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读下面的句子,猜测下划线部分的意思,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1】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   

A.形容非常喜欢。

B.形容非常高兴。

【2】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A.表示赞同,没有不同意的。

B.表示很听话,毫无抵抗,全部顺从。

【3】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   

A.剪刀。

B.放风筝用的一种工具。

【4】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A.请不要自己伤害自己。

B.请不要自己耽误时间。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株待兔     

B.旁李     

C.问其        

D.弗能     

3、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时,为小说取名“四海之内皆兄弟”。下面三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中,最能体现译者的命名意图的是(   

A.宋江怒杀阎婆惜

B.杨志卖刀

C.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查字典。

“模”用部首查字典法先查_____,再查______,用音序查字典法先查_____,再查_______

在字典中的意思有

1.法式,规范,标准:模范。模式。楷模。模型。模本。模压。

2.仿效:模仿(亦作“摹仿”)。模拟(亦作“摹拟”)。模写。

3.特指“模范”:劳模。英模。

模 :〔模样〕

4.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

5.表示约略的时间、怎么办;

6.描摹。用压制或浇注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工具:模子。模板。模具。

“模板”是_______“模仿”是_______

5、课文精彩回放。

(1)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总是让人无比怀念。《村晚》一诗中,“牧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地表现出了牧童的________________

(2)《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选自萧红的《________________》,这篇文章描写了园中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我”在园中的“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我________________的童年生活。

(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古以来,多少仁人志士以国家利益为己任。有王昌龄“黄沙________________,不破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有________________(填作者)忽闻平叛捷报“却看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狂喜,有毛主席________________的伟人胸怀。

(4)汉字经历了甲骨文、________________小篆、隶书、________________等演变过程,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文字之一。

(5)我们可是“咸菜烧豆腐——________________”的,这件事你可不能反悔。

(6)正在这时候,船长从________________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________________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从船长的动作和语言我们可以推测出船长一定是这样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里可以看出船长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

6、辨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棉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踢_________  绵_________

7、根据意思写成语,并选词填空。(填序号)

1.__________:费尽心思。

2.__________: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3.__________: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

4.________:文静而美好的女子。

5._________:处在优裕的地位或环境中,安于享乐。

在封建社会里,那些富贵人家总是希望_____的大家闺秀个个都是_____,一颦一笑都是_____,任何事情都不能_____,否则就要被责罚。

8、课文内容回放。  

临行________,意恐________。谁言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初闻涕泪满衣裳。________________。  

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  

________,山衔落日浸寒漪。  

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10%

入夜,南京城开始飘雪。朱丹披着雪花,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走去。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莹莹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由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每个孩子手里擎着一支红烛,红烛流淌着宝石般的泪。

这段话是按照( )顺序写的。(2%)

这段话写了三层意思。请你用//标画出来。(2%)

概括第二层的大意:(2%)

这段话的最后一句是用什么方法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了解名著内容后,奇奇想把有趣的情节分享给大家,请你阅读并完成下列各题。

真假美猴王

吴承恩

①这行者与沙僧拜辞了菩萨,二人同驾云而去。不多时,果见花果山,按下云头,二人洞外细看,果见一个行者,与群猴饮酒作乐,模样与大圣无异。

②这大圣怒发,一撒手,撇了沙和尚,铁棒上前骂道:“你是何等妖邪,敢变我的相貌,敢占我的儿孙,擅居吾仙洞,擅作这威福!”那行者见了,公然不答,也使铁棒来迎。二行者在一处,果是不分真假。沙僧在旁,不敢下手,见他们战此一场,诚然难认真假,欲待拔刀相助,又恐伤了真的。

③看那两个行者,飞云奔雾,打上西天。他两个在那半空里,扯扯拉拉,且行且斗,直嚷至大西天灵鹫仙山雷音宝刹之外。早见那四大菩萨、八大金刚等诸大圣众,都到七宝莲台之下,各听如来说法。大众举目看之,果是两个行者,吆天喝地,打至雷音胜境。慌得那八大金刚上前挡住道:“等欲往那里去?”

④这大圣道:“妖精变作我的模样,欲至宝莲台下,烦如来为我辨个虚实也。”众金刚抵挡不住,直嚷至台下,跪于佛祖之前,拜告道:“弟子保护唐僧,来造宝山,求取真经,一路上炼魔缚怪,不知费了多少精神。前至中途,偶遇强徒劫掳,委是弟子二次打伤几人,师父怪我赶回,不容同拜如来金身。弟子无奈,只得投奔南海,见观音诉苦。不期这个妖精,假变弟子声音、相貌,将师父打倒,把行李抢去。”大众听他两张口一样声俱说一遍,众亦莫辨,惟如来则通知之,正欲道破,忽见南下彩云之间,来了观音,参拜我佛。

⑤我佛合掌道:“观音尊者,你看那两个行者,谁是真假?”菩萨道:“前日在弟子荒境,不能辨。特来拜告如来,千万与他辨明辨明。”如来笑道:“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菩萨又请示周天种类。如来才道:“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赢、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赢、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像同音者,六耳猕猴也。”

⑥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像,胆战心惊,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

⑦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像,是一个六耳猕猴。

(文章有删减)

【1】请你结合所学,猜测下面词语意思解释有误的是(       )[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A.第②段中“掣铁棒上前骂道”中的“掣”字联系上下文猜测是“丢下”的意思。

B.第③段中“汝等欲往那里去”中的“汝”和“吾”一样,都是表示人称。

C.第④段中“不期这个妖精”中的“不期”结合语境可以猜测是“不料”的意思。

D.第⑤段中“委不能辨”中的“委”可联系“委实”猜测是“确实”的意思。

【2】下面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假美猴王要代替真美猴王去西天取经。

B.沙僧拔刀相助,不小心伤了真美猴王。

C.最后观音菩萨用金钵盂盖住了六耳猕猴。

D.如来辨别出了假美猴王的真实身份。

【3】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真假美猴王

人物

真美猴王:孙悟空            假美猴王:(1)___________

性格特征

真美猴王:(2)___________

【4】读完这篇文章,你更喜欢真美猴王还是假美猴王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11、你觉得本课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12、阅读。

走进农村留守儿童

【材料一】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2013年,全国妇联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中国共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而2016年多部门联合开展的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统计认为,全国不满16周岁、父母均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

【材料二】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给这些可怜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材料三】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

【1】从材料一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请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指的“隔代教育”问题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无人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

(2)留守儿童和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通。( )

(3)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学习问题。( )

(4)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 )

【4】针对材料二的调查结果,请给学校的留守儿童工作提一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拟定两条“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标语。

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感悟。

给予是幸福的

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饥渴难忍,快要支持不住了。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

这间屋子已经很久没人住了,风吹日晒中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就用力抽水,却一滴水也没有。他失望到了极点。

忽然,他看见吸水器旁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紧紧地塞住了。壶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请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满满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要不要按纸条上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壶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

他思索再三,最后,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吸水器中果然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了一会儿,他重新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加了两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一己之利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摇摇欲坠——( )       小心翼翼——( )

【2】“你只有把一己之利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甜美的泉水”这句话中的“置之度外”的意思是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

【3】这篇短文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如果他把这壶水喝了,会发生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最大的财富

时间   一天下午

地点    年轻人家门口 

人物    年轻人、老石匠

布景   一个年轻人坐在小木屋的门口怨天怨地

年轻人(_____)如果我有一大笔财富,那该多好啊!

(一个老石匠从他门前路过,听见他又在嘟嘟囔囔,唉声叹气,就停住了脚步。)

老石匠  年轻人,你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要知道,你自己就拥有一笔巨大的财富啊!

年轻人  (_____)什么,什么? 我有一笔财富? 它们在哪儿呀?

老石匠  (看着年轻人)在你自己的身上。你不是有一双眼睛吗? 如果你想得到财富,那你可以拿你眼睛去换,哪怕只用其中一只都够了。

年轻人(_______)你说什么呀! 不管是什么样的财宝,我都不会用自己的眼睛去换。

老石匠  那好! 把你的两只手砍下来吧。如果你需要,你可以用它们去换许许多多的金子。

年轻人  不,不! 我绝不愿意为了得到金子而失去自己的手。

老石匠(_______)现在,年轻人,你该明白了吧! 你是多么富有啊! 那你还抱怨什么呢?要知道,对于一个人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在剧本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表现人物的神态、语气等。

2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横线上把老石匠的话补充完整。

3年轻人和老石匠对财富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挥想象,年轻人听了老石匠的话后,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的语段,然后回答问题。

我在故乡只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   )的瑞士莱蒙湖上,在(   )的非洲大沙漠中,在(   )的大海中,在(   )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1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离乡背井: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妙绝伦: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巍峨雄奇   B.碧波万顷   C.风光旖旎   D.平沙无垠

3这段文字中,作者写了自己见过瑞士莱蒙湖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的月亮,但作者最爱的还是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奇伟壮丽的壶口瀑布

在山西晋南,除了运城的关帝庙,永济的莺莺塔之外,还有一处中外闻名的自然风景胜地,这便是奇伟壮观的黄河壶口。

滔滔的黄河水自北从数百米宽的河床排山倒海般地直逼而来,骤然归于二三十米宽的“龙槽”,倾注似壶之口,这里由此取名“壶口”。

壶口瀑布景色奇异、壮丽、雄伟、浑厚。由于四季气候和水量的不同,壶口瀑布一年之中便有了不同的风姿。春天,冰雪融化,水量适度平稳,主瀑、副瀑连成一片,主瀑烟雾缘绕,副瀑千流竞争;夏季,水量减小,落差加大,主瀑大显神威,吼声震天,激起百丈水柱;秋雨过后,诸多山溪清泉大量汇聚,万里洪流,一泻为快;冬天,上游冰凌汇集,相互交架,形成天然冰桥,被称为“壶口又桥”。

壶口不仅风景奇伟,而且流传着不少动人的传说。“禹帽峰”就是一个。相传大禹在壶口治水时,常到山间小溪旁饮水。有一天,大禹将帽子挂在旁边的山头上,又去溪边喝水,这时,治水的群众遇到困难,请大禹去解决,大禹抬腿便走,竟忘了挂在山头上的帽子。后来,帽子和山连作一体,成为妙趣横生的“禹帽峰”。

又相传,黄河水底有一神龟,神通广大。有一天,神龟正在河底翻滚巨石,碰上神牛往山上运河底巨石。神牛浑然不知它运的正是神龟滚动的巨石,神龟被惊动后,怒气冲天,大吼一声,跳到东岸;神牛不知底细,也一声巨吼,跳到西岸。这时,天色渐亮,二者皆坐化为石,神龟变成“神龟峰”,神牛成了“镇河石牛”。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形容力量强,声势大。(______)

(2)愤怒的情绪直冲天际。形容极其愤怒。(______)

(3)洋溢着美妙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品)。(______)

【2】壶口瀑布是怎样形成的?用“_________”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选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

A.静态描写        B.动态描写

(1)夏季,水量减小,落差加大,主瀑大显神威,吼声震天,激起百丈水柱。(______)

(2)冬天,上游冰凌汇集,相互交架,形成天然冰桥,被称为“壶口叉桥”。(______)

【4】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5】作者引用“禹帽峰”和“神龟峰、镇河石牛”这两个传说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壶口瀑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以下材料,按文后要求答题。

三国演义(节选)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选自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1】回顾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写出词语的意思。

少顷:____________      待至:____________

【2】从人物言行可以见出其个性特点。试分析文中画“    ”的句子,从中可以见出曹操__________的个性特点。

【3】智慧之人总有着常人不可及的思维。试在表格中写出孔明行动背后的内心想法。

行动

想法

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

________

待至日高雾散,令收船急回。

________

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

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个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拉着一根弯头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八戒见了,大惊道:“师父!不好了!那妈妈儿来寻人了!”唐僧道:“寻甚人?”八戒道:“师兄打杀的,定是他女儿。这个定是他娘寻将来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好行者,拽开步,走近前观看。那怪物: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颠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撇,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谅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道:“师父莫念了!有甚话说了罢!”

【1】解释词语。

莫要胡说:_________________

断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选自《西游记》中的哪个故事片段? (       

A.奇緣女儿国

B.三打白骨精

C.大战黄袍怪

【3】短文中,“行者”是指( )。还写了妖精、( )( )这几个人物形象。

【4】画“____”的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_描写,“怪物”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后,你认为唐僧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一)下面是一幅图书广告宣传画,观察画面,完成填空。(5分)

100%精品                                                                                  75%价格

特价版                                                                                          每套

                           小学生阅读文库

                                                     让读书走进人生

                                                     让人生飘进书香

                                                                             XXX少年儿童出版社

【1】这则广告介绍的书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出版社编写这套书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100%精品说明这套书_______________;75%价格说明这套书_____________。这两个意思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______________。(3分)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不改变原来的意思,把下面的句子改变一下,成“非……不可”的句式写下来

(1)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要认真学习。

 

2这场比赛很重要,我们要取胜。

 

3连长说,十六日早上一定要攻上凤凰岭。

 

 

21、句式改换。(2分)

照样子,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使句意不变。

例:他难道不是一个好学生吗?

  他是一个好学生。

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

难道他真的愿意去?

________________

 

22、改变句式。

哪有这么大的伞!(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把设问句改为陈述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乐园(选做一题)

(1)一天晚上,我看到桌子上有颗草莓糖,顺手拿起来剥开糖纸放到了嘴里。啊!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我……我……我居然变成了……

要求:①根据上面提供的开头,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一个探险故事,题目自拟;

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写出心情的变化;

③做到格式正确,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不少于400字。

(2)他(她)________了

要求:生活中,谁陶醉、兴奋、生气、开心、难过……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请仔细回想,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将事件写具体,注意运用学过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写出人物内心,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