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词语中与“舍己为公”的感情色彩不同的是( )

A.足智多谋 B.情同手足 C.原形毕露 D.合情合理

2、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曰(夸耀) B.于物无不也(刺破) C.吾矛之(好处)

D.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老师表扬才才上课回答问题夸夸其谈

B.胸有成竹地说:“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了,你放心吧!”

C.春风吹拂着湖面,我看着这水平如镜的湖水,如痴如醉。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理清脉络   内容梳理 第三步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昼耘田”、“夜绩麻”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全诗通过写田园农事,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2.《稚子弄冰》中的“脱晓冰”、“当银征”表现了孩子的________________,充满童真童趣。

3.《村晚》中两个“满”字写出了农村傍晚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衔”运用________________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5、判断修辞手法并完成练习。

1.这个字如龙蛇盘绕,那个字似鹰隼雄立。______

2.那么龙骨又是什么呢?原来是龟甲和兽骨。______

3.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______

4.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______

从以上修辞手法中,任选一种,说说使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看拼音写词语

zì xiāng máo dùn   róng yù     shǎng shí   jiǎo lì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yǐn jiàn

( ) ( )( )( ) ( )     ( )

mó quán cā zhǎng     yuè yuè yù shì     xìng zhì bó bó     chū móu huà cè     háng xíng

( )   ( )   ( ) ( ) (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kū xiào bù dé     xīn jīng dǎn zhàn     yǎn bā bā             

( )       ( ) ( ) ( ) ( )     

7、看拼音,写词语

shuāi jiāo                 hóu lóng            biān pào             zhuā ěr náo sāi

( )   ( )   ( )   ( )

dòu jiāng                 bāo   fu               nán kān               hōng rán dǎo qù

( )   ( )   ( ) ( )

8、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1.______身上有白点,他______白刷不要钱。

2.______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______小艇成了这座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

3.______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______船夫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4.他______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______如同升天一般美。

5.______怎么拥挤,船夫______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6.遇到极窄的地方,船夫______能平稳地穿过,______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   海门市图书馆办证须知

一、办证手续

①年满18周岁的读者,带本人身份证原件;未满18周岁的读者,带本人身份证原件或户口簿原件。

②凭有效证件于一楼总服务台领取申请表,填写完整,并选择需要的借阅证类型。交付押金,领取借阅证。二、借阅证类型

借阅证类型

使用权限

押金

基本借阅证

可在图书馆内借阁图书,现场阅读,不得外借。

免费

一类借阅证

(1)可现场借阅;

(2)可外借各类图书、期刊。

可借图书4册,期刊4册。

50元

二类借阅证

可借图书6册,期刊6册。

100元

三类借阅证

可借图书10册,期刊10册。

200元

 

【1】暑假里,回海门的大学生若是需要办理图书借阅证,需要准备的有效证件是_________,应该至_________办理手续、并交付押金。

【2】爷爷每天下午都会去图书馆看两小时书报,他最适合办理的借阅证类型是________。如果杨老师想一次性借阅8册期刊,则必须办理________借阅证。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海门市图书馆的图书借阅证共分4种。(______

(2)办理各类借阅证,都需要缴纳押金。(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弥留之际

末了,终于到了弥留之际,那几日,老头儿葛朗台结实的身子进入了毁灭的阶段。他要坐在火炉旁边,密室之前。他把身上的被子一齐拉紧,裹紧,嘴里对拿依说着:“裹紧,裹紧,别让人家偷了我的东西。”他所有的生命力都退守在眼睛里了,他能够睁开眼的时候,眼光会立刻转到满屋财宝的密室门上。

“在那里吗?在那里吗?”问话的欧也妮听得出他惊慌得厉害。

“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欧也妮把金子铺在桌子上,他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露出一点儿很吃力的笑意。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他那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眼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一个吓人的动作——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唤着欧也妮,欧也妮流着泪跪在他前面,可是他看不见。

“父亲,祝福我啊。”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以后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节选自《欧也妮·葛朗台》

1这篇短文具体描写了____________,表现了葛朗台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体会葛朗台的内心,写一写。

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文章末尾女儿欧也妮的话是多余的,可以删掉。你认为呢?写写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yán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公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来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注音或写汉字

( )           边缘( )           yán( )

【2】从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同义词

温柔—— ( )       粗壮——( )

【3】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特点(至少三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我”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_

12、非连续文本阅读

材料一                材料二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的宣传主题相同,都与安全出行有关。

B.“一盔一带”分别指“头盔”和“安全带”。

C.正确佩戴头盔、使用安全带能降低交通安全事故死亡风险。

D.2020年6月1日,全国已经开展“一盔一带”守护行动。

【2】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李莉的爸爸骑摩托车戴头盔,妈妈骑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

B.6月1日以前,叔叔觉得开汽车不系安全带没有风险

C.年幼的表弟坐在汽车后面的安全座椅上,总会系上儿童安全带。

D.妈妈常常骑着电动自行车带小明去学校上学。

【3】下列关于“安全出行”的标语,不妥帖的一项是(   

A.“一盔一带”,安全自来。

B.“一盔一带”,步行坐车不例外。

C.生命从“头”守起,平安从今珍惜。

D.“一盔一带”护生命,戴好系牢莫大意。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军长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军长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军长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军长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点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军长的脸色顿时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抽动了一下。他忽然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

一阵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①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军长两腮的肌肉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人小声告诉军长:“他就是军需处长……”

军长愣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了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选自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阅读链接”

【1】短文的第1自然段是______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对短文中画“﹏﹏﹏”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对冻僵老战士的神态描写,说明他被冻僵的时间非常长。

B.这是对冻僵老战士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体现了他的安详镇定,也为后文作了铺垫。

【3】文中画“ ”句子①是对军长的________描写,表现了军长的________;画“ ”句子②是对军长的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军长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军长愣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表现了军长由暴怒到惊愕,以至于深深感动的复杂心理。

B.这“怔”是为了衬托前边的“怒”,并为下文的“敬”作铺垫。

C.“怔”和“怒”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军长爱护战士、疾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D.使读者体会到军长此刻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5】在读这篇短文的时候,一幅幅动人画面依次呈现在我们眼前,可以概括为行军图、让马图、______、发怒图、______

【6】下列对这篇短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丰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红军的一位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B.死者的表情泰然自若,作者在叙述这段故事时,也像死者的表情一样镇定自若,不缓不急。在死者出现时,叙述没有出现过分的惊讶,只是写一个警卫员以十分平静连贯的语气向军长作了简要汇报。

C.军长看到死者时,短文以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式刻画了死者和军长两个人物。

D.短文多处运用细节描写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复杂而真实的内心世界,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短文运用衬托手法十分到位,军长的粗暴急躁反衬了军需处长的镇定自若,而军长把马让给伤员骑则又正面衬托了军需处长的自我牺牲精神。

14、阅读短文,然后按要求做。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思想家罗素,在上世纪20年代初来到中国的四川。当时正值夏天,四川的天气非常闷热。罗素和陪同他的几个人坐着那种两人抬的竹轿上峨眉山。山路非常陡峭险峻,几位轿夫累得大汗淋漓。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罗素,见此情景,便没有了心情观赏峨眉山的景观,而是思考起几位轿夫的心情来。他想,轿夫们一定痛恨这些坐轿的人,这样热的天气,还要他们抬着上山,甚至他们或许思考,为什么自己是抬轿的人而不是坐轿的人?

罗素正思考的时候,到了山腰的一个小平台,陪同的人让轿夫们停下来休息。罗素下了竹轿,认真地观察轿夫们的表情,很想去宽慰一下辛苦的轿夫们。

但是____他看到轿夫们坐在一起____拿出烟斗____有说有笑____讲着很开心的事情____丝毫没有怪怨天气和坐轿的人____也丝毫没有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悲苦____他们还饶有趣味地给罗素讲自己家乡的笑话____给这位大文学家出了一道智力题____你能用11画____写出两个中国人的名字吗____罗素承认不能____轿夫笑呵呵地说出答案____王一____王二____他们在交谈中不时地发出爽朗的笑声____罗素徒然心生一丝惭愧和自责____我凭什么去宽慰他们____我凭什么认为他们不幸福____

后来,罗素在他的著作中讲到了这个故事。而且,他因此得出了一个著名的人生观点: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幸福是错误的。

是的,坐轿子的人未必是幸福的,抬轿子的人未必是不幸福的。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喜悦,我们也可以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那些真正找到人生幸福的人,不是因为作了大官,发了大财,有了大学问,而是因为他们有了一颗健康乐观的心灵,因为他们会用这样的心灵去体验幸福。人生幸福,原来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1】给第4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概括出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4】“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幸福是错误的。”你是怎样理解罗素这个著名的人生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两茎灯草(节选)

严监生喉咙里瘫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严监生这样的情形,可以用词语“__________”来形容。

【2】严监生伸出两个手指头,大家对他这个举动的用意进行了怎样的猜测?严监生的表现分别是怎样的?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请根据选文完成下表。

人物

猜测

严监生的表现

严监生的心理

大侄子

______

______

______

二侄子

______

______

______

奶妈

______

______

______

赵氏

______

______

______

【3】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可能要说些什么,在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重新给选段起个题目,你觉得这个题目可以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节选)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战国和秦汉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者木片上,叫做竹简或者木牍。就是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五寸至二尺长) ,然后削平表面,在上面用毛笔写字,每片可以写八到十四个字。有的把竹简和木赎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策”,也可以写作“册”。这个“册”字多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了一条绳索的样子。

当然,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这种写有文字的竹简和木片有一百二十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三千片竹简。

现在的书,( )品种多,( )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编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选文第一段第一句中说的“正式的书籍”是指( )

A.具有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竹片或木片

B.写有文字的“简”或“牍”

C.把竹片或木片用绳子或皮条串编起来的“册”

D.把“简”或“牍”用绳子或皮条串编起来的“策”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3】选文第四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理想中的书籍是怎样的?请你简要说说这种书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中国书法是很独特的一种艺术,它不仅具有艺术观赏性,还具有文化感染力,更重要的是书法最容易揭示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一字方方正正,其人大概 ;如果伸胳膊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 ;字痩如柴;其人必如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近于“五百斤猪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精灵古怪,才和他那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就应该是那样的端庄凝重,才和他临危不苟的品格相合,期间无丝毫勉强。

好的书法的确可以从中看出作者的思想和情趣,字既可以“外师造化”。又能“中得我心”。若仅能反映外物,而不表达外物在内心引发的启示和感受,就失去了写字的意义

【1】“ ”画出评价好的书法的词语。

【2】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处。(填序号)

A.豪放不羁        B.小心谨慎

【3】为了说明“字如其人”,作者列举了__________的事例。

【4】作为小学生,你认为写字的意义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偷  饼  贼

①一天晚上,有位妇女在机场候机,飞机起飞还有好几个小时,她在机场商店里找到了一本书,买了一袋甜饼之后找了个地方坐下,(悠然、竟然)地看起书来。

②她沉浸在书里,却无意中发现,那个坐在她旁边的男人,(悠然、竟然)如此无耻,他未经许可就从他们中间的袋子里抓起一块甜饼,sāi sè sài)进嘴里。

③她试着回避这件事,避免大发牌气。她读着书,使劲jiáo jué jiào)着甜饼,看着时间——当那个“偷饼贼”继续减少她的甜饼的时候。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她越来越气愤,她想:“如果我不是这样宽容,我一定打得他鼻青脸肿!”

④她每拿一块甜饼,他也跟着拿一块。当只剩一块时,她猜测他会怎么做。他的脸上(表现、浮现)出笑意,并且略带拘谨,他抓起了最后那块甜饼,把它分成了两半。他遥给她半块,自己吃了另一半。她从他手中抢过半块饼,并且想:“天哪!这个家伙还真有分意思,但他却很无礼,他为什么连感谢的话都不说一句?”

⑤当她的航班通知登机时,她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收拾起自己的物品走向门ロ,拒绝回头看一眼那个“偷窃而且忘恩负义的人”。

⑥她登上飞机,坐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找寻那本她已经快看完了的书。当她把手伸进皮包时,她因意外而惊话得口瞪口呆——她的手摸到了一袋甜饼!

⑦“如果这是我的,”她喃喃自语,“那么另一包就是他的,而他却尽力与我分享!”太迟了,已经无法道歉,她是那样难过,那个无礼的、忘恩负义的偷饼贼,恰恰是自己!

1给文中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上“√”。

3从头到尾,这位妇女的心情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请在文中找出她心情的词语,填空:

______——如释重负——惊讶——______

4“她试着回避这件事……”“这件事”是指什么事?请你用“   ”在第二自然段中画出来。

5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第⑥自然段“她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原因是____________

第⑦自然段“她因意外而惊讶得目瞪口呆”,这个意外是__________

6选择。

①这篇文章中真正的偷饼贼是谁?______

A.妇女 B.男人

②《偷饼贼》是一个读来怎样的故事?______

A.令人无奈   B.感到气愤   C.感到温馨   D.幽默

19、我们跳下车子,走进一个海滨浴场,站在高高的水泥平台上放眼望去,只见辽阔的海面上细波如鳞,那灰色的海水远接苍茫的天际。水面上没有帆影,没有海鸥,也没有一只其他的水鸟。这天游人不多,他们都坐在岸边的阴影里,观赏着这沉默的海。

我们拾级而下,也来到岸边。我发现脚下的海水在轻轻涌动,泛出一种奇特的光晕,五颜六色,像彩虹似的变幻。我蹲下去,在水底捞了一把,捞上来的细沙中,混着些白色透明的小颗粒。主人告诉我:这是盐的结晶,而那变幻多彩的光晕正是这些结晶体反射出来的。死海其实是个内陆湖,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水中含盐量特别高,达33%,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任何生物都不能在这样的水中生存,死海因此得名。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1%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

变幻:  

沉默:  

(3)想一想带点字之间有什么关系,照样子各写两个。2%

辽阔——(   ) (   )五颜六色——( ) ( )

(4)摘录文中的比喻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4%

这句话把(   )比作(   )。

(5)填空。4%

①“沉默的海具体是指(   )。

②“死海得名的原因是(   )。

(6)概括第一小节的节意。2%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

刘三姐聪明伶俐、美丽动人。刘三姐有一幅美妙的歌喉。

 

21、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你留在我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提示与要求:是否有一样事物,曾勾起你生活的风波,一本字典、一支笔、一瓶水、一条红领巾等等,请你围绕一个事物,写一件令你开心、难忘或激动的事情。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