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幻想的境界 鲜红的太阳      绿油油的菜地

B.饱览风景   收藏文物        化为灰烬

C.纳闷地想   无边无际的大海  重重地放

D.驻扎着小岛 笼罩着烟云      象征着山村乡野

2、下列选项中古今说法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榜文——告示 客官——顾客

B.印信——公章 驿站——旅店

C.伙计——服务员  郎中——护士

D.货郎——商贩 客舍——酒店

3、金字塔宏伟而又(          

A.精巧

B.精致

C.精美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填在句中横线上。

______心长据______力争理______词穷

冷嘲热______满腔热______

(1)面对卖假货的店主,我们__________,他__________,把这些劣质产品收起来了。

(2)老师__________地对我们说:“同学们有了缺点,犯了错误,我们不能__________,而应该__________地去帮助他”。

5、补充诗句、并完成练习。

(1)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

诗句选自_____写的《_______》。第一句写出了战争___________的特征,第二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决心。

(2)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_

诗句选自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表达了他_______________的愿望。我们还学过他写的《_________》这首诗,同样表达了他的这一愿望。

(3)①读“_____________,初闻涕泪满衣裳”二句,我仿佛看到诗人听到喜讯,_____________的情景。

②下列词语用来形容此时的作者最适合的一项是( )

A.喜上加喜   B.喜极而泣   C.喜上眉梢   D.喜不自胜

6、比一比, 组成词语。     

(   )  (   ) (   ) (   )

(   )  (   ) (   ) (   )

 

 

 

7、辨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近义词

立刻——____  欺负——_____  破绽——_____

挺脱——____  计划——____  威严——____

出色——____  结实——____  问候——____

穿梭——____  吩咐——____  登时——____

规矩——____  派头——____  清脆——____

搜索——____  侵犯——____  发怔——____

半信半疑——______ 天衣无缝——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那只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却好把两只前zhǎo zhǎ)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梢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zhènɡ zhēnɡ)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使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有一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了五七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1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读这段话中带横线的句子,想一想,武松就势把大虫揪住,这里的“势”是指________

3找出这段话中描写武松打虎的动作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在文中属第________部分,是按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5这段话选自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_,你还知道这部名著中的哪些人物(举四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饥饿难当,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请求 哀求 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饥饿的样子,就倒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微笑着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我妈妈教导我,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的他( )自己浑身是劲儿,( )还看到上帝正朝着他点头。

数年之后,那位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加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来病床上躺着的正是当年那位免费给他牛奶喝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关照 关爱 关怀)这个对自己有恩的病人。经过艰苦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 )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动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出来:“医药费——一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1】加上合适的题目。

【2】括号中的词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在下面划横线。

【3】在括号内加上关联词语。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束手无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写出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那位特殊的病人看到那行小字时,她会怎么想呢?请想象一下她当时的心理活动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指尖上的父爱

①我的父亲生于20世纪30年代,他做过整整40年乡村小学老师。父亲不仅是老师,还是家里几亩地的主劳力,平日里起早带晚干农活,他的双手因此磨得十分粗糙。

②我刚学会走路时,常是被父亲的手指牵着的。父亲只伸出一根手指让我抓住。抓着那指头,我总是感到很安全。父亲对我从不娇纵,即使是下雨天,泥路很滑,父亲依然是一根手指让我抓着。倘若我抓不紧滑倒了,再从泥水里爬起来时,等着我的还是那根手指,绝不会多出一根来。那时候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的事,不能全指望别人。

③小学五年级时,我听了父亲一年的语文课。父亲讲的课虽说扎实细致,却并不很生动,这和父亲严肃的性格有关。听过父亲讲课的学生都知道,父亲有个标志性的姿势。“你们给我听清楚这一点!”每当讲到关键的地方,父亲总是将沾着白色粉笔灰的右手食

指高高举过头顶,于是全班几十双眼睛就聚焦在那指尖上,而父亲强调的知识点就铭刻在我们的脑海里。父亲教书认真,对我尤其严格,因为我从小特别马虎,做事粗枝大叶。父亲批改我的作文时,常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去面批,我作文里一个标点符号的不当他都不会放过,他的手指点到作文本上,戳到我脑门上,让我紧张得直冒汗。当时我庆幸地想,好在父亲只教我一年,现在,我也庆幸地想,好在父亲教了我一年。

④上了初中以后,我仿佛走出了父亲指尖的影响,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一段时间我完全忘记了父亲的手指,直到那年我到县城参加高考。骄阳似火,父亲送我到考点,我知道父亲会和其他上千名家长一道,在校门外的树荫下一直等到我们走出来。走进校门十几步远,我越来越紧张,蓦然回头,校门口人头攒动,却有一根手指高高伸出,那是父亲的招牌动作!我心里立刻就踏实了,转过头自信地向考场走去。

⑤考上大学离家的那一天,父亲给我买了一双新皮鞋,那是我的第一双皮鞋。父亲说我的脚码已经和他的一般大了,他试过那双鞋,很合适。新鞋有点紧,我穿的时候,父亲用那粗大的右手食指当鞋拔,可是费了好大劲也不行。我笑笑说:“您的手指头在里面,我的脚后跟就只能在外面了。”父亲抚了抚有点疼的手指,也乐了

⑥大学的第一个寒假结柬,那天清早,寒风凛冽,呵气成霜。父亲送我到火车站。我挤上火车在靠窗的一个座位坐下,离家远行,心里不免有些空落落的。忽听到车窗上“笃。密笃”的声音,原来是父亲在窗外,用指尖敲着窗子。然后,他凑上前重重地哈了一口气,窗玻璃上立即朦胧了一小片。我看不见父亲那写着沧桑的脸,却看见了一个字—“信”那是父亲用指尖在窗外反过来写的。我明白,父亲是要我多往家里写信。我重重地点点头,却不知道他有没有看清楚。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是怕我在千里之外心情落寞,有什么心事写信跟家里人说说会好些。

⑦那以后,在风雨人生中,每当感到孤独和迷惘,我总会想起父亲的手指,它曾经在泥泞的道路上牵引着我,曾经在浩瀚的学海里指点过我,曾经在大考前树立起我的信心曾经在旅途中敲响我的心窗

③后来我也做了父亲,当我的孩子开始抓住我的手指蹒跚学步时,我才体会到,我封给孩子的,绝不仅是一根手指的力量

【1】文章第③段作者两次写了自己“庆幸”,第一个“庆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庆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文章围绕“指尖上的父爱”回忆了五个生活场景:刚学会走路时,父亲用手指牵着“我”走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考时,父亲高高举起手指,让我”自信地走进考场;考上大学离家那一天,父亲帮“我”穿鞋,用手指当鞋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说父亲给孩子的“绝不仅是一根手指的力量”,父亲给孩子的还有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在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都要演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习惯。

1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几乎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乐曲可以用许多词语,本文就用了这样三个: ______、 ______、 ______

3本段从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这样几个方面写了从们对音乐的喜爱。

4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______ ”在文中画出来。

13、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此时的天气是______________。诸葛亮选择这样的天气“借箭”,说明他__________

【2】曹操下令放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他非常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摆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让军士“擂鼓呐喊”的原因是(  )。

A.鼓舞士气,准备向曹军进攻

B.用声势震慑曹军

C.吸引曹军的注意力,既引曹军放箭,又让曹军明确射箭的方向

【5】你从诸葛亮的“笑”中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周末下午,我带着妻子儿女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高兴得自己都受不了(   ),一定要上街买点儿好(hào hǎo)吃的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家,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到菜市场(需 须)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人往,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的人群匆匆而行。

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霎时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过马路时,她总是先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  )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20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皱纹满面,手指枯瘦,(  )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捋头发一样一一捋散了。但,永远也捋不去爱子的情肠。

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了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  )小时候(  )每逢过马路都是您牵我(  )今天过马路让我牵您吧(  )母亲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

1认真默读短文,在①②自然段中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音节和字。

2根据①②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在括号内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

3在⑤⑥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4在第⑦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5联系上下文,边读边体验,写出自己对句子的感悟。

(1)①中年近花甲的母亲高兴是因为

(2)④中的心灵震颤起来是因为

(3)⑦中母亲眼里闪过惊喜是因为

6第⑥自然段写20年后许多都发生了变化,唯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这是运用了____的写法,突出了 。文章最让你感动的是

15、课内阅读。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意思转折 B.意思递进

2下列属于世界上重大发明的是_____;属于重大发现的是_____

A.牛顿——万有引力

B.瓦特——蒸汽机

C.爱迪生——电灯

D.谢皮罗——水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

 

3语段中画“____”的句子应该用________的语气来朗读。

4下列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是作者受到了误解时的自我调侃和自我安慰。

B.所有的发明和发现必须要受迫害,这是对发明者的考验。

16、阅读理解。

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

很久以前,德国一家电视台推出高薪征集“10秒钟惊险镜头”活动。在诸多的参赛作品中,一个名叫“卧倒”的镜头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

拍摄这10秒钟镜头的作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而其他参赛选手多是一些在圈内很有名气的大家。所以这个10秒钟镜头一时引起轰动。几个星期以后,获奖作品在电视的强档栏目中播出。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电视前边观看了这组镜头,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

镜头是这样的:在一个小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列徐徐而来的火车扳动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驶近小站。假如他不及时扳道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时,他无意中回过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

抢救儿子或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一声:“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

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经千钧一发,他们也丝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火车轰鸣着驶过铁轨边上,丝毫无伤。那一幕刚好被一个从此经过的记者摄入镜头中。

人们猜测,那个扳道工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后来,人们才渐渐知道,那个扳道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许多记者在进一步的采访中了解到,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从没迟到、早退、旷工或误工过一秒钟。

这个消息几乎震住了每一个人,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他告诉记者,他曾一遍一遍地告诫儿子说:“你长大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依然傻乎乎的,但在生命攸关的那一秒钟,他却“卧倒”了——这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唯一能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

1“拍摄这10秒钟镜头的作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一句中的“名不见经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这句话是(  )说的。

A.儿子 B.父亲 C.火车司机 D.车上的旅客

3对于“卧倒”这个作品,人们为什么都渴望一睹为快?   (  )

A.因为这个作品体现了父亲的睿智。

B.因为这是一位名不见经传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的作品,他又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而其他参赛的圈内有名气的大家却落选了。

C.因为这个作品体现了父亲的忠于职守。

D.因为扳道工机智,在关键时刻不仅救了孩子,还完成了任务。

4“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电视前边观看了这组镜头,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那位名不见经传的记者的作品,为什么会以绝对的优势夺得冠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卧倒”故事的情节可分为四部分,请概括写出。

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我最棒。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    ,又想坐下    一首奇丽的小诗。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天空是那么    ,使我息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 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    着草原的无限乐趣。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  ,不用墨线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请调整上面一段话的句序: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3作者为了说明小丘线条柔美,把小丘比作______ 

4作者把草原上的羊群比作 。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写一写。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 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主要通过描写 ___________,衬托了蒙古族同胞的心灵美,以及民族团结的精神美。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徐庶走马荐诸葛

①徐庶,字元直。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徐庶几番设计,帮助刘备大败曹军。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不知何人为刘备献策?”谋士程昱答道:“此人非单福,他是颍川的徐庶。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假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

②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第二日,刘备设筵席为徐庶送行。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说:“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刘备以鞭指道:“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

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莫非先生改变主意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刘备欣然接受。

【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徐庶离开刘备赶去曹操那里的原因(   

A.曹操实力雄厚

B.曹操求贤若渴

C.徐庶与刘备有矛盾

D.曹操软禁了徐庶的母亲

【2】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中,刘备“喜出望外”的原因是(   

A.徐庶来推荐诸葛亮了

B.诸葛亮要来了

C.以为徐庶改主意了

【3】文题“徐庶走马荐诸葛”中“走马”的意思是(   

A.牵着马走

B.骑着马跑

C.走马上任

D.追着马跑

【4】短文选自四大名著之——《_______》,作者是________。选用文中三个人名,填填歇后语:______进曹营——一言不发;______借荆州——有借无还。

【5】你能猜出文中加点词语的大致意思吗?

左右:____________   筵席:_____________   隆中:_____________

【6】文中描写哭的词语有很多,请你找出来并写下来。(写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

【7】小说中的人物总是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篇文章虽短,却有三个人物的形象跃于眼前,请选择一个人物,摘录人物言行,并写下有什么性格特点。

我选择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

人物言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众猴把他围住, 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1】给选段加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瞑”“蹲”“纵”“跳”四个动作显出石猴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这两段文字,你认为石猴成为猴王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排在你后面的小朋友开出的盲盒要求是“参照例句所用修辞,选择事物进行描写”,请你帮帮他。

例句:人们都喜欢春天的风,它是和煦的、温柔的,但我还是更喜欢秋天清爽的风,空气中有着丰收的味道。

小朋友试写的句子:我更喜欢春天细密的雨。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脸上淌着雨水。(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洪咆哮着。(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汉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请你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改变句式。

哪有这么大的伞!(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童年的我们有时候会做一些自作聪明的傻事,那时候也许不知道,可现在想起来就会觉得好笑。想想看,你做过哪些傻得有趣的事?试着写出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