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爸爸不会做家务事,烧出来的菜更是索然寡味

B. 他自懂事以来一直处心积虑追求的东西,原来不过是肥皂泡似的幻想。

C. 牛顿第一定律是物理学家们约定俗成了的,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经常要使用的。

D. 世纪之交,青年一代肩头的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志存高远,向着更高更强迸发!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华五千年,兴亡万千事。每逢光风霁月之时,诗人们大多吟诵承平盛世的繁华,每逢阴雨晦冥之时,诗人们大多悲唱忧国忧民的挽歌。

②他在自己生活都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依然用微薄的收入资助山区贫困儿童。此项义举,让人感动,纵使是木人石心,也忍不住泪流满面。

③成都人一直是“太阳的后裔”,只要一出太阳就倾巢而出,或去近郊骑行,或去赏花喝茶,休闲的背后,体现的是生命最本真和舒适的状态。

④我知道这幅画并不值钱,但是敝帚自珍,一直舍不得丢掉。每当看到这幅画,我都会想起一起历经磨难的战友,想起那段激情奋进的岁月。

⑤审理此案的法官认为,李某犯罪动机不是出于恶意,后来又有自首行为,考虑到李某认罪态度良好,罪不容诛,最后仅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⑥十年磨剑,计日程功。在黎明的曙光即将到来之时,同学们更应该分清主次,统筹安排,精心规划,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最有“生产力”的地方。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吵(rǎng)       送(nuó)       酒(zhàn)       (xián)

B.水(tuān)       (yú)        鼓(pán)        水(qiú)

C.笑(chī)        坊(niǎn)     着(dí)            (zhōu)

D.茶(tóng)       (tián)       (yè)          (huáng)

4、阅读下表,对表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9年前五个月进出口总值超出往年同期的水平。

B.近七年我国的进出口总值一直处于缓慢上升的趋势。

C.我国2019年全年进出口总值有望达近几年最高值。

D.相比过去几年,我国近三年的进出口总值增速较快。

5、我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绿茶是一种不发酵茶,下列哪项不属于绿茶的是?( )

A.龙井 B.碧螺春 C.太平猴魁 D.铁观音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忆的价值

①人类自有历史以来,记忆力一直被视为最珍贵的心灵天赋。过去的人们,把记忆视为知识的孪生子,直到近100年,文字记录变得廉价而容易取得之后,记忆的重要性才快速衰退。

②希腊神话把记忆拟人化,取名为摩涅莫辛涅,她是缪斯女神的母亲,所有的艺术与科学都由她孕育而生。把记忆视为最古老的心灵技巧以及所有心灵技巧的基础,理由十分充足,因为倘若没有记忆,其他心灵运作的规则就会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逻辑与诗歌也不可能存在,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代人都必须重新发现科学的基本原则。

③记忆的重要性不仅适用于人类历史,个人的历史也是一样。一个人倘若没什么值得记忆的事,人生就会变得贫乏。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家就完全忽略了这回事。他们研究证明,“机械性的背诵”不是储存与搜集资讯的有效方法。在他们的努力争取下,背诵式学习被排除在学校之外。如果记忆只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派教育改革家的论证或许很正确。但如果我们把控制意识看得跟完成工作同样重要,那么把复杂的资讯模式牢记在心中,绝不能说是一种浪费。稳定的内涵能使心灵更丰富,所谓创造力与记诵式学习不兼容,其实是一项错误的假设。多位最具创意的科学家,都以能记忆大量音乐、诗歌及历史资讯而著称。

④一个能记住故事、诗词歌赋、球赛统计数字、化学方程式、数学运算、历史日期、《圣经》章节、名人格言的人,比不懂得培养这种能力的人占了更大的便宜。前者的意识不受环境产生的秩序限制,他总有办法自娱,从自己的心灵内涵中寻求意义。尽管别人都需要外来刺激——电视、阅读、谈话或药物——才能保持心灵不陷于混沌,但记忆中储存足够资讯的人却是独立自足的。除此之外,一般人也喜欢跟这种人做伴,因为他们会与人分享心灵的资讯,帮助互动的对象,建立意识的秩序。

⑤在某种意义上,每个人都是他个人生命的历史学家。

⑥记住过去不仅是创造与保存自我认知的唯一工具,也能成为乐趣的源泉。一般人写日记、照相留念、拍摄幻灯片与家庭录像带,或收集大大小小的纪念品堆在家里,与建立一座家庭生活博物馆无异,尽管外人到访时,不一定能看得出其中的历史含义。他或许不知道,客厅墙上那幅画是主人赴墨西哥度蜜月时买的,所以意义非常重大;走廊里铺的地毯是一位深受敬爱的长辈所赠,也成了全家的宝贝;书房里的破沙发舍不得丢,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妈妈就坐在这儿喂他们奶。

⑦拥有过去的记录对提升生活品质极有帮助,它把我们从“现在”这个暴君的魔爪下解救出来,使意识能再度造访过去。它让我们挑选、保存特别愉快而有意义的回忆,从而创造一个能帮助我们面对未来的过去。这样的过去或许不完全符合事实,但记忆中的过去本来就不可能百分之百地与事实相符:它不断被改编。问题在于,我们对编辑过程是否握有创造性的控制权。

⑧我们有些人不喜欢记忆,觉得它很无聊。其实,人类的许多知识都和记忆有关。比如历史,所谓历史就是观察、记录、保存生活中大小事件的记忆。我们往往只把它视为一连串非背不可的日期,或古代历史学家兴之所至搞出来的一套编年记录。我们容忍它,但并不喜欢它;为了拿文凭,不得不学它,但是学得心不甘情不愿。若是如此,历史将无法改善生活品质,由外界控制的知识也不能带来乐趣。但如果一个人认定过去的某些特点有吸引力,决心去追求,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他别具意义的资料与细节上,并用个人的风格记录下来。读历史,就变成如假包换的心流体验了。

⑨如何使记忆更有价值?最自然的做法就是从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题材入手——诗歌、烹饪、棒球等,然后开始注意与这个题材相关的重要素材。只要充分掌握题材,一项资讯值不值得记忆就显而易见了。在此应该认清一件事,你不需要吸收一连串事实,也不会有什么必须记忆的事项的清单。只要你决定自己想记住某个资讯,它就会接受你的控制,记忆学习的过程就成为一项愉快的工作,不再是外来的要求。

(选自《心流》一书,有删改)

【1】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举希腊神话将记忆拟人化,强调了记忆的多重价值,并增添了文采。

B.记忆力好的人总能依靠自身建立心灵的秩序,也更容易交到更多的朋友。

C.一个人会成长为怎样的人,往往和他的童年经历和记忆有很大的关系。

D.记忆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喜欢回忆过去的人往往是因为不敢正视现实。

【2】依据文意不能作出推断的一项是(     

A.祥林嫂反复向人们讲述儿子阿毛被狼吃的故事,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面对未来。

B.小明从垃圾袋里捡回那只断胳膊的小熊布偶,那上面承载着一段珍贵的友情。

C.小洁随身携带抄有诗句或名言的小纸条,每当厌倦或情绪欠佳就取出来欣赏。

D.某个球迷谈起自己喜欢的球队的历史、球星、成绩等,兴高采烈,如数家珍。

【3】分析第③段作者是如何反驳“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家”的主张和做法的。

【4】小明要参加学校举办的主题为“如何寻觅人生的幸福”演讲比赛,如果你从这篇文章中选择一句话推荐给他,会选择哪一句,并简述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似诉平生不得志。《琵琶行》

(2)燎沉香,___________,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苏幕遮》

(3)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4)_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劝学》

(5)三峡江声流笔底,____________。(《望海楼》米芾)

(6)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白马篇》

(7)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中南别业》

(8)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__。《鲁迅.自题小像》

8、补写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早就有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示,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再次表达了这样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君王能创业者多能守业者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5)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6)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7) ________________ ,此时无声胜有声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关于“秋江月夜”的描写,映射出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无限感慨。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歌词化用《楚辞》之意,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对朝廷政事的关切以及自己不甘沉沦的情怀。

(3)《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桃花源中人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生活。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以众女比喻朝中群小,他们“________”,诋毁正直的诗人,而荒唐的君王却“________”, 让诗人忧愁痛苦。

(2)李商隐在《锦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自己追忆往事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求学经历中虽生活艰难,但不以为苦,乐在其中的进取精神。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二句描写诗人缘溪而上、雾气蒸腾的情景,从正面描写出路上雾气浓重且持续时间长。

B.三、四句写出暖冬之景。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人河中。

C.本诗既借景抒情,又运用典故,兼有直抒胸臆的手法,寄托了深沉的情感。

D.随着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诗人笔下的景色呈现不同的面貌,总体上是清幽的哀景。

【2】请分析最后四句中诗人表达出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韐,字仲偃,建州崇安人。第进士,调丰城尉、陇城令。王厚镇熙州,狄道令,提举陕西平货司。河湟兵屯多食不继韐延致酋长出金帛从易粟就以饷军公私便之遂为转运使,擢中大夫、集英殿修撰。

知越州,鉴湖为民侵耕,官因收其租,岁二万。政和间,涸以为田,衍至六倍,租太重而督索严,多逃去。前勒邻伍取偿,民告病,韐请而蠲之。方腊陷衢、婺,越大震,官吏悉遁,或具舟请行,韐不为动,益厉战守备。寇至城下,击败之,拜述古殿直学士,召为河北、河东宣抚参谋官。

知荆南,河北盗起,复以守真定。首贼柴宏本富室,不堪征敛,聚众剽夺,杀巡尉,统制官亦战死。韐单骑赴镇,遣招之,宏至服罪。韐饮之酒,请以官,纵其党还田里,一路遂平。

金人已谋南牧,朝廷方从之求云中地。韐谍得实,急以闻,且阴治城守以待变。是冬,金兵抵城下,知有备,留兵其旁,长驱内向。及还,治梯冲设围,示欲攻击,韐发强弩射之,金人知不可胁,乃退。自金兵之来,诸郡皆塞门,民坐困,韐独纵樵牧如平日,以时启闭。钦宗善之,拜资政殿学士。

京城不守,始遣使金营,金人命仆射韩正馆之僧舍。正曰:“国相知君,今用君矣。”韐曰:“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为也。”即沐浴更衣,酌厄酒而缢。燕人叹其忠,瘗之寺西冈上,遍题窗壁,识其处。建炎元年,赠资政殿大学士,后谥曰忠显。

韐庄重宽厚,与人交,若有畏者,至临大事则毅然不可回夺。初在西州为童贯所知,故首尾预其军事,及以忠死,论者不复短其前失云。

(节选自《宋史·刘輪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河/湟兵屯多食/不继/韐延致酋长出金帛/从易粟/就以饷军/公私便之/

B.河/湟兵屯多食/不继/韐延致酋长/出金帛从易粟/就以饷军/公私便之/

C.河/湟兵屯多/食不继/韐延致酋长出金帛/从易粟/就以饷军/公私便之/

D.河/湟兵屯多/食不继/韐延致酋长/出金帛从易粟/就以饷军/公私便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辟,征召,荐举。源于汉代的选官制度,皇帝征召布衣出仕称之为“辟”。

B.斛,一种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

C.邻伍,意指邻居。古制,五家为邻,又以五家为伍,故称邻居为“邻伍”。

D.仆射,官名。起于秦代。其名由仆人、射人合成而来,本为君主左右小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韐体恤百姓,为民请命。在担任越州知州时,看到鉴湖这个地方因租税太重、官府严苛造成的乱局,刘韐便奏请朝廷免除了这里的租税。

B.刘韐有胆有识,平定河北。盗贼头领柴宏聚众掳掠,对抗朝廷,杀害官吏。刘韐不顾个人的安危,只身前往,招抚贼众,终于使河北安定。

C.刘韐富于智慧,韬略过人。金人谋划南侵,刘韐侦察到实情,紧急禀告朝廷并暗中布防应变;金人做出要攻击的样子,刘韐发强弩击退贼兵。

D.刘韐宁死不屈,为国尽忠。京城沦陷后,朝廷派遣刘韐出使金营,面对敌方的所谓诚意,他慷慨陈词,最终以死明志,其忠心赢得了赞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大震,官吏悉遁,或具舟请行,韐不为动,益厉战守备。

(2)韐庄重宽厚,与人交,若有畏者,至临大事则毅然不可回夺。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古诗,根据要求写作。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1199年于山阴写给小儿子陆聿的,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基础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首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