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男生贾里》中,三剑客是(   

A.陈英达、鲁智胜、贾里

B.贾梅、林晓梅、贾里

C.陈应达、鲁智胜、贾里

D.陈应达、鲁智深、贾里

2、表哥喜欢玩电脑游戏,一玩就是一整天。下列对表哥的劝说,最能让他接受的一项是( )

A.你怎么能这么无节制地玩电脑游戏呢?太不应该了!

B.你这样做,学习怎么可能学得好?真让人失望!

C.表哥,别这么玩电脑游戏!这样玩不仅会伤害眼睛,还会影响学习,我们应该学会适可而止。

D.你整天这样玩电脑游戏,将来能有什么出息?

3、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B.他一整天都没精打采的。

C.我们做事应刻舟求剑,不拘泥成例。

D.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后方运来。

4、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怜惜)幽草涧边生 B.野渡无人舟自(随意飘浮)

C.(奇异)斗(色彩鲜艳。) D.独在(别的,另外的)乡为异客

二、填空题(共3题,共 15分)

5、看拼音,写词语。

   fēng          fēn   fāng          biàn   rèn          xiū   jiàn             xǐng

( )     ( )       ( )        ( )     ( )

shì                gài          dàn                shēng          zhǔn   què

( )       ( )       ( )            ( )        ( )

6、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pū tēng xì shuǎ   qīng shuǎng rǎn sè mó gu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7、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名句。

1.老师教导我们要珍惜时间时,经常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乐乐学习知识时不爱动手实践,而且总是停留在表面,邱老师经常教育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风和日丽,我漫步在河边,当我看到柳条上那嫩绿的新芽时,不禁吟诵起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书写(共1题,共 5分)

8、读拼音,写词语。

nuò ruò   chuàng jǔ   zhǎn shì   mò shēng

mó xíng   wēi wǔ   chèn shān   zhān jiāo

四、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 35分)

9、课外阅读

茶树的奉献

我的家乡在福建松溪,茶叶是我家乡的特产。在我家后院的山上,便是一片美丽的绿色茶园。

春天,雪融化了,万物慢慢地舒展出自己嫩绿的芽儿。茶树特别懂得春意,早早地发芽生长,长得绿油油的,十分整齐,远远望去,就像绿色的海洋。茶芽生长得特别快,差不多两个星期就可以摘了。

春茶的嫩芽虽然被人采得光秃秃的,但它没有一丝的哀愁和悲伤,因为它们深深懂得自己为人类作出的贡献。

夏天,茶树又开始第二次生命。在充足的阳光下,茶树的芽叶生长得很稠密。这时,阿姨们用勤劳的双手摘下茶叶儿,再加工成精制的茉莉花茶。用这茶叶泡水喝,可以使人提起精神。

秋天,茶树上缀满了茶花。茶花的花瓣像雪花似的,花蕊是黄色的,十分美丽。

茶树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它不像梧桐,一到秋天就会落叶,冬天,它顶得住严寒冰雪的考验……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茶树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1这篇文章是按照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2本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作者分别介绍了(   )、(   )、(   )这几个季节茶树的变化情况。

3“_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在作者眼里茶树具有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乌鸦真不明白,百灵鸟为什么能够(ɡou)唱出那么动听的歌来。人们一谈起百灵鸟,都会称赞它。

乌鸦想:我要是能像百灵鸟那样,有一副天生的嗓(sanɡ)子,那该有多好啊! 乌鸦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去找百灵鸟请教,求百灵鸟帮它达到目的。百灵鸟告诉乌鸦:要想有一副好嗓子,唱出美妙(miao)动听的歌声,得每天清早起得早早的,不管春夏秋冬都要坚持(chi)练习,这样长期不断(duan)地练下去,一定会获得成功。乌鸦还没听完百灵鸟的话,就怏怏地飞走了。

害怕困难的人,什么也不会得到。

【1】短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给加点的字标上音调。

【2】怎样才能有一好嗓子呢?百灵鸟怎么说的,用 画下来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把这句话找出来,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卢沟桥的狮子

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建于1189年。这是一座联拱石桥,总长约266米,有281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雕着狮子。要不仔细数,真是数不清呢。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正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1联系上下文,我知道“偎依”的意思就是__________。文中表示“形状、姿态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意思的词是_____________

2短文第1、2自然段直接写出了卢沟桥狮子的三个特点。其中第1自然段写出了卢沟桥狮子_________的特点,第2自然段写出了卢沟桥狮子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是因(   )

A.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B.卢沟桥建于1189年,历史非常悠久了。

C.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

4仔细读短文,下面哪些句子的意思说明“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①卢沟桥有281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雕着狮子。____

②卢沟桥的狮子有的很小,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____

③卢沟桥的狮子形状各不相同,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____

④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_____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体育老师李明今天因病请假了,教务处的王主任想请唐老师通知六年级的田径队队员取消今天下午的训练项目。可是唐老师正在上课,于是王主任写了一张留言条给唐老师。

A.通知唐老师体育老师李明今天请假了。

B.要求唐老师负责六年级田径队员的训练工作。

C.请唐老师告诉六年级的田径队员今天下午的训练项目取消了。

【3】唐老师写留言条给王主任的主要目的是(    

A.请王主任联络周童的家长放学后来接他。

B.感谢王主任通知他田径队更改训练时间。

C.请王主任转告周童的家长体育老师李明因病请假。

【4】对比王主任和唐老师写的留言条,你认为谁的更有礼貌?另一张该如何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 )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

( )(我)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 )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1】根据课文内容将上面的句子排序。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做实验的?请你补充完整。

__________→(走四公里路)→__________→(放蜜蜂)

【3】作者从自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蜜蜂的原因是_________,在它们身上做记号的原因是_________,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的原因是_________,自己走了四公里路的原因是_________

①更好地与其他蜜蜂区别 ②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③便于观察 ④路远一点儿,更能说明问题,实验结果更准确

【4】这个实验的结果是:二十只左右的蜜蜂,_______________,从这个结果中,“我”得出的结论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夏天的旋律(节选)

春天还未来得及用花环打个句号,夏天就用滚滚的雷声另起一行了,这就是突如其来的夏天吗?

就像飘忽的柳絮一样。一切都那么突然和短暂。仅一夜工夫,就“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不知青梅是何日变圆的?不知大麦是何日变香的?不知草莓是何日变红的?不知铜钱般大小的菱盘、荷叶是何日露出水面的?不知尺把长的豆藤、瓜藤是何日爬上竹篱的?

任何人都无法在一瞬间观赏和品尝这么多的鲜美!光是槐树花、樟树花和野蔷薇的清香,就把时间和空间挤得窄窄的了。

此时,只会用“绿色”二字来形容眼前的景观。肯定是无能为力的,那浓绿、深绿、墨

绿、黛绿,已把远山近水染得严严实实的了。

孔雀正在开屏,大自然也在开屏。

快呀,快把儿歌唱起来。慢了,会合不上拍子的!

【1】根据所给的解释,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写到下面的括号里。

(1)出乎意料,突然来临。_______

(2)没有能力去做,帮不上忙。_______

【2】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描写了夏天。

【3】短文中第二自然段的关键句是______,围绕这个关键句,作者描写了______等景物。

【4】作者把常见的景物描写得充满了诗情画意。请你也仿照短文,用一两句话写一写你眼中的“夏天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春 雨

春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

大地热情地欢迎春雨。小草忙探出头来,接受春雨的洗礼,精神倍增。春雨绵绵,浇灌着树木,树木长出了嫩叶。漫山遍野的春花沐浴在雨中,绽放得更加鲜艳。春雨给大地带来了喜悦和生机!

看看远处,大地仿佛换上了崭新的绿装。看看天上,雨点像无数个小精灵争先恐后地往地上跳,再看看地上,由雨点汇成的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向前奔跑呢!

雨过天晴,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农民也开始播种了。

呼吸着雨后清新的空气,我似乎看到了金色的麦穗,看到了红红的苹果。

1与第一自然段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 春雨贵如油   B. 润物细无声

2第二自然段写春雨滋润了哪些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三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从文中再找出一个这样的句子,用“   ”画出来。

4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写出了作者美好的想象?想象的是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3题,共 15分)

16、读一读例句,再照样子写一写图中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可以参考括号里的提示词。

例:独角仙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硬刺   鼻子   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到那时我就把头发烫起来。(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蘑菇长出来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婷婷做完了老师所有布置的作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学路上,王刚同学与你一同骑自行车遇到红灯。王刚见四周既无车辆来往,又无交警值班,便叫你一起闯红灯。你既不愿意伤害与王刚的感情,又想劝说他不闯红灯,你打算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泰州晚报 2017年9月4日报道)一位老大爷为了让鸟儿有个温暖的家,便在树上搭建了“爱心鸟巢”,旁观者感到好奇,个个驻足观看。

对于老大爷搭建“爱心鸟巢”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呢?请写一写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2题,共 10分)

19、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我的家乡在温州,那里景色秀丽。远处有雁荡山、楠溪江,空气清洁,游人琳琅满目。近处是江心屿,每天都会大批游客吸引来这儿。晚上,五颜六色的红灯勾画出东塔、西塔的轮廓,像一个小小的“不夜城”。我的家乡真是太迷人啦。

20、修改病句。

(1)树上的果子以经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室里,都在认真听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的体育室摆满了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体育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小练笔。

你家楼下(或门外)一定有不少植物朋友,请选择其中一种,走近它,了解它,并写一写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注意把你观察和感受到的写清楚,写之前可以先做个植物记录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