竹子”“青松中任选一个,来写具有某种品格的人。语言要生动感人,写法要得当,表现角度要新颖。题目自定。5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