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刑人如恐不 胜:胜利

B.秦时与臣 游:游玩

C.君安与项伯有 故:旧交情

D.道芷阳行 间:间接

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倒洗澡水连盆中的婴儿一起倒掉,显然不明智。

②在中国古代,教化的目的是传播礼乐文明,规范社会秩序。

③如果能拋弃成见,不因名累实,这一概念必将以新的面貌进入学术界,实现其当代意义。

④如果提倡教化,很有可能被视为封建思想的死灰复燃,从而遭到严厉批判。

⑤但在20世纪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教化”变成了等同于“吃人”礼教的一个贬义词。

A.②③⑤④①

B.②⑤④①③

C.①②⑤④③

D.①⑤④②③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分析和解释美感经验,构建审美心理学说,走的是中西结合融通之路, 。前者为他的研究提供了哲学基础,后者是他研究的心理学根据,两者互相补充。其中克罗齐的美学思想对其美感经验研究产生了直接影响。

①从接受西方美学的影响来说

②一个是从康德到克罗齐一脉相承的近代哲学美学

③用他的话说,就是“移西方美学之花接中国传统之木”

④对朱光潜研究美感经验产生最大影响的

⑤另一个是以心理距离说和移情说等为代表的近代心理学美学

A.③①④②⑤ B.③④①②⑤ C.④①②⑤③ D.①④②⑤③

4、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我最近工作很忙,但我会拨冗参加贵公司的开业大典。预祝贵公司开业大吉!

B.小张在投稿信的最后写道:“我不揣谫陋,寄来拙作,请编辑斧正。顺颂编安!”

C.您送给我的书内容丰富,充满真知灼见,我会好好惠存,常常研读。

D.我收到昔日好友的来信,他在信中问候说:“家严身体安康吗?”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住在城市里的菜鸟

余继聪

(1)我这城里,土地已经不多,不过,很多人和布谷鸟等鸟类还是依然习惯记着农历,记着一个个节气。

(2)节气一到,便不知道从哪里走出几个农民模样的老人,扛着几把不大用得着的旧钝锄头,在宽大的柏油路边,把一星半点的残存土地锄挖出来,种上几簇辣椒、茄子、洋芋、豆子或者一蓬南瓜。

(3)这是一些丧失了土地,却依然对土地很眷恋、很怀念,依然忘记不了自己是个农民,到了一个个节气,手指和骨头里便要像庄稼拔节一般嘎嘎作响的人;如果按现今年轻人的说法,他们就是些土得掉渣的菜鸟。城市年轻人不会对泥土、庄稼和农历、节气有什么感情;看着土地的消失,他们不会有痛彻骨髓的难受。

(4)但是,节气一到,乡村鸟儿们便要如期来临了。布谷鸟,每到芒种立夏前后,就要飞进城里的树上来叫,好像要把忘记了稼穑耕耘的城里人也叫到乡下去播种。一些老人,听到它们的叫声,大概还能突然想到曾经耕耘播种过的农田和时光,大概会想到被埋葬到城市的水泥下面、柏油路下面的曾经的庄稼地,想到那些早已被扔进了墙角甚至被当作垃圾扔掉了的农具,然后发出几声无奈的叹息。年轻人,对布谷鸟的叫声大多无动于衷,或者误解了这辛勤的鸟儿,总以为它是在唱一首抒情的歌,而不明白它是要催促人们赶快稼穑耕耘。

(5)还有乡村里的麻雀、八哥、云雀、戴胜鸟、黑头公公、白头公公、鸽子,也会飞进城来,落在城里的树上。我觉得它们是我的老乡,没有忘记我,感觉它们很亲切。甚至会有乌鸦,也飞进城里来,在阴雨连绵的深夜里,在隔壁的龙江公园的树林里叫。童年生活在乡下时,夜里听见乌鸦叫,我们总是心惊胆战的,常常躲在被窝里,蒙着头,瑟瑟发抖。这黑色的鸟,喜欢出没坟场,觅食腐尸,很容易叫人想到死亡,叫人感到它的身影和叫声恐怖。现在住在城里,听到乡下来的乌鸦叫,竟然也会觉得它是老乡,不再那么厌恶它,甚至觉得像见到乡亲进城来一般亲切了。

(6)其实我也是一只住在城市里的土鸟、菜鸟,生活在大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里将近20年了,依然土得掉渣,每一个节气来临,手指和骨头缝里总是会如庄稼拔节一般嘎嘎作响,有一种想拿起农具、光着脚板踩进泥土温柔深厚的胸窝的冲动。

(7)人家调侃我,说我是一只菜鸟。我不生气,反而很高兴。

(8)我喜欢于周末或者傍晚,踏着阳光,去有一星半点土地的柏油路边,看那些残存的土地,看几个老人握着锄头或者镰刀在那里忙碌,看他们侍弄一簇簇辣椒、茄子、豆子、韭菜、香葱,或者一株株包谷、一茎茎南瓜藤蔓。慢慢欣赏着,我心里很舒爽,很惬意。别人可能觉得很奇怪,一个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学者模样的中年男人,竞然呆立在路边,那么着迷地看几个土农民在侍弄土地。他们不明白,我虽然戴眼镜,着西装,像个城市的知识分子,其实心里依然浸透着浓烈的泥土气息。

(9)我总觉得,自己与这些已经不多见的农民模样的老人,离这些泥土和庄稼比较近,而离西装革履或者浓妆艳抹的城市人比较远。

(10)已经是多雨的季节,又进入了暑假,终于清闲了。乘坐公交车,很快可以到西山或者东山脚下,然后独自往上爬,静心体会那一种宁静、自然、闲适与惬意。

(11)渴望见到泥土,渴望踩上泥土,渴望见到山林,渴望见到村庄和庄稼,就是我这样的住在城市里的菜鸟骨子里的强烈愿望。

(12)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老人早早起来,爬上西山去锻炼身体,其实也是为了呼吸新鲜空气,所谓新鲜空气,主要就是富含泥土气息、森林气息、庄稼气息、村庄味道的空气。老人们爬上山顶,就看见了与城市这边完全不同的风景和世界——乡村,因此心情很好。城市这边熟悉而陌生,乡村那边陌生而熟悉。很多老人站在山顶,一边活动腿脚,一边欣赏山那边的村落、人家、炊烟、田地、牛羊,他们就回忆起自己的美好童年和青年时光。有的老人站在山顶,情不自禁,拉开了嗓子,对着山那边的乡村世界,对着那些陌生而又熟悉的小村庄咿咿呀呀地叫起来,吼起来,唱起来,好像要把自己的美好童年叫回来,把已经作古躺在老家后山上的老母亲老父亲叫醒。……

(13)应该说,我还不算老,不过感情却很像这些老人。那一个个散卧在山窝山沟里的小村庄,就好像是我们童年躺过的一只只小摇篮,又好像我们童年曾经放牧过的一头头水牛,那么惬意、那么自然而随意地咀嚼阳光,反刍岁月。

(4)我是一只飞进城里的菜鸟,夜夜梦里的场景总是村庄。前不久的一天下午,天气突变,下了一场冰雹,我知道雹打一条线,一想到老家的庄稼可能遭灾,就有些心疼。后来了解到这场冰雹只落在了市里,周边县没下冰雹,禁不住高兴了好几天。

(15)我们都是一些乡村飞进城里的鸟,眷恋乡村。到老来,依然在城市里痴情地为童年的乡村唱着赞歌。

(《散文选刊》2009年第5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大用得着的旧钝锄头”“一星半点的残存土地”展现出城市中少有农作空间、人们基本远离农耕生活的现实状态。

B.同是在夜里听到乌鸦叫声,作者由童年时的心惊胆战,转为现在的无比亲切,缘于他从乡下来到城市后很少见到鸟类。

C.被别人调侃“是一只菜鸟”,“我不生气,反而很高兴”,反映出作者在内心深处对土地、乡村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

D.老人们站在山顶面对着远处乡村“咿咿呀呀”吼唱,既有对美好童年的怀恋,也有对已逝父母的思念,可谓情深意切。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指和骨头”“像庄稼拔节一般嘎嘎作响”,揭示了庄稼人与庄稼之间的相关性,形象地写出他们对节气农事的深刻记忆和敏感反应。

B.第(11)段连用四个“渴望”表达出作者走向大自然的心境,语言简洁朴素,情感真挚自然,排比句凸显了作者对于土地和乡村的深情厚意。

C.文章从乡村与城市的环境特点、老年人与年轻人对土地节气的认知等方面进行对比,揭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怀念和对城市化进程的担忧。

D.文章用朴素自然又不乏文采的语言描绘了一系列饱含乡土气息的生活场景,将记叙、描写、抒情等融为一体,体现了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3】如何理解“城市这边熟悉而陌生,乡村那边陌生而熟悉”的深刻含意?

【4】文章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鸟儿”这一物象?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认为整日思考还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从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对行人艰难行走时的细节描写,从侧面展现蜀道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听了诗人的话后,所弹曲调一改前风,使得“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座中泣下谁最多”设问,将诗人与他人对比,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尽显其悲伤凄切。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感慨世事沧桑人事全非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卫风·氓》中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作者借对“美人”的思念来表达对国君的思念和感慨理想的渺茫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师生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学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类比,强调“陋室不陋”,并以古贤自况,表达个人志趣和抱负。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写词人感慨人生,用酒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4)杜甫《望岳》中直接写出泰山汇聚自然美景和南北风光不同的两句是“_________ ”。

(5)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对未来充满自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6)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现了刘裕当年率军收复失地时的英雄气概。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常以“管弦”“丝竹”代指音乐,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_________”表达送客无音乐的遗憾,又以“_________”表达在远谪之地无音乐的苦闷。

(2)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示对于不属于自己的天地间的事物要有“_________”的态度,对于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要有“_________”的态度,尽显其取舍的风度。

(3)“空”虽表示无,但在诗歌中别有意味,尤其在景物描写中。例如唐代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用比喻手法写出清晨所见枝头积雪奇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写人听到悲鸟号、子规啼后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韩偓

偏承雨露润毛衣,黑白分明众所知。

高处营巢亲凤阙,静时闲语上龙墀。

化为金印新祥瑞,飞向银河旧路岐。

莫怪天涯栖不稳,托身须是万年枝

[注]①本诗作于后梁乾化二年,当时诗人隐居福建南安。诗人曾任唐朝兵部侍郎。②凤阙,汉代官阙名。③化为金印,《搜神记》卷九:“常山张颖,为梁州牧。天新雨后,有乌如山鹤,飞翔入市,忽然坠地,人争取之,化为圆石。颗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颗以上闻,藏之秘府。后议郎汝南樊衡夷上言:‘尧舜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复置。’颗后官至太尉。”④万年枝,此处指年代悠久的大树,喻指唐王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偏承雨露润毛衣”表层意思是鹊经雨承露而羽毛润泽的姿态,暗寓自己受帝王恩泽。

B.“黑白分明众所知”写鹊的羽毛有明显的黑白两种颜色暗喻自己有爱憎分明的品行。

C.“凤阙”是汉代宫阙名,诗中指皇宫、朝廷。“高处营巢亲凤阙”暗喻自己曾在朝为官。

D.颈联下句化用喜鹊为牛郎织女在银河上架桥的传说,表达仕途多外、思念家人的悲苦。

2请解释诗的尾联的意思,并分析这一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昔岁吾行吴江上,得亭长所贻剑,匣藏爱重,未曾亵视。今年秋在秦,无何发开,见惨翳积蚀,仅成死铁。意惭身将利器,而使其不光明之若此,常缄求淬磨之心于胸中。数月后,因过岐山下,得片石,如绿水色,长不满尺,阔厚半之。试以手磨,理甚腻,文甚密。吾意其异石,遂携入城,问于切磋工,工以为可为砥,吾遂取剑发之。初数日,浮埃薄落,未见快意。意工者相绐,复就问之,工曰:“此石至细,故不能速利坚铁,但积渐发之,未一月,当见真貌。”归如其言,果睹变化。苍惨剥落,若青蛇退鳞,光劲一水,泳涵星斗。持之切金钱三十枚,皆无声而断。愈始得之利数十百倍。

②吾因叹,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而或公然忘弃砺名砥行之道,反用狂言放情为事,蒙蒙外埃,积成垢恶,日不觉寤,以至于戕正性,贼天理,生前为造化剩物,殁复与灰土俱委,此岂不为辜负日月之光景耶!

1第①段画线句突出了剑打磨之后________的特点。

2本文第一段写得跌宕生姿,具体说来:珍爱之剑,竟成死铁,此第一层跌宕;常求淬磨,久乃得石,此第二层跌宕;           ,此第三层跌宕。

3对第②段画线句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A.质刚者须时时磨砺,质柔者更须不断磨砺。

B.质刚者可暂不磨砺,质柔者须不断磨砺。

C.质刚者尚能磨砺,质柔者不堪磨砺。

D.质刚者必须磨砺,质柔者不能磨砺。

4从全文看,本文在说理上有怎样的特点?

5本文主旨由第①段的故事引发,如果你来写第②段,你还可以提出什么观点?

观点: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

依据: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10月10日傍晚18点10分左右,江苏无锡312国道上海方向锡港路上跨桥路段出现桥面垮塌,共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经初步分析,事故系运输车辆超载所致。

据统计,每年发生那么多的车祸,90%以上都是违反交通规则导致的,要么超速,要么超载,要么酒驾,要么开车玩手机。

  读完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触动与思考?据此写一篇作文,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