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B.齐与楚从亲
C.厚币委质事楚
D.其文约,其辞微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朋友之间要肝胆相照,你拜托我的事情,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做好。
B. 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大家的薄礼我会收下并且铭记在心。
C. 本次活动承蒙贵公司慷慨解囊,不胜感激,现略备薄酒以表谢意。
D. 这种方法通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所以其他人也纷纷效尤。
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B.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及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C.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D.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5、濠梁之辩的主人公是:
A.庄子与惠施
B.庄子与公孙龙
C.公孙龙与惠施
D.孔子与颜回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重逢
老舍
虽然已是秋天,钱诗人却只穿着一件蓝布的单道袍。他的白发更多了,两腮深陷,四围长着些乱花白胡子。他已不像个都市里的人,而像深山老谷里修道的隐士。静静的他坐在供桌旁的一个蒲圈上,轻轻地敲打着木鱼。
听见了脚步声,老人把木鱼敲得更响一点。用一只眼,他看明白进来的是瑞全。他恨不能立刻过去拉住瑞全的手。可是,他不敢动。他忍心的控制自己。同时,他也要看看瑞全怎样行动,是否有一切应有的谨慎。他知道瑞全勇敢,可是勇敢必须加上谨慎,才能成功。
瑞全进了佛堂,向老人打了一眼,而没认出那就是钱伯伯。他安详的把捎马子放下,而后趴下恭恭敬敬的给佛像磕头。他必须先拜佛;假若有人还盯他的梢,他会使盯梢的明白,他是乡下人,也就是日本人愿意看到的迷信鬼神的傻蛋。
老人看到瑞全的安详与作戏,点了点头。他轻轻的立起来,嗽了声;而后向佛像的后面走。瑞全虽然仍没认出老人,可是听出老人的嗽声。“钱伯伯”三个字,亲热的,有力的,自然的冲到他的唇边。可是,他把它们咽了下去。他也向佛像后面走,绕过佛像,来到一个小院。钱诗人向瑞全一点手,拐着腿,走进最北边的那间小屋。瑞全紧跟在老人后面。
进屋门,“老三”与“钱伯伯”像两个火团似的,同时喷射出来。瑞全一歪肩,把行李摔在地上。四只手马上都握在一处。瑞全又叫了声“钱伯伯”,可就想不起任何别的话来。在他记忆中,钱伯伯是个胖胖的,厚敦敦的,黑头发的,安良温善的诗人。他也想到,钱伯伯的左右应该是各色的鲜花与陈古的图书。他万想不到钱伯伯会变成这个狼狈的样子,和在这些个破小庙里。愣了一会儿,他认识了钱伯伯,正像他细看一会儿那被轰炸过的城市之后,便依稀的认出街道与方向。
“我看看你!我看看你!”老人笑着说。他的深陷的双腮不帮忙使他的笑容美好,可是眼角上的笑纹还很好看。“我看看你,老三!”老人坐在床沿上,瑞全把椅子拉过来,凑近老人坐下。
“伯伯,您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瑞全打破了沉寂。
老人的唇动了动。他想把入狱受刑的经过,与一家人的死亡,一股脑儿像背书似的背给瑞全听。可是,他以为瑞全刚由外面回来,必定看见过战场;战场上一天或一点钟内,也许有多少流血的与死亡的;他自己的一点苦痛有什么可说的价值呢?
“教日本人收拾的。”老人低声的说,希望就用这么一句话满足了瑞全。
“什么?”瑞全猛的立起来,一双黑豆子眼盯住老人的脑门。
瑞全万也没想到钱诗人,钱伯伯,天下最老实的人,会受毒刑。他以为北平在这几年里必是一声不出的,一滴血不流的,用它的古老的城墙圈着百万以上的亡国奴。谁知道,连钱先生这样的老实人也会受刑,并且因受刑而反抗呢?
“钱伯伯,告诉我点您的事!”
老人瘪着嘴一笑,他本不想说,可是又觉得不应当拒绝青年朋友的要求。“我的事很多,可也很简单。我不必告诉你一件一件的,我都做过什么。我倒真高兴能告诉你,我的一点小小的变化。变化是生长的阶段。我并没死,也并不专凭一口怒气去找死,我是像个小孩,或小树,天天在生长。这样,危险困苦也就都不可怕了,因为我的眼是看着远处,我不必再老咬着牙,拧着眉了,而可以既不着急,又不妥协的往前干去;我知道我所干的是任何一个有心思,有理想的人,所应当干的;我能自信了。是的,今天我没有,将来也不会,皈依佛法;我想,我也会得到永生!”
用心的,瑞全一字不落的,把钱伯伯的话都听进去。
他没想到钱伯伯会这样概括的述说。他原来以为老人必定婆婆妈妈的告诉他一些有年月,有地点的事实。听完这一大段话,他呆呆的看着钱伯伯。是的,钱伯伯的身上,正像他的思想,全变了。他好像不认识了,又好像更多认识了一点,钱老人。
他很想把自己的经验都告诉给老人,可是,他鼓不起勇气来说了。事实,假若没有个以思想作线索的纲领,不过是一些零散的砖头瓦块,说不说都没有关系。
“老三,说说你的事呀!”老人微笑着说。
老三伸了伸腿。“钱伯伯,用不着说了吧?我也正在变!”
“好!好!还是说说吧,说说你的事!我愿意多知道事情,只有多知道事情,心里才能宽绰!”
瑞全没法不开口了。他原原本本的把逃出北平后的所见所闻,都说出来。说着说着,瑞全感到空前未有的痛快与兴奋。这是和钱伯伯谈心,他无须顾忌什么;在事实之外,他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与批评。
一直等老三说完,钱诗人才出了声:“好!你看见了中国!中国正跟你我一样,有多少多少矛盾!我希望我们用不灰心与高尚的理想去解决那些困难与矛盾!”
(节选自《四世同堂》,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诗人很快就认出走进佛堂的是瑞全,但出于警惕并没有立刻上前相认,这也是为了考验现在的瑞全是否具备应有的谨慎。
B.小说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老人“点了点头”“唇动了动”“瘪着嘴一笑”,外在细节的刻画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在特征。
C.老人始终没有给瑞全讲自己受刑的经过和一家人的死亡,一方面是不想让瑞全因为自己伤心,另一方面缘于自己内心的觉醒。
D.小说以瑞全和钱老人的重逢为主要内容,写的虽然是两个普通人的故事,但由于苦难深重的故事背景而取得以小见大的效果。
【2】请简要分析瑞全见到钱诗人后的心理变化过程。
【3】小说对同一个人使用了“诗人”“伯伯”“老人”三种称谓,这三种称谓各有什么作用?请分别加以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流露出对高官厚禄的轻视态度。
(2)屈原《离骚》中写自己曾误入迷途,幸及时返回原路,其中描写返回路途中活动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仓中粮食作比较,表现阿房宫极尽奢华、耗费巨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意或思念之情。《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借杜鹃渲染了一种苍凉的氛围。
(2)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通过写琵琶女的不幸,结合自己在宦途所受的打击,唱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声。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9、名句默写。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说,屈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么能够没有怨恨呢?他的《离骚》就是从怨恨之中生发出来的啊。
(3)贾谊《过秦论》中最能体现秦始皇守天下防范之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贾谊在《过秦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陈涉发动起义得到了人民的热烈响应。
(5)《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木”与“金”的变化设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6)《登高》中,杜甫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自己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说鹏将“徙于南冥”要具备一定条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想了当年刘寄奴建功立业的雄伟气概,表达了自己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3)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山间的春夏美景,让自己流连忘返。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批评世俗之人投机取巧、毫无原则的语句是“ , ”。
(2)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以“ ”一句总结自己求学的经历,发人深省。
(3)李煜《虞美人》中“ , ”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寄寓了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深沉感慨。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哀郢①(其二)
陆 游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②真同下阪轮。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从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无处问,废城⑧霜露湿荆榛④。
[注]①1170年陆游在家乡穷居四年后出任夔州通判。初夏,他从家乡出发,沿长江西上入蜀,九月过荆州。此地为战国时楚故都郢,他触景生情,怀古伤今,遂借屈原《九章》中的篇名“哀郢”为题写下此诗。②徂岁:过去的岁月。③废城:指郢城。④荆榛:荆树丛。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景,意思是说荆州十月已是早梅初开的小阳春气候,为下句的感叹作铺垫。
B.次句将过去的岁月比作下坡的车轮,运用比喻手法生动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C.颔联由对屈原的怀想而抒发对古往今来仁人志士壮志难酬的愤慨,既伤古,又悼今。
D.颈联“淋漓痛饮”是因为诗人被任用后的喜悦,“慷慨悲歌”是因为白发新添事业未竟。
【2】“废城霜露湿荆榛”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氏文集①序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②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百余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③,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④,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改动)
(注释)①苏氏文集:即苏舜钦文集。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②韩、李:指韩愈,李翱。③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④以言语声偶擿裂: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擿裂,剔取割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忽近而贵远 忽:忽视 B.子美之齿少于予 齿:牙齿
C.晏然无事 晏:平安 D.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 即:接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①由是其风渐息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①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B.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C.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D.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正当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文章就已经流传于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的文章的光芒。
B.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一百多年后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近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
C.苏子美为文有个性思想,见解独特,与众不同,在当时文坛“时文”风行之时,他不为所动,坚持写古体诗文,被当时很多人非议嘲笑。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
D.苏子美因“酒食之过”遭弹劾而被罢官,后来任湖州长史死去;当初攻击驱逐他的人却被保全,得到荣耀恩宠,并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⑵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
⑶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语言是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的意愿和思想方能得到交流,它是我们灵魂的解释者。——蒙田
②并非语言本身有多么正确、有力或者优美,而在于它所体现出来的思想的力量。——歌德
③你最终决定说出口的言语,会或大或小地影响你的人生。——佐藤富雄
④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增广贤文》
语言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你有哪些体验和感悟?请选择其中的一两句作为立意的依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