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刚才说的话自相矛盾,肯定是在撒谎。
B.你天天在担心害怕不可能发生的事,那不是杞人忧天吗?
C.这幅画还不是很完美,你可以再画蛇添足。
D.老师让我们背诵课文,总有些同学滥竽充数。
2、选一选。
更羸(léi yíng) 拉弦(xuán xián) 嘣嘣直跳(pēng bēng)
拼命(pīng pīn) 悲惨(bēi bēn) 使劲(jìn jìng)
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他哪张凶恶的嘴脸,终于抱露出来了。
(2)我下定决心,期未侧试的时候,成绩一定要超过我的同桌。
(3)在操场上,同学们都兴高彩列地顽着。
4、下列画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纤细(qiān)
B.闲散(sǎn)
C.泪痕(héng)
D.姿势(zhī)
5、在本学期的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优美句子有哪些,请写出完整的一句。(不要重复本试卷上已经出现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辨字组词
辫______ 跨______ 蜂______ 蜜______
辨______ 垮______ 峰______ 密______
7、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2)每一朵都很美。
这两句话的意思差不多,但第_____句的效果更好,因为____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yuān yanɡ lú yá xiǎo xī
méi zi jiǎn shǎo róng huà
yàn zi chóng gāo
9、课内阅读
花大姐
花大姐瓢虫款款地落(luò là)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fèng féng)。
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
瓢虫,朱红的、瓷漆(qīxī)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yì yí)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划出来
【2】照样子写词语
顺顺溜溜
【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解释说明 B. 表示语音的延长 C. 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5】根据文意,选择正确的答案。
瓢虫的硬翅与膜翅的关系:( )
A. 瓢虫靠扇动硬翅飞行,膜翅作陪衬。
B. 瓢虫靠膜翅飞行,硬翅起保护作用。
【6】根据文意,选择正确的答案。
星点与瓢虫种类的关系:( )
A. 星点不同,表示瓢虫的种类不同。
B. 星点漂亮,但与种类无关。
10、短文《一幅贝雕画》
1975年8月的一天,朱德同志到青岛市工艺美术厂视察。工人们为了表达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爱戴之情,把朱德同志最爱看的那幅( fú、fù )《三峡夕行》的贝雕画,精( jīng、jīn )心包装起来,趁他去参观的工夫,放到了轿车上。
回到住地,朱德同志见到这幅画,问明了原因,就让康克清把画送回去。
康大姐奉命带着画到了工厂,亲切地解释说:“工人同志们的心意,朱德同志收下了,但这幅画要退给你们。朱德同志让我转告大家:第一条,党中央有规定,不准收送礼物。第二条,咱们国家正在建设,应当拿去换外汇”……
康克清同志走后,工艺美术厂负责人韩志兰捧( pěng、běng )着这幅画,来到工人中间,激动地说:“同志们,朱委员长把这幅画送回来啦!”
“为啥要送回来?”工人们都惊异地问。
“朱委员长让咱们拿去换外汇!”
多么好的朱德同志啊!每当贝雕工人看到《三峡夕行》这幅画,就想起来朱德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德。
13、我能从文中找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
观察( ) 关切( ) 惊奇( ) 细心( )
14、把括号中不正确的的读音划掉。
15、朱德同志送回画的原因是什么?请用“~~”画出原因
16、工人送画给朱德同志,是为了表达___
17、朱德把画送回去,表现了他怎样高尚的品质?
11、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知识创造生存奇迹
印度洋海啸来临当天,10岁的英国小女孩缇丽正与父母在泰国普吉岛海滩享受假期。就在海啸到来前的几分钟,缇丽的脸上突然露出(惊奇 惊恐 惊慌)之色。她跑过去对母亲说:“妈妈,我们现在必须离开沙滩,我想海啸即将来临!”她说她看见海滩上起了很多的泡泡,然后浪就突然打了过来。这正是地理老师曾经描述过的有关地震引发海啸的最初情形。老师还说过,从海水渐渐上涨到海啸袭来,这中间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
起初,在场的成年人对小女孩的预见都是半信半疑,但缇丽坚持请求大家离开。她的(警示 警告 警戒)如星火燎原般在沙滩上传开,几分钟内游客已全部撤离沙滩。当这几百名游客跑到安全地带时,身后已传来了巨大的海浪声——海啸真的来了!
当天,这个海滩是普吉岛海岸线上唯一没有死伤的地点。
【1】根据文章内容在括号里圈出合适的词语。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词语填在括号里。
(1)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
(2)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常比喻新生事物开始时力量虽然很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
【3】“地震引发海啸的最初情形”是什么样的?请你读读短文,用“__________”画出有关句子。
【4】“起初,在场的成年人对小女孩的预见都是半信半疑”中“预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小女孩的“预见”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挖棉田
颠公十二岁就给地主当长工,经常因为完不成地主规定要做的活儿而挨打挨饿。
清明过后,有一天,地主叫颠公去挖棉花地。早上出门前,地主说:“今天装两个红薯当午饭,挖一天一定要挖出一件衣服那么宽的地。”
颠公来到地里,脱下衣服铺在地上,用棍子画出衣服的轮廓,然后开始挖地,不一会儿就挖出形状像件衣服的一小块地。颠公放下锄头,就和伙伴们下河去摸鱼,到烂泥田里去挖泥鰍,到山上捡野果吃……他们玩得痛快极了。
傍晚,地主来到地里,看见颠公挖的像件小孩衣服那么大的一块地,怒气冲冲地说:“懒鬼,一天才挖了猴子屁股那么宽的地,今晚你莫吃饭。”颠公脱下衣服盖在新翻的地上,说:“你看,刚好挖了一件衣服那么宽的地。”地主喷着唾沫星子,说:“我叫你挖出一块种出的棉花够织一件衣服那么宽的地。”颠公问道:“织一件衣服要多少棉花?”地主答不上来。颠公又问:“做一件衣服的棉花要种多宽的地?”地主结结巴巴也答不上来。颠公理直气壮地说:“我今天按你的要求挖了一件衣服那么宽的地了。”
地主自知理亏,边走边说:“你个小鬼,明天……明天……我要罚……”颠公笑着说:“明天最好罚我再挖一条裤子那么宽的棉花地。”在场的小伙伴都捧着肚子哈哈大笑。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__________)
(2)形容说话不流利。 (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可知,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地主想让___________挖出的是一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颠公挖了像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块地,地主非常生气,颠公与地主辩论,地主自知__________,灰溜溜地走了。
【3】颠公和地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颠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大自然畅想曲
大自然像一首首美丽的小诗,像一篇篇五彩的童话。
“蓝天白云飘,太阳微微笑,野花点点头,景色多美好……”孩子们在练习唱《春光好》。杨柳听了,得意地照了照“镜子”,梳理一下那动人的秀发,向小草、小花展示它婀娜多姿的身材。
“知了,知了……”蝉在枝头兴奋地展示着她那美丽的歌喉。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同时,也被让妈妈流连忘返的地方迷住了——清澈见底的小河上漂浮着一朵朵荷花,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好像要告诉人们,它们是世界上最好的舞蹈家。
“沙沙沙,沙沙沙……”银杏树的叶子就像一把金黄的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秋天的凉爽。而隐居在树下的三位歌唱家——蟋蟀、蝈蝈和油葫芦,一声声、一阵阵,远远近近,组成一部宏大的自然交响乐。
“呜——呜——”随着呼啸的北风,一场瑞雪悄然而至。清晨,遍地洁白,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孩子们嘻嘻哈哈的在这天然的纯白地毯上嬉戏、打雪仗、滑雪……一群可爱的孩子,在一望无际的雪地里追逐着!他们是那么的自由,那么的欢快!
我爱大自然,爱它的春光明媚,爱它的蝉声阵阵,爱它的麦浪滚滚,爱它的银装素裹……
【1】短文第二自然段中的“镜子”指的是_____________,“秀发”指的是____________。
【2】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请你按顺序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的结构是( )。
A. 分总 B. 总分 C. 总分总
【4】你爱大自然吗?爱它的什么?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塞翁失马
战国时期,靠近北部边城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一位老人和他年轻的儿子。这位老人养了许多匹马。有一天,老人的一匹马突然跑丢了,邻居们都替他惋(wǎn)惜,纷纷来安慰他们。老人却说:“丢了一匹马________可惜,________怎么见得这不是件好事呢?”
过了几个月,那匹马突然跑回来了,而且是带着一匹胡人的骏马一起回来的。大伙儿很为老人一家高兴,纷纷前来祝贺,羡慕他们因祸得福。这时,老人又对大家说:“大伙儿先别忙着祝贺,很难说这不是一件坏事。”果然,老人的儿子因为有了骏马,每天都要骑上跑一圈,不料,有一次不慎(shèn)从马上摔下来,结果摔断了腿。邻居们关心地前来探望,有的劝老人的儿子安心养伤,有的对老人表示同情。老人还是那句话:“不见得这不是一件好事。”大伙将信将疑。
不久,边关起了战争,附近的青壮年都应征入伍,上了战场。等到战争结束了,活着回到家乡的只是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人都战死了。老人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没有入伍,所以保全了性命。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合适的关键词是( )
A.无论 都
B.虽然 但是
C.因为 所以
【2】“疑”字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疑”共________画,第10画是________。“疑”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不信,因不信而猜测;②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半信半疑”中的“疑”应选择解释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不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惋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读画波浪线的句子,句子中“因祸得福”中的“祸”是指_____________,“福”是指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②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寻找。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各种形状的卵石,三桅小船的模型,颜色各异的羽毛。
③是的,世界上存在的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去寻找。
【1】选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填序号)
A.声音延长
B.解释说明
C.话题转换
【2】选文中提到的能找到美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晶莹可爱。
【4】选文中列举的“极普通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知道这样的事物还有很多,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你对文段画“ ”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鹿跑到一条小溪边,停下脚步,一边喘气,一边休息。(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写出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句子,用带点词仿写句子。
(1)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口语交际。
彬彬很喜欢读课外书。爸爸看见了总是说:“你就是不好好学习功课,看起书来倒那么起劲。”请你代彬彬说服他爸爸,消除这种误解。字数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下面一段话,看有什么问题,把错误的语句和修改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养了螃蟹一只,他眼睛、嘴巴都不怎么显眼,钳子倒是很大。它最爱显的钳了。有一次,我轻轻点了它一下用一根小棍,它立刻转动身体,向我高高举起那大钳子剪刀似的。我点了几下又,它钳子越举越高,突然,整个身子翻了过去。它急了,钳子在空中乱舞,好不容易才借助玻璃缸壁翻过身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一天,两天,三天,十天过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超市里有毛巾,肥皂,火柴及许多日用小商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宁说:“明天秋游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天秋游啰!”明明大声叫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去拿桌上的书。”叔叔继续说道:“翻到72页,读一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主题练笔。
选作:1.《苍蝇与蜜蜂》读后感。
2.自己创编一则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